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原始印歐語
接上 2.1語言之間的關係
在中世紀, 拉丁語一直是西歐高端人士(學者)的專用語言,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演, 人們逐漸發現他們那時使用的拉丁語(中世紀拉丁語)和書上的拉丁語(古典拉丁語)差別越來越大.
13世紀末, 文藝復興的到來使得人們對於古典文學的需求提升到了一個高度, 學者們希望把古典拉丁語加以修改以至於讓它更像當時所用的拉丁語. 在這一過程中, 語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但丁·阿利吉耶里 Durante degli Alighieri 發覺到學校學到的拉丁語與周遭方言的差距(西班牙語/法語/義大利語), 於是一些學者開始對這些差異進行系統地整理與記錄. 隨後, 他們開始提倡"方言"的使用,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 15世紀, 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語法書被出版了出來.
不僅僅是文藝復興推動力語言的發展, 宗教改革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 讓·加爾文, 烏利希·茨溫利嘗試將聖經翻譯成不同種語言以便大眾閱讀, 這一嘗試也促進了歐洲其他地區語言的發展(如德語).
1453年5月29日, 君士坦丁堡陷落, 而文藝復興的發展也很大程度上收到了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征服君士坦丁堡的推動, 大量的希臘學者從東方湧入西歐, 這一事件造成了西歐人對古典希臘語的重視. 在學校, 希臘語成為了繼拉丁語後的第二語言.
1453年的征服也間接地影響了語言的發展, 很大程度上斷絕了歐洲與亞洲之間的商貿來往. 因此, 西歐開始了對新航路的開闢, 對新世界的探索. 在探險家, 傳教士的幫助下, 歐洲的語言開始與世界各地的語言接觸, 而歐洲的語言也會在接下來幾個世紀中會影響整個世界...
在早期的語言比較過程中, 錯誤很常見,
例如有些學者認為"God"這個詞在拉丁語和希臘語中--deus : theós
以及斯拉夫語和伊朗語中--bogǔ : baga 很像, 因此這幾種語言之間有親屬關係.
雖然這幾個詞都非常像, 但這個推論是錯誤的:
第一個Lat. deus 與 Gk. θε?? 不是同詞根, 而是 Lat. deus與Gk. Ζε?? 同來自於PIE *dy?ws (Gk. θε??來自於PIE *d?éh?s )
第二個斯拉夫(諸)語和伊朗(諸)語之間的接觸造成了bogǔ : baga這兩個詞相似的關係
當然在早期的語言比較過程中, 也有很多正確的推斷: 如匈牙利語與芬蘭語之間的親屬關係, 由János Sajnovics(1770)和Sámuel Gyarmathi(1799)提出.
2.2 原始印歐語(PIE)
2.2.1 原始印歐語(PIE)簡介
上述deus : theós之間的對比來自於1786年威廉·瓊斯在印度對於梵語和拉丁語/希臘語之間的研究. 他發現這幾種語言之間可能有親屬關係, 並嘗試將其歸類. 從膚淺的辭彙之間的對比到系統的辭彙對比, 威廉的研究大幅度地刺激了之後語言學的發展.
另: 有幾個比較重大的發現如格林姆定律(p,t,k>f,t,h)這個之後會說.
經過幾代語言學家的努力以及大量語言為基礎的重建, 我們現在可以看到重建後的原始印歐語:
原始印歐語擁有著豐富的輔音(consonants):
略寒酸的母音(vowels):
*i, *u, *e, *o, *a, *? (除*?外皆有長短區分)
以及一些音節響音(Syllabic Sonorant):
*r?, *l?, *m?, *n?.
音節響音與非音節響音之間的關係(m? : m)和i, u與它們的非音節半母音y, w的關係一致--i : y u : w
例如: 梵語中的詞根kr?-"do, make"在輔音前成音節響音形式kr?-ta-"done"; 在母音前成非音節響音形式kr-ā?a-"doing" 類似的例子還有-- prati- "in turn, re-" prati-vadati "replies" praty-avadat "replied".
不僅如此, 原始印歐語還有著豐富的變格, 其中光名詞變格就有8種Proto-Indo-European nominals(例子為梵語 上帝"god")
- 主格 Nominative (dēvas "God")
- 賓格 Accusative (dēvam)
- 工具格 Instrumental (dēvēna)
- 與格 Dative (dēvāyā)
- 離格 Ablative (dēvāt)
- 屬格 Genitive (dēvasya)
- 方位格 Locative (dēvē)
- 呼格 Vocative (dēva)
PIE中對複數的表達形式也不大相同, 有雙數單獨的表達形式--dēvau "two gods"
名詞有三個性別(gender): 陰性(feminine)陽性(masculine)中性(neuter) 和法語德語一樣
不僅如此, 動詞也因人稱而變化--第一,二,三人稱; 因數量變化--單數,雙數,複數
細分的話, 動詞曲折變化也隨"時態(tenses)" "語氣(moods)" "語態(voices)" 變化
PIE語氣中有陳述語氣(indicative), 祈使語氣(imperative), 祈願語氣(optative), 虛擬語氣(subjunctive);語態中有對於主動語態(active)和中間被動語態(medio-passive)的區分. 中間被動語態包含中間(反身)語態(reflexive 「hurt oneself」)和被動語態(passive 「is hurt」).
2.2.2 原始印歐語的發現過程
原始印歐語被英國語言學家威廉·瓊斯在1786年所提出(當然有一些前語言學者曾察覺過其中的關係), 威廉·瓊斯收到過良好的教育, 熟練掌握希臘語和拉丁語(希伯來語, 波斯語, 阿拉伯語, 還有他的母語英語威爾士語). 他隨英國到達印度孟加拉成為孟加拉最高法院法官, 並經過一段時間對梵語的研究他指出梵語與拉丁語希臘語有驚人的關係. 除了梵語希臘語拉丁語外, 他隨後把凱爾特語族, 日耳曼語族, 波斯語歸入一起. 他的設想隨後被其他語言學家修改並發展, 變成了現在的原始印歐語理論.
下面這張圖是印歐語系的主要範圍(現代)以及主要分支
先到這裡了,
下一次更新會詳細介紹印歐語系內每個語言的歷史, 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凱庫勒問題:語言源自何處?
※漢語中表示完成的助詞,原本是用於句末的,它是何時開始跟在動詞之後的?
※淺議假名與其排序——伊呂波(いろは)向五十音的轉變
※1.3語言學中的變化Types of Linguistics 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