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象:從勢不可擋到淪為雞肋的巨獸

說到人類馴養並將其用於戰爭的動物,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會想到馬。沒錯,馬是人類在戰場上使用最廣泛的動物,而還有一種動物,估計也會被很多人提到,那就是大象。大象因為其龐大的身軀和可以馴服的性格,也很早就被人類馴化並投入戰爭,成為了戰場上的一支「奇兵」。

從現有的記載看,人類將大象運用到戰爭中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商朝。那時,因為地球氣候的關係,商朝人所在的黃河流域也想當溫暖濕潤,因此大象活動的地區相比現在就要靠北得多,甚至在北京周邊都發現了上古時期大象活動的痕迹。從考古結果看,商代人已經將大象運用於戰爭中,並編組了專門的軍隊「象兵」,這一兵種的存在直觀的反映到了中國最聲名遠播的桌游——象棋上,不僅在遊戲中有著「象」棋子,連名字都叫「象棋」,不得不說,大象對中國軍事的影響不可謂不小。

但隨著氣候的變化,整個中國北方地區的氣候轉冷,越來越不適合大象的生存,於是大象的棲息地不斷南遷,最終到了長江以南。而整個地球的氣候,也大致經歷了類似的階段,從此,大象成為了個彆氣候相對暖濕地區的「特色兵種」。如印度、北非以及東南亞地區便長期使用大象,而其他氣候相對冷乾的地區,則很難見到大象在軍隊中的身影,即使有大象,也往往作為皇家的珍奇異獸而倍加愛護,如在元代,元大都就豢養著一批大象,作為帝王的寵物。

在戰場上的大象,根據所屬政權的財力配備武器,有的較為貧瘠的政權,大象往往只能「赤膊上陣」,而較為富庶的政權,則將大象全身披掛鎧甲,甚至連鼻子也不放過,就連大象的兩顆長牙上,也要安裝利刃,以增加其戰場上的威力。大象身軀龐大,可以馴服的作戰用大象平均體重在五噸左右,高度也普遍在兩米以上,全身披掛重甲的戰象在戰場上能給人以強大的壓迫感,其有力的踩踏往往能造成巨大的破壞。除此之外,大象還可以對城門進行撞擊,進行攻城作戰。

但因為大象過於聰明,導致其過於膽小,所以將其訓練為戰象的周期往往要達到兩到三年,訓練周期較長。其次,因為大象的本性溫順,將其訓練成合格的戰象往往要經過嚴酷的訓練,而弔詭的是這樣的結果是戰象在戰場上有時會出現慌亂,這種慌亂會演變為對己方軍隊的踩踏,導致己方軍隊的失敗。不過因為大象的聰明在戰場上也經常出現意想不到的好事,據說在印度的一次戰爭中,一頭戰象就在戰場上成功救助了受傷的主人,使其免於戰死。

關於戰象在戰爭中較為詳細的作戰記載,最早出現在塞琉古王國的征戰史中。在公元前275年的一場對陣迦拉太人的戰鬥中,塞琉古軍隊將十六頭戰象布置於陣前,首先派十六頭戰象衝擊敵陣,迦拉太人的軍陣頓時被戰象沖亂,被驚嚇的馬匹失去控制,使迦拉太人的騎兵和戰車全都失去作戰能力,步兵則在戰象恐怖的壓力和踩踏下四散奔逃,有的還被大象的鼻子捲起扔向空中,或者被大象的尖牙戳穿。戰象衝擊過後,最終塞琉古軍隊隨後跟進,獲得了勝利。

直至亞歷山大大帝時期,戰象仍然是一種令人生畏的武器。當時亞歷山大大帝一路向東遠征,在進攻波斯帝國時便與波斯軍隊中的戰象遭遇了。那時的波斯軍隊就使用了戰象作為武器,並一度對馬其頓軍隊造成了不小的威脅。但身經百戰的馬其頓軍隊很快就找到了獲勝的方法,隨後在自己的軍隊中也開始配備戰象,從此戰象成為了「馬其頓方陣」的一部分。

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其軍事上的繼承者們——繼業者國家中,戰象也仍然作為一種重要的兵種使用著,比如伊庇魯斯國王皮洛士,就是擅於使用戰象的傑出軍事家。雖然現代人往往嘲笑「皮洛士式的勝利」,但實際上,皮洛士是一名優秀的軍事家,曾經讓羅馬恐懼的漢尼拔就自稱是其學生。皮洛士的戰象部隊曾給羅馬軍隊造成沉重的損失,而羅馬人對皮洛士的戰象則一直缺乏有效的應對辦法。

而真正終結了戰象在古典時代的輝煌戰史的,也是羅馬人,他就是著名的凱撒大帝。他在公元前46年的塔普蘇斯戰役中指揮軍隊徹底戰勝了戰象,使戰象這種兵器從此淡出了羅馬世界的戰場,在之後的歷史中,大象便主要以競技場為舞台了。

在這場戰役以前,凱撒從各方渠道弄到了數頭大象送入羅馬軍營,讓羅馬士兵充分了解大象的身體結構和習性,並進行大量針對大象的進攻演習,最終讓其麾下的羅馬士兵完全了解了大象,不再對其有莫名的恐懼,並制訂出了相應的戰術。作戰時,凱撒命投石兵等投射兵種對戰象的薄弱部位進行攻擊。此時早已對大象相當了解的凱撒士兵沉著應戰,最終使大部分敵軍戰象都陷入了恐懼和慌亂之中,少數仍能作戰的戰象也在凱撒士兵的勇敢進攻下敗下陣來。結果在戰爭中,凱撒軍隊戰勝了擁有戰象的努米底亞、龐培聯軍。

相比西方的稱雄一時,在東方,戰象則經常成為一種「雞肋」兵種。因為在東方,存在大象棲息的國家往往處於相對落後的兩廣、昆明、中南半島地區,這些地區的政權陷於自身人力物力,很難將大象進行妥善的訓練和提供足夠的武器裝備。這樣的結果是戰象在亞洲的表現普遍不佳,與中原王朝對陣時,不僅難以獲勝,還經常在中原王朝軍隊的攻擊下慌亂髮狂,使己方軍隊陷入混亂。「南兵象陣,自謂孔武」,宋人的這句評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戰象在東亞戰場的現狀。

南朝劉宋元嘉二十二年,劉宋軍隊討伐林邑。林邑國王以戰象進攻宋軍,宋將宗愨製造假獅子並模仿獅子的吼聲威嚇戰象,結果林邑戰象驚慌失措,奔潰而逃,林邑國軍隊也大敗而歸。隋朝時,隋軍經略林邑,林邑軍隊又拿出戰象來對付隋軍,結果這次隋軍用弩攢射戰象,戰象在箭雨下再次發狂奔逃,林邑軍隊又一次慘敗。仁壽末年,隨軍再一次討伐林邑,這次林邑王梵志依然用戰象應敵,因為林邑軍隊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對戰象多家訓練,所以交戰初期,隋軍一度落了下風,但隋軍主將劉方急中生智,命士兵開始挖掘坑洞陷阱,隨後詐敗引誘戰象,林邑軍隊不知是計,於是驅使戰象追擊,結果大量戰象掉入陷阱,雖然這些陷阱沒有深到能讓戰象掉入坑中不能爬出,但是成功讓戰象陷入了混亂,此時隋軍反擊,林邑軍依然沒能逃脫慘敗的命運。

但是雖然在正面廝殺的戰場被淘汰了,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戰象仍然可以發揮極大作用,那就是在較為狹窄的地形埋伏,作為奇襲部隊使用。在狹窄的地形下,戰象高大的身軀優勢可以得到最大的發揮,而奇襲則可以讓敵方部隊無法作出足夠的準備,倉促應戰下很難戰勝戰象。其實即使不使用戰象,奇襲依然是一種犀利的戰術,這點在古今中外的眾多戰例中都有表現,而加入戰象的奇襲,則更加難以應對。

在明朝討伐麓川王國進行的戰爭中,就曾出現過戰象奇襲獲戰國的戰例。正統四年,明軍與麓川軍隊在怒江沿岸發生激戰,作戰初期明軍佔據優勢,一路直逼上江(今騰衝縣東北)。這時麓川軍隊突然戰象殺出,明軍先頭部隊大敗,指揮官威遠伯方政陣亡。明廷連忙加派援軍增援前線,並派專員查明方政死因。方政的上級沐晟因為確實沒有及時支援方政,最後竟然恐懼而死。天啟六年,貴州水西發生叛亂,明軍在與叛軍的交戰中發現正面交戰不佔上風,便派遣戰象部隊繞至叛軍左翼發動突襲,結果叛軍在遭到戰象的突襲後,士氣一落千丈,陷入崩潰,明軍趁勢追擊,大獲全勝。

隨著火器的發展,在能發射穿透力極強的銃彈、且能製造出震耳欲聾的巨響的槍炮不斷被設計製造出來,此時移動相對緩慢並且本質上恐懼巨響的大象徹底被戰場所拋棄。因為他們龐大的身軀在先進的火器面前只是一個巨大的靶子,火器所發出的巨響也讓大象難以忍受。從此,大象在戰爭中主要所進行的便是一些運輸軍需物資的工作,而徹底退出了戰場。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正義必勝。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

為何步槍,衝鋒槍標準子彈匣的裝彈數多是30發?
1947年東北國軍下屬各部隊彈藥消耗情況概要
請教7.62*54R 和 7.62*51NATO 哪一種全威力7.62彈更好?

TAG:象科动物大象 | 武器 |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