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第一怒噴父母沒錢:不配生出我來!

1、

近日,有網友稱,自己10歲小侄子,成績非常優秀,奧數、圍棋也都出類拔萃,但他卻說爸媽沒錢,不配有他這麼好的兒子。並且表示,自己努力優秀,就是為了能早日脫離無能無知的原生家庭。

有件事很令人驚訝,卻又不難理解。

新聞的評論後,幾乎所有的網友都對十歲小朋友的話,表示了一致的聲援和支持。

有人認為十歲小孩子就能直戳應試教育的弊端,太成熟的孩子會活得很累!

有人認為孩子能清醒地看到階級固化的現實,太窮的父母別說生二胎了,連生孩子的權利都沒。

還有人抬出了前段時間高考狀元的言論,什麼家庭環境太重要了,你努力的天花板只是竟然只是別人的起點。

不過這也沒什麼毛病,父母在責怪孩子不懂得感恩時,是不是先要問問自己給與孩子關愛了嗎?

但一生都在和原生家庭對抗的人,就說明他一生都沒有擺脫原生家庭。

2、

看到孩子的表現和言論,我不禁想起了一個人,一個聰明絕頂,甚至能成為影響整個世界的人。

他天賦異稟,如饑似渴的學習,取得了優異成績,獲得了師生的一致認可。

他全面發展,追求全能和強大的自己,當周圍人只懂得玩樂時,他更在意新生的事物(無人機)。

他討厭自己的父母,討厭兄弟姐妹,更討厭父母提起他。

他厭惡自己所屬的階層,能清晰地看到父母認知的缺陷,渴望力量(有錢)來改變這一切。

無疑,這個人便是湯姆·馬沃羅·里德爾,他另外一個名字要更出名點,大家都叫他「伏地魔」,或者是「名字都不能提的那個人。」

伏地魔的一生是強大但卻是悲劇的,他認為自己唯一的弱點就是死亡,為此給自己準備了六個魂器。

他心機算盡,即將一步步達到權力巔峰時,他敗了。敗在一個他至死都不願認可的魔法上。他無數次強調,這種魔法「幼稚、可笑甚至虛無。」

這個魔法的名字叫做——愛與被愛。

沒錯,小孩看到了很多我們在童年無法看透,直到成年都一直被折磨的事實。那就是,我們一直都活在父母的虛榮心——這個他們稱之為「別人家的小孩」的噩夢中。

階級固化的今天,父母沒能力改變命運,卻渴望我們來幫他們過上好日子。可惜的是,他們根本不懂遊戲規則,只能逼我們努力。

最終他們打著「為我們好」的遮羞布,讓我們早早地把力量耗在了無聊的「全班第一」上。

接著我們在他們的逼婚下,過早成立家庭,從此淪為即得利益集團龐大機器下一顆微不足道的螺絲,再也翻不了身。

是的,我們怨恨父母,所以大家對孩子抱有支持,認為他打破了父母認知的天花板。

他確實早早的領悟了我們需要用十多年才能清晰意識的道理,可惜他腦袋裡缺乏了很重要的一環,而且很可能這一環會讓他今後所有的優勢化為虛無。

無疑孩子擁有超強智力和認知水平,系統卻沒有給他匹配相應的情緒感知技巧和管理能力。

鄧布利多還說過,沉迷於虛幻的夢想,而忘記現實生活,這是毫無益處的。這裡的生活,無疑指的就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的影響你很難擺脫,它給了很多恥辱,但卻給了你一種渴望成功的執念。即便父母在這個過程中,缺少了愛甚至是惡意的。

但你要做的是不是消除它,而是思考它,改造它,最終利用它。即便這個過程很痛苦,但因此思想上帶來的深邃將會讓你走得更遠。

3、

我們不能對十歲的孩子有過高要求,但假如我們是這樣的寒門之子,我們該做點什麼呢?

孩子和叔叔說,自然是想得到叔叔的支持。但這個叔叔並沒有想幫助他的意思,否則他應該去諮詢教育專家,而不是發微博,更像是一種「我家有一個奇葩,我想把他掛出來看看」。雖說他匿名了,但顯然他表述的內容已經帶有過多的標籤(十歲,喜歡日系車、圍棋和輪滑、無人機),這是還是會讓孩子身邊的人辨認出他來,會給父母和孩子本身帶來壓力。

怎麼甄別這種人?

當我發現一個人對某個群體有「絕對化傾向」的偏見時,我在和他們表達想法時,會很慎重選擇語言。因為我知道,這類人有很多偏執觀點,迫切需要別人認同。你說話不慎,會落人以柄。

什麼是絕對化?就是在語言中用詞喜歡覆蓋整個人群的。比如某些網友的「現在寫熱點的,都是吃人血饅頭的畜生。」

你以為他真心在乎那個熱點的人嗎?肯定不是。

他感覺你這個行為「賺到了錢」,這是很不道德的,必須拿出來鞭笞一番,安慰下內心。

這個孩子叔叔類似的言行很多,比如「現在的孩子真現實的可怕」,可能孩子沒意識到。

我為什麼說這個,我是想告訴你,寒門出身的「麻瓜」也是有與生俱來的力量的。這種力量就是感知別人和自己情緒,從細膩感情中尋找意志支撐的技巧。

我見過的富裕家庭,並不是你想的賺了錢就不理家。很多都很擅長和孩子溝通,懂得尊重孩子,給與孩子心理發展的空間。

這樣挺好不是嗎?

但你可曾想過,比起高端父母的引路,熊父母所展示的「此路不通」,會更有厚重感。會讓你在拿了幾千工資後,就想包養女友的美夢驚醒;會讓你看到父親拿著卡去銀行排隊的顫顫巍巍,你會暗自握緊拳頭。

平凡人細膩而又瑣碎生活里的情緒力量,不亞於先天有房有車。不過,大多數人都容易忽略它。

與原生家庭成員的互動模式會通過情感認知深入人的骨髓,當孩子意識「父母拿他做虛榮心」,他潛意識就會害怕,自己辛苦獲得的成績,綁定在了家庭的戰車上,使得他無法後退。

於是這樣的他,在於別人建立關係時,會顯得高傲,容易感受到侮辱,易怒而衝動。

這便是情感獨有的不為理智所理解的學習模式,你需要了解這一點,清晰了你性格形成的道路,就能勾勒出你命運的軌跡。

(文章如需轉載,請去同名公眾號,看轉載需知,圖片來自網路,侵刪,封面圖片作者wlop)


推薦閱讀:

Annaの養成日記(一)
你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社交結果(說說我和年糕)
相比於《摔跤吧!爸爸》,中國人可能更需要這部片子!
「當你還是孩子時,世界真的好殘酷」——淺談學齡前兒童的抑鬱和焦慮感(Part1)
如何教育聽障兒童保護自己不受欺凌

TAG:心理学 | 生活方式 | 儿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