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不到的故宮文物,都在日本人拍的這部紀錄片里了|象外薦影

「看不懂」,這是好多人面對藝術的口頭禪。

現代藝術博物館、美術館看不懂就算了嘍,

可歷史博物館裡的也不知道是啥!

別說,還真是這樣……

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各省市博物館,

一圈逛下來就懷疑人生。

漢字不認識:甗、簋、斝、卣、罍……

以及,這些奇奇怪怪的器皿究竟是做什麼用的?

左上:齒父己鬲,商 左下:父丁魚觚,商末

中上:保鼎,商 中下:□父乙卣,商

右上:竊曲紋簋,西周 右中: 畢龜爵,商 右下:夔紋罍,商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你可能需要這部由日本NHK電視台拍攝的紀錄片

故宮至寶

嚴格來說,這部1998年首映的故宮紀錄片是《NHK特別節目·故宮至寶講述的中華五千年史》的邊角料,把《故宮至寶講述的中華五千年史》一片中未及介紹的文物分門別類,單獨介紹。

目錄如下:

01至高的造型·青銅器 02.聖潔的玉器

03.黑暗中的色彩·唐三彩 04.對銀的憧憬·白瓷

05.夢幻的青瓷 06.宋瓷的世界

07.蔚藍色的光芒·青花. 08.華麗的五彩

09.書聖王羲之 10.百花繚亂的書法

11.文人士大夫的書法 12.學習先人之書

13.山水畫誕生 14.山河有情

15.內心的風景 16.文人的桃源鄉

17.文房四寶 18.風流天子的遺產

19.花鳥畫的世界 20.宮廷的盛宴

21.畫中的夢之都 22.壯麗的紫禁城

23.乾隆帝的珍藏 24.虔誠的求佛之心

25.西洋風 26.皇帝的多寶格

故宮博物院

為了拍攝這部片子,日本NHK電視台奔赴故宮博物院(北京)和「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拍攝了幾乎所有珍貴館藏,可以說每一件出鏡的文物都反映了某一時代的某個面向。

不過,這部片子最出彩的是在每集不到三十分鐘的時間裡,清晰地講述了各類物品的起源、發展、製造技藝,卻又不是乾巴巴的硬知識,而是一件文物引出一段歷史。

毫不誇張地說,雖然時間過去將近二十年,它依舊是同類型紀錄片中的佼佼者。

《故宮至寶》究竟講了什麼呢?我們詳細來說其中一集:黑暗中的色彩·唐三彩

三彩駱駝,唐,高80cm,長69cm,故宮博物院藏

唐三彩製作於距今1300年前的唐代,因使用褐、綠、白、黑、藍等顏色,故名唐三彩,其富麗堂皇的色彩使之成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陶器,但在20世紀初期以前,其存在幾乎不為人所知。

唐三彩是如何產生,又為何消失呢?

拋出這個問題後,片子沒有直接回答,卻開始說唐玄宗表親永泰公主的陵墓。

雖然被盜墓賊侵襲過,但永泰公主陵的陪葬品在出土時仍非常豐富——共達1354件,其中各類彩繪、唐三彩俑佔878件。當然,永泰公主陵最有名的是墓內1200多平方米的壁畫,後者描繪了唐朝貴族們奢華的生活。

永泰公主墓

從壁畫上可以看到唐代風尚的變化:女性們身著錦衣華服,宮殿里則飄蕩著西域異香,在開放的氛圍中,新的價值觀得以產生,女性間盛行開胸的服飾,波斯式化妝也廣受歡迎,理想的女性形象從之前的細長臉轉變為珠圓玉潤的面龐。

永泰公主墓壁畫局部

這個時代,被貴族格外喜愛、也曾被供奉在墓穴之中的,即是新唐文化所衍生的陶器——唐三彩。

為了華麗地點綴墓室,大型的人偶和動物是必需的。漢代盛行厚葬,1995年在陝西北發掘的漢景帝陵就有數目繁多的陪葬品,其中甚至包括兵馬俑。

漢景帝兵馬俑

上圖是守護皇陵的近衛軍團,當時,人們認為死後與生前的世界一樣,因此,景帝在生前將所有物品以泥土製作,試圖將人間的一切在墓中再現。軍隊後擺放的是作為兵糧的家畜,動物表面的色彩則用礦物質顏料塗抹而成。

漢景帝陵墓的家畜

對古代人而言,陶器是生活富足的證明,因此在墓葬的陪葬品中,便出現了前所未有之多的陶器。

綠釉博山爐,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是漢代製作的陶器,表面被一種玻璃材質的釉覆蓋,而其中的綠色是釉料中含有的銅遇熱反應而出現的效果。在全世界範圍內,只有埃及和中國掌握了上釉這一划時代技術。

漢代的釉陶屬於低溫鉛釉,多以綠、黃褐或棕紅色為主。也就是說,至少在距今2千年前,已經產生了唐三彩的兩種顏色:綠色和褐色。

鉛黃釉綠彩蓮瓣紋罐,北朝,高23.5cm,口徑7.7cm,足徑8.4cm,故宮博物院藏

公元6世紀,在游牧民族統治的華北地區,就發展出了提高釉料純度的技術,透明的釉由此產生。不過,由於釉料提純技術並未完全成熟,因此,透明的釉總是帶著淡淡的黃色或紅色。

到了7世紀中葉,在唐朝控制絲綢之路後不久,與唐三彩誕生相關的重大事件發生了——西亞大國薩珊波斯滅亡,王族們流亡長安,順便帶來的是金銀物品和玻璃器皿,其中有些工藝品著實讓都城長安的人們膛目結舌。

八瓣花紋藍琉璃盤

上圖的八瓣花紋藍琉璃盤就是由波斯帶到唐朝的藍玻璃,這種青是一種叫做「鈷」的金屬色。據說,當時的中國尚沒有鈷,波斯王族的技術輸入自然有助於催生唐三彩。

得到了波斯的青色,中國的陶器便開創了五彩斑斕的世界。基於漢代最為常見的褐色與綠色,並加入6世紀產生於游牧民族的白色,和7世紀從波斯傳來的鈷青色,在多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下,絢麗的唐三彩終於面世。

三彩燭台,高29.8cm,口徑7cm,足徑12cm,故宮博物院藏

7世紀後後期出產的唐三彩,由於充滿西域特色,憧憬於西域文化的貴族們對於青色的唐三彩也格外喜愛。

位於河南洛陽的唐三彩工廠,如今還沿用古代的技術來製作唐三彩。

8世紀初,唐三彩風靡一時,產量巨大,然而能夠擁有唐三彩的只能是以貴族為首的特權階級,唐三彩的生產被國家嚴格管制,不同等級不同身份的貴族在墓葬中能放置的陪葬品數量也各不相同。

三彩天王增長天,唐,高1.2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其鮮明的輪廓、紮實的造型訴說著高度成熟的唐代文明

唐三彩不僅僅是一種器物,也是歷史變遷的見證。公元755年,有西域血統的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據稱15萬叛軍頃刻間攻陷洛陽,之後揮師長安,唐玄宗倉皇逃離都城,長安淪陷。

這次叛亂之後,唐帝國威信掃地,盡失西域版圖,世界帝國開始盛極而衰,絲綢之路也因此逐漸荒廢,而因絲路貿易而繁榮的唐三彩的產量也急劇下降,並隨著帝國的衰亡而煙消雲散,直到20世紀初才因考古再度回到人們的視野,並成為盛唐文化的符號之一。

三彩鳳首壺,唐,高33cm,口徑5.7cm,底徑10.4cm,故宮博物院藏

鳳首壺在初唐時即開始流行,是唐三彩陶器中常見的器形,它與同時期另一種常見的雙龍柄壺一樣,明顯具有波斯薩珊式器物造型風格。這種巧妙地把外來文化與傳統民族藝術結合起來的裝飾手法,是唐三彩造型上的創新。

而唐朝的開放和包容,讓來自異域他國的事物進入中國社會並催生新的文化產物,比如,絲綢之後帶來的白銀讓人們對其有了極大的憧憬,並導致中國人以陶器做出仿銀的物品——白瓷由此而誕生。

白釉渣斗,唐,高9.9cm,口徑12cm,足徑6.9cm,故宮博物院藏

說完器物,《故宮至寶》接下來用8集內容去講述了中國的書法繪畫名作。基本上,這就是一個簡明書畫史。微信後台回復「故宮至寶」提取資源)

更有意思的是NHK把文房四寶也做了一集。

片子從乾隆皇帝的養性殿墨雲室說起,其命名源自一枚出自南唐墨匠李廷圭之手的古墨。作為制墨名家,李廷圭曾被南唐後主李煜賞識,賜姓李,改名李廷圭,而藏其古墨的墨雲室也一度和著名的三希堂齊名。

《故宮至寶》不僅講述歷史,也映照現實。因此在這一集里,NHK便拍攝了安徽歙縣仍以傳統工藝制墨的工廠。

《故宮至寶》中的制墨廠

很難想像,從最初的松煤到最終完成一枚墨,需要足足一年時間,因此高品質的墨一直數量有限。

書畫家們總是希望用好的筆墨紙硯,因為繪畫材料和作品有著直接關係,不僅關乎到作品的保存年限,藝術家的創作也會因材料而得到激發。

總之,這部片子的最終呈現絕不只是邊角料,它提供了走進東方傳統藝術的基本路徑,反覆提到一些時代:唐朝、宋朝,提到一些帝王:李後主、宋徽宗、乾隆,不僅僅關乎藝術,也是我們觀看歷史的另一種方式。

至於青銅器、玉器、書法、山水畫的歷史?自己去看!

微信後台回復「故宮至寶」提取資源。

什麼?!不知道象外的微信號?

在這裡:

-------

象外,把藝術拉出圈外

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xiangwai_artha)


推薦閱讀:

看看這些紀錄片,擁抱一下更大的世界
化城再來人:以詩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
卓揚 的 Live -- 【短視頻進階】五分鐘,用影像講一個非虛構故事
最有收藏價值的自然力電影清單,讓你的春節遠離無聊 | 自然清單
三姊妹和「冰花男孩」的「浪漫」童年

TAG:艺术 | 纪录片 | 故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