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復歸一統

封面是復原的隋朝首都大興城。(起床後修訂諸多筆誤和失誤。)

我們在開始這一章之前,先把「祖先」前面30——40的部分梳理一下,30到40對於東亞來講,正好是從三國鼎立形成到兩晉五胡亂華南北朝的大混亂時期,除了我寫拓跋燾和劉裕那一章,可能是借了點辛棄疾的詞的光,其他章能夠好好讀完的讀者確實太少。說實話我雖然盡量寫的通俗,但是還是覺得這一段太亂了,那麼我們就在這裡回顧一下。

前言,從漢末說起(回顧)

東漢雖然和西漢名字都叫漢,皇帝也都姓劉,可是這倆朝代建國時依靠的統治根基卻完全不同,從劉秀手下的「雲台二十八將」就能看出來,這個王朝本身就是建立在西漢後期豪強地主大戶的支持上的,光武帝劉秀所代表的利益也是這群大地主。西漢雖然繼承了秦制,將皇帝代表的皇室和丞相所代表的政府盡量分開,可是因為這個界限分工一直不甚明確,家國還有很多一體化的成分,到了東漢那就更奇葩,皇室也好、政府也罷,全部都是豪強的代言人,外戚專權、宦官亂政,最終生存不下去的百姓借著張角的黃巾之亂,打著跳大神太平道的幌子,摧毀了東漢腐爛的根基。

然而黃巾軍畢竟是烏合之眾,等到黃巾被鎮壓,這片土地上崛起的強權,除了劉備這個賣草鞋的,其他幾乎都是曾經的大地主階級,我們所認為「大江東去浪淘盡」英雄人物輩出的三國時代,其實就是這群舊有貴族瓜分東漢遺產,讓下層貧苦百姓連年征戰的混亂局面。整個漢末三國人口銳減,大量農田被拋荒,大大小小的勢力在曾經的良田上蓋起城堡來鞏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連相對閉塞的天府之國蜀地,因為劉備諸葛亮的霸業,不從事生產的人口高達13%,中原大地更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所以當司馬們滅亡蜀漢,打敗東吳的時候,這片土地已經滿目瘡痍,而當年三國爭霸所收買的大量游牧民族軍隊,日漸看到了自己逆襲的希望,而江東的孫皓在國破之時,不知道是不是看出了司馬家族的腐朽,就在司馬炎滿臉堆笑的和孫說——我那個「歸命侯」的椅子在北方給你放了好久——的時候,孫皓表示我江南那個椅子也給你們留著呢。

司馬炎建立的西晉,也就短短的存在了37年,成為歷史上最短的大一統王朝之一。

果不其然,司馬炎大大吸取曹魏因為諸曹不和導致被篡權的厄運,他又一次把自己家的司馬們分封成各地藩王,並設立了幾個把持巨大兵權的親屬,而他所傳位的皇帝,就是那個說出「何不食肉糜」聽著蛤蟆叫的晉惠帝,智商和某些知乎大V有得一拼了。

司馬家族守著一個傻皇帝,醉心於權利爭奪,而因為整個家族得位就不正,不少曹魏士族不願與之合作,出現竹林七賢,阮籍猖狂,窮途之哭。而無法鼓吹「忠」這個儒家道德的司馬們,只能大力鼓吹「孝」,這也導致了一時之間「二十四孝」這種極其迂腐惡劣的玩意形成。

最終轟轟烈烈的八王之亂,司馬們自相殘殺,主體民族晉人損耗極大,導致了在八王之亂中崛起的匈奴小弟劉淵看到了希望,他帶著曾經飽受漢人壓迫的中亞羯族的石勒,踹倒了腐朽的西晉王朝。而在巴蜀,因為關中和蜀地漢人過少,在甘肅、川西遊牧的氐族人也內遷,最終氐人李特瓜分蜀地建國「成漢」。晉朝名存實亡,在琅琊王氏豪族的幫助下,西晉貴族放棄北方,司馬睿在建康(南京)稱帝,史稱東晉,但是因為司馬睿一方面是王氏扶起來的半傀儡,另一方面為了能夠在江東立住腳,曾經的孫吳江東士族們被他大肆籠絡,最終造成了整個東晉換湯不換藥,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陳郡袁氏、蘭陵蕭氏、譙國桓氏以及孫吳四姓等士族才是東晉實際上的控制人。

圖 控制東晉權利的王、謝等士族。(霧)

三國鼎立,僅僅三十多年,又重新的殺了回來,轟轟烈烈的「五胡亂華」時代開啟。

而在北方大地,幾乎就成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狩獵場,劉淵建立的朝代叫做「漢」,他自稱繼承了劉阿斗的法統,而「漢」這個名字也在400年的光陰流轉中,成為南北民族的共同記憶,直到今天。可是因為當年幫劉淵打天下的大鼻子叔叔石勒實在是勢力太大,最終北方成為了他的王朝「趙」,而石勒本就是異族奴隸出身,他對漢人本身就沒啥好感,而在他死後奪權的侄子石虎簡直就是個披著人皮的魔王,他大肆屠殺北方漢人,把他們認為「高高在上」的農耕民比牲畜還不如,在他死後,導致他的一個漢人養子「冉閔」打著「恢復漢家江山」的旗號篡權,和石家在北方打成一團,沒想到卻被東北游牧民,鮮卑「慕容」部看到了機會,一舉端掉了這個曇花一現的「漢家王朝」。

然而對於中國北方來說,一直就分為這麼兩個單元,一個是以冀州(河北)、幽州(北京)為代表的東部,另外就是以關中(陝西)、隴西(甘肅)為代表的西部,在西部,氐人頭領符洪崛起,直到符洪的孫子苻堅稱帝,他收服了一直都不聽話的羌族首領姚萇,氐人終於制霸關中,自稱「萬年秦王」,史稱「前秦」,和鮮卑慕容部建立的「前燕」平分北方。

而在南方,譙國桓氏的將軍桓溫勇猛的收復了霸佔巴蜀的成漢,卻也讓他成為了佔領荊楚的軍閥,隨著年紀的增長,桓溫對外越來越不積極,而是專心控制東晉的權利,成為了以惡搞人人忌憚的強權瘟神。

可以說這一階段,是中國佛教發展的第一黃金期,這個從東漢就傳入東土的宗教,在看不到人生希望的下層百姓、每天互相仇殺的上層人士中蔓延開來,對於北方蠻族來講,宗教也是能夠最為有效控制先進民族的手段。

然而因為皇室繼承問題,燕國內訌,他們的戰神慕容垂投奔苻堅,這一下前秦如虎添翼,迅速統一北方,並開始做起了統一天下的夢來。但是這個充滿著民族矛盾的前秦,在完全沒有消化內部問題的前提下,貿然出擊東晉,朝臣全都反對,只有這個不懷好意的慕容垂雙腳贊臣南侵,結果這一來被陳郡謝氏謝玄一個淝水之戰打回了原型,至此北方徹底分崩離析,尤其是勢力最大的羌族姚萇、鮮卑慕容垂迅速瓜分了苻堅的土地,這倆哥們所建立的朝代同樣叫「秦」「燕」,史稱「後秦」「後燕」

然而我在這裡要說一下,這種北方一分為二,一個拿長安(關中)當首都一個拿鄴城(冀州)當首都的狀況在這幾百年無數次上演,山西、洛陽一直都是東西衝突的關鍵點,包括後面要說的決定統一的北齊北周。

圖 先放一張圖吧,我盡量精簡地理名詞,把本文提到的區域都放在這裡了,可以對照看一下。

後秦和後燕可以說是五胡序列裡面漢化最為完全的兩個朝廷,尤其是姚萇以及姚興的後秦,更是少有的擁有了和平發展,西域高僧鳩摩羅什被請來成為帝師,「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等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伴隨著羅什的一篇篇經書進入東土,經、律、論「三藏」體系逐漸形成,東漢那種不知從何來源的論語一樣的《四十二章經》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可是這一切的局面仍然是換湯不換藥,無論再多英雄出現,皇帝輪流坐莊,天下的貴族仍然把持著大多生產資料,從曹魏開始搞推薦官員的「九品中正制」,本身就是為士族世世代代富貴設置的,「上品無寒門」,這群人不僅僅擁有土地,更可怕的是壟斷了文化,使得百姓連獲得最基本教育的權利都沒有,只能成為他們征伐的炮灰。

也就是這個時候,兩個邊緣人物開始打破時代的平衡,一邊就是比起漢化的慕容鮮卑,民風還極其淳樸的北方鮮卑——拓拔部。而另外一邊,就是謝玄當年淝水之戰後,一手在江淮設立的駐地京口(江蘇鎮江)的「北府軍」

北府軍多為南北交戰要衝的貧苦流民,和還在荊楚稱霸的桓溫兒子桓玄,成為了東晉最大的兩個軍閥勢力,而桓玄野心膨脹,一路打到了首都建康篡權奪位,北府軍的將軍劉裕看到了機會,最終舉起大旗打敗了驕狂的桓玄,成為了東晉的實際控制者。而另外一方,拓拔鮮卑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人家本來就是北方草原套馬的漢子,他們建國「魏」,定都平城(山西大同),把漢化的後燕打的不成人形,而劉裕這個底層出身的農民,更沒有江東子弟的驕奢,一舉攻入關中,把日漸腐朽的姚氏後秦摧毀。

不過劉裕終究沒有能力長久佔據關中,頂多拿下了後燕的殘留山東,而拓拔們最終還是統一了北方,最終劉裕篡權了本來早已是傀儡的司馬東晉,建立「宋」,當然這個不同於後來趙匡胤那個宋,史稱南朝宋或者劉宋。

就這樣——北魏、劉宋,正式的拉開了「南北朝」的局面,東晉十六國時代結束。而本來屬於拓拔鮮卑的鮮卑本部,卻在一個奴隸出身的禿頭首領以及他後代的帶領下,在漠北建立柔然汗國,他們紛紛認為你北魏跑到中原吆五喝六,老子還在這裡放羊,那你就也是我的敵人。

南北朝,讓我們一起念十遍記憶一下。

北朝:北魏(拓拔氏後改元氏)——東魏(高氏傀儡)、西魏(宇文氏傀儡)——北齊(高氏)、北周(宇文氏);

南朝:宋(劉氏)——齊(蕭氏)——梁(蕭氏)——陳(陳氏)。

北魏的皇帝拓跋燾(小名佛狸)、劉宋的皇帝劉義隆(年號元嘉),為我們譜寫出了辛棄疾那個著名的詞——元嘉草草,贏得倉皇北顧;佛狸祠下,神鴉社鼓。——劉宋的北伐極其失敗,導致了南朝仍然只能偏安,而拓跋燾雖然取得了對北方同胞柔然的勝利,還發滅佛大力鎮壓已經威脅到皇權的佛教勢力,卻終究不能遏制鮮卑貴族對漢人的欺壓以及中原漢人瘋狂的造反。

劉義隆之後的皇帝,把東晉那點糟粕全都找了回來,甚至公然嘲笑務農的開國皇帝劉裕,最終被前面提過的「蘭陵蕭氏」的將軍蕭道成篡權,建國齊,史稱「南齊」

北方政權的北魏就沒有南方換的這麼勤,但是民族矛盾和生產方式的不兼容一直都是北魏王朝這個馬背民族的心頭大患,最終漢人馮太后撫養的孫兒——拓跋宏長大,也就是著名的孝文帝

孝文帝因為他看起來極為徹底的漢化,幾乎成為了本來大家就都不咋熟的南北朝最為知名的皇帝,可是就是這個爭議極少的漢化,卻直接為北魏王朝的滅亡的導火索。可以說北魏的漢化,是為了彌合前面提到的胡漢、牧農問題不得不選擇的一條道路,孝文帝把曾經的北魏拓拔貴族搖身一變成為了——「洛陽元氏」,大肆和漢人士族通婚,這些本來都被壓制的兄弟瞬間找回了魏晉風流的榮光,因為連年戰亂佛教更是發展盛大,孝文帝各種聘請印度專家不說,還為人家修建大型豪華寺院——少林寺以及雲岡石窟。

這個時候的北魏十分強大,南朝齊也是整個南朝最沒存在感的一個時代,皇帝蕭寶卷除了寵愛自己老婆的小腳丫沒別的興趣,最終被同出自蘭陵蕭氏的貴族——蕭衍韜光養晦,一舉拿下,蕭衍是個很會打仗的將軍,和北朝的戰爭也沒吃什麼虧,最終篡權建立——梁,史稱南梁,這位蕭衍也就是那位著名的「菩薩皇帝」梁武帝

然而這群漢化的鮮卑遷都到了洛陽,徜徉在伽藍里風雅的不得了,這可苦了曾經地位極高的駐紮北方邊境的——六鎮軍隊,這群人本來是鮮卑軍隊的精銳力量,承擔著防衛柔然的大業,甚至有不少漢人為了能夠獲得一定的地位,抓住了這根稻草,放羊打獵成了鮮卑人的樣子,加入到六鎮軍隊中。

可是這麼一遷都,六鎮將士的地位一擼到底,曾經的鮮卑貴族進入洛陽後迅速腐化,只留著六鎮軍隊在天寒地凍苟活,而朝廷最後連六鎮軍隊糧餉都發不出來了,那這個時候只要有一個勇士揭竿而起,這群野狼也就雲集響應了。

而南朝的梁武帝面對北魏的漢化,南下的逃難士族流民越來越少,再加上他本身極其注重家庭,卻對民眾十分苛刻,最終導致南朝同樣失去活力,而正是蕭衍最為看重的自家人,卻屢次出現通姦、刺殺、叛變等接二連三的打擊,最終使得蕭衍直接脫下黃袍,跑到同泰寺甘心出家,一來為了自身「功德」,二來更是為了在民眾水深火熱的南北朝的沙門信徒們,能夠在自己這個「菩薩皇帝」的帶領下,走向西天極樂世界的康庄大道。

然而群臣把這個開玩笑一樣的和尚皇帝三次請出來後,人民百姓沒走向極樂世界,這個南梁卻離極樂世界不遠了。不過雖然南梁爛的厲害,可北魏卻也走向了末日,六鎮軍隊在破六韓拔陵的帶領下蜂擁而起,北魏朝廷幾乎沒什麼還手之力,反倒是一個六鎮里中亞契胡出身的壯士——爾朱榮異常勇猛,打敗招降了不少六鎮的起義軍,而朝廷無力,最後諷刺的去求柔然合作,去攻打這群為自己兢兢業業鎮守邊疆的起義軍。

最終起義軍被鎮壓,破六韓拔陵被殺,但朝廷卻把六鎮起義軍都安插到了河北成了黑戶,而柔然經此一戰反倒中興,立刻和北魏翻臉,並且擊敗了阿爾泰山一代,來自貝加爾湖畔的草原上的新晉強權「高車」,這高車是北方更為蠻荒的民族「敕勒」建立的政權,被柔然滅掉後,在柔然的壓迫下充滿憤恨。

而六鎮起義軍本來就是黑戶,這一下又碰巧河北連年饑荒,他們又迅速的在一個叫做葛榮的鮮卑人帶領下重新叛變,手下不少六鎮降將的爾朱榮軟硬兼施的搞定了這些烏合之眾,迅速的站到了北魏權利的巔峰。

爾朱榮正是通過對六鎮軍隊的戰爭,吸收了高歡、賀拔岳、宇文泰、侯景等一系列人才,高歡就是個六鎮里鮮卑化的漢人,他在爾朱榮平定葛榮之後,逐漸掌握了河北的勢力。而不久之後西邊關隴地區的邊防軍和游牧民也爆發了反對北魏朝廷的戰爭,最終被爾朱榮派出的親族爾朱天光以及賀拔岳、侯莫陳悅以及跟班小弟宇文泰消滅,也因此成就了宇文泰的基本盤。

然而,居功自傲的爾朱榮,卻小瞧了小皇帝孝庄帝的能力,他被人家騙到後宮刺殺,結束了梟雄的一生。而爾朱氏家族為報殺了大哥之仇,群起輕而易舉的打入了朝廷,勒死孝庄帝於寺中,北魏王朝的氣數也就支撐不了多久了。

而嶄新的時代,就從這裡開始——

1,宿敵

我講到這裡你會發現,從漢末一直到這個時期,整個中國的政治、經濟大環境變化並不很大,無論是南朝還是北朝,政府組織基本都是大軍閥大強權的代言人,而無論是胡是漢,他們對於社會根本矛盾的解決,最終還是不免俗的投靠到了這些士族大戶,建立別樣的奴隸和封建合二為一的社會,自覺地站到了廣大人民的對立面,讓這些窮苦的人充當了炮灰,一個農業帝國醉心於爭霸,忽視生產,最終導致了無論是再天才的戰爭英雄帶領著再強大的戰爭機器,最終也不免變為歷史的一個名字,而對於廣大的中華大地,卻充滿了一生生孤寂的伽藍鐘聲,亦或是多少樓台煙雨中的南朝寺院,而一個個人弔死在門口的枯樹之上。

然而高歡、宇文泰這種出身的屌絲不能再屌絲的人物,確是改變這一切的一個真正的希望。

爾朱榮死後,他侄子爾朱兆成為了爾朱家族的大家長,把握了北魏的核心權利,而高歡本是就死看不上這個爾朱兆,他為了麻痹這貨狂拍這個爾朱兆的馬屁,這哥們腦容量本就不咋樣,而六鎮降兵對爾朱氏家族更是怨言極深,就這麼忽悠了幾個來回之後,爾朱兆覺得也控制不好這群人,看高歡又是自己叔叔手下大將,就直接吧六鎮軍隊指揮權交給了高歡,高歡本就是六鎮起義軍的人,這下這群兄弟非常開心,紛紛表示徹底擁護。

結果高歡剛一走,爾朱兆很快就後悔了,表示卧槽我這不是傻B么,結果人高歡下手更快,擁立北魏宗室元朗為帝,爾朱兆派過來的軍隊很快的就都被高歡打了回去,就這樣高歡控制了河北的中心鄴城,隨後同爾朱兆展開決戰,爾朱兆除了仗著人多往前沖啥都不會,最終被高歡順利擊敗,爾朱家族身邊的三姓家奴斛斯椿見勢不妙,回到洛陽殺盡爾朱氏,高歡擁立孝文帝的孫子元修為皇帝,至此叱吒風雲的爾朱氏家族宣告滅亡。

而斛斯椿知道就自己這個操行,高歡這樣的人肯定半個眼都瞧不上他,於是就攛掇他立的皇帝元修以及孝文帝另外一個孫子元寶炬幹掉高歡。

果然,534年,孝武帝元修打著討伐南朝梁的旗號準備攻打高歡,下詔戒嚴,聲稱要討伐南朝梁。但是他知道高歡不傻,就只能秘密的和高歡說,其實我是要搞西邊的宇文泰,你也知道這宇文泰很能打不是?

說到宇文泰,在爾朱氏被幹掉的時候,他大哥賀拔岳以及侯莫陳悅(侯莫陳是姓,鮮卑人)因為平定關隴的功勞高升,宇文泰也就成了貼身大秘,孝武帝元修忌憚高歡,就一直和賀拔岳關係極好,希望能讓西邊的關隴軍隊牽制高歡,而宇文泰作為大秘,也就被賀拔岳派出去和高歡結交刺探,高歡一看我的媽就這樣的人才如果不留為己用,出去早晚是個事,但是宇文泰也不理高歡,表示我和我賀拔大哥當年平定關隴,確實不能和你混。

等宇文泰回到關隴大本營長安後,就直接和賀拔岳說這個高歡的意圖肯定不是當個權臣而已,目前來講他還是怕你賀拔大哥,但是咱們勢力沒法抗衡,如果我們能夠把天子挾持到長安這邊,坐守關中搞高歡豈不美哉?賀拔岳表示不愧是我最愛的男人,孝武帝元修一聽非常開心,至此宇文泰成為了元修的心腹。

533年,孝武帝授賀拔岳雍州刺史,控制整個西北,宇文泰作為得力助手,和西北鮮卑、敕勒諸多民族關係調和的極好。

結果賀拔岳在和當年征西的兄弟侯莫陳悅爭地盤的時候,被意外的乾死了。賀拔岳部群龍無首,宇文泰作為大秘獲得了整個軍隊一致支持,他們表示如果宇文泰不當老大我們就造反,至此宇文泰收編賀拔岳所有不對,擊敗侯莫陳悅成為西北王。

我們回到前面,孝武帝元修欲起兵伐高歡,但高歡耳線眾多,已經開始準備大打一仗了,身邊大臣王思政和孝武帝說:「如果高歡要是搞我們,洛陽這地方畢竟是個大平原,宇文泰目前在關中長安,如果你要是去投奔他,這還有很大的機會」。

我們可以很深刻的懷疑這個王思政就是宇文泰的耳目。

意料之中,孝武帝被高歡打的屁滾尿流,只能越過潼關遷都長安,授宇文泰大將軍、雍州刺史、尚書令。

高歡一看你皇帝算老幾,你宇文泰和我挾天子令諸侯啊,我三條腿的蛤不好找我兩條腿的「元」有的是,於是另擁孝文帝曾孫元善見即位,徙都鄴城,史稱東魏

而孝武帝元修遷往長安後才發現這不對啊,這躲開了個高歡來了個宇文泰,換湯不換藥啊,於是屢次表達對宇文泰專權的不滿,宇文泰一看這高歡會換皇帝我就不會?沒多久宇文泰就毒殺孝武帝,立前面說的那個元寶炬為帝,史稱西魏,都城長安。

圖 以關中、隴西為核心的西魏和以河北、山東為核心的東魏。

可以說,東魏西魏的建立,算是宣告著北魏政權的基本滅亡,兩個「元」也都是一東一西兩位軍閥手中的傀儡,而經此一來,也最起碼是頂著皇帝的政治實體了。

然而這之後的戰爭中湧現出來的人物,卻決定了中國之後三百年的政治格局。

然而真是山河表裡潼關路,潼關地處黃河渭河交界地區,兩邊都是山,是絕對的易守難攻,無論是秦還是西漢的霸業都是在這裡立下的,然而在早期,宇文泰和高歡的實力對比覺得是極其的懸殊,隨著西漢的滅亡、氣候的變化,曾經肥沃的關中谷地已經面目全非,而經濟重心逐漸偏向東南的東亞,也使得曾經黃河泛濫的河北無人區,哎三國時代就成為了最為肥沃的存在,這樣的宇文泰西魏政權,每天都有著被高歡吞併的危險。

圖 渭河谷地,三面環山一面出口的關中,東邊潼關以外就是洛陽,進入河南。

然而在戰略上,關中這個地形又優勢太大了,宇文泰以逸待勞戲耍高歡,最終搞得高歡大將竇泰不堪失敗自殺,高歡撤走。但是天道好輪迴,沒多久之後關中大旱,本來就很閉塞的宇文泰簡直就是生死存亡了。此時的高歡身邊大將,正是當年和他一樣投降爾朱榮的六鎮起義軍首領侯景,這人我們之前也說過。侯景認為宇文泰也是咱當年的兄弟,是個人才,咱么沖入關中直接活捉是最好的。高歡本來就痛失大將,非常渴望宇文泰這個人才,於是和侯景還沒等列陣就沖入了宇文泰的地盤,結果宇文泰靠著蘆葦的掩護,直接包抄了東魏軍隊,高歡和侯景被迫東渡黃河逃回了老家。

這之後大大小小的戰爭自不必提,侯景和宇文泰展開來相當多的博弈,兩邊也都死了不少的將軍,而一直追隨宇文泰的獨孤信楊忠也是一直衝在最前,唯獨需要一提的就是東魏西魏的邙山之戰,543年,因為宇文泰一直以來的逆襲,洛陽一帶,當年三英戰呂布的虎牢關都成為西魏的地盤了。

宇文泰這時候是有點膨脹了,他在希望能在不遠處的邙山跑去主動出擊偷襲高歡,高歡覺得老虎不發威你當我病貓,跑到我地盤撒野就由不得你了,宇文泰衝進來才發現人家早有準備,自己這是中計了,高歡軍隊砍瓜切菜,英勇的宇文泰狼狽逃竄。這之後的宇文泰賊心不死還想反撲,沒有看清自己實力的他再一次被打了個大敗虧輸啥也不要的跑了回去。

而因為這場戰爭中高歡手下的傻大漢彭樂放走了逃命的宇文泰,高歡拽著他腦袋往地下撞,有些東西也真就是命運的安排。

雖然宇文泰大敗,但是高歡卻怎麼都沒法攻進關中,至此北方東西勢力基本穩固。而在這幾場戰爭中,曾經隨著宇文泰對抗高歡的鐵哥們卻逐漸因軍功佔據高位,既有輔佐宇文泰左右的趙貴、元欣,也有在賀拔岳死後忠心跟隨宇文泰並經略潼關的李虎、李弼,雖戰敗卻想方設法逃回關中的獨孤信楊忠。

而正是這些人,就是日後被稱為「關隴集團」的存在,楊忠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隋文帝楊堅,而李虎的孫子,更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至於獨孤信的女兒,正好就是隋文帝的皇后獨孤伽羅,而他妹妹的兒子,又是李淵。

這一大家子人,都是我們之後要著重筆墨去書寫的存在,至此他們算是登場了。

因為連年都沒法收拾弱小的西魏,高歡終於病重,為了怕這個消息傳入宇文泰的耳朵里,高歡在戰爭僵持的情況下,命敕勒族出身的大將斛律金,帶領全軍大唱那個很有名的——《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高歡依歌而喝,英雄遲暮,這不是項羽的垓下歌,也不是劉邦的大風歌,但作為一個鮮卑化的漢人,出身卑賤從邊疆起義而起,戎馬一生中無數的敵人倒下,但終究耗在這個宿敵的合戰,大業未成的悲壯,伴隨著北方敕勒游牧民的民歌,響徹於草原和南方的良田。

也就是此時,一個敕勒使者來到宇文泰處,說我們正建立了一個嶄新的汗國,願意同中原國家合作,一起對付柔然,對於東邊的高氏政權,您只要願意合作,幫你搞他在所不辭。

而看過前文的也知道,此時的敕勒,早已化身為打鐵奴阿史那土門帶領下的——突厥(一般認為都是它他們自稱的Trk的音譯)他們攻滅了不可一世的柔然汗國,而在他弟弟阿史那室點密的帶領下,敕勒人的鐵蹄,也早已踏入了波斯的邊界。沒有人知道,在鮮卑已然漢化,一個文化融合的嶄新時代開始時,阿爾泰山的突厥即將成為新興帝國最大的考驗。

不久後,一代英雄高歡溘然長逝,等兒子高洋時,廢掉東魏皇帝自立為帝,建國「齊」,史稱北齊。宇文泰在高歡死後,除掉所有不滿自己的元氏皇族,下層出身的他從根改變了一直以來魏晉的制度,他仿《周禮》設立六官:自封大丞相;李弼為大司徒;獨孤信為大司馬,于謹為大司寇;侯莫陳崇為大司空,秦漢曾經較為完善的政治體系被復甦,因為宇文泰已經是實際上的皇帝,大司徒(丞相)成為政府首腦,大司馬(太尉)成為軍隊統帥,大司空(御史大夫)成為監察百官的統領,而司寇這種本來不在三公序列的官職被抬高,主管司法,可以說司法機構在此被抬高到了一個等級,而也正是這一對中央機構進行分權的制度,為後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奠定了基礎,這一點我們之後再說。宇文泰將地方官吏任免之權收歸中央,避免豪族專政。宇文泰創立府兵制,讓鮮卑人平時務農,但卻操練成為正規軍戰士,讓整個國家充滿軍國色彩,極大提高了戰鬥力。但宇文泰雖是一個漢化鮮卑人,但卻在掌權後盡量在形式上回復鮮卑人的民族印記,將元姓改回拓拔,並把和自己混的漢人賜姓鮮卑姓,就比如李虎就被賜姓大野氏,楊忠就被賜姓「普六茹」等等。

宇文泰在北巡途中逝世,將自己幼小的兒子宇文覺託付給侄子宇文護,後宇文覺廢西魏皇帝,稱帝改國號周,史稱北周

2,南朝侯景之亂

前文里,就提到了不少和高歡混在一起的大將侯景,但是這哥們怎麼就突然和南朝扯上關係了呢。

高歡臨死之前,就和兒子高澄說「侯景狡猾多計,反覆難知,我死後,必不為汝用。」,也就是說憑老子的能力還能壓住這個侯景,但是我死了這可就不好說了,侯景就和這兩天上映的「跛豪」一樣,是個長短腿的瘸子,這人出身六鎮起義軍,不擅長親自打仗多充當軍師,高歡早就知道這人點子太多不是池中物,但是因為要對付宇文泰,自己還能控制住他,所以也就沒鬧出什麼亂子,但是他知道自己這個兒子高澄不一定能夠搞定,所以就要警告一番,說你還不如就給除了。

侯景也看不上高澄,想想自己和宇文泰打了那麼久,投靠他更不靠譜,突然他一拍大腿想到,我總在北方琢磨啥,南邊不還有個年老的菩薩皇帝蕭衍呢么,於是便率領一票人投靠了南梁,高澄憤而攻打南梁,蕭梁雷聲大雨點小,將軍蕭淵明被虜,隨後就派人跑去梁武帝那裡表示,菩薩皇帝你看你悟道這麼久,你這招降納叛的就沒意思了,梁武帝歲數大了,一聽就有點動搖,侯景多精明一人,他就假冒高澄寫了一封信說以蕭淵明交換侯景,梁武帝很開心表示這不錯,就同意了。

侯景一看卧槽你個老傢伙你這佛經白念了你這很壞啊,我還是先下手為強吧,很快,侯景帶著8000來人在發起叛亂,梁武帝表示老夫別看成天粗茶淡飯,但是年輕時候也是個大將軍啊,你侯景再猴精:「是何能為,吾以折棰笞之。」我急眼了打你屁屁。

梁武帝派蕭繹進攻侯景,沒想到人家侯景根本就不和你正面衝突,直接一股精兵奔著建康城就去了,結果就到了這個時候,整個南梁朝廷還覺得侯景絕對不可能渡江跑到首都這邊來。梁武帝命令的抵抗侯景的侄子蕭正德,卻早就被侯景收買,成為了內應。

這麼一來,侯景很快的就殺入了建康,南朝承平日久,官員腐敗百姓孱弱,根本就沒經歷過北朝六鎮軍隊這種事情,因為這個蕭正德內應,侯景很快就到了宮城門口,梁武帝這時才反應過來侯景咋突然跑我跟前了,而按照之前的約定,侯景扶持蕭正德稱帝。然而雖然侯景跑到了這裡,但是梁朝的軍隊還在外面集結趕往首都,侯景只能抓緊水火併用攻打宮城,最終難民大量湧入,城內貧病交加,在兩方都快決定放棄抵抗的時候,守衛的羊侃去世,宮城不久後被攻佔,他帶著500人面見梁武帝,卻依稀看到了這個菩薩皇帝年輕時候的英姿,竟然被嚇得一身冷汗,梁武帝表示你若忠於國家,那就好好愛戴百姓別生出什麼事端了,侯景只得退下,令梁武帝下矯詔命各方退軍。

可是這之後的梁武帝仍然不滿於侯景這個北方的粗人,言語之中十分怠慢他,侯景沒法殺掉蕭衍,卻斷了皇宮內所有的供應,這位菩薩皇帝,最終還真是按照一個高僧的死法,餓死於台城,享年86歲,整整當了47年的皇帝,這別說換皇帝就像噶韭菜的南北朝,就是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少見的了。

梁武帝死後,侯景卻授意梁武帝兒子,太子蕭綱即位,這哥們和後來的李煜一樣,在文學史上他絕對鼎鼎大名,但是作為一個皇帝那就十分悲涼了。那個蕭正德一看卧槽你跑到這裡就把我像一條狗給拋棄了,我這不是皇帝么,侯景二話沒說就勒死了這個吃裡扒外的叛徒。

侯景至此不僅僅娶了蕭綱的女兒,還逼皇帝封自己為神TM——宇宙大將軍。然而那些蕭們沒事吟詩作對慣了,這時候根本不敢搞人家侯景,只知道自己在都城外面爭地盤,南朝一時出現大量投靠宇文泰的情況,這也算是個奇聞了。

然而蕭梁再爛,你個大鼻子中亞胡人跑這裡當了個軍閥也就不錯了,這貨直接廢了皇帝改了國號漢稱帝了,南梁的皇族指不上了,但是還有王僧辯、陳霸先這樣的地方強權,還能榮侯景在這裡吆五喝六么。

陳霸先出身社會底層,是南方的土著(浙江湖州),地位不高的他發家考的一直是在南方荒涼的地方平叛,這哥們可以說是個越南王,他駐紮廣州在交州一帶平叛,屢立戰功,收到蕭家王公的賞識,侯景叛亂後,蕭梁貴族沒一個敢打這位宇宙大將軍,也就大將軍王僧辯矢志不渝的平叛,陳霸先此時被蕭繹授為明威將軍、交州刺史,同王僧辯聯繫好,從贛江舳艫而下。

隨後陳霸先從豫章(江西南昌)出發,帶著大量軍艦進入長江,王僧辯在西邊順長江陳霸先會師,很快到達建康與宇宙大將軍展開決戰,侯瘸子潰不成軍被殺,最終蕭繹稱帝,命陳霸先鎮守京口,也就是當年南朝劉裕起家的地方,彷彿一切就都轉回來了。鎮守在京口(今江蘇鎮江)。

據說侯景敗亡後,高歡的兒子高澄因為得罪人太多,權傾朝野最後被廚師給刺殺了,實際攝政已經是後來的北齊開國皇帝高洋,王僧辯將侯景雙手送給高洋,腦袋送給蕭繹,剩下的屍體拋屍建康城被百姓分而食之,而侯景兒子早就被高澄閹割後,剝皮用鍋煮死了,這宇宙大將軍落得這麼個下場,也真不辜負他這個名號了。

而事已至此,梁武帝蕭衍所開創的這個王朝,基本上興起於他,也等於亡於他了,梁朝皇帝蕭繹雖說稱帝,但是他的基本盤在江陵(湖北),他打死都不想遷都到建康那個令人傷心的地方,駐紮在京口的陳霸先反倒是南朝的代言人了,而南朝打亂,蜀地的他弟弟蕭紀一看你能成稱帝那我也能,你不就是有點文化么,侯景又不是你打敗的。而一直坐山觀虎鬥,跑去和蕭繹說打算合作把益州蜀地拿下,蕭繹想都沒想就統一了,沒想到兩方滅掉他弟弟之後,宇文泰等於直接控制了四川,那蕭繹就等於直接被包圓了,554年,宇文泰攻破江陵,蕭繹被殺,陳霸先一看這不錯,立刻和王僧辯商量立蕭繹的兒子蕭方智,然而北齊看到宇文泰這麼搞事情,就盡全力拉攏王僧辯,打算扶植另外一個皇族蕭淵明為帝,陳霸先本來就知道他和王僧辯就死你死我活,奇襲殺了王僧辯,擁蕭方智為帝,但梁朝大權的實際控制著早就是陳霸先了。

這之後的陳霸先,先後擊敗了不滿自己的內部勢力以及想要插手南朝的北齊軍隊,蕭方智已經是「政刑不由於己」,

557年,蕭方智自願禪讓於陳霸先,陳霸先這個越南王毫無家族根基,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拿自己姓氏命名國號的人——南朝陳,也就是南朝最後一個朝代建立。

至此,這個因北朝侯景叛亂引起的南朝政局巨大變動宣告結束,蕭衍或許辟穀進入極樂世界,他的兒子們帶著六朝風韻,華麗的詩書才華,也算是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極為閃亮的一頁了。

3,中國的第二個大一統時代

隨著宇文泰病逝,宇文覺稱帝建立北周,北周、北齊、南朝陳,成為了南北朝時代的最後一頁,然而因為侯景之亂宇文泰漁翁得利獲取了益州,新興的突厥汗國突厥表示願意合作,這個曾蜷縮於關中,時時刻刻提防被高歡吞併的王朝也就逐漸開始其逆襲之路了——

圖 北齊、北周、陳形勢。

北齊開國皇帝高洋,這名字也挺像現代人,可以說是歷史上前後反差最大的皇帝之一了,他年輕的時候沉默寡言卻做事認真,一直受到高歡的賞識,

隨著高洋廢東魏皇帝,年老的宇文泰本想趁著小皇帝篡權這個由頭去挑戰一下這個新王朝,結果高洋治軍嚴明聲勢浩大,宇文泰很快知難而退,並且留下了——「卧槽高歡還沒死啊」的感嘆,大有一種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覺,也正是因為高洋的前期強大,才讓宇文泰把目光轉入破爛的蕭梁,派尉遲迥趁機取得了四川大後方,並讓荊州的蕭梁子孫世世代代成為了自己的附庸。

而高洋也絕對沒有閑著,他跑到北方去主動出擊東北的庫莫奚、契丹等柔然崩潰後獨立的東胡小兄弟,並且挑釁突厥,建設千里長城,讓這個新興帝國沒佔到什麼便宜,不過也就簡介促成了突厥和北周的合作,可能高洋也不知道此時的突厥已經不是當年柔然的那個敕勒小弟了,人家的西界已經逼近歐洲。

然而可能是前半輩子的苦難不少,韜光養晦了半輩子的高洋內心中的變態開始飛速的爆發出來,這位大皇帝是個裸奔暴露狂,日常性在大街上啥也不穿嚇唬小朋友。與此同時還是個異裝癖女裝大佬,濃妝艷抹偽裝成女人在街上走。或者招納一大批婦女進宮,供自己和親信日夜放縱。對於自己的寵妃薛氏,高歡一天喝醉酒之後,想起了她曾經和自己叔父高岳有過一腿,正在談笑風生間一刀就給這美人捅死了,然後抱著屍體跑去和貴族們喝酒,喝的開心後,把屍體一塊一塊的切開,把臣子全部嚇尿。

後來還有高洋趁著酒勁辱罵他老媽婁太后之後又後悔的故事,感興趣可以自己去查一下,這裡就先不說了,總之我們現在來看,這個高洋小時候心理狀態就一直不好,保不齊是因為在父兄征伐的陰影下得了精神分裂症,只不過當時的人意識不到這些問題,也就讓這位高洋皇帝在歷史上留下了個大變態的千古罵名,尤其我記得小時候看電視里《少林寺傳奇》的時候,直接就把高洋拍成一個徹頭徹尾的酒鬼昏君了。

總之因為過量的飲酒,高洋於559年飲酒後暴斃,也為北齊這個朝代開了一個極其不好的頭,留下了最終走向覆亡的陰影。

然而高洋的侄子,也就是高澄的兒子高長恭,就是那個前幾年被搬上熒幕的「蘭陵王」,據說這兄弟長的非常俊美,最終導致他只能帶著面具上戰場殺敵,防止那個,嗯嗯。總之雖然高洋之後的北齊皇帝一個不如一個,但是高家確實留著善戰的血液,563年,北周將軍楊忠也就是隋文帝楊堅的爸爸與突厥木杆可汗一同攻打北齊,高長恭上陣直面突厥,隨後不久,羽毛日益豐滿的北周想起了當年宇文泰的邙山之恥,北周又一次攻打洛陽,據說高長恭帶著頭盔,僅僅500人進入到了兩軍鎮中殺了個北周軍大敗虧輸,而士兵們看到蘭陵王的勇猛,譜寫了著名雅樂《蘭陵王入陣曲》,如果好信兒,可以去網上看一看日本流傳下來的蘭陵王入陣曲,雖說必然被閹割,但是卻能感受到一些南北朝的味道。

然而雖然有蘭陵王這樣的勇將,並且把持著肥沃的河北土地,北齊的制度卻終究不會給自己帶來好運。高歡雖然是個鮮卑化的漢人,但是他知道他們家族不可能以一個鮮卑人的姿態對漢人指手畫腳,所以他同樣扶持了殘存的漢人士族,希望自己能以士族頭領的地位,讓六鎮勢力為自己賣命。然而高歡其出身又是個三不沾,他本身出身於六鎮底層,並不是正規編製,而士族他就更算不上,如果說他還可以靠著統帥三軍的帥才彌合各個勢力矛盾,等到高洋之後的皇帝就完全沒有這個本事了。北齊難以加強中央集權,譜寫了魏晉士族政治最後的絕唱,但不得不說,如果學過中國法制史的話,北齊對於中國法治的發展進程絕對是不可磨滅的。

《北齊律》在法制史上的評價可以說是「校正古今」,律法將法條刪減到949條,但是卻編纂《名例律》對整體法律運轉設計了總則,使得成為了中華法系特色的法典雛形,尤其是北齊律法設置《重罪十條》,成為了後來隋唐「十惡不赦」的淵源,相關內容可以詳見我另外一條回答,這裡也就先不多寫了,我會在文末貼上鏈接。

然而最為重要的,還是北齊開創了一直延續到近代的機構——大理寺,這個當然不是個雲南的廟,而是國家最高司法機構,設置「大理寺卿」也就是最高法院的院長,有著極高司法許可權。可以說從法制管理來講,北齊律法極其先進,然而他們如此先進的法律,是建立在無法調和六鎮軍、漢人士族的基礎上的,對於政治鬥爭這一點,北齊有著天生的短板,這樣任你法制再先進也是無濟於事,但這對於日後的大一統王朝,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而對於北周,則是恰恰相反的一個景象——

宇文泰死後,讓侄子宇文護護著嫡長子宇文覺執政,不久之後覺得時機成熟的宇文護逼西魏皇帝禪讓,擁立宇文覺,建立北周。

這個宇文護在歷史上又被稱為殺帝狂魔,小皇帝宇文覺不甘心他叔叔攝政,在趙貴、獨孤信的支持下嘚嘚瑟瑟的沒事就在皇宮裡排練殺宇文護,宇文護表示你們多半不是個傻子吧,於是先先下手為強殺了開國功臣趙貴全家,至此關隴集團唯獨缺少了這個趙氏,同時又賜死孤獨信,不久後廢黜宇文覺立宇文泰幼子宇文毓為帝,他本來覺得這小夥子好欺負,結果宇文護一看這宇文泰的兒子都不是蓋得,咋朝臣都聽你的不聽我的了呢,所以沒多久就把這個小皇帝也毒死了。

然而宇文護這個人宮斗可以,對外戰鬥水平真的不行,畢竟是個侄子,北周這麼大的大後方,這麼利於集權的制度他就是打不贏這個北齊,北周和北齊恰恰相反的是,他們雖然名義上由鮮卑貴族執政,然而最後可以依靠的政治、軍事力量基本都是關隴地區的漢人或漢化鮮卑人,就算你給他賜姓鮮卑也還是一樣,久而久之政府機構合理地運轉起來,行政、立法、複核、監察等機構設立起來之後,上層的鮮卑人紛紛被組織術高強、能征善戰的關隴漢人同化,成為一個雖然披著鮮卑的皮,但是內核卻是頗有西漢風格的升級版政府。

所以就當宇文護殺了小皇帝又立宇文泰四子宇文邕為皇帝的時候,宇文邕果斷的殺了宇文護,北周政權正式回到了宇文泰後代的手裡。

北周政治在宇文邕的帶領下日漸開明,而北齊的皇帝卻越來越昏亂,他們全都繼承了高洋的後半生,除了喝酒就是雜耍,昏君高緯還因為猜忌賜死了能征善戰的蘭陵王高長恭,北周武帝宇文邕基本看到北齊的末日了,風水輪流轉,高歡你們家這屆不行啊。

575年,北周武帝命楊堅、薛迥、李穆作為側路,親率大軍進入北齊領土,北齊百姓一看這簡直就是文明軍隊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就差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了,周武帝隨後不久,集中了14萬大軍——以越王盛、杞公亮、「隨公」楊堅為右三軍,譙王儉、大將軍寶泰、廣化公丘崇為左三軍,齊王憲、陳王純為前軍,打算進入河東,直接攻打當年高歡的晉陽老家。

而高緯這個時候還在和妃子玩耍,看見北周一路勢如破竹也不太荒,還如高育良書記一樣教育群臣,看看,你們又急,容我打獵一會。

然而兩軍本身還算是勢均力敵,奈何這個皇帝真就是不慌不忙,總覺得差不多就可以了,自己還能亡了國不是?不久之後高緯大敗,整個山西基本被攻佔,這個時候高緯心生一計,要不我出朔州去投奔突厥吧,然後被手下無情的嘲諷了。

窮途末路的高緯,已經想到把皇位傳給自己8歲小兒子自己當太上皇,為的是不至於落得個亡國之君的下場,結果還沒等擺好祭壇,北周大軍攻破鄴城,高緯在的準備投奔陳朝的路上被俘,最後全家在長安被殺,至此北齊滅亡。

圖 北周滅亡北齊,可以說關鍵點就是關中到河東有著一片平原的缺口(現山西運城)一直被北周控制著。

北周武帝滅亡北齊,可以說讓南北朝的平衡徹底打破了,而鄴城,這個從漢末三國開始,隨著河北崛起取代陝西地位的中心性城市,這個一直以來作為北方東部的重鎮,曹魏修建銅雀台、後趙營建佛寺、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的都城,卻在如今的地圖上看不到任何影子,因為不久之後它的滅頂之災就要到了。

北周武帝宇文邕,也正好是繼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之後,「三武一宗」滅佛里的第二個「武」,宇文邕即位的時候,就召集各個宗教界的代表人士成立臨時政協,討論佛、道、儒三教。宇文護民卻指出——「以儒為先,道教為次,佛教為後」。

可以說太武帝的滅佛波及範圍主要還是中心性城市,對於廣大群體來講收效並不大,但是因為連年的戰亂,越來越多的人不從事生產,躲在沙門寺院里吸血,這個對於意圖建立萬世基業的北周皇帝顯然是最大的敵人,574年,周武帝下詔「斷佛、道二教,經像悉毀,罷沙門、道士,並令還民。並禁諸淫祀,禮典所不載者,盡除之。」

北周境內「融佛焚經,驅僧破塔」。而在北周滅亡北齊之後,東方佛教中心鄴城的大量寺院被焚毀,直到我們現在發掘早已變為農田的鄴城所在地時,首當其衝的仍然是規模極大的佛像雕塑。整個北周境內,所還俗的僧尼總共300餘萬人,足以看出此時的佛教勢力不得不滅,而滅佛活動對於北周生產的提升有著多麼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也正是東方世俗勢力的不斷復甦,終究使得這片土地沒有徹底進入諸法空相的虛幻中,亦或是大和尚所暗中操控的政教合一帝國。

然而北周武帝所塑造的一切,終究被他手下的大將楊堅,或者說」普六茹堅「所獲得,北周鮮卑的基業,終於徹徹底底的回到了為他們塑造政治、經濟以及維持江山的漢人手裡。

宇文邕早就聽別人說過

普六茹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非人下,請早除之。

然而楊堅為人寬厚,善於結交,多數人都和宇文邕上奏表示陛下你想多了,楊堅這貨充其量就是個我大周的將軍,怎麼可能有異心呢。宇文邕怎麼看這個普六茹堅都不是個甘當臣子的傢伙,但是因為戰爭真的太需要這樣的人才,尤其是滅偏安一隅的陳國,那更是不能缺少漢人的支持,所以也就一直沒有去針對他。

宇文邕死後,他兒子宇文贇即位,你就看這名字起的就太大,文武錢全都全了,那這小夥子是承受不住的,楊堅的女兒被操縱為皇后,他也直接以外戚身份成為掌管全國兵權的大司馬。

宇文贇多次想暗殺權傾朝野的楊堅,但他自己又不爭氣,沒有他爸那兩下子,最後還是個短命鬼22歲就死了,這簡直就等於要把皇位送給楊堅了,隨著小朋友宇文闡的即位,楊堅已經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他先把北周諸王以喝喝酒談談心為名義聚在一起毫無理由的殺掉,曾經幫宇文泰得到益州的大將尉遲迥第一個不服,他本身佔據鄴城控制北齊舊地,被楊堅僅僅68天就打到了老巢,滅佛後的鄴城百姓就像失去了信仰的行屍走肉一般,尉遲迥本身就控制不住,於是大力宣揚忠於自己的思想,可是百姓信他確實比不過信佛,最終尉遲迥兵敗被殺,而古都鄴城被楊堅一把火燒了個乾乾靜靜,至此這個東部中心徹底的被抹消在歷史上,關中本位集團的勢力進一步加強。

581年,北周末代皇帝宇文闡在楊堅的示意下宣布禪讓,楊堅本為隨國公,因此定國號「」,大赦天下,年號開皇。

至此,新時代的篇章即將揭開,可以說,楊堅能夠篡北周的權利,早已不是以往習以為常的宮廷鬥爭,而是掌握了幾乎所有核心資源的漢化關隴集團,為塑造一個嶄新時代而進行的一個必然結果,隋朝繼承了北周雖然貌似周制,實為有著嚴密分工的三省六部制雛形的中央政府,有著碾碎士族資源壟斷的中央集權保護底層民眾民生的體制,有著北齊為了自己混亂江山所指定的工整的法律制度,這樣的一個帝國,基本就無堅不摧了。

588年,楊堅命小兒子楊廣、楊俊、大將楊素從荊州南下長江,號稱50萬大軍滾滾而來,一路之間勢如破竹,而南朝的陳後主守著南朝不變的腐朽政府,以隔江猶唱後庭花的千古詩句,將南朝推向滅亡。

開皇九年,589年,韓擒虎攻入建康,陳朝末代皇帝陳叔寶跳井被捉,陳朝滅亡,隋軍一路抵達嶺南交趾,至此,可以說從184年黃巾起義直到589年隋文帝統一全國,整整400年的天下大亂,最終復歸一統。

而古都長安,則重新以大興的名字,成為帝國的中心。

隋朝滅陳後,在北朝遺產中,又加入了南朝的風雅,六朝華麗的江東文采,魚米之鄉的日益建設,然而這樣的隋朝,面對著這樣一個在戰亂之中折磨了四百年的土地,面都這北方超越匈奴、鮮卑前所未見的突厥汗國時候,又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不過正是隨著隋文帝的統一,古典帝國漢、羅馬滅亡後進入的「中世紀」東西方,最終還是走上了不一樣的道路,這個新興帝國,到底怎麼踩著厚重的歷史,開拓未來呢?

我們走向下一個部分吧。

(因為晚上太累了,所以圖片大多沒有自己做,我考慮下明天補上。)

但是你們只收藏不點贊,這樣不好。

手動微笑


推薦閱讀:

詳細中國歷史地圖版本3-南北朝445-469
詳細中國歷史地圖版本3-別了元昊
【讀史輿地】從大原到太原——地名「太原」的變遷盈縮
元末群雄群像——自認為是筆者最好的答案

TAG:历史 | 中国历史 | 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