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石黑一雄與沾光島
(本文首發於華廣網公眾號)
你有沒有覺得,台灣之光很多啊?
你有沒有發現,被稱為台灣之光的,其實都在島外才發得了光啊?
美國職棒選手王建民,陳偉殷,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高爾夫選手曾雅妮,網球選手盧彥勳,景美女中拔河隊,導演李安,歌手周杰倫,服裝設計師吳季剛,電競隊伍台北暗殺星,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台灣之光不是只有人類,還有一些國際品牌如捷安特,宏達電,喀瑪蘭威士忌,法藍瓷,蘭花,石斑魚,都被台媒冠上台灣之光的桂冠。
什麼是台灣之光呢?簡言之就是只要能在國際揚名,又跟台灣沾上點邊的,就是台灣之光。所以這道光的基本特徵,就是必須在島外發光才算。
那麼,有許多台灣之光其實早入了其他國籍,也就不足為奇了。
無論與台灣淵源多麽淺,一旦在國際上有點名氣,台媒必然蜂擁沾光,也通常都會抱怨為何這些人才在台灣發不了光,偏得自力救濟在國外吃盡苦頭拼出一片天。答案也很簡單,台灣舞台太小啊。
那麼台媒又如何成為沾光控的?在維基百科查得到喔!
台灣之光這個詞彙早在2001年便開始出現在」中央社」和聯合報的報導中,台灣之光的使用率在2005年開始成形,2006~2009年因為王建民的相關報導造成此詞彙的使用快速擴張;同時期間,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被稱為台灣之光。
社會學研究多認為台灣之光的現象的起源和台灣主體地位的不明確有關,同時受到本土化和全球化的影響。台灣之光首次出現在新聞中是在第一次政黨輪替之後,開始發揚本土化之時。表面上台灣之光雖然強調國際,但其實是訴諸國族主義的詞彙,源於國族的自卑情結,期望以外界的目光來提升自我。.
——維基百科。
你看到關鍵字了吧?
"本土化與自卑情結。"
大陸近年來走上復興之路,有更多的中國之光,但兩岸的光差異在哪裡?簡單說,台灣之光的身形往往比台灣島還要大,中國之光很難有比中國大陸還大的。知道王建民,李安的美國人,恐怕只有很小比例的人曉得台灣的地理位置。這麼說你就懂了。
所以台灣人若不沾光,怕別人不知道「此光是我」。然而,沾了光別人還是不知道此光的「籍貫」。
一般重量級的台灣之光不會回到台灣定居,因為舞台在他處。但有道光很特別,發了光就回台「服務鄉里」,讓台灣民眾特別窩心。當局特別給了他一個島內最風光的舞台繼續發光,一個不夠,兩個,三個,四個,此光普照大地,什麼都歸他管,管著管著,卻什麼都管不好,於是這道光很快黯然失色了,餿了臭了,最後變成台灣之恥。
這道光就是早入了美國籍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
故而,台灣之光千萬別回台灣,糟蹋了自己,也蹧蹋了故鄉。
此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日裔英籍的石黑一雄,很少日本民眾認識他,雖然日本人也與有榮焉,但也沒那麼興奮。一方面因為他其實已是英國人,另一方面,日本民眾更希望國民作家村上春樹得獎。有趣的是,村上迷很高興石黑得獎的原因,是因為諾貝爾獎在國籍選擇上有不成文的輪替默契(25年週期),如果石黑是日本籍而得獎,那麼村上恐怕此生無緣諾貝爾了。
石黑一雄若是台裔英籍,那台媒可要炸鍋了,管你什麼籍,一律台灣之光。
カズオ?イシグロ是石黑一雄所使用的片假名,此公不用日人所用的漢字名,在日本引起熱議。NHK也稱他是「英國小說家」,雖然在評論內容上多少也與石黑拉些關係,但話題很快地繞回對村上春樹的期許,顯示日本人並未將石黑真正視為自己人。
日本畢竟是有文化底氣的大國,有許多引以自豪的本土日本光,所以不會過度沾石黑的光,同樣的情形若發生在中國大陸亦然。故而,沾光程度可顯示的是國族的自信度,台灣愈是在意明星光芒,愈是透露自卑。
台媒花了很多資源在挖掘本土有國際競爭力的個人,團體,或企業故事,這本無可厚非,不過,更值得在意的是,我們何時能願意認真檢討,這些台灣之光為何在台灣沒有舞台?更重要的是,為何有才華的人在台灣都是單打獨鬥,沒有任何政府資源的投入,非得等到自己在國際舞台上千辛萬苦地拼了個出頭天,你們才來沾光,錦上添花?
「台灣之光」的氾濫,在島內已經有輿論開始不耐,有趣的是,提出質疑的媒體,正是「台灣之光」的起源地之一,」中央社」。
雁默所有文章列表
推薦閱讀:
※愛國運動反遭台獨分子歪曲!台灣二二八事件始末
※「薪酸」,才是台灣真正的愁雲慘霧
※海島小國為什麼容易發達,還有,海南島為什麼比台灣,濟州島,模里西斯落後?
TAG:台湾 | 石黑一雄KazuoIshiguro | 诺贝尔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