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米生態鏈員工為自己孩子而研發的產品,這大概就是產品經理的愛吧
轉述一下產品經理的心路歷程,說道說道在這個小東西上花的大心思。作為一個2歲半娃她爹,我已經參與這款產品測試半年了,其間我家娃經歷了兩次高燒,整個過程中我一直在使用米家 iHealth 體溫計給她測體溫,一方面為自己的娃心疼,另一方面為自家的產品自豪,也許這就是對一個產品最高的認可吧。
————————————————————
嗨,感謝你花3分鐘的時間,聽一個寶媽講產品故事。我是趙一平,是一個2歲小男孩的媽媽,也是一名產品經理。我來自iHealth愛和健康,我們是小米生態鏈中唯一一個關注在健康醫療領域的小夥伴,之前推出了一款被稱為「最好的血壓計」的iHealth血壓計。這次,我帶著「最好用的體溫計」米家iHealth體溫計,和大家聊聊發燒測體溫的那些事。
落後20年,孩子成為創新產品源動力
張小龍曾說:做產品最難的就是抽離自己回到那個焦躁無知的小白用戶狀態,這點連他都很難做到。但幸運如我,做第一個產品時,就有一個無比挑剔的小白用戶陪伴著,他就是我的兒子「小樹」可以說,做這款產品的源動力也是他。
小樹8個月時第一次發燒
懷孕6個月的時候,我開始像大多數的媽媽一起照著海淘清單囤貨,職業使然,我特別關注這份清單里的健康產品—體溫計,當時兩個產品特別受海淘媽媽的推崇,一個是歐美家庭標配的耳溫槍,一個是相對創新的非接觸額溫槍,這讓我很震驚,因為在國內,我們還在為如何讓寶寶熬過一次漫長的水銀體溫計測溫而煩躁不已。對比與早已標配紅外測溫技術的歐美國家,在測溫這件事情上,我們落後了整整20年。
為什麼不能為我們的孩子帶來一種更簡單的測溫方式,讓每一個寶寶不再忍受水銀體溫計的折磨呢?這個聲音反覆敲打著我的心。一年後的一次產品討論會上我的想法和老大一拍即合,於是2016年8月17日,米家iHealth體溫計項目正式啟動。
遭遇發燒,什麼樣的體溫計才是好用的
從技術上說,任何一種測溫方式都可以獲得準確的體溫數字,但從體驗上來說,每個人都期待更簡單的測溫方式。
在傳統的中國家庭里,最常備的體溫計是接觸式水銀體溫計,它的測量方式要求將體溫計夾在腋窩,抱住雙臂5分鐘,拿到一個體溫數據;或者是電子腋下體溫計,消除了水銀體溫計的安全隱患和讀數難的痛點,依然是夾住腋窩測量5分鐘。且不提多少人可以做到正確測量,單是這種5分鐘的測量體驗簡直糟糕透了,試問哪一個媽媽能夠用它反覆地測到寶寶的體溫?
另外一種測溫方式是以額溫槍、耳溫槍為代表的非接觸式紅外測溫方式,測量快速簡單,只需要一兩秒時間,但準確度常常成為質疑的槽點。究其根源,對於準確度的擔心,是源自用戶對新技術的心理拒絕還是技術障礙?深入研究後我們發現是前者,對比國外,紅外測溫方式已經是歐美家庭的標配,技術成熟,準確度已經被市場印證了20年。時代在進步,而我們的觀念卻依然停留在20年以前,這是產品人的悲哀,是我們沒有提供給市場一次前行的機會,我們剝奪了用戶的選擇權。
隨著市場調研與技術研究,我們的產品定位逐漸清晰:米家iHealth體溫計會是一款又快又準的體溫計,一款連小寶寶都不會拒絕的體溫計。從技術角度出發,只有非入侵式的額溫測量+紅外測量方式才可以實現。我們期待這樣的一款額溫計,全家老少都方便使用,配合一個大多數家庭能夠承受的價格,走向市場替代傳統水銀體溫計成為新時代家庭的健康標配。
需求取捨,我們最終鎖定「一秒測准」
從產品概念到產品定義,最難就是取與舍,如何拋開主觀臆想,辨別真需求與偽需求,這是對產品人最大的挑戰。
在產品調研階段,我們深度追蹤了18個經歷著寶寶發燒的家庭,觀察這些家庭里的寶爸寶媽如何照顧發燒的寶寶,觀察每一個細緻動作背後蘊含的需求。
感受退熱貼的工程師們
我們看到了新手媽媽在面臨寶寶發燒時的擔憂,我們發現:寶爸寶媽們監測寶寶體溫的頻率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有的媽媽甚至5分鐘就要測一次,這與小寶寶自身體溫調節能力差有關係,在發燒時小寶寶的體溫變化很快,有的甚至十分鐘內就會有上下1°的變化;我們還發現:大多數的小寶寶根本無法完成一次有效的水銀體溫計的測量,面對水銀體溫計時,大多數寶寶會聲嘶力竭的哭鬧拒絕,直到媽媽無力招架。所以,我們的體溫計要助媽媽一臂之力,成為測溫的好工具,它必須「快速、準確,想測就測」滿足測溫最根本的需求。
以根本需求為原點去豐富產品細節,一切就變得清晰明確。第一層的情境需求,拿起產品對準額頭,按一下就測,測完馬上可以再測,沒聲音,不接觸,即便是睡著的寶寶也不會有絲毫不適;第二層產品需求,產品工業設計要滿足拿起來就能瞄準的角度,產品交互要滿足快速重複測量的需求,產品能量要滿足想測就測的需求,這其實並不容易。
反覆探討功能與細節,我們從繁雜的多功能平鋪,幹掉了物溫室溫的偽需求,幹掉了多按鍵的切換,只做核心需求的極致呈現。經過了11版的交互變更。最終呈現出你們看到的樣子:一秒測准,一按就測,回歸到一個測溫工具最該有的樣子。
產品成型,對準確度的追求近乎強迫
在項目中,團隊從前半程的完美主義到後半程的懈怠是最要命的,最熱烈的初心很容易被瑣碎的細節打敗,「做不到就放棄吧?「
」做到這樣已經足夠了」很慶幸,這樣的聲音,沒有發生在我們團隊。在我們的團隊里,項目經理、技術經理是兩個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寶爸,一個擁有手機行業中超15年的項目管理經驗,一個在溫度領域專研了10年以上。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我們各自的寶寶都經歷了不止一次的發燒。產品創造者與產品使用者的角色互化,讓我們對產品的要求更加明確和不妥協。
工業設計的231次調整
特別是準確度,我們沒有一點妥協的可能,這是產品立足的根本。我們選擇了最好的德國感測器,保證測量精度的理想化實現,但真正的測量從不會發生在實驗室里,而是複雜多變的家中,產品使用者也不是測試員,而是每一個實際用戶。所以,保證基本準確度僅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我們要實現的是暴露在家庭環境中的實操精度:比如無論環境冷熱都能測的準的能力、比如誤操作時也能測的準的能力,比如連續測量時也能準確表現的能力。
演算法方案不行?那就優化演算法!現在的感測器無法滿足精度需求,那就增加感測器!在追求準確度的道路上,我們突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點,使米家iHealth體溫計不僅通過實驗室環境中的CFDA的準確度驗證,更能在家庭環境中精準測量。
同類產品中最高配置的四顆感測器
小米對品質的控制是出了名的嚴格,作為小米生態鏈的一員,踐行小米標準是我們對產品的基本要求。很榮幸,和我們一起並肩戰鬥的幾個小夥伴也一樣對完美追求不息,讓我們有機會以手機的標準打造一款產品。
值得欣慰的,我們悉心打磨的產品,不僅得到了測試用戶的好評,更得到了iF設計獎的青睞,米家iHealth體溫計榮獲了2017年iF設計獎。
簡單極致有溫度,讓好體溫計成為國民標配
米家iHealth體溫計
iHealth的產品設計一直有一個內核:做沒有醫療冰冷感的產品,讓用戶喜歡用,願意用。米家iHealth血壓計如此,體溫計也是如此。我們相信,唯有有溫度的產品,才有機會走進每一個家庭,成為國民標配。
感謝我們團隊的每一個成員,是你們每一個人對產品的較真兒,對品質的挑剔成就了今天的米家iHealth體溫計。
感謝陪伴我們測試的從1個月到5歲的小小測試員:小樹、Oba、汐汐、菲菲、尚尚、小佳……
感謝陪我們一起探索、一起打磨、一起反覆折騰的磨具、組裝、包裝、LED的小夥伴們。
小小測試員們
希望你們和我們一樣喜歡米家iHealth體溫計,希望它能走進每一個家庭,讓測溫不再成為媽媽的負擔,寶寶的恐懼,希望每個家庭都能擁有健康快樂的生活。
——————
最後一點小贈品
李不凱: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叫做「一分錢一分貨,兩毛錢兩分貨,三塊錢三分貨」
你一個產品在品質上的追求,在達到一定的水準之後,要付出的成本的增加就不是線性的了,而是指數級的
以體溫計的主感測器為例,可以簡單分為國產的、台灣產的和德國產的,直接的價格差異之大
當時我們剛立項的時候,就是沖著0.1的精度去的,把德國最好的感測器全部用了一遍,後來發現真要到那個水平,光硬體成本估計就得往200走了,感覺實在是有點太貴了可不是一倍兩倍
後來還要考慮其他所有的因素,所以就做了一些妥協,做到了0.2℃的精度標準,實際上如果嚴格按照我們的操作指南進行,精度是可以做到更高的
____
作者:李不凱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204808/answer/229790261
推薦閱讀:
※關於米家金屬簽字筆的小小吐槽
※解剖一隻麻雀:從一條毛巾看,米家有品VS網易嚴選
※智能家居的事兒三言兩語說不清
※7.26發布會記事(三):小米ai音箱和小米智能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