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報告》全文下載鏈接以及作者對有關評論的簡短回應
回復一
付才輝(8月30)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吉林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研究報告》(徵求意見稿)(下面簡稱《吉林報告》)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烈討論,我們很高興看到大家對從新結構經濟學角度對東北問題初步研究的廣泛關注。但遺憾的是,不少評論還只是基於網路報道的零星觀點。例如,孫建波的一篇評論文章「林毅夫要把吉林帶到坑裡?東北發展該發揮比較優勢還是補短板?」中提到:「明明說的是要發揮比較優勢。可是,說好的比較優勢呢?林毅夫團隊怎麼沒指出來?」,並且孫建波也提出吉林省要發揮醫藥健康、旅遊運動、農業食品等比較優勢,並以此來批評《吉林報告》沒有指出來這些比較優勢。事實上,這些內容正是我們提出吉林省可以疊加大農業、大健康、現代輕紡、現代裝備以及以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融合型產業集群等五大萬億量級的符合其潛在比較優勢的產業集群的內容之一,而且有更加系統和詳細的分析。《吉林報告》的建議是揚長補短而非只發展輕加工業不發展其他產業,由此可知這些評論人士只是道聽途說,並未見到《吉林報告》的完整版,居然也把我們的結論作為批評我們的依據,有點不思其解。所以,為了避免這些評論的誤導性,有必要澄清。有鑒於此,我們在此向大家公開《吉林報告》(徵求意見稿)完整版的電子版(並附上簡要的PPT),供大家討論。該報告目前還只是初步的草稿,有諸多不完善甚至錯誤之處,請大家予以反饋建議,也歡迎大家展開深入討論。
另外,孫建波文章也認為吉林由於緯度高不能發展輕加工業,並以北歐為例,其實這是他對北歐的情況不熟,例如,芬蘭的諾基亞是從木材,到造紙,然後幫飛利浦代工生產家電,到生產自主品牌的電視,然後才進入到生產移動通信手機等。瑞典、瑞士等在發展早期也有許多紡織、製鞋、電子等輕工業。他認為吉林冬天天寒地凍有半年不適合生產輕工產品,顯然不是事實,因為這些產品是在工廠里生產而不是在露天的地里生產,遼源能發展襪業集群就是明證。當然,這只是他看到目前北歐發達經濟體的產業結構,而沒有追溯其產業結構變遷歷史。另外,孫建波的文章也提出「我怎麼沒有看到韓國、中國台灣等地實施經濟追趕的時候搞輕紡呢?」——這顯然也與歷史事實不符,日本和亞洲四小龍正是通過大力發展輕紡行業積累資本之後才升級到重工業以及現代科技行業的。事實上,吉林省2016年紡織業規上工業增加值147.36億元,增長16.1%,已經超過能源產業的122.08億元,現在已納入吉林省八大重點工業之一。
當然,除了吉林省大力發展其他幾類有潛在比較優勢的產業集群之外,包括吉林省在內的東北需不需要發展輕紡工業,孫建波的觀點確實也代表了許多人對東北發展根深蒂固的觀點:認為一省不同於一國,吉林在重工業上有傳統,就不應該去搞輕工業,覺得那個太低端。正如孫建波在文章中所言:「林毅夫的第一個致命錯誤,是把吉林和東北當真一個國家,而且是大國經濟來診斷了。一個大國,當然要產業機構健全……如果中國每一個地區都要發展這些產業,都來與江蘇、浙江、廣東競爭這些產業,中國的省區之間,還需要產業分工嗎?如果吉林真的去發展輕紡、家電、電子之類的產業,必將永遠失去發展的機會。」與之不同,我們認為不同於一個區縣市的情況,擁有超過一億人口的東北地區,以及目前的經濟體量與紐西蘭旗鼓相當但人均收入水平只與非洲加彭相當,2016年的人均GDP為54266元略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53980元,2016年末有2700萬人口、其中16-59歲的適齡勞動人口佔68.65%、農村人口佔比44.03%這樣省情的吉林省,是繞不過大力發展勞動力密集型輕工業階段的。目前製造業就業人口占就業總人口比重,浙江是40.27%、天津是28.19%、而吉林省只有區區5.73%。以重化工為主導的資本密集型產業對就業的吸納能力非常弱,為了解決就業利用勞動力資源稟賦,目前吉林省就需要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當然,我們在報告中提出的是現代輕工,不同於傳統簡單的輕工業,承接江浙輕紡工業轉移的方式也需要在轉移過程中發揮吉林省裝備製造業的比較優勢進行技術裝備改造以及產品質量升級,即轉進。這意味著吉林省還可以發揮重工業的基礎反哺輕工業,與此同時也促進重工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大力發展現代輕工業,不但可以吸納農業剩餘勞動力推進吉林省農業規模化經營促進現代化大農業發展,而且出口導向型輕工業還可以提升吉林省的出口以及帶動物流、銷售、金融等等生產性服務業的大力發展——而這些正是吉林省的短板。以2015年的數據做比較,經營單位所在地出口總額吉林省排在倒數第五位;只比寧夏、青海、西藏這些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高一點點;吉林省只有廣東省的0.72%、江蘇省的1.36%、浙江省的1.67%、上海市的2.35%、山東省的3.21%、福建省的4.09%、重慶市的8.36%、北京市的8.44%、天津市的9.02%、遼寧省的9.10%、河南省的10.71%、江西省的13.93%、四川省的13.94%、河北省的14.01%、安徽省的14.30%、湖北省的15.79%、廣西壯族自治區的16.52%、湖南省的24.1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26.37%、雲南省的27.77%、陝西省的31.20%、貴州省的46.38%、山西省的54.79%、黑龍江省的57.42%、甘肅省的79.39%、內蒙古自治區的81.66%——讓人驚訝!我們認為吉林省不但需要大力發展輕紡工業——囊括了從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傢具製造業,造紙和紙製品業,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化學纖維製造業,橡膠和塑料製品業以及家電和消費電子等等龐大的產業譜系,而且需要基於已有的這些輕工業產業集群基礎抓住江浙產業轉移的寶貴窗口機遇期。例如,2015年吉林省的人均GDP為51086元,只有浙江省的65.8%,但與2010年的浙江省的51711元相當,說明窗口機遇期大致只有五年,非常短,轉瞬即逝。與吉林省處於同一發展水平的湖北省和重慶市近年來就大力承接沿海消費電子等輕工產業轉移的機會,獲得快速增長。2015年吉林省的人均GDP與湖北省和重慶市相當,分別為100.85%和97.64%,但2016年湖北省的GDP增長率為8.1%,重慶市的GDP增長率為10.7%,吉林省只有6.9%,低於湖北省1.2個百分點,低於重慶市3.6個百分點。整體上看,吉林省的宏觀經濟結構轉型情況不亞於湖北省與重慶市,甚至一定程度上優於重慶(重慶市的經濟增長對房地產建築業有較強的依賴性,建築業在第二產業中的比重近20年增加了9.62個百分點,而吉林省和湖北省只分別增加了0.52個百分點和1.81個百分點)。然而,近20年來與湖北省和重慶市的比較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吉林省工業的內部結構明顯存在「斷層缺位」:以、家電與消費電子為龍頭的輕工業產品產量非常薄弱。例如,2015年家用電冰箱產量、房間空調器產量、家用洗衣機產量的產量重慶市分別為179.8萬台、701.01萬台、281.3萬台,湖北省分別為286.2萬台、1213萬台,移動通信手持機產量、微型電子計算機產量重慶市分別為17605.1萬台、6180.8萬台,湖北省分別為5475.7萬台、1121.5萬台。以汽車與石化為重點的重化工業三省也旗鼓相當,吉林省重工業目前也不佔絕對優勢,但輕工業嚴重落後。另外,事實上,輕工業的充分發展也有利於裝備製造業等重工業的快速發展,最近沿海地區的裝備製造業發展就非常迅速,大有超過輕工業之勢。如果除去汽車行業,吉林省的裝備製造業在全國的比重目前只有區區1%左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地的產業分工是由市場決定的,而不是計劃經濟時代中央指令所決定的。中國各個地區的產業分工會隨著稟賦結構的變化而不斷變遷。那些墨守成規地認為東北應該堅持重工業分工而東北沿海應該堅持輕工業分工的思想,事實上還停留在計劃經濟年代。當然,區域產業分工作為學術問題及其政策分析值得深入的討論。
最後,我們再次重申《吉林報告》的建議是揚長補短而非只發展輕加工業不發展其他產業。吉林省目前需要根據其資源稟賦結構與產業基礎大力發展大農業、大健康、現代輕紡、現代裝備以及以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融合型產業集群等五大萬億量級的符合其潛在比較優勢的產業集群,深挖經濟增長潛力。不過,我們依然堅持認為吉林省乃至東北地區目前需要把握好極為重要的窗口機遇期惡補輕紡工業的短板,長期來講才能讓產業結構步入良性發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3月9日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的:「如果按照原來的跑道跑,跑得越快可能偏離越遠。這個問題不解決,老工業基地難以鳳凰涅槃、騰籠換鳥、脫胎換骨、優化升級」。當然,對東北問題的認識及其建議有不同的視角和不同的觀點,任何理論都是盲人摸象。我們歡迎大家圍繞《吉林報告》(徵求意見稿)展開深入討論,以便幫助我們進一步完善。
【關於作者】
付才輝,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吉林課題研究執行負責人。意見及建議反饋歡迎發送至:fucaihui@nsd.pku.edu.cn
【《吉林報告》(草稿)筆誤說明】
近日我們收到很多讀者的來信,尤其是收到張可雲教授的文章,對大家的評論表示感謝,感謝他們提出的諸多筆誤。由於本報告還是草稿,存在多處筆誤和疏忽,在此表示歉意。至於一些轉引的地圖只是大體上表示示意圖,不代表任何政治態度。特此說明,並歡迎大家繼續評論。
吉林課題組
《吉林報告》全文及課題研究交流PPT【點擊下載】
1. 吉林報告(徵求意見稿)
2. 吉林課題研究交流PPT
如上面官方鏈接失效,可以到知識星球「我知新疆」免費下載
回復二
《吉林報告》引發全國大討論的總結 (9月14)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8月發布《吉林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報告(徵求意見稿)》,指出吉林應轉變重工業趕超戰略思維,在產業發展上既要揚長,也要彌補輕工業的短板。報告一經發表,引起熱內廣泛關注和探討。
9月11日,報告課題組發表長篇文章,對相關媒體涉及《吉林報告》的討論進行總結。課題組的總結主要包括三部分:提交報告的初衷,報告的分析思路、診斷出的癥結及其破解的方法,報告引發大討論的緣起與後續的相關爭論。課題組表示,此文總結之後,未來不再參與任何媒體性質的爭論。
鑒於篇幅限制,界面新聞擇其中精華供讀者參考。
提交《吉林報告》的初衷
我國現階段正處於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有一種說法是:我國轉型升級如果成功便邁入歐美髮達國家的行列,否則便會陷入拉美那樣的中等收入陷阱之中。這種看法絕非危言聳聽,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為全國首批25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之一,新結構經濟學倡導「知成一體」的哲學觀,破解東北困局是我們的責任,《吉林報告》也是新結構經濟學是否能達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目標的試金石。
《吉林報告》的分析思路、診斷出的癥結及其破解的方法
旨在打破歷史輪迴的分析思路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政府為迅速在一個一窮二白的農業經濟基礎上建立起一個完整的重工業體系,以宏觀扭曲、計劃配置、微觀干預的「三位一體」計劃體制,舉全國之力推行了資本密集型的重工業優先發展的趕超戰略。東三省是實施這個戰略的主要基地,也是這種體制烙印最深的地區。大規模的中央政府投資使東北三省的發展水平在改革開放前僅次於三大直轄市,居於全國的前列。
改革開放以後,趕超戰略下建立起來的大量不符合我國當時比較優勢的資本密集大型國有企業,在開放、競爭的市場中缺乏自生能力的問題由隱性變為顯性,加上國有企業所背負的社會性負擔,使東三省的經濟在改革開放以後暴露出一系列比較嚴重的問題,制約著東北經濟的發展。
2003年,中國發起了第一輪振興東北戰略,主要基調還是強化原有的違背比較優勢的趕超,而非轉向遵循比較優勢的振興政策。董香書和肖翔最近立足1999-2007年中國工業企業微觀數據對第一輪振興東北戰略進行了評估,認為該戰略使企業陷入「經營困難—政府『輸血』—企業進一步擴張—利潤下降—經營困難」的怪圈。
2014年7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央辦公廳赴遼寧回訪調研組報告上對東北振興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東北的困難和問題歸根結底仍然是體制機制問題,是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問題。東北經濟困境在經濟基礎上源於「產業錯位」, 「產業錯位」不僅直接造成東北經濟脆弱,而且也是「體制固化」形成和揮之不去的根本原因。
從由稟賦結構決定的產業結構出發診斷髮展與體制改革問題的癥結
就稟賦結構而言,吉林省在自然資源、勞動力、人力資本、物質資本與技術知識等方面有一定的優勢與特點。吉林省所在的東北平原自然稟賦條件優渥,耕地、動植物等生態資源以及旅遊資源豐富。此外,吉林省的工農業以及旅遊文體產業基礎也比較厚實,積累了不少產業發展所需的必備知識。
相對全國而言,包括吉林省在內的東北地區,經濟增速大幅下滑主要表現在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上,工業增長大幅下滑又主要表現在重工業上。在東北經濟下滑非常嚴峻的2014、2015、2016年,吉林省輕工業分別增長7.8%、6.7%、9.2%;重工業分別增長6.0%、-0.2%、4.9%。雪上加霜的是重工業比重遠超輕工業,導致整體經濟下滑嚴重。歸結起來,東北經濟下滑,重工業首當其衝,輕重工業結構失衡為罪魁禍首。
破解辦法
輕重工業結構失衡引發了就業、出口、國進民退、營商環境惡化等問題。因為輕工業相對重工業而言,具有偏向人力資源密集、出口導向、進入門檻低、民營主導、商業氛圍濃厚等特徵,因此輕工業的缺失導致這些併發症在所難免。為了解決輕重工業結構失衡所誘發的問題,需從以下幾點著手。
首先,吉林省需要破解「有工業、無就業」的難題。可以利用勞動力和人力資本的稟賦資源,大力發展符合潛在比較優勢的人力資源密集型現代輕工業解決就業,不但可以補上輕工業產值這個短板,還是破除目前勞動力外流的根本之策。
其次,吉林省需要擴大出口、扭轉貿易逆差、提升出口對增長的拉動能力。違背比較優勢的產業結構在國際上是沒有競爭力的,出口程度必然較低。例如,吉林省近幾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率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吉林省微不足道的出口還主要是輕紡行業貢獻的。
再次,吉林省需要破除國企獨大的局面,加快培育民營企業。吉林省農產品加工業產值才剛剛超過長春一汽,省內產業集群密度不夠,尤其是民營企業數目嚴重不足。吉林省需要以進入門檻低的輕工業為切入口迅速擴大民營企業數量和規模,以培育商業氛圍和重商主義的風氣。
最後,吉林省需要調整違背比較優勢的發展戰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作為制度環境的營商環境、行政審批、政企關係也內生於發展戰略。按照比較優勢發展,政府的作用在於幫助企業家完善基礎設施和給予先行者外部性的補償,這樣營商環境必然會好。如果是趕超,企業沒有自生能力,不管是國企或是民企,其生存靠政府補貼或市場壟斷,營商環境就會差。
除了補輕工業的短板,吉林省還需要進一步發揮其優勢產業的比較優勢。吉林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長板」是由其自然資源、勞動力及其長期沉澱的技術與人力資本和物資資本稟賦所決定的。依據吉林省的整體情況、所處的發展階段以及稟賦結構的維度和層次所決定的比較優勢,吉林省現階段以及未來一段時期可以疊加出五大萬億量級,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譜系:大農業、大健康、現代輕紡、現代裝備、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融合型產業集群。
報告引發的評論及相關回復
輕工業是否太低端?
事實上,現代輕工業是一個龐大的體系,產業間從附加值較低的傳統紡織業到附加值較高的消費電子有很長的地帶,產業內從低廉的組裝代工到高端的品牌設計也是很長的價值鏈條。
東北歷史上輕紡行業曾經發達,為何衰落?
9月4日,國務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辦公室原主任張國寶在演講中發問:「黑龍江也好,東北也好,過去也不是沒有輕紡、家電工業。例如哈爾濱亞麻廠是蘇聯援建的156項之一,海倫糖廠是中國最大的甜菜糖廠,佳木斯造紙廠是亞洲最大的造紙廠,但現在都垮了,為什麼?營口在改革開放之初領風氣之先,當時友誼牌洗衣機是第一大品牌,還有沈努西冰箱,現在與南方的家電廠相比,早已名落孫山了。為什麼?是東北這塊土地不適合輕紡、家電工業發展嗎?」
為何目前吉林省以紡織業、電子信息、醫藥產業、食品產業為代表的輕工業已經佔據八大重點工業的半壁江山,增長勢頭遠超重化工業呢?
包括吉林在內的東北地區的輕工業的緩慢興起,是市場自發選擇的結果,其中道沒落的根源是重工業優先發展厚此薄彼的結果。如果當年不是採取錯誤的趕超戰略,而是遵循比較優勢的發展方式,給予輕工產業轉型升級必要的因勢利導,東北輕工業的發展軌跡不會是「興盛—抑制—興起」這樣一波三折,而會是像改革開放至今沿海地區經歷的「興起—鼎盛—消退」這種正常的產業生命周期。
來源: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
想了解林毅夫怎麼回復大家對他以及「吉林報告」的批評,可點擊以下鏈接
揭秘林毅夫吉林報告引發的激烈爭鬥:黨校教授稱林毅夫為政治家被林反駁 (微信內部群實錄 金秋經濟學必讀)
本文素材來自於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官網和微信公眾號「經濟學家圈」,由「滿哥帶你游西域」整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