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女演員,誰在挑大樑?

該原創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第十放映室(dsfysweixin)

微信版詳見:香港女演員,誰在挑大樑?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上次小十君聊港片的港味漸失。(哈影小十君:香港電影的「港味」到底指什麼?為什麼現在很多港片都讓人覺得沒有「港味」了?)

有不止兩位粉絲給我打電話留言說,關鍵還是在於香港演員青黃不接的窘境

是,之前篇幅有限,今天就從「港星」這一方面具體展開,港片迷小十君繼續過一把嘴上的情懷癮。

你們先試想,香港現在還剩下幾位能做主角的女星?

劉嘉玲、吳君如——開心就好;鄭秀文、楊千嬅——無意戀戰;蔡卓妍、薛凱琪、鄧麗欣——小打小鬧……

再硬湊個舒淇、Angelababy(以資源優勢看),真是一雙手也數得完。

▲AB和舒淇都算是香港混出頭的

男星這邊,當然面臨著同樣的情況,不過他們的演藝壽命通常比女星要長。

「四大天王」和「雙周一成」的黃金時代早已過去,劉德華、成龍仍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勞模,劉青雲古天樂照例在大銀幕上相愛相殺。

他們還能跟隨製作人、導演北上大陸撈金,陸港合拍片總是以男人戲為主,或雙雄或三角或群像,「香港男演員+大陸女花瓶」成固定搭配,有些時候還需要帶一帶大陸的幾位流量小生。

全港陣容如今愈發少見,除非放棄大陸市場,留給本埠女星的機會更是所剩無幾。

▲女主戲份吃重的合拍片,也是大陸女星在海報上笑傲。


金像獎的尷尬

香港電影人自己心裡最清楚,一到每年一度的金像獎,影帝似乎成了他們要死守的「尊嚴底線」(幾乎不頒給大陸男演員),影后則時常陷入無自己人可給的尷尬狀態之中。

畢竟金馬面向亞洲,金像則傾向於本土。

自2005年,章子怡憑藉《2046》捧走最佳女主角起,金像獎典禮上已經出現過兩次,大陸女星連續數年包攬影后獎盃的景況。

繼章子怡之後的,是《如果·愛》的周迅,《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鞏俐,《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的斯琴高娃。

▲斯琴高娃老師也是第一位拿到金像影后的大陸女演員,緣於一部1984年的合拍片《似水流年》。

第二次還是章子怡給開的先河,也還是墨鏡王的片子,《一代宗師》捧出的宮二小姐,戲裡戲外都打了一場漂亮仗。

接力而上的是《親愛的》里的趙薇,《踏血尋梅》里的春夏,後者亦是第一位90後影后。

值得一提的是,春夏的獲獎角色「王佳梅」最初找的是顏卓靈,香港新生代女演員中最為亮眼的一位。

同為90後的她,其實早在2013年就靠《狂舞派》里的出色表演,入圍過金馬、金像的最佳女主角提名。

如果不是因為大尺度戲拒接,顏卓靈或許會被捧出來終結「金像尷尬」,儘管春夏的經歷和氣質明顯比她更為合適。

而現在的顏卓靈還只是合拍片里,驚艷一時卻不知姓名的小姑娘。

▲從《尋龍訣》的兇狠到《六弄咖啡館》的清新,顏卓靈的角色可塑性還是非常強的。

我們再回溯到2005年,這個關鍵的時間點,彼時合拍風潮才初現勢頭。

章子怡上一任的金像獎影后,正是顏藝俱佳,被圈內視為「林青霞接班人」的張柏芝

前一年,也就是2003年,她在兩部影片《大塊頭有大智慧》和《忘不了》中,都貢獻了令人難忘的演出。

最後因後者成功塑造了堅強獨立的單親媽媽形象,於第二年一舉封后。

她、謝霆鋒、陳冠希都是當時備受矚目的新生代希望,但是把這幾個人名字擺在一塊,後面發生了什麼,你們都是知道的。

一場軒然風波終於掩息了最後一口氣,真乃時也命也。

不過,在金像影后的攻守戰中,還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幾位老戲骨女演員把影后的獎盃先後攔在了香港。

第一輪,是鮑起靜通過許鞍華導演的《天水圍的日與夜》,結束大陸女星連續拿獎的局面。

然後就是《心魔》讓惠英紅再度封后,今年四月她又憑《幸運是我》三度捋獎,順便阻止周冬雨(當時大熱)接棒春夏,做第二個90後金像影后。

▲說起來紅姐也是第一屆的影后

還有葉德嫻復出之作《桃姐》的殺出,令她一度風光無限,金馬、金像、威尼斯等國內外大獎拿了一圈。

中間還穿插著,《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的劉嘉玲,其實也是當年《自梳》大熱倒灶後彌補的安慰獎。

眾人都心知肚明武后也就造型矚目,戲份完全比不過另一名大陸女主角李冰冰。

以及《春嬌與志明》的楊千嬅也是多年苦等出頭,把中年港女余春嬌失戀恨嫁的困頓心境演繹出彩,終於趕在「女人四十」之前得獲肯定。

▲2004~2017十四年間,影帝、後獲獎名單一覽。

相信現在誰能有說得過去的表現,「粥有僧少」的金像獎一定不會再辜負於他/她。


為何突然「老樹開花」?

「霞玉芳紅」等一眾女神基本息影引退,年輕一輩後繼無人。

反倒是幾名年近六七十歲的甘草級女演員,迎來屬於她們的最好時光。

此處小十君還想到另一位老影后——羅蘭,99年參演《爆裂刑警》,雖然在其中戲份不多,也足夠讓她以65歲的高齡,榮獲「最老金像影后」的頭銜,至今為止無人可破。

羅蘭、惠英紅、鮑起靜、葉德嫻,包括女配角獎拿到手軟的台灣女演員金燕玲,都是只要一出現在電影里,我們便知道會有好戲看。

哪怕戲爛人也不會爛,甚至稍不留神,就有搶走主角風頭的可能。

比如《明月幾時有》中,葉德嫻演「方姑」周迅的母親,也算是今年最深入人心的一個角色,提前預定明年的最佳女配角。

▲有人說這張劇照是,靠著門板都有戲。

她們擅長倚老扮老,在各自的封后之作中,總是面上生斑,白髮搔頭,身形佝僂,穿著粗布麻衣的師奶、阿嬤形象。

又無一不是把底層小人物的辛酸與孤獨,表現得淋漓盡致。

《爆裂刑警》中的痴呆四婆,錯把吳鎮宇和古天樂兩名阿sir當成自己的孫子。

她的言行經常搞得兩人哭笑不得,卻又為他們因不得志而苦悶的內心,注入了如同親人般的溫情。

《天水圍的日與夜》中單親母親貴姐在超市打工,生活條件一般仍能與人為善。

當她注意到鄰居阿婆是個獨居老人,就開始默默地幫助她、陪伴她,甚至向她暗示自己可以為她送終。

▲生活不易,互相取暖。

《桃姐》中成為劉德華乾媽的老僕人桃姐,因為突發中風終於不用再伺候主人了。

可是進入老人院後,那種獨自等死的壓迫感又能將她吞噬,幸好有獨身的少爺願意像兒子一樣陪伴著她。

《幸運是我》也是差不多的劇情,獨居的芬姨遇見問題少年阿旭。

因為芬姨患有老年痴呆症,兩個就快被社會遺忘並拋棄的邊緣人士越走越近,從此相互幫助彼此扶持。

四婆不按常理出牌的亂入,把警察和悍匪拉到同桌吃飯▼

貴姐代弟妹打麻將,贏了留給她,輸了算自己的正直▼

桃姐前半段「主僕有別」的卑微,一個人呆在老人院過年的落寞,攙著少爺參加電影首映禮的開心▼

芬姨不想獨自等死的哀求,頂著染髮劑去找阿旭時的慌張,知道自己有病的絕望痛哭▼

這些真實細緻、有生活感的精彩刻畫,都組成了電影里令人深刻的無數段落,的確堪稱影后級的表演

如果是曾經的港片女神沒有息影,來演這些角色,首先她們未必能放下架子,再者我們也不想看她們演人家的媽媽婆婆。

而且更不像這群老戲骨一樣,真正從底層而上歷經磨難,無數配角成就醇熟演技,駕馭起來也是難事。

▲你們的「蜜桃少女」李麗珍,還能認得出嗎?

四人之中,鮑起靜的情況要好一點,演藝之家出生,但開始也是生活貧寒。考進藝員班後,還被派去做過幾個月的紡織女工體驗生活。

羅蘭中學肄業,16歲開始跑龍套。葉德嫻18歲結婚,沒多久就出現裂痕。

惠英紅3歲起和母親及妹妹在灣仔街邊賣口香糖,12歲到夜總會做舞女,17歲入行成為邵氏的當家打女。

作為第一屆影后,她二十八年後再度站在領獎台上時,泣不成聲,感慨萬千。

▲一個女人的青春全部貢獻給了電影

甚至這三人就像自己演的幾個角色一樣,至今單身未婚。不是港姐,不靠相貌,單憑跌宕的人生沉澱出演技的深度。

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她們沒有缺席,只是在昔日女神的艷光之下,甘當綠葉襯紅花。

到最後往往是紅顏易老,演技常青。

是她們的苦熬出頭填補了港片中的演技空位,也守護住了當下香港女演員的顏面。


老戲骨的尷尬

你們可能也發現了幾位老戲骨拿獎角色的同質化現象——底層人物,老齡化,非瘋即病,單親或獨居……

靠和對手戲男演員產生的親情反應,來打動觀眾。

鮑起靜現在有一部《我的媽呀》在大陸上映,又演的是惹事生非身患絕症的母親形象。

她一流淚照樣能俘獲影后提名,然而真的有些看膩了,也很難再演出新的花樣超越自己。

之前她在恐怖片《殭屍》里,演一位為了讓自己丈夫復活,接連害死好幾個人的老婆婆。由善良到惡毒的轉變,可謂張力十足。

也別忘了,曾經的惠英紅是個打女,曾經的葉德嫻能演喜劇扮姣婆,曾經的羅蘭既可以做妖艷反派,也可以變成你童年陰影里的「龍婆」。

她們又不是只能局限於一類角色。

講香港底層市民生活的文藝小品,來來去去已經拍得差不多了,連最熱衷於此題材的許鞍華都轉投了大片的懷抱。

留給老戲骨女演員的機會也不多了。

金像獎的尷尬,老戲骨的尷尬,說白了,還是香港電影整體的尷尬。

畢竟除了惠英紅仗著還有精力還能繼續拼,其他幾個基本是半退休養老的狀態。

該擔心的是明年的金像獎,往後的金像獎,影后還能頒給哪一個香港女星?


推薦閱讀:

這個男人佔據了香港電影一半
她是如夢如幻月,她是若即若離花
我有迷魂招不得——香港電影女鬼錄
如何看懂這部五年來最好的港片?
香港十大奇案系列之七:康怡花園烹夫案!

TAG:香港电影金像奖 | 香港电影 | 香港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