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與現代——品讀「喜洲竹庵」
引言:
本文基於《喜洲竹庵記》及喜洲竹庵建築,深入品讀其設計內涵,解讀此建築中現代性與傳統性、地域性的共生方式。並意欲給當下盲目流行的「小清新與小文藝」建築風氣以當頭一棒——懸壺濟世必應有背後的文化積澱與精神寄託。
關於業主:
業主蒙中、文一夫婦是喜歡書畫、同樣有傳統文化藝術底蘊之藝術家,也是擅長書畫,並從事平面與室內軟裝設計的設計師,從業主的角度來看,便已得到了建造一所良居所需要的基本氣韻——在與業主的交流中,便注入了針對他們童年時代的記憶與故事,在有氣韻的同時,有更明晰的價值取向——其書畫集及散文隨筆集便已充滿了藝術的形態,於是項目便已成功了一半。
原型與夢:
很顯然,他們持有的對生活的態度,對詩意生活與中式傳統的追求,便已確定了這將是一個有著中式與鄉土精神內核的建築、一附有庭院的建築、一個回歸傳統與自然的建築。
在建造之前,建築師承認為認為:典型的中國私家園林,往往是把居住用的房子和,遊憩用的園子明確分區(我對此持保留的態度,我認為中式園林尤其是江南園林,同樣是在狹小的地塊中將兩部分巧妙地糅合在了一起)。在記錄文章《喜洲竹庵記》中,建築師還例舉了科倫坡自宅,一種平面雜糅了住宅與庭院的宅園,而同樣的案例我們可以在日本建築師宮脇檀的創作作品集合中發掘到——這裡出現了一種(在上個世紀發源的,其本質就是現代建築創作分支之一。)住宅與院子結合的新的建造範例。
建造者開始的時候,希望見到一個把房間和園子混在一起的住宅,把功能空間和遊憩空間交織在一起——讓「室內空間」、「半室外空間」和「完全露天的室外空間」進行不經意之間的過渡。現代製圖的建築平面可以表現出以上的構想,這點我們也可以在平面中發掘。
但隨著現代性注入其中,建築平面承載與表現的東西,並不能很好表達出文化的細節(包括現代主義),並不能區分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或者我們可以認為在近代現代史中,東西方皆出現了此類宅院的布置形式及邏輯、此類共通的建築語言)但可以自豪的講,我們勉強認為上世紀出現的這種宅園原型,部分地契合了東方園林與宅院的傳統形式與形制。關於此類同樣平面創造出不同的文化性「宅園」的話題,會在後續文章去具體討論。
以下為案例分析,總結其創作的原則與特點。
建築部分:
先從此案例入手,業主本身繪製了一個功能平面,包含了轉向的門廳,串列的房間,大大小小的天井院落。而房間之間,用不同形式與尺度的花園庭院來組合與聯繫,並輔佐以小面積的,竹林塊長條狀的種植區、戶外花台以及天井式的場所等等。當然我們可以看出蒙中的不專業,而建築師基於此進行了細緻的思考,對入口區域的功能布置,對空間開放形式,對局部的構造乃至景緻進行了深化與精細化的處理。
根據最終的建成效果有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動線與變化
入口處的轉折流線的拉長,創造出特殊的空間序列及變化,引入時間的要素,創造了動線,可以說借用了園林創作手法之「聚藏收放」,同時圍繞「動線」這一重要線索與生活特性,進行了空間與景緻的創作,增添了宅園的體驗性。
2.現代性與地域性(內核)
主中庭的空間中,進行了進一步的劃分,用虛實不同手段進行「全分隔」與「半分隔」,而所形成的空間及實體十分純粹、簡潔,結合不同的開合度,創造出性格明確且穩定的空間體。恰恰因為環周主行人動線繞過了庭院,也說明其空間的劃分十分有邏輯,空間的利用率非常的高。而同時創造了許多「亭」空間、灰空間、平台、露台、檐、階等(中式空間),空間屬性也略微散發著當地民居的氣息。
3.體系明確
不同的房間功能組團明確,而庭院相互聯繫串聯起這些房間,而房間也是自由的,不受「嚴格的柱網、結構的對稱」以及「高效率布局」的限制,這也是在此類項目中結構及其他專業應做出的妥協。甚至房間中會「挖出」中庭、後廊後院這些非公共屬性,或附屬屬性的庭院場地。總之我們應該從庭院體系——功能房體系這兩個體系去解讀本案,解讀它獨特魅力的園子——房子空間。
4.動態感十足
從摘記中「 前庭是園內最開闊處,也是室外生活最集中的地方,可以飲茶、下棋、打拳、伺弄花草。客房位於前庭東側,東看稻田,西覽前庭。前庭和中庭之間的屋頂下是餐廳,考慮到風季的實用性,餐廳被三面透明的玻璃牆隔出來。餐廳向東連接廚房,可透過廚房的水平長窗瞥見田野。」 以及 「 自餐廳北望便是中庭,中庭的水面從功能上取消了步行穿越的可能,後庭入口在水一方,產生一定心理距離。視線雖能穿過,但腳步卻只能右轉進入起居室。 起居室朝東的大窗將人的注意力從中庭轉移到窗外的田野,窗外四季景色變幻。起居室兼作會客廳。設茶桌於起居室北側,背靠滿牆的圖書,客人被邀至茶席,西望則可見中庭的景緻。」等敘述可以看出。
隨之附上了建築師的自述——「 園子的體驗必然是和「觀看」直接相關的,可居、可游、可觀。在空間中的大多數位置,我不喜歡限定人眼觀看的方向和對象。這大概也是日本京都那些面對枯山水的椽側空間很難讓我有共鳴的原因。」
5.地域性與現代性(外表)
從建造後的實景照片看,其片牆的平面構圖是很現代性的——簡潔而抽象(包括小品景觀的抽象化);其整體平面體驗是很現代性的——流動空間,轉角窗和落地門等。其他空間與構建又是很傳統的——取景其層次豐富,存在滲透與斷續,以及其細節如檐口、落水口、排水溝、鋪地、檐口收邊、水池、門框窗框、部分小品造景,外部借景(曲線屋脊),又是飽含傳統深意的。
總而言之這是一首尊重了地方傳統的現代詩。其現代性在於簡練、純粹、乾淨的空間處理;在於抽象的空間布局;在於多樣性的空間與房間形式;在於視線細緻的人工安排。其傳統性在於空間的滲透、灰空間的創造(檐下空間),而廊道與屋檐往往是一齊出現的;在於傳統形式的復現,如窗框框景、空間和視線的流動,及具體構築的白牆青瓦的體驗。
庭院部分:
再來講其庭院部分,在此宅園中,以單獨栽植為主,並繼承了建築部分的簡練、抽象的寫意風格,如單排種植的竹子、中庭取景框中的清香木、矮石、堆坡、叢植草地等。
建造者討論了大大小小九個天井對應的種植,力求達到繪畫藝術的留白效果與寫意詩意,並用流線串結,以至於移步換景、節奏疏朗。總的而言,此園的種植更偏向於盆栽,種植(包括屋子中已有的大多數花木盆栽)也偏向於顯得更加低矮與親近人,這一點與日本庭院造景類似卻也是十分不同,此園植物可近觀可俯瞰,更像是生活的侶伴。在與植物的互動中,更能讓人體驗到四季的變化。
庭院部分的地域性與現代性:
此外值得補充的是園中的石景出自業主夫婦在當地的精心挑選,充滿本土性與個性化。石頭以及植物的選材也追尋的因地制宜的原則,如用本地區的高山杜鵑、野茶樹代替江南園林的植物種類,同時對門廳處理也模仿了喜洲民居的朝東的習慣,面向自家院牆壁,以為照壁並對此行進相應的天井與植物景緻的布置。
結語:
以上是本案設計的精髓,但仍應該強調的是本案在村落環境與自然環境中的角色處理——對村落白牆的延續、低矮的建築,加上對牆外傳統建築的借景,使之在村落的群聚關係中退居為配角,甚至成為背景,更展現了尊重當地之傳統並以低姿態巧妙融入的智慧,並藉此儘可能地減少現代性所帶來的鮮明的個性。現代性讓我們無法迴避,但這不失為一種處理現代與傳統的巧妙手法。
在傳統性、地域性與現代性碰撞的持續焦慮中,這個案例給予我們一個智慧的解答方式。
圖片版權屬於原作者,並附原文鏈接:
喜洲竹庵記
推薦閱讀:
※江南園林:小空間的營造法則
※中國古典園林造林要素(築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築營造)的具體方法是什麼?
※研究蘇州園林或中國園林的比較好的視頻或者書籍有哪些推薦?
※常見的道旁樹有哪些?
※如何評價【蘇州定園】,為何很多人說是【定園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