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開弓搭箭嗎?簡述中國傳統弓箭練習要素

一般來說,射箭這項運動,除了現代複合弓使用撒放器而非直接用手拉弦以外,拉弦的手法目前來說總的分為兩種大類:地中海式射法和亞洲式射法。

亞洲式射法在西方被稱為蒙古式射法,這並不是因為這種射法是蒙古人發明的,而是因為歐洲人在蒙古西征的時期才見識到這種射法,以此命名。所以準確來說,應該稱為亞洲式射法。因為整個亞洲尤其東亞,都是使用這種手法來射箭的。一般來說兩種射法的區別是,地中海式採用三指拉弦,戴護指或是三指手套。箭搭內側,弦拉到嘴角。而亞洲式一般採用拇指拉弦,戴扳指,箭搭外側,弦拉至耳朵甚至耳後的位置。

不同拉鋸的情況下,兩手手法的撒放姿勢也是不一樣的。現代的地中海式弦拉至嘴角撒放動作要小,手輕輕往後一抽自然放鬆手指即可。傳統亞洲式拉至耳朵甚至耳後,動作太小反而撒放不夠乾脆,所以大多手往後用力甩。但是因為拉鋸越大、箭初速越快,這近似於槍管越長子彈初速越快的道理。所以古代為了追求更大威力,歐洲地中海式也有拉至耳後的大拉鋸。所以總的來說,兩種射法的區分方式還是以拉弦手指來作為區分。

今天主要介紹一下中國傳統射法也就是亞洲式射法應該如何練習。射箭其實無論用現代弓還是傳統弓,用地中海式手法還是亞洲式手法,最核心的都是動作一致性。箭搭在弓弦的那個位置,手握在弓把的那個位置,每次拉弓拉到那個位置等等,這些必須每次都一樣才能保證精度。比如你箭一次搭的高一次搭的低,那落點顯然不一樣,說去瞄準,怎麼瞄?一次拉開28英寸下次拉開29英寸,射出去的彈力都不一樣,落點自然不可能一致。

再比如多遠的距離手需要抬多高,這也都是靠經驗和手的控制力,手稍微差一毫米,射出去可能到靶子上就差十幾厘米。日本弓道中就有句話叫:「正射必中」就是說明這個道理。經常一鬆手箭還沒落靶自己就知道能不能射中了。發現自己動作沒做對,不用看就知道這箭中不了。這箭動作神完氣足、毫無瑕疵,不用看就知道肯定中。

經常打籃球的都會有類似體會,投籃會在出手一瞬間就知道結果,這下姿勢沒做對,不用看都知道中不了。所以新手在練習時,首先要做的是練好姿勢,把動作一致性練好。

另外,新手在選擇弓的拉力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拉力較低、自己拉著不覺得吃力的拉力來練習,否則難以保證姿勢的正確,而且拉不了幾下就沒力氣了,練習量也會很低,難以養成正確的姿勢。而錯誤的姿勢一旦養成,再想改掉就會比較困難。

亞洲式射法由於箭搭右側在拉滿弓時,弓臂會擋住箭頭,導致不好瞄準,且不好確定拉到哪裡。所以中國傳統射法解決方法就是食指伸出,當碰到箭頭後部的時候就算拉到位,稱之為「觸蔟」,同時以持弓手的食指做參考去概略瞄準,明代的文獻中稱其為「比箭式」,更適合射五十步(75米左右)以內的目標。

另外,明代文獻還記載了不同距離的不同瞄準方式。在射遠距離目標時,應該是在開弓前,先將目光注視在靶子上,然後開弓。弓即將拉滿的時候,目光要看箭桿的延長線,再到靶子,將所有動作方位瞭然於胸,再撒放。古人對於瞄準沒有講太詳細的具體瞄哪裡的方法,而是強調目光要放在靶子上,注意力集中在靶子上,「故發矢時,目力必凝注一塊。目注而心到,意到手到。」

再說開弓姿勢。維持平穩的拉滿狀態不能靠蠻力,要靠骨骼支撐才能夠穩。前手肩膀放平,前肩已經伸平,然後讓前手手臂和後手肩膀一同舉起,與前肩保持一條直線。後肘向背部摺疊收縮,整個身體重心朝後,每一處參與受力的骨節都保持不動,此時箭頭還有往後延展的空間,這才能稱之為正確的姿勢。

與一般人認知中射箭靠臂力不同的是,實際上射箭靠的是背闊肌的力量,而不是胳膊上肌肉的力量。所以在開弓時需要注意用背闊肌用力,挺胸用兩個肩胛骨頂住,這樣才能保證維持拉滿狀態時手的穩定。

這點在明代古籍中就有提及,「古云:前胸肉開背後緊者此也,此勻下手工夫也。」同時握弓時也不能使勁攥弓,而是用前手大魚際推弓,同時肘部微屈,這樣才能保證撒放時弓弦不會掃到小臂。在明代高穎所著的《武經射學正宗》中,一直強調兩肩要平。甚至提出開始學習射箭的時候,想學如何開弓,必須先把前推弓手架在柱子上數日,讓前手臂與肩膀平齊高度,然後後手肩膀做出開弓的動作,與前手的肩膀對齊。找一個人在旁邊用手將前肩向下壓實,讓前肩向前鎖住,使前肩低於後肩。待前手肩膀感到疼痛了停下來。

數日內,時不時讓前肩向下壓實,等到手臂不再感受到的時候即可。大約一個月後,就可以用低磅數的竹弓托在柱子上,讓勾弦手從下往上提到柱子的高度張開。等到前肩可以熟練向下壓實之後,就能搭箭空開了。就是因為新手前持弓手容易聳肩,只有一開始先讓前手肩更低一些,射箭的時候才能兩肩平齊。現代一般用小拉力弓練習姿勢,也不會因為太過用力而聳肩,姿勢確立以後慢慢加拉力,也一樣不會擔心聳肩的情況。古代一把弓也價格不菲,想要直接從小拉力不斷換弓略為奢侈。所以採用壓肩的方法來保證姿勢。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

首期書單:重讀錦繡中國的千年文明,不如就從趙豐的書開始
文化挪用還是剝奪?林書豪的事情沒那麼簡單
從零開始學八字(二三):地支三刑
周末2天游遍蘇州園林的最佳線路是怎樣?

TAG:弓箭 | 传统文化 | 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