面黃肌瘦,噩夢頻頻,駐美跑NBA的中國記者背後有多少辛酸?

前兩天的專欄,寫了和昔日同行追憶當年駐站報道姚明和火箭的點點滴滴,感慨萬千之際,讓我回想起了過往的很多事情,飛馳電掣,頗為感懷。

我第一次去美國是在2004年,當時跟隨劉煒去薩克拉門托試訓,對於美利堅的印象只是浮光掠影,蜻蜓點水。第一次報道姚明和火箭是在2004-05賽季,跟了常規賽最後一個多月,以及季後賽首輪3-4負於小牛的七場大戰。我當時在美國不開車,去達拉斯還是乘坐飛機,而不是後來都是開車去,對於旅途中的衣食住行不便等辛苦,有所體驗。第一次長期駐站還是在2006-07賽季,就是現在的休斯頓,當時我為體育專業報紙效力,對於駐外記者的辛酸苦辣,才算有全面而深入的體悟。

那個時候,還算是紙媒的黃金時期,記者和編輯的待遇在各行業中非常不錯,可以排到社會的中上層,不像如今江河日下,難以為繼。其時,體育專業報紙雖然有下滑趨勢,但活得還不錯。在體育專業報紙工作過的同行都清楚,在那裡幹活有多累,殫精竭慮,時刻繃緊了弦,在異國他鄉駐站更是如此。通宵寫稿是家常便飯,在主場,碰到第二天訓練,眯一會睡三四個小時就起來去看訓練。碰到客場,不眠不休,寫完稿子收拾停當急匆匆去機場,也司空見慣。當時,體育專業報紙都是一周三期,最少的時候也是兩期,每期寫兩三個版面甚至更多,一個晚上寫萬把字完完全全就是「低配」。

更甚得是,報紙交稿有最後期限,這意味著你在交稿前一兩天就進入焦慮狀態,無時無刻不在想著選題寫稿,愈到倒計時就愈發焦慮,折磨你的神經,有時幾欲抓狂。和編輯頻頻的交流,後者時時的催促,是工作常態。到最後交稿了,編輯首肯了,感覺就像升入了美妙的天堂,徹底解脫。但其實,這樣的快樂持續不了多長時間,又開始新一輪焦慮的周而復始。

到今年,我從事媒體行業整整二十年,其中有十幾年的時間,我經常做夢,最大的主題就是如何採訪、起標題、寫稿等等,次數非常頻繁,無數次被未交稿、採訪對象拒絕採訪、開天窗等噩夢嚇醒。即便在我告別紙媒之後,前幾年這樣的夢還是時常出現,可見慣性和無意識的力量有多麼強大。後來,轉到網路媒體,我覺得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通宵寫稿,不再頻頻做夢,屢屢被噩夢驚醒。

這樣的駐站工作狀態只要持續三四個星期以上,身體上就能顯露無疑。當時,只要去看看這幫苦逼的中國記者,就會發現大多面黃肌瘦,眼神無光,精疲力盡,毫無生氣。休息不好,吃得不好,工作壓力大,怎麼可能容光煥發?我後來碰到很多採訪姚明和火箭的記者同行,聊起這段非常歲月,大家共同的感受就是異常辛苦,苦中作樂,值得懷念。

還有一種焦慮來自於尋找網路,這種狀態持續了許久。那個時候,上網基本都是有線,無線極少,很多酒店還要靠繁瑣的撥號程序上網,斷線、上不了網很普遍,電子郵件收不到,內容出現亂碼,都不是小概率事件。有的時候,住處半夜出現斷網,無異於一場災難,因為發稿根本容不得商量,第二天版面出現天窗的責任誰也負不了。有一次,和當時還在網易擔任副總編輯、以前曾去英國駐站的顏強聊天,顏總說在國外最讓他焦慮的是尋找網路,方法無所不用。這一點,我特有同感,曾經凌晨時間四處開車,去蹭一些店鋪無線網路發稿的情景,又難以抑制地浮現在我的腦海。

以前,我在自己所寫的《噓!你不知道的姚明》一書里就專門提及駐外記者聽上去很高大上,很光鮮,但其實很辛苦很單調,當然也很有鍛煉價值,磨鍊人的心性。這個賽季,我會帶著寫一些這方面的東西,駐外記者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和大家一起交流。


本文作者,「我火」駐休斯頓記者強哥。

「我火」,網易體育旗下火箭球迷聚集地,前方駐美記者帶來第一時間、全方位的火箭消息。公眾號:我火,或搜索myrox163。聽說愛火箭的人都關注了。

推薦閱讀:

NBA怪談:泥偶
是什麼造成易建聯沒像姚明一樣長期留在NBA並且混的很好?

TAG:休斯顿火箭HoustonRockets | 姚明 | N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