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已經不是以前的大陸了 香港卻依然是香港 | 曾經世界領頭羊,現在全靠啃老本

若不是這一次,許久未過香港的瘋牛君和魚叔一定還沉溺在「香港繁華多姿」的舊印象當中。

——瘋牛君

一次意外的香港之旅,讓大半年都未去過的瘋牛君和魚叔意外地統一刷新了對於它的印象與認知:

如果不是人民幣對港元可以折匯率

如果不是香港的商品質量能有保障

如果不是港版奢侈品比大陸便宜

如果不是TVB的影響力仍在

現在一般的內地人,誰還想去香港呢?

繼台灣對大陸失去吸引力之後,香港也正逐漸失去吸引力。最大的一點,就是內地城市與香港的差距在逐漸減少,瘋牛君也將從最實際的感受出發,帶大家去了解,一個2017年的香港。


1、

前段時間,趁著周末的38°高溫,瘋牛君終於拉著魚叔進了火(香)坑(港),而去的目的,主要是想了解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進入香港之後,現在的情況是怎樣的,還有一個就是順道品嘗一下魚叔所推薦的香港地道市井小吃。

上午十點,倆人在約定的福田口岸集合後,便一同過關,並搭乘13.5港元/人的雙層巴士直達元朗。一場新的香港之旅,也已開啟!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在香港搭地鐵和坐的士絕對屬於高消費。

比如,搭地鐵從羅湖/落馬洲到紅磡,需要40多港元,之後,4港元起步,相較於深圳的地鐵價格而言,貴了2倍不止。

曾經,瘋牛君在一天時間內,僅僅是搭乘地鐵的費用,就超過了100港元,直到現在,想一想還是覺得肉疼。

另外,香港的的士起步價就是22港元,每公里為8港元,其中九龍地區每公里會便宜0.5港元。

因此,相較於地鐵和的士,搭乘香港的公交車確實非常省錢,尤其是普通的小巴,僅僅3、4港元就可以坐很遠的路程,不過也因此,只有大多數的老年人才會選擇做小巴,而青年人和中年人則會選擇稍貴一點的中巴或者大巴。

然而,這裡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雖然在工資方面,香港確實比深圳要高很多,但瘋牛君一位香港的親戚說,一般情況下,能走路就不搭乘交通工具,畢竟對於白領階層而言,每個月動不動就近千元的交通費,確實需要多加考慮。

下面這張圖是瘋牛君在大家樂門口拍的招聘啟事,可以看出工資最低的洗碗工每月都能又上萬的工資。

那為什麼又說普通白領階層連每月近千港元的地鐵費(單趟費用在10港元,來回大約在20港元,一個月有22天為工作日,即440港元;若周末需要出門聚會或應酬,則最少需要600港元的地鐵費)都要盡量節約呢?

根據魚叔在香港工作的朋友所述,一般的個人飲食在香港需要3000港元/月,網費及手機費用是500港元/月,水電煤氣費大約1000港元/月,保險費是900港元/月,這一些總共加起來就要約5400港元。(這其中還沒有算上日常的人情往來、聚會、生病、服裝和子女的生活費與學費等開銷)

緊接著重點來了,對於中國人而言,一個月最大的開銷就是租房,根據瘋牛君在香港中介問到的價格如下:公房2千港元(僅限收入低於1.2萬港元的群體),一般私人住宅房租約在1.2~1.4萬港元/月,而新建私人住宅則大多在1.4萬~2.2萬港元/月。

同時,香港工資中位數大約在1.55萬港元,也就是說,大部分的香港白領月薪在1.55~3萬港元之間,而白領中的大部分薪資水平也處於1.55~2萬港元之間。

也因此,在不考慮結婚買房、生病看看醫生等額外種種情況之下,一個單身且健康的香港男性白領每月只要工資低於2萬港元,就已經是「月光族」當中的一員。


2、

一到元朗,瘋牛君和魚叔倆人便立馬跑到港姐豆花店要了一碗冰豆花,擠點糖水,撒上薑糖,挖一大勺吃進嘴裡,冰涼爽滑且實在的豆花,讓人頓覺暑氣消散。

冰豆花的味道與口感可以說是相當不錯了,與內地的大部分豆花著實不一樣,8港元一份也覺得物超所值。

之後,便開始了風塵僕僕的「水客套利」之旅:

(朋友要的堅果)

(朋友要的零食)

其實,朋友們都知道,「水客」就是從香港帶貨到深圳,從中獲取一定勞務費的人,自然瘋牛君每次去香港也間接充當了「水客」的角色:幫朋友帶東西。

但不同的是,每一件都得按照人民幣結算,算是掙點路費,不過經濟學中稱之為「套利」。當然,對於買貨人來說,這樣比代購划算多了。

(曾經的水客)

然而在這一次的「套利」行動當中,瘋牛君很明顯地感覺到,香港的商品對內地群眾逐漸失去吸引力:之前會有朋友要煙、酒、奶粉、化妝品和藥品等東西,每一次都是「滿載而歸」,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帶的東西越來越少,以至於這次去香港,幫忙讓帶東西朋友並不多,僅僅帶了一些藥品、面膜和一雙鞋… …

「套利」所得,還不夠吃一頓自助餐… …

當然,這與現在的「海淘」和「全球購」在國內大火有關,越來越多的東西能在網上買到,甚至直接快遞到家門口;同時,近年來的日本代購、美國代購、免稅區、自貿區也越來越多,作為外國零售商品中轉站的香港,其代購自然也不吃香。

不過,這期間發生的一件事情,到現在都記憶深刻:當時瘋牛君為了一個品牌的鞋,跑了整個元朗廣場,但並沒有找到,於是便在服務台問了一下服務人員,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這名服務人員不僅查到了商城裡哪有這個品牌,還查到了除了這個商城之外的附近,哪些百貨還有這個品牌的鞋,甚至還將地址寫在了紙上。

這一點,不得不讓人感到佩服:現如今的內地服務業真的比不上香港服務業的水平。當然,在香港依然會出現對內地人毫不客氣的「港燦」,但就其服務業而言,確實在向日本看齊。

其實,不僅是香港的零售業對內地遊客失去吸引力,就連旅遊業也遭遇了同樣的事情,最明顯的就是香港迪士尼客流量減少以及虧損嚴重:香港迪士尼樂園早在2015年就出現虧損,公司被迫裁員;而香港海洋公園也出現了29年來最嚴重的虧損,2015年至2016年度虧損高達2.4億港元。

(香港迪士尼宣傳照)

自2003年開通內地居民「自由行」以來,訪港內地遊客人數高速增長。2014年香港接待遊客曾超過6000萬人,其中內地遊客佔77%。據統計,內地赴港遊客人均花費2萬港元,佔香港零售業總營業額的35%以上。

但是,從2015年起,內地遊客開始減少。2016年,雖然香港特區政府撥款2.4億港元在內地舉辦了各種宣傳活動,但內地遊客總數仍在下降:2016年1月至10月份,訪港遊客比上年減少5.71%。其中,內地遊客比上年下降8.21%。

唇亡齒寒,遊客減少在打擊了旅遊業的同時,反過來也對零售業造成了重創: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數據,2016年前10個月零售業總銷售價值較2015年同期下跌達8.9%。

即使是零售業打折力度最大的元旦和聖誕節假期,香港許多商店的銷售額仍下滑,甚至出現了「關店潮」;就連香港的化妝品零售大佬「莎莎國際」更是未能倖免,截至2017年3月31日的2016財年業績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77.46億港元(同比下滑0.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27億港元(同比大幅下降14.8%)。

(莎莎國際)

最近,3家著名美國品牌因為虧損悄然撤離香港,其中有一家由於提前解約,還要支付高達1600萬美元的罰金。

之前,香港旅遊業之所以有吸引力,無非就是這些內地沒有的公園景點,然而隨著上海迪士尼的開業,香港的旅遊業也開始感受到了恐慌:

內地的歡樂谷、長隆度假區、萬達旅遊城、東部華僑城以及不斷開發出的自然景點,早已開始瓜分香港旅遊業市場中的內地旅客份額。

而內地旅遊業所具備的得天獨厚的優勢是香港所沒有的。

內地人現在一個最普遍的想法就是:上海的迪士尼去著方便、而且票價便宜,更重要便是比香港迪士尼更大更好玩。

然而,最嚴重的,還是香港金融業對內地公司失去吸引,這一點毋庸置疑。

港股的估值普遍偏低,並且資金的流動性也較低,最好的例子就是王健林從香港收回萬達商業,轉而在A股進行IPO。

可見香港的資本市場早已沒有「肥肉」吃,就算它的金融業與保險業還處在世界前列,但資本的嗅覺是靈敏的,反應也是最迅速的。


3、

這之後,魚叔便帶著瘋牛君跑到B仔吃了一頓:

(必點的滷雞尖、炸豬皮和涼粉)

期間經過一家令人意外的蚝仔烙小店,也是相當不錯:

一天下來,雖然累,但好在滿足了口腹之慾,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閑」。

(旺角一角)

不過,瘋牛君還有最後兩點不吐不快:

1.微信付款還需交稅?

可以說,目前香港的電子支付體驗是相當差了。

瘋牛君跟魚叔幫朋友在藥店里買了半打雙飛人和一打保濟丸,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無法使用信用卡和支付寶進行支付,但卻可以通過微信支付,不過條件就是需要交納3個點的稅費(雙飛人與保濟丸總共加起來是432港元,而稅費則為13港元)。

不過,目前瘋牛君尚未弄清,為何微信支付在香港需要交納稅費,而支付寶則不用。

當然,除了微信支付需要稅費之外,更讓人覺得麻煩的,便是支持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和銀聯卡支付的商店並不統一。所以,如果近期有想去香港的朋友,瘋牛君還是建議你們帶銀聯卡或者是港元現金。

2.街道擁擠且缺廁所

瘋牛君和魚叔這次去的是元朗,但除了人少點之外,與旺角、尖沙咀、九龍塘和銅鑼灣的共同點就是:街道狹窄且缺廁所。

當然,「街道狹窄」這一點可以說是歷史原因,因為在新界和港島地區的街道就沒有這麼狹窄,尤其是中環地區,不僅街道不狹窄,甚至還有一大塊的草坪供人休憩,遠望維多利亞港。這一點,對寸土寸金的香港來說,確實可以說是政府下了血本。

不過廁所少這件事,確實值得吐槽。

當然,這屬於規划上的問題,一般的大型商超內還是配備有廁所的;地鐵內也有廁所,只是地鐵內的廁所在地鐵站內,只有刷了八達通才能進去。

而對於普通的街道而言,一是沒有配備公共廁所,二是沒有配備流動廁所,結果就導致廁所的數量相較於深圳而言,確實少很多。(還有一點就是,如果是在旺角這類人多的地方,上個廁所也要排很長的隊,結果就進一步加深了「廁所少」的印象)

(遍地都是的隊伍)

對於一座城市而言,流暢的電子支付已經是其標配:在內地,電子支付的是否普及足以顯示出一座城市的發展程度,目前也只有四線及以下的城市才會出現香港的這種情況。

當然這與中國內地早已是電子支付的先驅有關,畢竟在台灣,最重要的照樣也是銀行卡與現金。

而居高不下的交通費用、擁擠的街道和缺少廁所的情況,也足以體現出,香港在市政建設和政策實行力度上的不足,而這也越來越影響內地旅客選擇香港的意念。(當然,近年來出現的「反水客」和「佔領中環」等事件確實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影響作用。)

(雙層巴士二層看香港)

香港一切的驕傲與光輝,都在慢慢消散與暗淡… …

現在的香港無法在任意地方成功完成電子支付;從羅湖到迪士尼需要轉四趟地鐵,單趟地鐵費用遠遠超過一份炒意麵的價格;依舊在拍電影的九龍、銅鑼灣和中環,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出現紅到發紫明星的身影;在九方、cocopark和KKMALL等大型百貨城內能夠輕鬆找到的廁所,在香港竟然成了「稀有品」,並且還是縮小版… …

近些年,香港在內地民眾心中的光輝形象早已日漸衰微,除了火爆的陸港合資片、領先全球的金融保險業和一眾大牌奢侈品集中地,香港早已不是那個能夠讓內地人心馳神往的地方。

而面對每況愈下的旅遊業與零售業,香港是否也該重視自身在細節處的不足呢?


4、

雖然就瘋牛君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而言,深圳巨大的變化恰好映照出香港的踏步不前。

或許在多年以前,深圳確實比不上深圳,包括公交系統、支付系統、商品質量、道路建設等等,都沒有香港的完善:

20年前,蓮花北還沒有水泥路,走路都能帶起泥;

15年前,南山區跟高新技術沒什麼太大關係;

10年前,深圳地鐵開通沒多久,可憐巴巴的幾條線,站點也不夠多,總讓人覺得有些雞肋;

5年前,華強北封街,商品房正在暴漲的路上,所有人都在認為漲價是暫時的,一定會有一天跌下來。

然而:

20年前,香港剛從洋鬼子的手裡回到祖國懷抱;

15年前,香港的經濟、文化和政治動向都擁有著一層光環,TVB和勁歌金曲更是被神化到無以復加;

10年前,很多大陸客都從香港「走水」,被稱之為「水客」,而只要是從香港帶回來的東西,一瞬間就能被賣完;

5年前,梁振英以689票勝出,成功當選第四任行政長官。

但話又說回來,縱使香港有上面一系列的不足之處,深圳也尚且無法撼動香港的地位;同時,香港也並非是扶不起的阿斗,相反,它的老底很厚,缺的只是知道其真正價值的人。

從下圖可以看出:從2012年的相差548億美元,到2016年的相差399億美元,深圳的GDP與香港的GDP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然而,由於深圳的常住人口總數一直大於香港總人口,因此在人均GDP上,深圳確實以較大差距落後於香港:

由上圖可以看出,深圳每年增加的人口數量比香港每年增加的人口數量多太多,它們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從2012年的相距338萬人,到2016年的相距453萬人。可以預見的是,近年內,深圳的總人口數依舊會加大幅度地甩開香港的總人口數。

雖然深圳的人均GDP少,但也說明了香港的人口紅利遠不如深圳的人口紅利大,就未來的發展空間而言,也肯定是深圳的更大。

寧南山先生曾在他的文章《2017年法國生活水平和中國比較》中寫到過:(原文見:浪漫法國:上不起廁所,吃不起西瓜 / 現實中國:下得了館子,喝得了茅台)

全世界的富裕程度是這樣分布的:

2016年,高收入經濟體GDP合計484076.40億美元,年中人口合計119002.9萬人,人均GDP平均為40678美元;

中等上收入經濟體205708.23億美元,年中人口合計257991.0萬人,人均GDP平均為7973美元;

中等下收入經濟體合計62522.44億美元,年中人口合計301292.4萬人,人均GDP平均為2075美元;

低收入經濟體GDP合計4055.01億美元,年中人口合計65927.3萬人,人均GDP平均為615美元。

偷換一下概念,則可認為香港已經處於高等收入社會,而深圳仍處於中上收入社會。


5、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的香港早已不是20年前的香港,現在的內地也早已不是20年前的內地: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

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

這是一個信仰的時期,

這是一個懷疑的時期;

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

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之春,

這是失望之冬;

人們面前應有盡有,

人們面前一無所有;

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

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

希望香港也能以此自勉,在這個最好、也最壞的時代,用自身的智慧與拼搏,奮起直追,成為一個更加美好、繁榮、自由的香港。


推薦閱讀:

八號風球
一周書單 | 香港的故事,為什麼這麼難說?
認識香港(8):香港的經濟出了哪些問題?│脫苦海
究竟應該怎樣歌唱香江

TAG:香港 | 国内旅游 | 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