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粉絲譽為咖啡界的Apple,這個連鎖咖啡品牌為何如此令人著迷

談到橫掃世界的咖啡品牌,世人必定想到的是星巴克或者在家即可享受的雀巢速溶,然而不從眾也可贏得世人的青睞。

今天要說的就是被譽為咖啡界 Apple 的 Blue Bottle Coffee(藍瓶咖啡)

前不久,食品巨頭雀巢對外宣告收購 Blue Bottle Coffee 68% 的股份,收購市值竟高達5億美元,這則信息一時登上各大商業媒體頭條。

到底什麼來頭,竟這般受寵?

相比星巴克,Blue Bottle Coffee 或許更有魅力,初見它你一定會愛上這般極簡有趣的店鋪設計。

整棟建築外面,只印著一個藍色的玻璃瓶,沒有花哨的招牌,適時簡單的生活哲學,正是 Blue Bottle Coffee 想帶給大家的美好。

從加州奧克蘭發跡、進而擴展成美國知名連鎖咖啡品牌,Blue Bottle Coffee 以優質的咖啡沖泡及調製工藝聞名,也販售一些比較冷僻、十分小眾的咖啡品種,非常適合那些善於發掘生活美好的人來此探尋。

每個店鋪的室內設計,都遵循著精簡於心的理念,白色、灰色、原木構建出一副鬧中取靜的氛圍。

純粹的質感令人在其中,也深感些許愜意,彷彿為每一個在城中忙碌的人們,築建了一座座避囂習靜的歸屬之地。

開放式的廚房設計,讓每一個顧客都可以輕鬆看到 Barista 製作咖啡的種種細節,彷彿這種刻意的近距離,才能滿足每一個顧客嚮往精緻生活的美好執念。

位於日本東京的清澄白河區分店(Kiyosumi-Shirakawa),在室內設計上更是秉承了這種近距離的設計理念,日本的分店都是由著名建築事務所 Schemata 設計。

整個店鋪是以倉儲大樓重新改造而成,內部空間包括了咖啡廳、辦公室、咖啡師培訓區及咖啡烘焙坊。

Blue Bottle Coffee 希望能在這家分店中創造出與消費者之間緊密、積極的連結,因此在 Schemata Architects 規劃時便引入開放式空間的概念,使用木材與鋼材貫穿整體結構,並以玻璃門窗來塑造明亮且穿透性強烈的視覺效果。

這種通透的氛圍,使得視覺、味覺與嗅覺都達成了一種緊密的共鳴。

在這裡端坐,抬頭還可以透過天花板的透明設計和交錯的綠植縫隙,可以清楚看到二樓辦公室的工作情景,引人好奇,十分有趣。

除了精緻的室內設計,Blue Bottle Coffee 的食客氛圍也是頗為巧妙,店裡沒有折扣商品,不會有收銀員一直向你推銷辦卡,積分活動,也不提供無線網路、更不會放送熱門榜單里的嘈雜音樂。

星巴克原本想要打造既非工作場所也非家中的第三場所,然而最終卻成了自由職業者的低成本辦公室。

而 Blue Bottle Coffee 採用的是餐廳模式,好好享用你的咖啡,暫時遠離手機和電腦,一切都歸為自然。

在食材和菜單方面,Blue Bottle Coffee 同樣十分精簡,所有的咖啡食材都是從小規模生產商那裡購買高檔的原產地咖啡豆並進行輕度烘焙,只提供烘焙不到48小時,最新鮮的咖啡豆讓顧客享用,讓咖啡的風味更為新鮮爽滑。

而且除了摩卡之外,Blue Bottle Coffee 也不製作其他風味咖啡,更不要說什麼奶昔、冰沙搖搖樂之類的。

▲ 上圖為手沖咖啡

每一個 Blue Bottle Coffee 店鋪直到現在仍然不惜成本選用最昂貴的咖啡機、日式虹吸壺。

此外,Blue Bottle 製作咖啡的工藝也區別於市面上其它主流的幾家,手沖、冰滴這些都是費工又耗時的方法,哪怕讓顧客多等幾分鐘,也不願意犧牲咖啡多層次的細膩口感。

也許在很多人眼裡好像所有咖啡都是一個味道,然而當真正了解咖啡的工藝之後,發現一切都有著天壤之別,我們經常喝的拿鐵、卡布奇諾,其實只是用萃取出來的咖啡原液做出來的飲料。

咖啡粉是用烘培好的咖啡豆磨出來,不同烘培度造就不同的味道。

而咖啡豆成了打造最佳咖啡的原點,它的產區、品種等等都會影響著口感的真摯與否。咖啡豆便是 Blue Bottle Coffee 所堅持的初心。

當你置身在 Blue Bottle Coffee,那琳琅滿目的咖啡產品,即使你不熱衷於咖啡這種飲品,也會因為好奇捎上幾個帶回家。

店中售賣的原料咖啡豆,每個包裝袋上都貼有標籤,可以清楚知道裡面咖啡豆的品種、產地和是否經過公平貿易認證。

創始人詹姆斯·弗里曼(James Freeman) 本身就是一位對咖啡狂熱的怪咖,他注重每一個跟咖啡相關的細節,從炒咖啡豆的方式,到整個店內的環境設計,以及盛裝咖啡的餐具,James Freeman 對這些精益求精的細節可謂熱此不疲。

有人說 Blue Bottle Coffee 跟 Apple 很像,只要是跟產品相關的每一個細節,不論是咖啡豆品質、如何製作、如何呈現在客人面前、如何販售…,都秉承著一股熱情,一股對於設計思辨和解決顧客訴求的熱情。

▲ Tartine Bakery

為了達到最佳的口感和食材品質,James 不斷擴張著自己的產品線和產品渠道,先後收購了在線咖啡豆零售商 Tonx、舊金山烘焙品牌 Handsome Coffee、Perfect Coffee,以及矽谷最受歡迎的麵包店 Tartine Bakery 等等。

同時開通線上渠道,使得消費者可以直接從咖啡種植農戶那裡購買最新鮮的咖啡豆,並且 po 上一些超級實用的沖泡教程,讓每一個消費者在家也可體驗咖啡所給予的美好儀式感。

▲ 東京 Blue Bottle Coffee 開業一幕

正是因為這數以千計的追求,Blue Bottle 虜獲了一大批忠實顧客,每當新店開張,或時逢周末,總有一大批狂熱者在門口排起長長的隊。

用狂熱者來撼動市場,Blue Bottle 做到了。

Blue Bottle 提供了一般連鎖咖啡店難以匹敵的口感,可能不是每個人都能用分辨出這中間的細膩差異,但 Blue Bottle 所瞄準的這群對咖啡口感堅持的小眾人群,為 Blue Bottle Coffee 建立起了極佳的口碑。

倘若有人詢問她們哪裡才能喝上品質上乘的咖啡,想必 Blue Bottle 一定是他們脫口而出的第一答案。

就像《怪咖時代》的作者 Seth Godin,在書中倡導的觀念,中間消費市場已逐漸陷落,你不用關注中間消費者,只需討好一群特別喜好的「怪咖」,你就可以依靠這群狂熱者來撼動市場。

不走大規模的開店模式,不屈服於從眾消費的主流,不必討好每一個顧客,只是安靜且專註的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選擇討好那些真正懂得品味的人,讓他們接受你,愛上你,成為你最佳的口碑傳播者,讓他(她)們發自肺腑的去告訴身邊每一個人,這才是我喝過的最好的咖啡。

比起浮躁的花下重金,不停的廣告營銷、粉絲折扣、情懷雞湯,也許這才是這個時代應有的匠心主義。

一家源自加州的咖啡屋,一小杯醇香細膩的咖啡,讓每一個樂於享受生活的人,在這個瞬息萬變的都市生活里,漸漸發覺也許除了忙碌的工作、更迭不停的 KPI,生活里還有很多你曾忽略的美好點滴。

有時候生活美學,其實真的很簡單。

作者:Frank

(除特別註明外,圖片均來自 Blue Bottle Coffee / Pinterest)

- 發布不久的「最美有物」,獲得了小米金米獎 + 豌豆莢設計獎 + 魅族魅斯卡。

iPhone:https://http://itunes.apple.com/cn/app/zui-mei-you-wu/id1063023787?l=en&mt=8

Android: 各應用商店搜索「最美有物」

推薦閱讀:

張藝謀的2008帶給你哪些啟示?
移動端產品再設計經驗分享
好玩|那些讓生活更有趣的日本小物(||)

TAG:咖啡文化 |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