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銅戈背後暗藏古代兵器管制制度,西周買菜刀也實名?
2010年左右,在洛陽五女冢M1519,出土了一款歷史上最少見的戈型——曲內無胡戈,該款國內存世量僅有3件,均出土於該地。
現代人把中國古代的戈分為直內無胡、直內有胡、曲內無胡、曲內有胡、短銎無胡、短銎有胡、管銎無胡、管銎有胡八個類型。比如直內無胡戈,那當然就是「內」外觀平直,同時沒有「胡」這一構造的戈,其他類型同理,大家看到一件戈,基本上就能確定出它屬於哪個類型。
▲西周直內無胡戈
▲西周直內有胡戈
大家不要小看這三件戈,這背後隱藏著很深的歷史典故。這三件戈的製造時間為西周初期,風格為典型殷商風格,考古人員認為墓主的身份應該是商代的遺民。
那麼問題就來了,西周時期,哪來的商代遺民呢?並且這遺民還埋葬在西周第二大城市洛陽?這就得從武王伐紂時期說起了。話說商周牧野之戰時,殷商的奴隸軍隊倒戈,西周大軍開進朝歌,殷商的最後一任君王商紂王自殺,紂王這一死,商朝就算完了。但商朝完了,商朝的貴族們,也就是紂王的七大叔八大姨都還在呢,這一批人怎麼處理,就成為擺在當時西周統治者桌案上的一道難題了。
▲西周直內微胡戈
古代有個說法,叫興滅繼絶,當然這個詞在紂王歸天那會還沒,但理念是已經有了。什麼叫興滅繼絶呢,通俗理解就是辦事不能辦絕了,得給人留條路。就拿西周滅商一樣,商紂王被滅了是他活該,誰讓他搞酒池肉林呢?但商代別的貴族是無辜的,他們也是商湯的後裔,商湯那可是個大好人,咱不能讓他絕後啊!
武王滅商後,本著古代的人道主義精神,不但沒把紂王的兒子武庚怎麼樣,還給了他塊封地,即朝歌以北的邶地,原來的那些殷商貴族們也讓他負責管理。這樣看著是不錯,但話說回來,武庚他爹畢竟是你逼死的,萬一孩子想報仇咋辦?
▲西周早期太保冓戈
為了防止武庚有異心,武王將自己的弟弟蔡叔封到朝歌以西的鄘,又將另一個弟弟管叔封到朝歌以東的衛。蔡叔和管叔的作用相同,都是為了監視武庚。武王心想,這倆親兄弟看著他,他總不敢造反了吧。
武王死後,王位傳給兒子姬涌,即成王。成王年幼,國事都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掌握,管叔和蔡叔不滿於此,聯合武庚起兵反叛,史稱三監之亂。三監之亂失敗後。管叔和武庚被殺,蔡叔被流放。原來武庚所管轄的殷商遺民被分為兩份,分別處於衛國和宋國境內,周公將康叔分封到衛國,紂王的弟弟微子啟分封到宋國。
原本不動你們,是不好意思,現在你們自己興風作浪,那可就別怪我了!武王在世的時候,便想建立一個專門用來管制殷商貴族的城堡,但一直未能動工。三監之亂後,周公在現在洛陽的位置興建了洛邑,然後將大批殷商貴族遷徙過去,將他們牢牢監視起來,再也無法造反了。
▲西周翼耳戈
除了必須居住在規定地點之外,西周對殷商居民還進行武器管制,從而進一步降低了這些人生亂的可能性。這點從周人和殷商遺民死後墓葬中的陪葬品便可以看出來,
現存的西周青銅戈均出土於貴族墓葬或者貴族與平民的合葬墓,這些墓的墓主多為成年男性,也有部分為女性或未成年男性。墓主生前地位越高,其墓葬中出土戈的數量也就越多。關中地區是西周的核心統治區,出土青銅戈的數量也最多。
西周有一種被稱為「毀兵」的喪葬習俗,即先對陪葬兵器進行一定程度的破壞(砸斷或者砸彎),然後再將其放入棺槨或墓穴中。部分出土的銅戈戈援彎曲,應該便是被有意識砸彎的。西周墓葬中除了出土實戰青銅戈之外,還出土過一些明器戈,這些明器戈體形輕薄,部分為鉛制。以戈陪葬、以明器戈陪葬、毀兵這三種行為都屬於西周早期的喪葬習俗,西周中期以後,這三種行為便不多見了。
▲西周三角援戈
周人和商人的喪葬習俗不同,商人和東部的部分部族在挖掘葬坑時,會在死者腰部位置挖出小坑,用來放置陪葬品,這種墓被稱為腰坑墓。
出土過戈的腰坑墓很少,出土數量也比較有限。這些腰坑墓的墓主均為高級貴族,從地域上看,出土戈的腰坑墓多位於關中地區,洛陽地區的腰坑墓很少有戈出土。
由此可見,西周時期,武器不是你想帶就能帶的,殷商遺民攜帶武器的權利受到明確管制,其中又以洛陽地區的殷商遺民所受管制最為嚴格。如果你剛好是個商朝貴族後裔,又被發配到了洛陽,那麼就老老實實用木棍吧。如果你在關中住,恰好你爹在商朝統治時期又是個大官,那麼恭喜你,你能和西周公民一樣使用武器,想用戈用戈,想扛長矛扛長矛。
▲父丁母丁戈西周早期
結合上下文,洛陽那座出土曲內無胡戈的墓主,應該屬於貴族中的貴族,否則也無法身居洛陽而正常使用青銅武器。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滾滾,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
※關於國史大綱中 「幽王見殺與平王東遷」的疑問?
※「周公奔楚」一事確有其事么?
※西周「共和」究竟是怎麼回事?
※有沒有好的介紹先秦時期的書推薦?
※如何評價周厲王,真是暴君,還是一個希望加強王權,限制貴族利益變法的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