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社交困難症?社交困難我們應該怎麼辦?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和靦腆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前面有很多朋友問我:「你在心理諮詢行業做了那麼久了,快來給我看看,我這個社交恐懼症該怎麼治啊?」可是我看我朋友根本不像是有社交恐懼症的人,我便問他:「你怎麼判定自己有社交恐懼症啊?」然後他便給我講了一些他覺得自己有社交恐懼症的一些癥狀。當然我們今天並不是要來聊我的這位朋友,而是想給大家講一下,究竟什麼是社交恐懼症呢?當身邊或者朋友有社交恐懼症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去幫助他。
從定義上來講,社交恐懼症是這樣的:
它是恐懼症中最常見的一種,是一種以過分
懼怕社交活動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症。患者明知恐懼反應是不合理的但無法控制,而且伴有明顯的焦慮及自主神經癥狀,並極力迴避社交活動,或帶著畏懼去忍受,影響其正常活動。
社交恐懼症的核心癥狀圍繞著害怕在小團體中被人審視,一旦發現別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頭、不敢與人對視,甚至覺得無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場合演講,集會不敢坐在前面,所以迴避社交,在極端情形下可導致社會隔離。社交恐懼常常伴有自我評價低和害怕批評等心理活動,會有臉紅、手抖、噁心或尿急等癥狀。
社交恐懼症主要表現在三種情況:一種患者只害怕當眾發言,還有一些患者對許多社交環境存在中等恐懼,最後一種是對很多社交環境都有強烈的恐懼,從當眾發言到只是和其他人交談,這些人是綜合社交恐懼症患者。
社交恐懼症與內向有什麼區別?
社交恐懼症與內向的區別主要在內心體驗上。
簡單來說,內向的人感受到的更多是"害羞",而社交恐懼症患者感受到的更多是"焦慮"和"恐懼"。
就拿當眾發言這件事來說,其實很多人在當眾發言時都會感到有些緊張,這種緊張背後是"害羞",是怕自己說不好。事實上,很多人都會害羞,一項經典的"害羞"研究發現,40%的人認為自己害羞,而90%的人承認自己曾經害羞。
但社交恐懼症患者體驗到的不是"害羞",而是"恐懼",他們會發抖、出汗、頭腦混亂、眩暈、心跳加快,嚴重時,甚至導致驚恐發作。
為什麼會患上社交恐懼症?
一般來講,具有膽小、多疑、自卑、害羞、內向、依賴等人格特徵的人群會比較容易患上社交恐懼症,他們一般自尊心較強,對他人的評價極其敏感,害怕被別人拒絕,亦或者對自己的外貌或者能力沒有信心。
同許多疾病一樣,社交恐懼症的患病原因與早期家庭教養方式有關。
就像我的一個來訪者,因為父親是軍人的緣故,對其言行舉止,說話做事都有一套嚴格的標準,一旦違反必受父親責罵。工作以後,他發現自己每說一句話,都要斟字酌句,生怕犯錯,但這樣做的問題,就是常常跟不上別人談話的節奏。常常大家已進入到另一個話題,他還停留在上一個主題,糾結某句話該不該說。慢慢地,他覺得自己腦子比別人笨,再後來,便不願多跟別人講話,性格也逐漸孤僻起來。
除了教養方式過於嚴厲以外,家長的過度保護也會使孩子患上社交恐懼。比如我的另一個來訪者,讀到高中也沒自己洗過一次襪子,出門旅行父母必然陪同,並順帶著連酒水飲食藥品一一準備妥當,一路上又是提包又是遞水,活脫脫一副皇上巡遊的架勢。只要他一提出要自己出門,母親便抹著眼淚,哭訴著各種不放心。久而久之,來訪者真真變成了籠中的小鳥,直到某天他想飛出來,才發現羽翼已斷,處處碰壁,於是,開始恐懼與別人接觸。
此外,社交恐懼症也很有可能是由生物原因造成的。2000年在上海召開了有關社交恐懼症的研討會,主講人美國著名精神病學教授戴維西漢先生說,社交恐懼症的發病是因為人體內一種叫"5-羥色胺"的化學物質失調所致。這種物質負責向大腦神經細胞傳遞信息。這種物質過多或過少都可引起人們的恐懼情緒。
如何診斷是否患上社交恐懼症?
關於社交恐懼症的診斷,以下是具有臨床意義的社交焦慮症診斷標準(DSM-5),大家可以對照自測。
A.在一種或多種社交情境下都感到顯著的恐懼或焦慮。社交情境例如:與人互動(談話,見一些不熟悉的人等),被觀察、被注視(吃飯或者喝水等),在其他人面前表現(如發言等)
B.擔心自己的表現(或者讓別人看出自己的焦慮)會被負面地評估(例如會讓自己尷尬、導致別人拒絕自己等)
C.幾乎所有的社交情境都會喚起這樣的焦慮或恐懼
D.由於極度的害怕或焦慮,患者會主動迴避社交情境
E.這種害怕或焦慮是不合理的,相應的情境本不應該激發這樣的恐懼(意思是說,假如一個在戰場上生活的,情境本來就可怕,那就不符合這條標準)
F.這種恐懼、焦慮、迴避通常會持續半年以上的時間
G.這種恐懼、焦慮、迴避給患者帶來了不可忍受的痛苦,或者給ta實際的社會生活功能造成了顯著的影響(例如無法好好上班、工作、交朋友)
看過這些標準,有沒有覺得自己離社交恐懼症還隔了十萬八千里?
長沙覺醒心理溫馨提示:如果不幸覺得自己符合以上全部或者大部分,記得一定要考慮接受專業幫助。切忌強迫自己去見人,去社交,不僅會讓自己難受,更重要的,社交恐懼症患者因為長期與人交往較少,缺乏社交經驗,如果逼著自己社交,會更加容易受挫而使癥狀加劇,一定要在心理醫生的陪同下,逐步改善。
當然,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無非是不喜社交、不善社交,安然的享受讓自己舒適的方式就好。
推薦閱讀:
※《天才槍手》告訴我們:要培養好自己的五個核心競爭力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願意為了蠅頭小利而機關算盡?
※面對現實的社會 是做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蓮花還是做八面玲瓏的笑面虎?
※你在辦公室會「來事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