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演義】克蘇魯之裔2:輕舟

  志留紀和泥盆紀是動物大舉登陸的歷史節點。節肢動物和脊椎動物紛紛衝破海水的束縛,奔向遼闊的天地;而它們的老對手頭足類在漫長的演化史中卻沒能邁出海洋半步,這實在是生物學上一個有趣的謎團。

  頭足綱軟體動物一般被分為四個亞綱:鸚鵡螺亞綱(Nautiloidea),桿石亞綱(Bactritoidea),菊石亞綱(Ammonoidea)和蛸形亞綱(Coleoidea)。其中鸚鵡螺亞綱在奧陶紀達到鼎盛,巨大的房角石成為海洋的霸主,碾壓其他所有動物(參見第九十三回 玲瓏塔,鐵浮屠)。經歷了奧陶紀末大滅絕的打擊後,鸚鵡螺亞綱在志留紀和泥盆紀逐漸衰落,被桿石亞綱和菊石亞綱的近親取代。

頭足綱動物演化譜系和生存年代。在志留紀到泥盆紀,桿石亞綱和菊石亞綱取代鸚鵡螺亞綱成為頭足動物的主流。4億年後桿石和菊石全部滅絕,反而是少數幾種鸚鵡螺殘存下來,成為外殼類頭足動物僅存的代表。也真是造化弄螺了。圖片來源自[1]。

  有研究者認為桿石起源自鸚鵡螺,而菊石起源自桿石。它們的貝殼結構有著微妙的聯繫和區別,是分類的主要(其實也幾乎是唯一)的依據。

頭足類的外殼在奧陶紀到泥盆紀呈現出一個變化趨勢,就是原殼(貝殼頂端最先形成的部分)縮小。這也許反映了幼體形態或者發育過程的改變。圖片來源自[1]。

  許多頭足動物的貝殼化石保存狀況很好,配合現代化的掃描成像和圖像處理技術,研究者可以全方位各角度地觀察和分析各種細微結構。比如下圖中的一種志留紀箭鉤角石目動物Octamerella的貝殼化石放大照。

Octamerella貝殼的各級結構。腹管(Siphuncle),隔板(Septum)和褶瓣(Lamellae)細節保存得非常完整。圖片來源自[2]。

  遺憾的是,化石並沒有保留下它們的柔軟軀體。關於史前頭足類的胴體,須腕,消化道和神經索,以及生殖系統的細節,永遠地缺失了。由於這些信息的缺乏,我們看到的角石,桿石和菊石的復原,基本上就是化石貝殼配上個章魚腦袋。比如下面這些:

史足類復原模型。圖片來源見水印。

也有獵奇一點的,比如:

看這貝殼應該是疊盤角石的模型,至於觸手嘛,反正也沒人知道原本是什麼樣子不是?圖片來源自網路。

  既然身體的化石付之闋如,我們不妨對比一下現代的鸚鵡螺和蛸形亞綱,試著推演一下頭足動物軟體結構的大致演化過程。

鸚鵡螺(上圖)和雌性船蛸(下圖)對比。船蛸其實是一種章魚,雌性個體比雄性大上千倍,而且會用特殊的腺體分泌石灰質的卵殼(並不是真正的貝殼),躲在裡面四處漂游。圖片來源自網路。

  首先是眼睛。鸚鵡螺的眼睛沒有晶狀體,利用小孔成像,所以視力並不太好。而蛸形亞綱擁有無脊椎動物中結構最複雜也最高級的眼睛,角膜晶狀體視網膜一應俱全,而且有顏色辨識功能。這樣發達的視覺感官無論是捕捉獵物,躲避天敵還是控制遊動,都有著明顯的優勢。

鸚鵡螺和船蛸的眼睛對比,後者明顯炯炯有神。圖片來源自網路。

不同軟體動物的眼睛結構,從簡單到複雜。可以看到鸚鵡螺和蛸形亞綱有明顯的差距。圖片來源自網路。

  作為漂游生活的動物,眼睛的不同反映了頭部感官和神經系統的差距。由於導航和控制系統的原始,鸚鵡螺只能慢吞吞地漂蕩,而且經常撞到各種障礙。

慢悠悠的鸚鵡螺,莫名的萌呢。圖片來源見水印。

  而船蛸就可以快速遊動,靈活地控制速度和方向,躲避障礙。感受一下差距:

暢遊自如的船蛸群。圖片來源自網路。

  比完眼睛,再看看吃飯的傢伙:觸手和喙。鸚鵡螺有多達90條觸手,但這些觸手纖細柔弱,力量不足。而蛸形亞綱只保留了8或10條肌肉發達的腕,還裝配了吸盤和鉤刺這樣的大殺器,成為是最令人生畏的觸手系怪物。

鸚鵡螺的觸手只能對付一些小魚小蝦,或者打掃海底的屍體。圖片來源自網路。

要制服螃蟹這樣的獵物就很困難了。圖片來源自網路。

魷魚的觸手上不但有吸盤,還有尖銳的倒鉤。這樣兇狠的武器可以在抹香鯨身上留下永久的疤痕。圖片來源見水印。

無論烏賊還是章魚,對付這種體型的螃蟹都是遊刃有餘。圖片來源見水印。

  角質喙也是頭足綱動物的常見化石,越是進化的種類,喙的形狀越是厚實堅固,後部附著強大的肌肉,提供驚人的咬合力。

鸚鵡螺(1)的喙是最薄弱的,而章魚和烏賊(5到8)異常強勁。圖片來源自網路。

大型烏賊令人恐怖的的巨喙。除了眼睛,頭足類動物的嘴的結構也是和有頜動物最相似的。算得殊途同歸。圖片來源自網路。

  至此,我們基本上可以勾勒出頭足動物的演化方向:頭部感官和神經系統日益發達,對身體和行動的控制能力增強。觸手數量減少,但每條觸手上的肌肉組織更強,而且演化出吸盤和鉤刺這樣的輔助結構,和強化的角質喙協作,可以快速制服獵物。鸚鵡螺,桿石,菊石和蛸形類就依次處在這根演化鏈條的不同階段。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改良,頭足類成為高效的殺戮機器。它們熟練地駕駛著貝殼輕舟,出沒在各個時空的海洋中。

如果不是經驗豐富的研究者或愛好者(我就不是),很難區分桿石(上圖)和直殼鸚鵡螺。圖片來源自網路。

地球名片

生物分類:動物界-軟體動物門-頭足綱-桿石亞綱

存在時間:志留紀? 至 二疊紀。

現存種類:無

化石種類:不明

生活環境:海洋

代表特徵:直錐殼為主,少數弓形。體管細小位於腹邊緣,縫合線具有V字形腹葉

代表種類:各種桿石

參考文獻:

[1] Christian Klug, Bj?rn Kr?ger, Jakob Vinther, et el., Ancestry, Origin and Early Evolution of Ammonoids. DOI: 10.1007/978-94-017-9633-0_1

[2] Harry Mutvei (2011): Silurian oncocerid Octamerella (Cephalopoda) from Gotland, Sweden, GFF, 133:3-4, 125-133

感興趣的話,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攀緣的井蛙。每天琢磨點新東西。

推薦閱讀:

【地球演義】克蘇魯之裔0:進擊的軟體
【地球演義】錦鱗記3:還記泥中曳尾時
【地球演義】六足傳奇5:四翼凌空
【地球演義】錦鱗記2:濁水渾魚每相似

TAG:生物学 | 古生物学 | 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