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令人煩?文章沒人看?也許是你的語感有問題

中午我在屋後的旱廁上廁所,被一群蚊子抬著屁股咬,與蚊子作鬥爭的過程中,我點了根煙,開始思考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中文的語感到底有多重要?

對於開頭的「蚊子抬著屁股咬」,語感好的人一看就會會心一笑,因為他能通過「抬」這個字迅速聯想到當時蚊子夠多、我狼狽如狗。語感不好的人,可能就只能體會到一點點誇張。這一點差距看似不大,但其實兩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是天壤之別。

很多人第一次聽說語感這個詞可能是在學英語的時候,這也導致語感這種非常重要的能力被淺化成一種可以幫助人快速學習外語的方法。但我個人看來,假如學習真有什麼元能力,那毫無疑問是語感。

我們生活在中文世界裡,除了視頻和圖片外,海量的信息、知識都是以漢字、漢語做載體,而感悟漢字、漢語的能力高低,除了可以決定一個人的輸出效率外,還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吸收效率。道理很簡單:你看不懂別人寫的、說的,就學不到;你不知什麼才是好的表達方式和節奏,就無法通過語言和漢字輸出你內心的想法,讓別人願意懂並能懂。

我從小到大成績都很好,原因除了記憶力略屌以外,更重要的是我能迅速看出眼前的文字到底在說些什麼,哪怕是數學公式。至於我這麼屌為什麼沒能上清華北大,那就是另一個令人悲傷的問題了。反正你知道老夫當年很厲害就行了。

我上高中時,有一學期的同桌是個很文靜的姑娘。她學習很努力,我曠課時,她在學習,我吃零食時,她在學習,我談戀愛時,她在學習,但每次考試後,老師卻總說,呂不同,你得多幫助幫助她,你不想學可以,但你得把你的學習方法教給那些想學的人,別浪費了……

我就開始教她,但三天後,我發現,姑娘的智商沒問題,學習方法也沒問題,她最大的問題就是語感缺失。她永遠無法弄懂一句詩為什麼要寫成那樣,永遠無法弄懂眼前的這篇文章為什麼可以表達出完全與文章不同的東西,她甚至沒辦法通過漢字明白「同心圓」和「相切圓」,而只能看圖和死記公式。對於其他需要閱讀大量漢字的科目,比如政治、歷史、地理,更是常常一臉懵逼。

有次我怒極,問她,你收到過情書嗎?她點頭。我說,你看懂那封情書了嗎?她說,看懂了,那男的說他很喜歡我。我說,除此以外呢?她搖頭。我耐著性子問她,那封情書有多少字?她說,差不多八九百字吧。我說,八九百字的信,你就看出來他喜歡你?她點頭,然後說,那不然呢?還能看出什麼?

我當時就很同情寫情書的那哥們,因為我知道他一定是寫了又改,改了又寫,在信中,除了表白以外,他肯定還嘗試表露了一下自己的文采和性格。結果這姑娘啥也沒看出來。後來我沒辦法了,只能讓她把信拿出來,從頭到尾幫她分析了一遍。分析完後,我看她看向我的目光像是要給我生孩子,就很無奈地嘆了口氣,向老師申請換座位。

我還見過一些人說話無聊透頂,哪怕是本應雞血四溢的演講,他也常常可以弄得人昏昏欲睡。倒不是他說的沒內容,而是他永遠無法用一種有吸引力、有節奏的方式表達他的想法。他不知道怎樣說話才能讓人願意聽。這種缺失不是說話技巧和說話態度的不足,單純就是語感有問題。

比如,他會說:「以前我很喜歡一個女孩,但她就是看不上我,於是我傷心了一陣,就放棄了。」他不會說:「我曾經放棄過一個喜歡很久的女孩,原因是我為她做了幾乎所有能做的事情後,她還是看不上我。」

這兩句話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但兩者之間的韻律、懸念、程度,截然不同。更重要的是,後面一句話連傷心兩個字都沒有,但就是能讓人感覺到傷心。

在平常的微信聊天中,很多人由於遺失了對漢字的基本掌握,除了會不停發表情包和不顧他人是否方便連續發語音外,迫不得已打兩個字出來也常常十分彆扭,讓人看得想罵他的語文老師。之所以有這種反應,不是因為我對文字敏感,而是我覺得,不管怎樣,作為一個從小接受漢語基本訓練的人,用漢字聊個天,應該至少做到流暢、自然,至少能迅速看懂別人說的重點。

很多人連基本的語感都沒有,卻迫不及待想學微信搭訕技巧、撩妹技巧,我就想問,你連姑娘說的一句話都聽不出弦外之音,你怎麼撩?你說的每句話都無更深更有趣的東西,姑娘除了當個應答機,還能幹嘛?人家怎麼與你互動?

寫作上的語感問題更是遍地可見,我雖然寫作水平不算太高,但至少,我寫的東西能讓人想多看幾句,而不是看了第一句就覺得無聊。我見過很多人寫文章開篇第一句就是沒有節奏的廢話,什麼秋天猝不及防的來了,下過一場雨,溫度就下降很多。什麼每個人都愛過一個不可能的人,但就是這些不可能的人教會我們成長。這些內容都沒錯,但都是沒有韻律和節奏的寫法。

寫作中,當道理淺白時,要讓人看下去,就得在節奏和氣息上下功夫。比如「秋天猝不及防的來了,下過一場雨,溫度就下降很多」應該寫成「秋天來了,雨把溫度抽走」。這樣的句子本身就有速度感,能體現秋天的突然。

比如「每個人都愛過一個不可能的人,但就是這些不可能的人教會我們成長」應該寫成「我原以為成長是件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的事,直到我愛上一個不可能的人」,別說韻律,改寫後的逼格和矯情度都直線上升二百五十多。

雖然現在流行短句子,兩句成段,但我覺得那終歸不是漢語的書寫方式,也從未想過要學,因為我知道一旦習慣那種寫作方式,一定會極大損傷我原本的整體語感。大多數時候,單一的句子其實並沒多大調整語感的空間,煉鍊字,調整句式即可。寫作中真正重要的從來都是對文章整體的語感把控,比如散文就得緩,議論文就得正,雜文就得嬉笑怒罵。若你一開始就把文章弄得稀碎,那寫完回頭一看,一定會總覺得它差了點什麼,像是一口氣斷斷續續的,不成整體。

講完語感的重要性,真正的問題來了:如何鍛煉、提升語感?

首先第一點,學會找關鍵字。比如最基本"我愛你",這個最短卻又最動人句子,其中的關鍵詞就是「愛」字,所以你得先弄清楚「愛」是什麼,然後再談我和你才有意義。比如「我雖然很愛你……」這裡的關鍵詞是「雖然"和後面的省略號,如果你注意到這兩個存在,那你立刻就會知道,對方要說「但是」了,你也立刻就知道,你該準備好傷心了,同時也該準備好傷心時該哭還是該轉身瀟洒離去了。

學會找關鍵詞,除了可以迅速從混雜的信息里提煉出真正重要的核心,還可以讓你提前預判到對方接下來要講什麼,甚至提前預判到對方接下來要講的又會是哪幾個關鍵詞,然後以此類推,這樣你永遠可以在對方把下一句話說出口前做好準備。若是用在學習上,能迅速找到每一句話里的關鍵詞,便足以讓你應付絕大多數的文史類科目,無論是背,還是默寫。

其次,提升自己的辭彙量並大量閱讀有節奏和音律感的詩詞。提升辭彙量是為了讓你在掌握足夠多的漢字後,品味到它們之間除含義以外的細微區別。就像我之前說過,「玻璃珠」和「玻璃球」給人的感覺不同,「桌子」和「檯子」給人的感覺不同。這不是要讓你咬文嚼字,而是讓你能在看東西或寫東西時,從最微觀的層面上弄懂眼前的漢字到底在表達什麼,不要囫圇吞棗,不知所謂。

多讀詩詞則能讓你明白漢字本身的音律,就像那句被引用爛的「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這句詩的音律和內容的完美結合,真的到了改一個字都不行的地步。而也只有這樣的文字,才稱得上是語言的藝術。

最後,記下你自己在生活中的體驗。你要記住花的香味,花的顏色,記住窗戶的開合對屋內光線的影響,記住夜晚的昏暗和孤獨,記住清晨的明亮和清涼,記住悲傷的感覺,記住幸福的感覺,記住每一次怦然心動,記住每一次萬念俱灰……這些都會給你理解漢字和語言時產生巨大的幫助,就像若你沒見過我,那你怎懂得什麼叫帥氣以及不要臉?你不會懂的,再怎樣都不會懂的。

此外,另一個鍛煉語感的方式就是試著去抄寫文章,無論是教科書還是課外的閱讀材料。你抄一遍,就會對那篇文章的理解深入一點,也對字和字之間的關係更明白。抄多了,也就能對絕大多數不同語感的文章產生不一樣的感受,從而真正做到看一篇學一篇,看一段學一段,一丁點都不放過的境界。

需要多提一句的是,大多數人寫文章和說話時的語感是不同的,因為文章畢竟書面語較多,說話則可能就會偏口語化。但兩者的核心都是表達,都是儘可能清楚有效的表達自己。所以,若覺得自己在說話方面有所不足,可以通過咬牙鍛煉寫作來提升表達能力和尋找表達節奏。但寫作不足卻不能通過說話來練習,因為寫作需要的是儘可能沉默,讓想法在內心發酵,最後再用漢字釋放出來。這也是為什麼寫得好的人,表達能力都不會太差,但說話厲害的人,卻不一定會寫。(蔡康永的書其實很爛……)

最最後,我在昨天的推文下留了條言,說那篇文章開頭的美妙有沒有人懂,有人說不懂,也有人說懂,現在我就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我說「今天中午吃粽子,粽子里一粒近乎鵝卵石大小的沙把我左邊第一雙尖牙磕出了個小豁口。牙雖破了,但我感到莫名親切,因為這些年在外吃的飯和菜,都極精細。別說沙,就連一片穀皮都沒吃出來過」這段文字很美

一,這種細節很美。

二,這段文字的節奏是我刻意寫就的,磕牙是長句子,因為想營造出一種磕牙的感覺。後面的感慨很短,是因為想表達一種確切的、毫不猶豫的感覺。

所以……這就是語感。

謝謝。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呂不同(lvbutong666)


推薦閱讀:

「如果我真心熱愛寫作,總有一天你們會看見我」,成為一名作家需要天賦嗎?
走不出來,是你活該。
美好秋光里,講出你在乎的故事
公文寫作的劃時代革新,周三見!

TAG:写作 | 学习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