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初印象:這個模範生好fancy | 針尖多味聽覺館
鴿子/文
二零一七年七月的暑假,鴿子前往馬來西亞西部的幾座城市,背包旅行了幾天。同一時間,小水母在中國的西北,帶著人類學田野調查的任務,走訪了許多小眾有趣的地方。她們在南下北上的旅行中,用聲音記錄下了各地的獨特風味。
暑假結束之前,歡迎來針尖多味聽覺館做做客,跟隨第一季「南下北上」的腳步,感受東南亞的氤氳暑氣和西北的蒼茫大地。
點擊「此處」收聽。
暑假去東南亞旅行,聽上去可能不是個好主意。身邊朋友們的第一反應都是:注意防晒。
在大馬的時候,每天早上一出門,總叫人想起一支來自印尼的小眾後搖樂隊的名字:Under the big bright yellow sun,「在大大的亮晃晃的金黃太陽底下」。
只要不下雨,就是烈日當頭啊。
一個周日早上,我在喬治市的椰腳街那片兒閑逛。一口氣看了潮州會館、清真寺、印度神廟、觀音廟。純白的、傳統的、精緻的、古香古色的,來回變換。神奇。
頭頂熱帶白晃晃的太陽,有種致幻的功效:我到底是在一個穆斯林國家呢,還是印度的早市?街上的華人面孔熟悉又陌生,老人說著福建方言似乎又不是。
看路牌,混著馬來文、中文、英文,還有阿拉伯字體。走到一條名字裡帶有China的街,帶著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標誌。上面好幾種語言寫,「最早期中國商人經營貿易的大道」。
有多早呢?跟喬治市的創建一樣古老。1786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船長弗朗西斯·萊特登陸,從吉打蘇丹手中獲得檳榔嶼創建喬治市。「華人先驅辜禮歡從吉打帶領五百名男丁、婦女和小孩移居檳城。」
受到早年的殖民影響,作為自由港的喬治市,商業貿易日趨繁榮。勤勞致富的華人,移居的印度勞工,還有湧入城市的馬來人……不同族群和宗教的人群聚集起來。80年代,英國作家奈保爾在大馬旅行,寫他來到檳榔嶼的第一印象:「除了英國人擁有的大片種植園、工廠之外,華人也隨處可見。……知名品牌的工廠、繁忙的市鎮,不時展現出優雅。」
如今,位於馬來西亞西岸的檳城州是馬來西亞最發達的地區。這裡的華人人口佔總人口的40%以上,是馬來西亞唯一一個華人是第一大族群的州。也難怪大馬的華人朋友會告訴我說:「檳城是個很Chinese的地方啦。」
如果只沿著吉隆坡、馬六甲、檳城這些西岸城市旅行,幾乎不需要太多英語,你發現華人的料理、中文說明、服務人員甚至挑選講中文的uber司機。但可別忘了,馬來西亞全國人口最多的是佔總數六成以上的馬來人,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剩下的兩成是華人,還有接近一成的印度人。
若是在吉隆坡,想見識到人口之多樣性,去大商場走一走就好了。在雙子塔連接的KLCC,(Kuala Lumpur City Centre),簡直要讓人目眩神迷。一如美國學者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所寫:「在吉隆坡,絢麗的高檔購物中心宛如商品拜物教的祭品。雙子塔大樓里,各色人種穿梭其中,馬來穆斯林女子把頭髮藏在五彩繽紛頭巾里,印度女子身穿同樣漂亮紗麗,華人女子則身穿西式洋裝。」
這位哈佛學者還寫到自己的同事——「如果亨廷頓看到購物中心裡呈現出這一番光鮮亮麗、四海生平的景象,也許會感到感動吧。」
冷戰的結束的90年代初,亨廷頓提出「文明衝突論」,認為國家利益與意識形態的競爭將告一段落,最後世界會演變成文明-文化間的衝突與競爭,他尤其擔心伊斯蘭文明和儒家文明,會與以西方世界為主導的現代化道路,發生衝突。
可是現如今,最時髦的穆斯林,大概就是馬來西亞穆斯林了。美麗的頭飾會登上時尚雜誌,馬來女子裹著頭巾也會為手機牌子做廣告,西方商業社會該是什麼樣,這裡就是什麼樣。儘管憲法中規定伊斯蘭教是官方宗教,但如果你以現代化那些條條框框來比對,市場經濟、民主政治(馬來西亞現在是選舉制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市民社會、個人尊嚴……似乎馬來西亞更像一個「世俗國家」而非「伊斯蘭國家」。畢竟,馬來西亞這個多文明、多種族的地方,與情況類似的斯里蘭卡和斐濟相比,已經難得地超過四十年沒有族群暴動,被稱為「穆斯林世界的模範生」。
也是在馬來西亞,我第一次參觀清真寺。在喬治市的甲必丹清真寺,披上提供給遊客的袍子,聽志願者姑娘為我介紹基本的教義和情況。她英語講得鏗鏘有力,發音很短促,唱起經來臉上沒什麼表情,但聲音很美,音調高高的,富有一股正義感。
沒有禮拜的時候,寺里看上去很空曠。沒有任何神像,黑白相間的大理石地板,廊柱似乎是為穿堂的微風做準備。我穿著墨綠的長袍子,走一圈就熱了。志願者姑娘長衣長褲裹得嚴實,毫不疲倦地迎來送往一波又一波的遊客。帶我們參觀完,還體貼地叫我們去有空調的遊客中心喝水。想起我大馬的華人朋友開玩笑說過,「我小時候不理解,以為這些馬來女生衣服里都藏著小風扇」。
頭巾和衣飾變換款式,但與穿著符合現代審美服飾的華人相比,穆斯林女子的衣著依然「保守」。在人口一百五十萬的吉隆坡,愈來愈多穆斯林女子喜愛保守的衣著。實際上,馬來西亞自建國以來,伊斯蘭文化一直有復興的趨勢,甚至愈演愈烈。
這位時髦的「模範生」,仍然面臨著全球化與現代化帶來的種種挑戰。
針尖第一期節目里,鴿子從她走過一個街區說起,與小水母聊了聊處在不同文明交匯點的馬來西亞,這個多元族群、文化、宗教並存的地方給人帶來的神奇感受。
你會聽到:
椰腳街語音日記
路牌和方言
參觀清真寺初體驗
時髦又現代的馬來穆斯林
多元信仰與經濟政策
全球化中的馬來西亞
相關鏈接:
? 亨廷頓《文明的衝突》
? 杜維明 《全球化與文明對話》
? 奈保爾《信徒的國度》
? Robert ·D·Kaplan 的文章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針尖(zjianorg),也可以在豆瓣、網易雲音樂、podcast各個平台找到我們。如果你有想說的,可以留言或搜索添加微信號soundcommune, 加入針尖多味聽覺館聽眾群,與我們一起戳破泡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