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因靠什麼讓你興奮?本是植物殺蟲劑卻讓人心癮難戒
城市的某個角落裡,疲倦的我們望著手中的活兒,一杯暖暖的咖啡又落下肚中。
咖啡順著你的腸道被吸收入你的體內,注意力逐漸集中、興奮感遲遲消褪不去。
這神奇的體驗,讓我們日益沉迷於此,疲憊時更是不喝不快。
對我們來說,咖啡那微微苦澀的口感,總能從睡意手裡搶奪時間。
其實蘊含在咖啡中的咖啡因,才是提神醒腦的大功臣。
作為最受寵的精神性藥物,它不但沒有被排斥,還聚攏一大批人成為它的擁躉。
可樂、茶葉、咖啡、藥品、巧克力、各式能量飲料,層出不窮的產品早已沁入我們的生活。
追本溯源,中華神農氏從一片落入熱水中的葉子里,發現了茶飲。
大洋彼岸的美洲土著此時也恰巧用代茶冬青制出黑色聖水。
而非洲衣索比亞的幾隻牧羊無意吃下咖啡豆後異樣的活力,也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心。
幾乎是同一時期,亞非美三塊大陸竟都將咖啡因製成了飲料。
對自然認知不足的先民,對這些能夠提神醒腦的東西總是充滿了疑惑。
不過到了1819年之後,科學家們逐漸揭開了咖啡因的神秘面紗。
德國化學家Runge首次從咖啡豆中提取得到純的咖啡因,隨後同樣是德國化學家的E.Fischer成功合成了咖啡因。
現代醫學的蓬勃發展,讓人們逐漸了解咖啡因這類生物鹼的特性。
原來,在人的腦內中樞有著專門負責反饋疲勞的腺苷與腺苷受體。
當人體體能消耗殆盡,只有通過腺苷與腺苷受體結合,向大腦傳遞身體的信息,大腦才能感受到疲憊,並發出需要睡眠的信號。
而瘦小咖啡因能輕鬆擠過腦血屏障,憑著和腺苷近似的結構,鬼鬼祟祟的和腺苷受體結合。
在咖啡因主動競爭受體後,腺苷的信號無法傳達給大腦,只能在一旁干著急。
另外,咖啡因還會通過更為複雜的神經機制提高多巴胺水平。
大腦無法感知睡意的情況下,多巴胺水平的提高,使用者便感受到才思敏捷、精神興奮。
也有研究表明,咖啡因不僅作用於神經,它還能夠降低內啡肽和皮質醇的閾值*,從而增強人的耐力值。
它同時提高了神經肌肉的傳導,改變細胞內鈣離子濃度來增強肌纖維的收縮性。
這對於提高瞬時爆發或是提高耐力都有一定幫助,因此許多功能飲料都添加有咖啡因。
不過瞬時的提高不利於維持神經肌肉的穩定性,一些需要精密性的運動反倒不適合使用咖啡因。
*註:內啡肽能夠緩解疲勞帶來的酸痛,而皮質醇則促進能量釋放。
咖啡因也可當做藥物使用,它能使腦部的血管收緊,減少腦部血液流動,可以用作緩解頭疼的「特效藥」。
同時,它還能夠促進兒茶酚胺*的合成和釋放,所以可用作正性心血管藥物。
即使是一次服用小劑量也能產生心率增快、血壓升高等正性心理作用。
還有一些研究認為,咖啡因有利於預防II型糖尿病,對預防帕金森症也有神效。
*註:兒茶酚胺有去甲腎上腺素(NAd)、腎上腺素(Ad)、多巴胺(DA),兒茶酚胺分泌能提高血壓、使心率增速。
只是植物為什麼要產生如此多神效的咖啡因?
莫非跟水果一樣,為了吸引動物上癮為他們傳播種子?
其實,咖啡因是植物自己的秘密武器,具有多種神效。
為了驅趕昆蟲,一些植物分泌出咖啡因保護自己。
咖啡因會使昆蟲食入後產生厭食症,劑量大時甚至會直接死亡。
植物不僅僅將咖啡因用作驅趕害蟲,還能吸引蜜蜂為其精確傳粉。
因為咖啡因能使蜂類對植物的長期記憶提升,以此大大提高了蜜蜂在同類植物上來回採蜜的可能。
若是含有咖啡因的葉子落在地上,咖啡因進入土壤還能抑制周圍與之競爭的植物生長。
動物竟將咖啡因當做食物,絕對是植物們始料未及的。
當然,也不僅是咖啡因遭了罪,許多生物鹼都有這樣的經歷,如煙鹼(尼古丁)被用作農田殺蟲、麻黃鹼用作感冒藥、黃連素中的小檗鹼等等,都屬於被帶入人類社會的生物鹼。
可以說生物鹼是不亞於青黴素的重大發現。
作為植物自保的殺蟲劑,咖啡因理所當然不是為了幫助人類而生。
咖啡因作為精神藥物,本身就會讓人產生依賴,當你努力嘗試戒掉它時,就會感覺到頭疼、疲倦、易怒等戒斷癥狀。
儘管這與毒品的戒斷反應比起來好的太多,但許多意外往往是因為漠視了這些可能存在的問題。
2015年年末,日本NHK電視台報道了一例:20歲年輕男子因為過量攝入咖啡因中毒致死。
這位小夥子在加油站工作,因為時常日夜顛倒,為了提神,經常將功能飲料作為日常飲料。
也許是提神的作用不夠明顯,他還服用含有咖啡因的藥物,最終因為短時間攝入過量的咖啡因導致死亡。
若是持續大劑量維持精神狀態,離死亡已經不遠了。
有數據顯示,咖啡因成人口服致死量一般為10g,這個數值只有當直接消費純品時容易達到。
按市面上的咖啡平均500ml含有130~240mg咖啡因來算(速溶咖啡會相對更低),飲入20升咖啡才能達到致死量,撐死的概率會更大些。
但是根據FDA給出的標準是每天攝入400mg為安全劑量,超出劑量會產生依賴甚至上癮,一旦停用會出現精神萎頓、渾身乏力等癥狀。
但並不是謹慎致死劑量就可以的,因為咖啡因不是重新喚醒人們的活力,而是預支了未來的活力。
許多人感受到困時,會考慮不斷飲入咖啡,以期擺脫眼皮打架一類讓人不悅的微睡眠現象。
咖啡因也不負眾望,抑制了腺苷與腺苷受體的結合,只是腺苷並沒有因此消失。
腺苷在腺苷受體旁排隊等待結合,而且人體的疲憊感只是被咖啡因遮蔽,實際上疲憊感還在累加,腺苷積累也越來越多。
待到咖啡因的功效過去,遠超常量的腺苷與腺苷受體結合,就會感到極度疲憊,這便是「咖啡因崩潰」。
而且,400mg的安全劑量其實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
歐洲人、美洲人有著悠久的咖啡文化,在咖啡耐受性上一定程度高於亞洲人。
如果你的父母能夠面不改色地喝下兩大杯咖啡,說明你的耐受性也不會太差。
但也有些人,只需要一小杯就能奮戰一整晚睡不著,所以劑量仍是因人而異。
雖然飲用咖啡有風險已經很糟糕,不過還有更糟糕的:這份「神采奕奕」也許還不是你需要的。
咖啡因能有效緩解睡眠不足導致的注意力缺陷,但這隻對於簡單枯燥的加班工作有幫助。
在需要更多判斷和思考的工作上,咖啡因已經無法掩飾睡眠不足導致的風險認知的不足。
嚴重的認知偏差會使最終的工作結果不稱心,與你硬撐著做事不會有什麼差別。
而且刷夜之後,咖啡因的體內代謝情況還會影響到之後的恢復性睡眠。
體內代謝咖啡因的時間也受個體差異影響,一般情況下成人的咖啡因半衰期*大概是5~6個小時。
生活習慣也會影響到代謝的時間,孕婦、酒鬼代謝速度相對慢,而煙民代謝則更快。
如果在體內代謝不完整的情況下睡覺往往質量欠佳,仍攝入咖啡因維持精神,便會陷入惡性循環。
*註:指的是一半的咖啡因完成新陳代謝的時間。
也有數據顯示,即使在咖啡因半衰期過後,恢復性睡眠的質量還是有可能受到影響。
所以說咖啡因對人最大的幫助其實並不如想像中的有用,可以選擇的話,還是睡一覺吧。
至於對於咖啡因,我們也大可不必談之色變。
畢竟現在的咖啡因早已經是一種飲料文化,功能飲料、可樂、奶茶、咖啡、茶飲哪一個不是日日相見?
那些每日論證咖啡因優劣的科學家、研究員們,哪個不是在實驗室里喝著咖啡日夜奮戰?
倒是我們終日看著新聞報道誠惶誠恐,卻從不計較劑量。
*參考資料
McHill, A. W., Smith, B. J., & Wright, K. P.. Effects of caffeine on skin and core temperatures, alertness, and recovery sleep during circadian misalignment. Journal of biological rhythms, 2014. 29(2), 131-143.
翟金曉,崔文,朱軍. 咖啡因的中毒、檢測及其應用研究進展[J]. 中國司法鑒定,2017,(05):30-35.
李海霞,陳榕,周丹,吳良. 咖啡因的合成及其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 華西藥學雜誌,2011,26(02):182-187.
易超然,衛中慶. 咖啡因的藥理作用和應用[J]. 醫學研究生學報,2005,(03):270-272.
推薦閱讀:
※Burn60 的高咖啡因真的能長期服用嗎?
※為什麼咖啡因酒精飲料會致死?
※咖啡加奶加糖和清咖在提神上有什麼區別?
※咖啡因量會因為咖啡的萃取方式不同而不同嗎?
※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是怎麼買到違法的咖啡因的?生產如此多數量的飲料,所需的量那是多麼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