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印度神片,打醒我們的教育
這是我被贊最多的一次。
不久前,我寫了一篇文章,大致內容如下——
中國的家庭和學校,慣以用簡單粗暴的逼迫,來掩蓋引導與素質教育上的缺失和懶惰。
生活在21世紀,卻要用砸手機的方式,來強行禁止孩子接觸網路,說明此些老師和家長既惡又蠢,本質上比孩子更加需要接受教育。
我們的教育缺失,早被這部禁片預言
此文發表後,短短三天時間,在知乎獲贊42K,收到打賞3417元。
然而,這次雖沒遭到太多反駁,卻有近千條(粗估)質疑的聲音,如浪襲來。
我簡單挑幾個沒髒字的,你且看——
「你說的都對,但除了給你自己帶來利益,你的文章還有什麼意義?」
「你有空在這指點江山,你怎麼不去支教呢?」
「用電影來對比現實,你是不是有病?」
總的來說,就是在問:「這有啥用啊?」
我想起《我是演說家》里,有一個叫董仲蠡的高中教師,也曾因此疑問而困惑。
課堂上,他一時興起,講起林語堂、李清照,講起塞繆爾的《青春》:
年歲有加,並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
講完之後,他原本自我陶醉,覺得成就感爆棚。
不料,一個學生卻潑冷水道——
你講這個東西有什麼用啊?
能提分嗎?你就是在浪費我們的時間!
「這有啥用啊?」
高更拋棄家庭,創造藝術畫作時,有人提出這個問題。
林徽因不顧性命,死守北京古城時,有人提出這個問題。
我相信,在日常瑣碎里,你一定也聽過或提出過這個問題。
「這有啥用啊?」
我並不想以「功利主義」,來簡單概括這句話。
我想試圖去回答它。
而我找尋答案的方式,還是用我最擅長的,以一部經典電影,漫漫代入、探討、總結——
《三傻大鬧寶萊塢》
以下簡稱《三傻》
《三傻》是一部印度電影,卻在中國乃至全球廣為傳頌。
它到底好在哪?
影片開場,是一個經典式的懸疑鉤子——
多年以後,查爾圖履行諾言,回到校園故地。
如今已是「成功人士」的他,拚命向自己的同學法汗與拉朱,炫耀自己「香車美女」的優越生活。
查爾圖這麼做,是因為十年前在此地,主人公蘭徹曾勸他說:
不要盲目填鴨式學習,不要把考試當成唯一真理
要學會理解,並享受科學的奧妙 不要追逐成功,用心去做工程,你自然就會成功
查爾圖不服,回道:
我來這裡,不是為了享受科學的
繼續嘲笑我的方法吧總有一天,這些方法會讓我成功十年,等我們進入社會後,你就會明白
你的這些想法,在現實世界裡根本不管用到時候就是我笑,你們哭了
拆開來看這段對話,含義其實就是——
蘭徹勸查爾圖,要去追求自由意志、遠方與詩,不要執迷於成功和應試教育。
查爾圖卻質疑蘭徹:你的這些想法,在現實里有屁用?
我畢不了業,你給我工作?
我不去工作,你給我飯吃?
「十年後,你就會明白你的理想是多麼愚蠢」。
與我的某些評論者,簡直如出一轍。
那麼到底,蘭徹是個怎樣的人?
在查爾圖眼中,他是活在夢裡、不切實際的空想家。
在基友法汗與拉朱眼中,他是生來卓越、智商超群的聖人。
實際上,在我們觀影時,他就是我們理想中的自己。
某種程度上,《三傻》與《肖申克的救贖》異曲同工,都是用一個特定地點,來影射我們的人生。
《三傻》是學校;《肖申克》是監獄。
進入大學後,新生們被迫脫掉衣褲,向學長行禮;進入監獄後,新囚犯被迫脫光沖水,聽從獄長的編排。
這叫重新做人。
當然,電影是用強烈的視覺,來吸引我們代入。現實中,我們很多人,並沒受過如此極端虐待。
但,你小時候總被打過屁股吧?總有人告訴你要「尊師重道」、要「聽大人的話」吧?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誰都會多多少少,被某些武斷的力量壓制。
大多數人,被壓制時選擇順從,但在我們的內心中,總會有蘭徹這樣的「理想」出現——
他打破「規矩」,不向學長行禮。學長想用暴力抹滅他的尊嚴,他就用科學導電,向強權反擊。
蘭徹就是我們內心裡,被壓制的那個,理想中的反叛者。
面對陳舊過時的理論,他敢和老師激辯。
面對「機械式」的學校體制,他甚至敢和校長「頂嘴」,教校長怎麼教書。
並非蘭徹狂妄,而是他的眼中沒有階級,所謂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明白了吧?
我們看《三傻》,為什麼那麼爽,那麼自由舒暢?
因它道出了,我們感覺不對,卻又只能憋著,而不敢表達的某個東西。
這個東西,《西遊伏妖篇》里也有一些。
玄奘常念緊箍咒,讓悟空出醜。
比丘國中,悟空尋機報復,也讓玄奘當眾出了一把丑。
玄奘尊嚴掃地,瞬間師顏大怒,動手要扇悟空耳光。
這時,悟空說:就算你打死我,我也要讓你知道,什麼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八個字,點醒了玄奘的辯證思維,他不但明白了自己為師不尊,甚至還向悟空認錯下跪。
你說的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師父一天到晚只知道打你罵你完全沒有顧及到你的感受其實有問題的人,是我
根據我對周圍的採訪,大多數人都把這個段落,當成一個簡單的笑點。
為什麼,我們很難get到,玄奘反思悔悟,這個深刻的點?
因為現實中,幾乎所有時候,認錯的都是我們。
下跪的都是我們。
在我們(印度也如此)的文化里,過度提倡尊師重孝,而經過漫長傳承,就產生一道思想鋼印:老師與父母,是絕對正確的存在。
即便是「壞孩子」,在與師、長爭鬥時,大多也會在心裡覺得,是「我」的自控力出了問題,而並非對方有錯。
新聞調查片《網癮之戒》
長久以來,這道思想鋼印根深蒂固,使我們的教育產生一個「本末倒置」的根本性錯誤。
孩子出了事,沒人去批判老師,沒人去批判家長。
對此二者最不友善的詞,是「教育失當」。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人是環境的產物。拿破崙曾說過:一個孩子行為舉止的好壞,取決於他的父母。
而在中國,關於成人教育這塊,基本一片空白。
《三傻》的好就在於:作為一部教育題材片,它很清醒。
它不像我們的電影,委婉探討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而是直截了當地去批判「大人」。
校長很努力,卻思維不靈活,只懂得一條直線,「應試到底」。
家長為你好,卻扼殺你的創造與活力。
使你迷茫並總是懷疑人生,漸漸成為一個不快樂、為別人而活的偽裝者。
法汗熱愛攝影,父親卻說「沒用」。
對於這些,蘭徹是怎麼做的?
他告訴法汗,要衝破恐懼,打破思想鋼印。
要敢於面對自己的父親,用真心和道理去感化,而不是像父親曾對自己那樣,去逼迫或威脅。
這是「反向教育」——
不會的,爸,我不會去自殺,我保證
我要說服你,爸但不是用自殺來威脅來說服
可能有人要問:那《摔跤吧!爸爸》中,父親強迫女兒又怎麼說?難不成是阿米爾汗價值觀分裂么?
不。
首先,《摔爸》的主人公是頑童;《三傻》的主人公是大學生。
其次,《摔爸》極為妙哉的一幕,是父親發誓保證:給我一年時間,如果她們不能愛上摔跤,我就放棄。
對於孩子,父母有權干涉一年,但無權干涉一生。
正如同,校方有權沒收手機,但無權砸毀,學期結束後就該還回。
教育最重要的,就在一個字:度。
喬伊原本是家人的驕傲,是想像力超群的學生。
卻因父親中風,耽擱了結業任務進程。
校方的不近人情與施壓無度,最終使喬伊走上了不歸路。
蘭徹很直白,對校長批判道——
大家都認為他(喬伊)死於頸靜脈脈壓過大
工程師們是一群聰明的人但他們沒造測量心理壓力的機器如果造了,大家都將知道這不是自殺,是謀殺
山地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孩子墮落時,沒有一個大人願意把過錯承認。
可能又有人要問:蘭徹說這麼多,有啥用啊?問題解決了嗎?
好,現在我們回到開頭的問題。
這個問題,不僅使小孩子疑惑,也使成年人疑惑;不僅電影里出現,也在現實中出現。
不僅僅是同學們,就我們老師也是一樣的
我們去日本訪問的時候,我們看到日本的大學生除了要有繁重的學業之外,還要去參加茶道培訓、藝術鑒賞這樣的活動我們同行的一位老師,當時就問了一個,特別經典的問題這有啥用啊?
電影最後,法汗以理服人,說通了父親,使自己獲得一個追逐夢想的機會。
蘭徹經過不懈努力,不斷用行動去驗證真理,也讓校長認識到教育體系的不足。
校長雖沒像玄奘般下跪,但終於懂得與人平等相對。
當然,你還可以說:這只是虛構的電影情節,對於現實還是沒屁用。
然而現實中,我聽《三傻》原聲音樂時,卻看到不少這樣的評論——
改變我人生的電影 因為這部電影我才考上了清華
不論是電影中片段的感動,還是對老師所做這一切的感動這部電影都成了我這一生中重要的回憶
我的文章,沒用?
在這個極端崇拜物質的年代,我們已太過忽視「修心」的重要性。
很多孩子漸漸長大,走上人生路途,發現周圍環境,如同機械工廠。
幼兒園過後,工廠向我們灌輸:要拚命死讀,才能踏過獨木橋,使人生走向成功。
可再沒有人問:你想不想走周邊其它的橋?想不想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式,並用其去度過一生?
他們覺得,這個問題沒用。
電影里,法汗與拉朱常常迷茫,他們雖然身處第一名校,卻不知該去向何方。
現實中,董仲蠡說——
這種迷茫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現象
我們教了十幾年,學生學了十幾年你們竟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為什麼會這樣?
師、長不斷向孩子灌輸「有用」的知識,可唯獨不用心交流探討、引導塑造孩子的獨立意識。
當然,或許那些師、長,本身自己就沒有太多獨立意識。
我真正想說的是:
很多時候,恰恰是那些「無用」的藝術和文字,養成了我們生而為人,至關重要的獨立意識。
就像老子,諷刺目光短淺者所說——
無用,安知不是大用?
在我上篇文章里,還有不少人用「何不食肉糜」、「困難群眾哪有你這麼優越的社會資源」,這樣的話來對我抨擊(這種人習慣找借口,並對自己沒調查過的事物武斷批評)。
首先,《未來簡史》一書中寫道:今天即使在中國,死於營養過剩者,也比餓死者高出N倍。
其次,我不知為何有那麼多人,把我幻想成坐擁資源的富家學霸。
長期關注毒舌,或者稍微運用網路,調查後你就會發現——
我本人先天癱瘓,生於東北農村普通家庭,幼兒園肄業後再沒受過任何系統教育,憑《海賊王》等大量藝術作品,養成了自己現在的三觀。
我不想再提,自己月入多少萬。但我的存在,就是素質教育一個良好的證明。
心靈的貧窮,比沒有錢的更嚴重吧
正如同《三傻》《海賊王》等作品,至今仍在世界範圍影響著許多人。
我在寫作時,也常以四個字叮囑自己:
文以載道。
翻譯成白話:我寫的文字,要經過深思、承載道理,不負於社會責任。
唯有如此,我才有可能像蘭徹那樣,成為一個卓越的成功人士。
最後,我還想解釋電影里的一個細節問題:
成功的方式那麼多,為何偏要追求卓越?
哲學家陳嘉映說——
希臘人對生命的理解不是活著
他的一個基本追求是Arete(卓越)這個詞就是簡單地說就有點像太陽由於你的生存 哪塊世界就被照亮了
微信搜索添加公眾號:
luowj1996
不定期推送有獨立思考的影視文章。
你的點贊與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推薦閱讀:
※入了社會後覺得自己沒有一技之長,一個20歲男孩的思考?
※單親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影響能有多大?
※標榜正宗的大多是山寨
※與自己相處
※『女權是人權』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邏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