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這件事,從來就不是「勤」就能解決的!

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最近主流媒體的風向就是:勤勞能致富。

各種「底層」人民通過自身的努力,最終發家致富的新聞刷遍社交網路。

最近,「外賣小哥月入1萬6,買車買房」刷遍朋友圈,95後的外賣小哥都賺錢在杭州買房了,我們這一大波人的首付還沒湊齊!網友紛紛表示扎心了,要去改行送外賣!

而跟月入3萬的煎餅大媽一比,外賣小哥似乎又有點弱勢。

可惜強中自有強中手,跟饅頭大爺每月6萬一年掙70萬相比,月入3萬的煎餅大媽就被秒成了渣渣。

但是,你以為這就完了嗎?怎麼可能,主流媒體又甩出了「饅頭大媽,年銷1000萬」、「批發西紅柿,上海買了3套房」、「燒餅大叔,8年攢了7套房」等新聞,騙我們賣煎餅後,再騙我們賣饅頭,現在又騙我們去送外賣。

似乎在通過這些勤勞致富的新聞,來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賣煎餅賣饅頭賣西紅柿送外賣,只要你足夠勤奮拼搏,就能走向人生巔峰!

喝多了這些雞湯,搞得大家都有一種錯覺,好像錢很容易賺似的。大家每天都忙著賺大錢,難道就只有我們這些上班窮「屌絲」,每日都在鬧錢荒。

中國有句古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意思是只要肯努力,就能養家致富。但360行,每行一個狀元,也就只有360個狀元。但中國將近14億人口,這360狀元搶破頭都不一定能搶得到。

人們總是把賺錢這件事現象化。

某某通過辛苦勞動發財了,那麼辛苦勞動就是能賺錢;比爾蓋茨退學創業成了首富,其他人退學創業也能成功;巴菲特從小就炒股,成了股神,所以孩子要成功必須從小學習......

但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成功的原因種種,他們表現出來的那個,往往只是最無害、最不可能成為主因的那一個

他們不會告訴你,蓋茨他母親是IBM董事,並給他促成了第一筆大生意;巴菲特有一個國會成員的父親,他8歲去紐交所是高盛董事接待的;王石的前老丈人是省委副書記;任正非岳父曾任四川省副省長;任志強父親是商業部副部長;王健林父親官至西藏副主席等等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地成功,每個人成功的背後,除了勤奮,還有很多必然原因。也許是背後的關係,就如同上文一樣,也許是智慧,是獨家配方......

而這些原因,是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所不能夠知道的。

這個世界套路深,沒有什麼成功會是「偶然」的。但想要賺錢,我們需要知道這個社會上,成功緻富的根本方式。

個人致富的方式,追根究底無外乎兩種:

1、出賣勞動、資本去創造財富,或者是協助別人去創造增加社會財富。以物換物,簡單明了卻操作複雜且時間漫長。比如我們的工作,比如生產鏈上的投資行為。

2、藉助某些身份或者途徑,去轉移其他人的財富。比如,前段時間翟欣欣離婚獲利上億,去年馬蓉宋喆轉移侵佔財產,虛擬投資行為,以及一些灰色產業鏈等。

第一個方法是財富之源,能夠不斷地增多社會財富,而後一個則是建立在前者基礎上的,是某些群體對存量財富的爭奪轉移。

近十年來,投資品種的起飛、膨脹和破滅,就總伴隨著財富的轉移和再分配。一批又一批的人暴富,對應的,就是一批又一批的人在破產。

現在,互聯網紅利收割了傳統行業的財富,下一個收割互聯網財富的不知道會是誰。

近幾年,全民似乎都陷入了集體焦慮、階層苦惱,都在尋求一夜暴富的通行票。而另一些人,炒房客、股民、大家、放貸人、虛擬幣的投資者,都在等待那些希望一夜暴富的接棒者……

安心生產、慢慢創造積累財富的方式少人問津。因為那實在是太慢了!現實是,每個人都想要抓住機會一夜逆襲。

當所有人都想轉移財富而不是去創造財富,財富也就成了無源之水。因此,社會群體的致富行為,更需要回歸到本源的財富創造。

我們不妨大膽設想一下,這是不是就是國家呼籲傳統行業回春,宣揚勤勞致富的的原因?


推薦閱讀:

開了一個音頻節目:西北根據地財經故事
首富王健林要倒台了?
都拿人性拷問劉鑫,可人性到底是什麼?
今天,一個重大消息傳來:東芝電視,花落中國!
「學而思」教育機構熱背後,是中國中產的集體焦慮

TAG:赚钱 | 财经 | 热门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