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這一台手術竟像一顆核彈一樣引爆了整個醫學界?
假如有一天,你需要向外國友人介紹一項偉大的中國技術?
你飛快地在腦海里搜索,但搜索了半天的關鍵詞無非是:
造紙術、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
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網購....
稍作片刻,大腦信息開始亂碼了,咋就沒有一個能跟醫學搭上邊的呢?
這看似簡單的問題,作為中國人的你卻並不能輕易給出答案。
但若是你知道這項號稱「宇宙第一」的中國斷肢再植技術,日後真遇到這個問題就不必絞盡腦汁了。
斷肢再植技術手術前後對比圖
而首創這一技術正是一位叫陳中偉的骨科醫生。
他在1963年就以一例斷手復活手術聞名世界,堪稱在醫學界爆炸了一顆原子彈。
他是國際醫學界公認的世界斷肢再植之父,接連創造了斷截與再植、足趾移植等6項世界第一。
在將近50年的行醫生涯,他帶領團隊共接活了數千隻斷指或斷肢,被眾人親切地稱為「千手觀音」。
在他的傳授教導下,數千名中國醫生學習到了斷肢再植和顯微外科領域的先進經驗,可謂是桃李滿天下。
不幸的是,他一次意外而墜樓喪生,享年75歲。
但他留下來的技術卻依舊造福著世人,幫助著許多家庭恢復生活的希望。
1929年陳中偉出生在寧波市裡由他父親創辦的保真醫院裡。
雖說從小就在醫生世家裡,但他卻並沒有受到太多的約束,完全是個「頑皮少年」。
對於他的調皮,家裡並沒有一味地批評,更多的是加以科學的引導。
比如說他玩彈弓打下麻雀,拔毛剖肚弄來吃。
父親就趁機給他科普了一波麻雀里各個內髒的位置和作用,讓他知道了什麼叫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就這樣,頑皮小孩在長輩的引導下,將好奇好動引回到正路上,還從中學到一些醫學衛生方面的基礎知識。
年紀稍大,他便一改過去的貪玩作風,依照家裡的意願考上了上海同德醫學院,開始了自己的醫學生涯。
上海同德醫學院
在大學期間,為了能賺取更多的學費,他當起了學校里的解剖助教。
他幾乎上完課之後就得沒日沒夜地待在解剖室里,解剖屍體。
有時候實在太困了,他竟直接躺在屍體旁睡著了,醒來後還緊握著手術刀。
可偏偏是這份在同學眼中「既苦又累」的苦差事,他卻是幹得樂此不疲。
多虧了這份工作,一般學生整個大學只能解剖大約1/4具的屍體。
他卻一人就解剖了20多具屍體,足足是普通人的幾十倍之多。
這可大大地使他對人體結構爛熟於心,也使其對解剖學的興趣得以蓬勃發展。
畢業後,他便順利地被分配到上海市第六醫院做住院醫生。
好巧不巧,剛踏進工作崗位時的他,就常常與手外傷的患者不期而遇。
起初,他會不時抱怨起病人的粗心大意,不好好心疼自己的手。
但這種不耐煩的情緒卻在一次「送醫上門」的經歷中徹底打破。
當時使用的設備:沖床(容易使人的手受傷)
在那個年代,工廠里的工人們得從早到晚地和機器打交道。
設備的簡陋,安全條件的落後,他們極其容易發生手外傷事故。
在廠里眾人口口相傳的一句話竟是「誰手指頭少,誰就是老師傅。工齡越長,手指越短」。
它道盡了無數人辛酸的同時,也深深地刺痛了陳中偉的心。
原來當時的醫療技術不發達,事故發生後,只是給傷者做些簡單的縫合處理,患者的手指或是手臂就永久性殘缺。
這對他們日後的工作生活造成了極大的不便,卻也不得不默默地忍受。
也許是他們手指、手臂缺失後所歷經的身心摧殘實在是讓陳中偉心痛不已。
所以他回到醫院就開始對斷肢再植這一技術進行研究。
早在20世紀初以來,國外就有人在狗身上做全肢斷離復原實驗,也有些還是成功的。
可從來沒有聽說過世界上有人把斷離的人手接活了的。
顯然,斷肢再植這一技術已成世界性難關,仍然無一人攻破。
但陳中偉經過深入了解後卻也堅信,它並不是不可能的。
人體肌組織細胞
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時會發現當把殺完魚放在碗里之後,它還會突如其來地蹦起來嚇你一跳。這說明它裡面的某些組織還是活的。
事實上,人也有類似的機制。當肢體比如手等意外脫離軀體後,它的血液循環雖然會中斷,但組織細胞並不會立即死亡。
這是因為那些肢體裡面的各種組織,還在利用之前保存的氧氣和營養物質進行代謝。
理論來說,若是能在組織細胞還未死亡之前將斷離的肢體接回去,那就大有機會可以復活了。
人體血液循環部分透視圖
但問題的是它殘留的氧氣和營養物質是有限的。要想理論成立的話,就得在它們消耗之前能重新進行血液循環。
因而,醫學上有一個再植時限就是說肢體斷離至血液恢復所間隔的一定時間。
在這段時間之內,肢體可以再植存活。一般認為在室溫下,肢體的再植時限為6小時。
可想而知,這樣的斷肢再植手術可謂是分秒必爭的時空競賽。其中包括接骨頭,接肌腱,接神經,接血管等諸多複雜的技術,可謂是困難重重。
當年的陳中偉
但陳中偉毫不畏懼這些困難,他工作之餘查閱和學習國內外最新資料。
他在手外傷的早期癒合、植皮、手指再造、防止感染等一系列課題上做了大量的臨床研究。
自醫院骨科建立以來,他也搶救了大量傷病員,接好過很多各種意外造成受傷的手,積累大量治療手外傷的經驗。
但他從來沒有接過一隻完全斷離的手。
當時受傷之手的照片
1963年的一天,幾個老工人送著一個右手斷了、鮮血直流的工人來到醫院。
他們還是細心地用勞動手套把斷肢包好,奢望醫生能幫他接回去。
但他們卻並不知道按照以往的做法,醫生是把受了傷的殘肢包紮一下,等傷口癒合後,再看是否要裝上假肢。
至於斷下來的手,就作為醫療廢物處理了,再也無法挽回了。
陳中偉接過之後卻於心不忍,心想不去嘗試一次怎麼知道究竟能不能接活呢?
在徵求家屬意見後,他決定冒險進行斷手再植手術。
儘管陳中偉之前對手外傷頗有經驗,但完全斷離的手再接回去的話涉及到了血管、神經、肌腱和骨骼四個方面的再接。
但他終究還是個骨科專家,並沒有接過纖細如絲的血管經歷,偏偏接血管又是最難且最重要的。
他趕緊叫醫院派來一個接血管的醫生前來支援。可未曾想,斷手的血管直徑竟只有2.5毫米,這麼細的血管連趕來救援的血管外科醫生都沒有接過。
靈機一動,陳中偉突然想起來年初的時候看過一篇論文,有醫生曾經做過狗腿切斷了以後再植的成功實驗研究。
接血管的片段之一
於是他幾乎臨時抱佛腳般地趕快去圖書館查閱翻看。
他才發現其中使用的技術並不是平時的一針一線縫合,而是套管縫合。
但是,所有醫院裡最細的套管是4mm的,而人手上的血管,只有2mm。
眼看病人已經在手術台上靜靜地躺了2個小時,時間拖越久的話,病人的情況越危險。
萬分危急之下,一個護士長提出了一個想法:是不是可以用塑料管套來取代?
儘管塑料管還是很粗,但從她日常生活中發現,把塑料管拉長了,會變細。
而這急中生智的辦法,經過大家討論後,陳中偉拍下板子決定將它用到了手術台上。
就這樣,經過七個多小時的手術,陳中偉和其他醫生一起依次將骨頭,肌腱接起來,而後將靜脈、動脈給它套上。
當血管的動脈一接上之後,原本蒼白的手馬上就開始紅潤起來了。
那一刻,手術台上想起了歡呼,他們知道,手術已經初步成功了。
後來,經過陳中偉和全體人員的精心護理下,病人的手竟然真的康復了。
他不但能幹家務,拿筷子吃飯,而且可以打乒乓球、舉起重物等。
一年後,病人甚至回到了自己原先的崗位上,繼續工作。
當年病好之後的工人
這一消息簡直就是在醫學界爆炸了一顆原子彈。
作為主治醫師的陳中偉也就此在國際上名聲大振,獲獎無數,被譽為「世界斷肢再植之父」。
盛譽之下,他也成為醫學界最炙手可熱的名人。
但陳中偉心裡比誰都清楚,這僅僅是一個新的開始。
因為他看到,再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高質量的血管縫合技術。
但這項技術偏偏是他之前沒有的,所以在這之後,向世界剛起步的顯微外科技術進軍也成了陳中偉的重點工作
顧名思義,顯微外科手術是「明察秋毫」的手術,光是所用的針、線,就只有頭髮的三分之一的細,掉在地上就找不到,針往布上一插,針尖也會碰斷。
人體的小血管,神經、淋巴管等常常纖細如絲,這樣的手術也只能在顯微鏡下放大之後才能看的清楚。
因而擁有精細的設備還遠遠不夠,可要想有一雙精細靈巧的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為此,他一有空就鑽進實驗室里,拿比大白鼠股動脈當練習對象。
因為當把這些僅0.8毫米的大白鼠血管接通後,最細才1毫米的人手血管就不在話下了。
白鼠全身血管分布圖
他反覆地將老鼠的血管切下來,再細心地縫回去,前前後後嫻熟地接通了近100條大白鼠血管,才算把這項技能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即便是在放大10倍的顯微鏡下,之後在他接通微小的毛細血管的手也不再有絲毫的顫抖。
皇天不負苦心人,繼首例斷肢再植手術之後,陳中偉和他的團隊又傳來了好消息——接連創造了斷截與再植、足趾移植等6項世界第一。
他憑著自己努力練就的那雙「百鍊鋼成繞指柔」的手,重新接活了無數只斷肢和斷指。
其手術難度也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了國際醫學文獻所記錄的難度,被載入史冊。他也於1980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
20世紀末,國際顯微重建外科大會決定向本世紀做出最傑出貢獻的顯微外科專家頒發世紀獎,其中第一位就是陳中偉。
他也將這項技術不斷地傳授給他人,他一共耐心地培養了近2000位手術的醫生,使得該項斷肢再植技術普及到各地。
而這也讓中國的斷指再植技術一直保持領先優勢,立於世界之巔。
但作為這項技術的領軍人物陳中偉卻也只能止步於2004年。
就在這一年,他慘遭不幸、墜樓身亡了。
但他首創的這項技術卻在不斷造福著世人,讓人們不必因一次意外或事故而直接致殘,幫助許多家庭恢復了生活的希望。
而今據統計,這項技術在中國的成活率為95.8%。而走進國際醫學中心,坐陣的手外科室的大多都是上海醫生。
這驕傲成績的背後,正是陳中偉當初決定做這一手術之時那種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在支撐著。
唯有此,才能「一花引得百花開」最大限度地造福於人類。
*參考資料
王耀成. 世界斷肢再植之父 陳中偉[J]. 寧波通訊,2004,(02):44-45.
楊田. 用手術書寫神話——記陳中偉院士與世界首例斷肢再植手術[J]. 中國處方葯,2004,(01):83-84.
陳中偉.斷肢再植[J].中華顯微外科雜誌,1994,(01):3-4+76.
訪談之陳中偉:中科院院士,世界斷肢再植之父。
_____________
推薦閱讀:
※骶尾部經常發炎,脹破皮膚形成竇道,多次治療後再次發生怎麼辦?
※局部解剖學圖譜有哪些?
※在現行以葯養醫的制度下,醫生是否會從所開的藥品中得到收益?
※我曾想過不當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