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青春不迷茫,初跑者訓練錯誤大全
裝備成本貴,訓練有花招,休息飲食好,進步路迢迢。誰的青春不迷茫,誰的初跑不心慌?
誰的青春不迷茫,胡做、亂搞多半和沒經驗以及衝動有關,當然也彌足珍貴。比如你剛開始跑步訓練,常會因為缺少經驗而犯幾個常見錯誤,也會因為衝動而犯另外幾個。湊在一起,就是初跑者訓練錯誤大全,這個邏輯沒毛病吧。
一、忽視裝備的重要性
任何人在剛開始運動的時候都應該是小心翼翼、心懷敬畏的,哪怕簡單到生來就會的跑步。要知道,多年現代化生活的洗禮下,每個人生來擅長的長跑能力幾近退化,跑,對習慣了現代生活方式的人來說,是一種「強度很大的運動」。科技的便利讓我們的身體不再蠻荒的使用,其副作用也明顯,就是人的體能變弱了。
跑起來身體所受的衝擊力比走路要多出很多,大概是體重的2.5倍。所以,剛開始跑步的人,需要一雙好的跑鞋來幫助「臨時解決」腿部力量不足、結實程度不夠的問題。
越是初學者,越需要保護性好的跑鞋。
我見過不少人都有認知誤區,剛開始跑步,隨便買雙鞋,等到跑好了再去買好鞋子。這個思路還是延續過日子買鍋碗瓢盆的思路:不是大廚,隨便買把菜刀就行;剛開始喝茶,也不用複雜的茶具,等精通了再買好的。然而,這個思路在跑步領域完全不適用。
跑鞋的目的是保護你還「比較不結實」的身體減少衝擊,避免受傷,也讓你能有個安全良好的開端。越是那些高緩衝,高穩定的跑鞋,越是給「一開始會跑的亂七八糟」的初學者準備的。隨著跑步能力進步,其他輕薄沒有保護的鞋子你才可以駕馭。
當然,跑步屆也有赤足的一類門派,不過,駕馭五指鞋等都需要格外的訓練配套才行。
二、訓練太過單一
訓練單一是初學者最常見問題,只是為了跑而跑,今天5公里,明天10公里,一樣的速度,類似的強度,既枯燥乏味,也缺少針對性的進步方向。記得我小時候打乒乓球,屬於拎著球拍就上了,大家都是野路子。後來一位同學去少年宮學了乒乓球,老師教他練習揮拍,練習步伐,不到半年,他就打得我們滿地找球了,這就是系統訓練降維打擊單一訓練野路子的事例。
跑步,特別是要備戰馬拉松,有很多模塊要細分,訓練方法也非常多,如果認為跑步運動只是勻速跑步那就太小看它了。
當然,只是為了維持健康的跑步不算,只要跑得高興,怎麼跑都行,高興是唯一的KPI。
三、忽略熱身、冷身和拉伸
冬季開車前要熱車對吧,天氣涼或者靜止太久剛開始運動的人也要熱身,一樣的道理。熱身是為了激活身體神經、增加身體熱量、柔韌性,讓血流從腸胃等地方快點輸送到四肢,整個人進入「運動檔」,好的熱身其實花不了幾分鐘,但是對於儘快進入運動狀態起著著無比重要的作用。
冷身是個什麼鬼?這可能是初學者的疑問。冷身,用白話說就是跑完了不要馬上停,而是要慢跑、慢走然後漸漸停下來。這是給身體從運動狀態到休閑狀態的一個緩衝。讓心跳放緩,熱量漸漸散去,血液重新回到腸胃,和熱身的過程正好相反。冷身是保證身體檔位切換不要太快。冷身如果用開車的例子來說,就是開車下高速慢慢停,不要一腳急剎車。
拉伸,短期看影響不大,但是長期看,確是整個跑步生涯中最重要的好習慣。無論跑了多少年的高手,都繞不開的一件事兒就是拉伸放鬆,訓練後的恢復需要拉伸,長期維持好狀態(特別是肌肉彈性質量等)需要拉伸。簡單說,跑步時候肌肉是一直在收縮的,運動過後他還有個「繼續收縮的趨勢」,如果不拉伸,肌肉就會變短,久而久之,肌肉質量就會變差,硬硬的,缺少彈性,出工不出力。
四、休息不夠
訓練領域裡的黃金定律,沒有恢復就沒有進步。所有鍛煉的結果其實是一個閉環,一個通過運動產生身體組織「破壞-重建」的過程,訓練只是破壞,以及給身體重建畫了一個圖紙。而重建的過程,需要時間,即休息;需要重建的原材料,那就是飲食,也就是你往下將看到的部分。
練完了就成長了,是最典型的誤區,恢復過後才有成長。光練休息不夠,成長空間被浪費了,持續訓練而不休息,只是消耗。
五、飲食欠佳
運動後的「破壞-重建」即為成長,這個過程需要重建的原材料就是飲食。運動後優先要補充水分和碳水化合物,如果出汗較多又需要鹽分。基礎能量夠了之後,才可以進行修復過程,此時需要蛋白質、脂肪來修復細胞。這裡面飲食的營養組合原則就是,缺什麼,就吃什麼。
對素食跑著來說,蛋白質的補充極為重要。任何動物飲食都能滿足身體重建的氨基酸需求。(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機構單元,也可以說是蛋白質分解後的小顆粒,牛肉是牛肉,人肉是人肉因為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不同,吃牛肉長人肉的過程就是:牛肉蛋白質-分解為多種氨基酸-挑一部分重組為人肉蛋白質。)素食跑者需要從穀物+豆類的組合中才能吃夠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所以如果飲食結構不好,挑食、偏食,可能會造成修復過程原材料不夠的尷尬。
人能夠吃進肚子里的7+1種物質: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各有各的用處。營養是一個特別好的數學解謎學問,再加一個不是必須但是很爽的酒精,有興趣可以好好研究。
六、過度強調10%原則
我們一直強調循序漸進,書本上也常說不受傷的10%原則。既本周跑量不要超過上周跑量的10%。當然這是一個概數,在剛開始起步階段,比如你跑2公里,沒必要下周只跑2.2公里,同樣,大神上周單次完賽跑了100公里,下周也不應該說就可以單次110公里。這個10%指的是正態分布中的核心段,也就是一般人平均水平。剛起步增加快點兒沒問題,跑多了,增加的可能要更加謹慎一些。
而且,現在人的生活環境非常複雜,加班、喝大酒、參加其他體能運動都可能已經影響了你的運動能力。記得毛線團秘書長鄧暉,很多年前我跟他訓練,上午跑了30,他說下午還要去踢球,晚上還要見客戶喝酒。要是知道跑步+踢球+喝酒的組合,上午訓練其實就不應該是30公里了。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額外的體能消耗、身體消耗、精力消耗,都應該與周運動量的10%遞增額度綜合考慮起來。
七、目標不切實際
訓練一個月就去跑馬拉松,快速上強度,連續跑長距離,月跑量以極其巨大的數字來逞英雄……一時的可歌可泣可吹牛逼,並不是嚴肅跑者所讚許的。現實確實有很多攀比行為的存在,或者急功近利的情緒存在,甚至是所謂大神的引導。
為了搏出位而進行的各種速成、超長,背後都隱含著慘痛的代價,比如意外受傷,或者運動生涯忽然中斷。
如果以你一夜爆紅的目標去跑,不屬於我們討論的範圍,也不是真正的跑者成長路徑,那是娛樂屆的路徑。但是如果你想享受跑步的樂趣和快樂,科學方法、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恆絕對是笑到最後的不二法門。
上一篇文章里說過,「長跑的感覺」非常重要,不疾不徐,持久而穩定的干大活的氣質,是長跑所蘊含的價值觀。訓練中也沒有速成和捷徑,有的只是規律成長下最優化的節奏。
八、不重視科學指標
與裝備黨什麼都買最新款恰恰相反,也有一些人根部不在乎科技產品、不在乎科學指標。實際上我們生在一個好年代,就是多數訓練都有可以量化,可以通過智能手機app、帶gps的手錶或者心率帶來監控我們跑步時的各項數據。少數不能量化的也有RPE量表用感覺來做一個強度粗略量化,大家可以百度一下來RPE的使用。當然,RPE對於科學訓練的價值極其巨大,最好能問問資深跑者或者請教練來幫你。
跑步新手容易犯的錯誤當然遠遠不止這些,簡要列出了最重要的一些,希望對初學者朋友有幫助。
黑跑黑話
「初學者的常見錯誤來自於沒經驗和衝動。」
沒經驗會帶來一些常識偏見錯誤,衝動則控制不好節奏導致受傷。
微信名:黑跑團
微信ID:heipaotuan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