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碎拿破崙霸業 世界第一輕騎兵哥薩克
作為近代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拿破崙的一生可謂波瀾起伏。在他的生命中,他擊敗了無數的強敵,普魯士、奧地利、英國這些歐陸強國都曾在與拿破崙的作戰中丟盔卸甲。歐洲諸國為了擊敗拿破崙,前後一共成立了七次反法同盟,直到1815年才徹底擊敗拿破崙,前後一共經歷了22年。可以說,整個歐洲,都曾經是拿破崙的「手下敗將」。
▲ 意氣風發的拿破崙
但就在這些「手下敗將」中,有一支軍隊讓拿破崙讚不絕口,並認為如果擁有他們便能征服世界。這支軍隊就是當時的沙皇俄國麾下的哥薩克部隊。這支部隊主要都是輕騎兵,其高超的素質和極佳的戰鬥力讓作為對手的拿破崙艷羨不已,並說出了「如果我的軍隊中有這些哥薩克,我將橫行於天下」的絕佳稱讚。那麼,哥薩克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 哥薩克的照片
「哥薩克」是一個形成於歐洲草原的特殊群體,主要有俄羅斯哥薩克和烏克蘭哥薩克兩大群體。俄羅斯哥薩克形成於南俄草原的歐俄部分,大多數依靠大的河流棲息居住,世人對哥薩克的主要印象,都來自於俄羅斯哥薩克。烏克蘭哥薩克則主要分布在烏克蘭大草原以北的第聶伯河兩岸,根據地是扎波羅熱賽契,烏克蘭哥薩克對烏克蘭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哥薩克騎馬像
關於「哥薩克」是如何形成的,目前學界有不同的看法。比較著名的觀點是蘇聯史學家提出的,認為「哥薩克」是自15世紀開始,為了逃避地主貴族的壓榨而逃亡到草原上的人群形成的群體,他們主要由信仰東正教的斯拉夫人構成。但在不同地區其成分也有不同,如在頓河、烏拉爾河流域的哥薩克就以卡爾梅克人為主,而在奧倫堡和西伯利亞地區的哥薩克韃靼人則佔了多數。
▲ 早期的哥薩克
這些逃亡到草原上的人在其他草原民族如韃靼人、突厥人和草原環境的影響下,成為了一個游牧群體,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哥薩克」。就連「哥薩克」這個名稱,也有著「流浪者」「自由人」等含義。也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哥薩克」們為了生存,要時刻與周邊的其他勢力作戰,最終鍛鍊出了高超的戰爭技能,尤以騎術為人所稱道。可以說,每一個成年的哥薩克,都是優秀的騎兵。
▲ 反映哥薩克的著名畫作《伊查波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回信》
進入十六世紀以後,不斷發展壯大的哥薩克引起了俄國的注意。沙皇俄國最終決定想方設法拉攏哥薩克,以保衛自己的南部領土。公元1570年1月3日,著名的伊凡雷帝簽署了一份頓河哥薩克招募書,開始了與哥薩克的最早接觸。在這一時期,哥薩克與俄國屬於一種合作的關係,沙皇對其並無直接的控制力。如在1554年的一份記錄中指出,哥薩克是否出兵跟隨沙皇作戰,要經過哥薩克全民大會的商議,而非服從沙皇的命令。更明顯的例子是1637年,哥薩克單獨作戰攻佔了亞速夫,此舉事前俄國毫不知情。
▲ 伊凡雷帝畫像
但是進入十七世紀下半葉以後,情況有了變化。俄國在進入羅曼諾夫王朝以後,經過多年發展,國家穩定,國力強大,面對哥薩克不再像往日一樣底氣不足。哥薩克在通過長期與俄國社會的接觸之後,開始出現了貧富分化與階級對立,並且隨著1649年俄國新法典的頒布,產生了更大的動蕩。
▲ 羅曼諾夫王朝的第二任沙皇阿列克謝一世
俄國1649年的新法典是一部繼續深入貫徹農奴制的法典,這導致了大量的人民不堪壓迫逃亡到頓河流域成為新的「哥薩克」。這些新哥薩克大大激化了哥薩克社會內部已經出現的矛盾,最終以「拉辛農民起義」的形式爆發了出來。最終,哥薩克群體中的上層與俄國一起鎮壓了這次起義,而哥薩克也在這次起義中徹底喪失了獨立地位,向當時的沙皇阿列克謝一世宣誓效忠。到了拿破崙時代,哥薩克已經徹底成為俄國軍事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了。
▲ 描繪哥薩克的繪畫
在拿破崙發動侵俄戰爭之前,曾經也想過先拉攏哥薩克。1810年左右,拿破崙邀請頓河哥薩克的首領普拉托夫到巴黎,並提出了讓他以及他的頓河哥薩克加入法國軍隊的建議,並承諾到會滿足他的一切要求。誠意滿滿的拿破崙得到的回應是哥薩克的嘲弄,普拉托夫答道:「請陛下挑選兩萬名年輕健康的法國姑娘,我會讓兩萬名哥薩克來法國住幾天,二十年後,陛下就會擁有兩萬哥薩克了」。拿破崙聽到這樣的嘲弄之後,很快就打消了招降哥薩克的念頭。兩年後的6月24日,拿破崙調集六十多萬軍隊,浩浩蕩蕩攻入俄國,開啟了他的地獄之旅。
▲ 普拉托夫畫像
人們在認識重騎兵和輕騎兵的作用時,中國人往往被字面上的「輕」和「重」誘導,簡單的認為「重」重要,「輕」不重要,進而推導出輕騎兵不重要的結論。但實際上,這與戰爭中的事實相距甚遠。重騎兵在戰場上往往只承擔在會戰中進行作戰的任務,只在戰術層面上發揮作用,而輕騎兵則恰恰相反,在宏觀戰略上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
▲ 俄軍輕騎兵
對於一支軍隊來說,能否及時了解周邊的敵情、能否及時與友軍取得聯絡、能否成功在當地獲取補給以及能否得到足夠的休息,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都關係到整支軍隊的狀態。如果不能即使了解敵情,就相當於成為了「瞎子加聾子」;如果不能及時與友軍取得聯絡讓軍隊「如臂使指」,就相當於成為了「半身不遂」;如果不能成功在當地獲取補給,就成為了「餓貨」;而如果不能得到足夠的休息,那麼整支軍隊隨時都可能崩潰。
▲ 瀕臨崩潰的法軍
這四點因素在拿破崙所處的十九世紀初,無一不和輕騎兵有著直接的關係。因為在戰場上,偵查警戒以了解敵情、與友軍聯絡、收集補給和保護軍隊的休息時間,往往都需要機動靈活的輕騎兵的參與和保護,而重騎兵在這些場合則很難起到作用。因此這些因素能否有利於己方,往往取決於己方的輕騎兵是否強於敵方。
▲ 衝鋒中的哥薩克騎兵
不巧的是,俄國的哥薩克就是強大優秀的輕騎兵。他們大多數騎乘著草原馬,這些馬匹行動快速、易於操縱,可以在惡劣天氣和崎嶇地形下只攜帶少量飼料進行長距離的行進,與吃苦耐勞的蒙古馬是近親。除了馬匹優秀以外,哥薩克們即使在夜晚也能在任何地形上找到道路,是優秀的偵察兵。
▲ 哥薩克輕騎兵
哥薩克對戰場上的偵查警戒作用,體現在俄軍隨時都能了解法軍的動向,而反過來法軍卻很難了解俄軍的動向上。因為哥薩克的高超戰鬥力,造成的局面往往是執行偵察任務的哥薩克騎兵可以安然返回,法軍輕騎兵則是有去無回,相當於切斷了法軍對周邊地區的了解渠道,讓法軍成為了「聾子加瞎子」。
▲ 輕騎兵的戰略價值遠比很多人想像的高
相比之下,哥薩克騎兵對法軍收集補給部隊的持續打擊是更為直接的。為了滿足六十多萬軍隊的補給需求,法軍必須在當地徵集糧食、草料以及衣物、木柴燃料等物資,而在收集時往往都是分散行動,這就又給了哥薩克騎兵突襲的機會。在整個戰爭中,哥薩克騎兵不斷襲擊分散徵集補給的法軍,並且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得手並及時脫身,法軍形容他們「轉眼就不見了」。在法軍有關征俄戰爭的回憶錄中,充斥了類似的記述,可以說哥薩克對法軍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陰影。
▲ 戰場上的哥薩克騎兵
這種糟糕的情況在拿破崙攻入莫斯科後沒有得到減輕反而在持續加強。在之前與俄軍的博羅季諾會戰中,法軍的騎兵損失摻重,這無異於讓俄軍的哥薩克騎兵更加肆無忌憚。他們瘋狂的襲擊徵集補給的法軍,即使法軍有護衛部隊往往也不是哥薩克的對手。最終法軍通過徵集獲得的補給微不足道甚至一無所獲,他們只能通過殺死本來已經所剩無幾的馬匹來充饑。
▲ 反映博羅季諾會戰的油畫
在莫斯科逗留了六個星期以後,法軍在哥薩克的「折磨」下已經衰弱到了極點,最終1812年10月19日撤離莫斯科,一路上,俄軍以哥薩克先鋒對法軍圍追堵截,最終拿破崙以喪失大部分騎兵、炮兵和四十多萬軍隊的代價撤出了俄國。在俄國遭受毀滅性打擊後,拿破崙從此開始走下坡路。最後,拿破崙在被流放後,還曾預言道「歐洲將會是哥薩克的了」,可見哥薩克在這位「巨人」的心中留下了多麼難以磨滅的印象。
▲ 拿破崙從俄國撤退
哥薩克在抗法戰爭中前後一共出動了九十個騎兵團,相當於當時俄國騎兵的一半。其優秀表現除了獲得了拿破崙的讚許之外,也得到了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嘉獎。亞歷山大一世為了表彰哥薩克中表現卓絕的頓河哥薩克,除了將自己的鍍金軍刀賜給頓河哥薩克作為紀念以外,還在新切爾卡斯克城修建了兩座凱旋門,成為了俄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擁有兩座凱旋門的城市。
▲ 冬宮博物館的「戰爭長廊」,掛著參加拿破崙戰爭的沙皇以及將領的畫像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正義必勝。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
※在中世紀西歐,一個男爵的領土(即男爵領)通常有多大?各級貴族的領土大小又有沒有劃分標準?
※騎手不依靠馬鐙可以在運動中射箭嗎?
※古代騎兵衝鋒的時候,那些戰馬心裡在想些什麼?
※古代騎兵大部分都是馬,還有部分地區有駱駝,為什麼沒有牛?
TAG:拿破仑NapoléonBonaparte | 骑兵 | 世界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