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老:《道德經》第二十八~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本章是存在爭議的,《莊子》引用過這一章的話,不過只是「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並沒有 「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這段話。所以有人說「守其黑」的一段是後人竄入,《道德經》中是「白」、「辱」相對,而非黑白相對;「天下式」與「天下溪、谷」相比也顯得很突兀;「復歸於無極」也與「朴」「嬰兒」不類。

知道雄源出於雌,高根植於下,所以固守住它們的本源,成為容納天下溪流的歸處。這就正如知道人喜歡居上,那麼我處下納之;知道人喜歡在前,那麼我處後待之。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說明我已經具備了真正的德,復歸於嬰兒的渾沌天真境界。

知道白源出於黑,有根植於無,所以固守住它們的本源,成為造生天下萬物的法則。這就正如知道人以清濁分明為知,而我卻渾沌若濁;知道人以有所追求為志,而我卻安之若素。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說明我的德性深斂不露,復歸於天地的源始無極境界。

知道榮源出於辱,貴根植於賤,所以固守住它們的本源,成為畜養天下之眾的空谷。這就正如知道人以有為為榮,那麼我以無為蓄之;知道人以有功為榮,那麼我以不居功容之。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說明我的德性已經充足,復歸於萬物的自然質樸境界。

任何器具,都是由原始素材被分割而成的;任何成器之人,都是由自然天性被刑傷而成的。所以聖人用「朴」則為萬器之長,則為萬人之王,因為執守住了本源。

因此一個好的制度,是不會把天下萬物割裂對立、分割拋棄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人之不善,何棄之有」?雄與雌,白與辱,朴與器,本同出而一體,不過聖人能守「雌」,能受「辱」,能用「朴」,故而為官長。

第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培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如果想要奪取天下,取道而代之,憑個人的意志去治理天下,我看他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天下是個很神聖的東西,自有其運轉規律存在,所以不可以強行去持有它,不可以強行去掌控它。想要持有它,最終必然會遭受失敗;想要掌控它,最終必然會失去對它的掌控。

而強行要做這種事情的人,有的在(天下)前面跑,有的在(天下)後面跟隨;有的操勞過度,有的氣急敗壞;有的強橫一時,有的削弱逝去;有的試圖去增加些什麼,有的試圖去毀壞些什麼,但最終都是徒勞無功。所以聖人順應天道,而去除那些過份的、奢侈的、極端的行為和想法。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得道之士輔佐國君,不會以兵強馬壯逞強於天下,因為其造成的惡劣後果很容易落到自己頭上。強是不可持久的,自己兵強時攻打別人,別人兵強時也會來攻打自己,所以很容易自食惡果,遭到慘痛的回報。而大軍所到之處,家園毀壞,田地無收;打完仗後,又很容易產生大的災害。

因此,即使不得已需要出兵打仗,那麼達到目的也要馬上停止,不可以繼續逞凶。達到目的也不要自視高強,達到目的也不要自我誇耀,達到目的也不要驕傲自滿。因為以軍事鬥爭這樣的方式達到目的是最下乘的,是迫不得已的。

所以不要因為出兵打仗達到了目的,就開始倚仗軍事力量,以強橫的姿態去欺侮他人。太過強橫就很容易衰老,因為違背了萬物生髮之道,違背了生髮之道,就會早早的滅亡。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交流探討歡迎關注公眾號「道家大師兄」,歡迎留言!


推薦閱讀:

入世機要:下等人經營「事」,中等人經營「勢」,上等人經營「氣」
道家:呂祖《百字銘》修行方法初探
氣清景明,春山遠矚
每個人都可以成功——感悟《老人與海》

TAG:道德经书籍 | 道家 | 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