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主旋律電影
鄧小平同志說「一切宣傳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電影」,中國的主旋律電影自1989年《開國大典》以來,基本形成了「拍抗戰、樹模範」的路子,隨著近年「主旋律」一詞被頻頻搬上電影舞台,較之世界各國主旋律電影特點,依個人淺見,筆者持如下觀點:
一、講道理,而非講故事
國產影視一直被詬病的「打嘴炮」,在大多數中國主旋律電影中被展現得「淋漓盡致」,大篇幅的道理形成「說教式的尷尬」,明顯的價值觀硬輸出,反而更難被觀眾接受,我國平均觀影年齡在二十歲上下,年輕一代觀影群眾顯然不會願意花錢買說教。較之於《變形金剛》系列主旋律電影,在國內享有極高的上座率,其主旋律在影片中無形貫穿,讓人覺得自然而非「猝不及防」。中國的主旋律電影,大多以歷史事件為主,但局限於歷史故事,總讓人覺得不夠新鮮,「故事感沒跟上」同樣也是大部分國產電影的「硬傷」。
二、宣發基本靠吹
「誇大化的宣傳,加之以不知道哪裡來的優越感」——這是近期某獻禮主旋律電影宣發團隊給我的最大印象,自冠以「中國漫威」一事更是讓人啼笑皆非,而過分吹捧演員、製作團隊、影片地位,反而讓人不大爽快,好在質量上沒有讓宣發「打臉」。部分中國主旋律電影在宣傳上過度將自己「束之高閣」,卻失去了親切感,而電影藝術本身就面向群眾,電影的宣發姿態也容易和電影口碑掛上鉤,主旋律電影不搞特殊化,才能最大程度地被大眾接受。
三、不合理地誇大人物形象
以抗戰、模範人物為題材的中國主旋律電影,在塑造人物上有一個普遍存在的特點,是以過度貶低敵人以強化主角形象,而非塑造人物的多個糾結面,使人物「立起來」,凸顯其英雄面。而在對於敵對方形象的塑造上,亦存在「極端的惡」,使得人物形象扭曲而不鮮明、不真實。
但中國主旋律電影發展到今天,誠然擁有可觀的前景。
一、思潮泉涌,新視點切入
觀近期中國主旋律電影市場的火爆,不難看到中國主旋律電影一改常態,更多從個人視角切入,卻又不是單純的「樹模範」,而是從個人影射到集體,上升到國家,一定程度上來說,更強化了個人在整個國家發展中的作用,儘管有點強行借鑒美國「超級英雄」那一套,某辯論綜藝里黃執中說「超級英雄不能鼓舞人,人才能鼓舞人」,而近期的中國主旋律電影大多在抓「人」的表意,主打「熱血」一詞條,長期活躍於國產影視熒屏的「多情男主角」形象被顛覆,男性形象更剛健,可謂是一種突破。
二、製作升級,多元合作
不難看出,近期中國主旋律電影和「大製作」較上了勁,從分鏡頭腳本到現場布景,從編曲到更細緻的音樂細節處理,從美術設計到特效編排,引入國內外高配團隊、多領域合作,使得影片花樣頻頻,觀眾叫爽聲不斷,加之以國內大部分影廳都有了IMAX和杜比廳,顯然在觀影體驗上上升了一個層次。
三、受眾觀影素質穩步提高
近年來,我國電影觀眾的觀影素質明顯提高,觀眾在對電影的選擇上更具獨立性。網路票務的興起,同步帶動的還有打分、短評等的出現,更值得肯定的是一些在線票務平台會加設影片的幕後故事、訪談、花絮等,可以說觀眾在觀影前能夠更方便更直觀地了解影片,是一種宣發的創新,是大數據和影視的巧妙結合,也是一種新的觀影思路,而近期幾部國產主旋律電影熱映期間,大量「自來水」湧入和極高的上座率恰恰證明了我國觀眾在面對熱檔期時,觀影選擇的突破。
四、「走出去」,打造中國特色影業
怎樣讓中國電影「走出去」,是中國一代代電影人不懈的追求,如何在電影里體現「普世價值」而更大程度地被世界接納,擔當此重任的不會是市場泛濫的青春愛情片,而是更展現一個國家文化精髓的主旋律電影。其實中國文化本身就極具溫柔的包容性,但中國主旋律電影在如何巧妙融合文化內涵上,做得還不夠理想,近期看到的某主旋律電影在北美的票房反饋,似乎並不賣座,但比起從前在票房和口碑上突破甚大,不難見到從資本走出去開始,中國電影人躋身進入世界電影行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以海納百川的姿態面向世界,同時也以此作為動力,不斷激發著中國主旋律電影市場的活力。
總言之,有幾部優秀的主旋律電影勇立潮頭,之後便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儘管存在爭議,儘管褒貶不一,但恰恰證明了中國主旋律電影已經在慢慢貼近群眾,而群眾的關注,更加證實了中國主旋律電影的今天的成長和明日的輝煌。
可謂前景可觀,道阻且長。
(個人薄見,歡迎交流)
推薦閱讀:
※破地獄 下
※少兒古裝劇有市場嗎?最近發展得怎麼樣了?少兒古裝類大型IP有沒有比較成功的?
※如何評價爾東升新片三少爺的劍?
※如何評價who are you-學校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