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可攻退可守!環首刀好搭檔-鉤鑲

鐵質兵器在漢代的種類已經非常繁多,其中最具特色的無疑是鉤鑲。鉤鑲這種武器,歷史文獻中的記載相對較少。"鉤鑲,兩頭曰鉤,中央曰鑲,或推鑲,或鉤引,用之宜也。"

——《釋名·釋兵》劉熙。文中鑲字,應為攘字的通假字,《說文解字》卷3(上)「句部」載:「鉤,曲也。」又卷14「金部」載:「鑲,作型中腸也。從金襄,聲汝羊切。」所以鉤鑲的「鑲」字應讀作rǎng,同「攘」,不讀作xiāng。

▲漢武備 鉤鑲

鉤鑲漢代才出現,但是往上追溯依然能找到類似的描述:「公輸子自魯南遊楚,焉始為舟戰之器,作為鉤強之備,退者鉤之,進者強之,量其鉤強之長,而製為之兵。」——《墨子卷十三魯問第四十九》從描述上看,非常接近鉤鑲的使用方式,或許文中的勾強就是鉤鑲的前身。

▲博物館中展出的出土鉤鑲

鉤鑲雖然在典籍中提到的比較少,但是各種石刻壁畫中,能看到的鉤鑲身影就比較多了。我們來看看漢代石刻繪畫中的鉤鑲。

▲古代壁畫中持鉤鑲的士兵

鉤鑲作為盾牌的變種,一般是搭配環首刀進行使用的。上面第一幅圖很清楚的可以看到,持鉤鑲者同時持環首刀。就算沒有古籍的描述,只是看圖我們就能夠大概想像出它的用法。鉤鑲握持方式和盾一樣,使用方式也只是比普通的盾多了進攻性,但也大多用來格擋,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盾牌。刀盾搭配也一直是冷兵器中的主流配置。所以鉤鑲的用法與刀盾的用法除了增加了鉤鎖的技巧,其他應該也沒有太多的改變。盾牌的使用也有很多盾擊的招數,鉤鑲鑲板上的小刺只是增加盾擊的威力,招數上應該並無太多變化。

▲鉤鑲通常與刀,劍等兵器配合使用

目前出土的鉤鑲也並不十分罕見,保存完整的最大鉤鑲是江蘇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附近發現的,現存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該鉤鑲總長92cm,鑲板長36cm,寬17cm,重1665g。不過現存出土的鉤鑲總體來看,鉤鑲一般全長在60—70厘米左右,重量一般在3斤左右。這個重量是要比普通盾牌更輕,自然也更為靈活。

▲西漢持盾兵馬俑

我們可以看到漢代普通盾牌的樣子。漢代盾有皮盾,也有木盾上漆。一般來說這種雙弧盾也得5、6斤重,若是大盾牌就在8斤上下。鉤鑲輕了差不多一半。這說明鉤鑲無疑更輕便。

▲鉤鑲背面

一直以來多認為鉤鑲主要用於對抗鐵戟,甚至有說法是鐵戟被戰場淘汰後鉤鑲無用武之地才漸漸消失。。各種雕刻圖畫中確實也有一些鉤鑲和戟對抗的圖形。現在通常提到鉤鑲都會說鉤鑲勾住卜字戟的小枝以後,卜字戟抽不回來,持鉤鑲的士兵就可以趁機攻擊對手。但鐵戟很長,又是雙手握持,如果勾住戟頭,單手握持的鉤鑲,難道不會被雙手握持的鐵戟反拖的失去平衡么?鉤鑲的鑲板並不寬大,鐵戟小枝甚至有可能刺傷持鉤鑲的手臂。所以所謂」鉤鑲主要用於對抗鐵戟」的說法就很值得思量了。

▲壁畫中的鉤鑲

那麼這兩種武器的關係到底如何呢?我們來看看鉤鑲和鐵戟在漢代軍隊中的列裝情況。

由尹灣漢墓出土的西漢木牘《武庫永始四年兵車器集簿》正面第四欄記載:盾九萬九千九百一。鑲一。戟六千六百三十四。如果武庫記載的鑲是指鉤鑲的話,雖然這只是西漢的東海郡武庫,不是西漢唯一的武庫。但是也可以看到鉤鑲在漢代部隊中是沒有成建制列裝的。只有一面鉤鑲,不是拿來做儀仗就是早年有過裝備但是後來基本不用,就剩下最後一面了。鐵戟有六千多把,顯然是成建制列裝的。所以鉤鑲其實在西漢後期就不怎麼使用了。更不用說鐵戟一直到唐代依然有出現,雖然其在唐代已經淪為禮器。所以勾鑲因為鐵戟逐漸退出戰場才被淘汰的說法顯然並不正確。

▲漢代鐵戟

鉤鑲不能擋箭,也可以從畫像中看到戰鬥時鉤鑲動作很大,所以鉤鑲並不適合列陣集團行進。所以在西漢東海郡武庫中只象徵性地存有一面,也不難理解。而且所有鉤鑲的畫像中,也大多是比武圖,很少有戰場廝殺的圖繪。所以實際上鉤鑲在軍隊中應用應該也並不廣泛。

但是一直到東晉依然有描繪鉤鑲的圖畫。那麼鉤鑲在漢代到底是個什麼地位呢?

在漢代石刻繪畫中經常可以看到這種步兵、騎兵、戰車在橋上混戰的圖樣。山東嘉祥武氏祠前右室、左石室及莒縣東莞孫氏闕中都發現過。但是,由於沒有更多的文字內容,學者多將此類畫像稱之為水陸攻戰圖。雖然東莞孫氏闕的漢畫像石左上角有「七女」二字榜題,人們對畫像內涵亦不明了。這副畫像石是從盜墓者手中追回的一塊畫像石,已斷為3截,據說出自西高穴大墓,也就是那座「曹操墓」。該圖有「令車」、「主薄車」、「咸陽令」題榜。

1971年,在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店子發掘的東漢壁畫墓中,其中室至後室的甬道上方,也畫有此類畫像,並有「七女為父報仇」的題榜,其畫像與原來所謂的「水陸攻戰圖」十分一致。雖然漢代依然還有較少的戰車編製,但是戰車上橋作戰,而且還是很多幅畫像都這麼繪畫,顯然不是因為漢代戰車都喜歡上橋,而是描述的故事發生在橋上。從圖畫中的髮飾和髮髻來看,確實有七名女子。種種證據表明,這都是描述的在漢代應該很著名,現在已經無人知曉的「七女為父報仇」的故事。根據推測,這可能是一個家的七個女兒,父親可能遭受仇人虐殺,七女武裝起來在橋上殺了仇人,七女估計也都戰死了。古人對這種血親復仇歷來是推崇的。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持鉤鑲的竟然是女子。這讓我們對鉤鑲在漢代的地位有了新的認識。鉤鑲要比普通的盾輕很多,使用上更注重技巧更不是力量,畢竟只要一勾一引就能鎖住或者盪開對方武器,然後搶步近身擊殺敵人。顯然對於力量比男性弱的女性來說更為合適。

▲日本薙刀

根據鉤鑲稀少的記載,以及使用情況。我們也可能想到,即便是漢初,鉤鑲也不是廣泛裝備部隊的兵器。在西漢後期以後應該更多是民間在使用鉤鑲。民間小規模的對抗中,鉤鑲這種輕便靈活的武器,顯然更能一展身手。甚至像日本薙刀一般,後期逐漸淪為婦女使用的獨門兵器。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

『聊聊刀』世界上各國著名特種部隊用的是什麼刀?
都有哪些歷史悠久、聞名世界而且性能好、可隨身攜帶的刀?
一把鋒利的刀真的能把人完全劈成兩半嗎?
求推薦一把好的摺疊刀。防身用!?

TAG:冷兵器 | |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