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民日報刊對於新周期的討論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各家金融機構的經濟學家們都在爭論一個話題,就是今年年初以來經濟指標回暖到底預示著「新周期」已經到來,宏觀經濟將開始新一輪的增長,還是說這只是暫時的現象,增長不可持續。

雙方到現在已經積累了很多文章,小磕本來想把這段時間沒來得及寫的這些內容整理出來,不過8月26日,人民日報在第二版、要聞版刊發《全面客觀看待經濟形勢新的變化——兼談關於「新周期」的討論》。此文於8月25日以專論的形式首先刊登在經濟日報的頭版,署名「金里倫」。

那麼我們就以官方發聲為開端吧。原文論述較為零散,我們整合一下。當然,不評論。

原文首先表示,「經濟界人士對當前我國經濟形勢有不同分析,也有不同說法,這是正常的」,但是「全面客觀地分析判斷,則不可就『事』論『勢』」。

7月下旬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站在經濟長周期和結構優化升級的角度,把握經濟發展階段性變化,保持頭腦清醒和戰略定力」。也就是說,既要認清當前經濟形勢,還要從較長周期觀察我國經濟從哪裡來、向哪裡去。

「從哪裡來」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諸多方面的變化,中央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其核心要義,「不僅是片面追求增長速度行不通、高增長難以為繼,更重要的是,過去許多年發展經濟的老路子走不通了,必須開闢新的發展路徑」。因此這幾年,經濟工作的各項部署和一系列政策舉措,都有較大調整和轉變,我國經濟由此「走上了新路子、取得了新成績」。

而「到哪裡去」,作者認為,沿著新的道路繼續走下去,「必將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

這個判斷的根據在於,按照世界銀行的定義,高收入經濟體的人均國民收入,至少應達到12476美元——這個我們之前將「中等收入陷阱」的時候講過——而只要我國在接下來的三五年甚至於更長時間,經濟保持6%至7%的增長,達到這個水平是比較有把握的。

那麼為什麼說我國經濟保持這個增長水平是「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的」呢?作者列舉了幾個方面,「要看速度,還要看結構、效益、質量,更要看經濟運行背後所發生的深刻變化」。

首先是速度。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6.9%,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0.2個百分點,表現好於預期。這表明我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了穩中向好的態勢」。

其次是企業效益和居民收益。今年1—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3.5%和22.7%,增速較上年全年分別上升8.6個和14.2個百分點。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全國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1056元,增長9.6%。

而且我國經濟也開始「增長質量提升、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發展動能有序轉換」。具體來看:

其一是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1%,分別高於整個規模以上工業3.9和6.2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0%。

其二是勞動生產率繼續提高,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約為49135元/人,扣除價格因素,比去年同期增長6.7%。產能利用率回升明顯,其中,「煤炭、鋼鐵產能利用率提升較為明顯,相關產業利潤高速增長」。

其三是「全國有近萬家新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投產,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2.6%,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17.6%」。

其四是消費已成為經濟增長主要推動力。近3年來,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8.8%、59.7%和64.6%,分別比投資貢獻率高1.9個、18.1個和22.4個百分點。

其五是出口增長。

其六是區域協調聯動效應初步顯現。「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深入實施,脫貧攻堅戰成效明顯,生態保護、環境治理取得新進展。

做完以上論證後,作者表示,「然而,一些外媒對我國經濟形勢的這些重要變化,或不夠了解,或視而不見,依然將我們的經濟增長說成是靠基礎設施等投資拉動的」,這「不能令人信服」。

回到「新周期」的問題上,作者還是中肯地指出,應該肯定學術性與新聞性的某些差別,適當劃分一些界限,不能「打亂仗」,特別不贊同通過炒概念、炒說法,去吸引眼球,造成不良導向

最後作者做出自己的總結陳詞:

就當前經濟工作而言,一方面,不能因為經濟形勢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就過高估計工作成效,甚至盲目樂觀起來;另一方面,也不能因為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經濟工作中還存在一些難點,就缺乏信心、缺乏勇氣和責任擔當。

(讀完之後,你選擇點贊還是分享支持小磕呢~)

由「蔣博的多稜鏡」原創,如需轉載,請登錄新榜網站版權頻道( http://cc.newrank.cn )

推薦閱讀:

美股還會再創新高嗎? ——對近期美股走勢的一些思考
新平庸時代:資產從「大寬鬆大泡沫」轉向「精選核心資產」
美聯儲同事親自告訴你:美聯儲怎樣預測宏觀經濟?

TAG:宏观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