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度折騰,國漫重歸低幼
想當年網漫剛興起,畫網漫的看不起那些畫低幼彩漫的,畫低幼彩色漫畫的也看不起畫網漫的。兩者都看得起那些畫日式黑白漫畫的,畫日式黑白漫畫的可以鄙視另外兩者,然而他們卻是三類作者中混的最慘的。
一、漫畫作者
早期網漫作者由於沒有收入,都是畫著玩,所以畫面沒什麼完成度。當時主流雜誌都是低幼彩漫,而畫網漫作者大多又是日式黑白漫粉,所以許多人會覺得那些低幼彩漫沒資格叫漫畫。
當時職業漫畫作者收入都極為有限,所謂名家,也就萬元月收入,工作量還極為繁重。但非常搞笑的是,這種又苦又累的工作門檻還特別高,從業機會還特別少。
日式黑白漫畫陣地,有中國與日本小學館,集英社,講談社合作出的《龍漫》,《漫畫行》,《勁漫畫》,還有與角川合作的《天漫》。然後這些雜誌都死了,就剩翻翻靠著集英社皮包公司的光環,雜誌換了個名,用日本的光環燒著中國資本的錢繼續折騰。其實曾經的漫友各方面來說應該算是最好的了,但隨著知音漫客崛起,還有紙媒衰落,也走向了末路。當然,現在知音漫客也破落的不成樣子。
無論曾經自我感覺多麼的風光,最後都等於一敗塗地,這就是這個行業的宿命。
傳統紙媒漫畫作者看不起網漫作者的理由很簡單,就是覺得畫的爛。網漫作者則會吐槽紙媒漫畫作者的連載畫的也沒好到哪去,但其實那並不代表紙媒漫畫作者的實際水平就一定差。很多時候是受限於雜誌要求和趕稿需求,許多作者的水準遠不止雜誌連載上的水平。網漫是完成度低,畫的爛的也很多,但是由於自由度高,所以許多作品非常有趣。
但總體而言還是紙媒作者有底氣,因為知音漫客確實造富了一小撮作者,成為了一時標杆。那個時候的許多想畫漫畫的人是很迷茫的,好像只有畫低幼彩漫才有前途,網漫更多的看上去只能玩玩而已。這個可以橫向去看動畫電影,大聖之前,做動畫電影的常年受困於只有小孩子才會看的這種魔咒。中國式「合家歡」的創造,本質是一個逃避問題的low逼想法,夢想著一拖一,強制折磨成年人。
至於堅持畫非低幼向漫畫的人,成天在矛盾中度過,掙錢沒有畫低幼彩漫的多,還特別累。說來有趣,正是因為那個時候這個行業待遇低,掙不著錢。所以那個時候的從業者反而是最努力,最有責任心的一批人。現在這些人不是沒了,就是變了。新時代下的扭曲價值觀,確實厲害。
二、網路動漫時代
然後網漫開始陸續出漫改動畫,借著新生事物的優勢,發展極快。初期兩部最火的片子百指都到過20萬,不是那種一波KOL炒作,而是動畫更新即可達到很好的成績,百指日常10萬以上。反觀現在的漫改作品成績,能達到以前一半的都不多,當然這也是市場環境不一樣造成的。
雖然並沒有作者掙到太多錢,但那個時候網漫就是一個希望,一個不做低幼動漫也能活的很好的希望。那個時候傳統的雜誌作者們還比較糾結,一面是雖然衰落,但更為熟悉,收入也更為穩定的雜誌漫畫連載。另一面是稿費較低,畫面完成度要求也比較低,但充滿希望的網漫。
畢竟是能接受畫低幼漫畫的人,最後大部分人還是希望求穩,繼續雜誌連載,對網漫持觀望態度。直到2014年陸續有漫畫雜誌停刊,網漫漫改動畫如火如荼,這些人才開始陸續跳船。
這些在紙媒這條船上並沒有做出太多成績的人,為了求生,跳上一條看起來更有未來的船。
在傳統漫畫工作室穩定的產能面前,個人漫畫作者的產能看起來是很可憐的,被淘汰只是時間的問題。其實並不一定是故事上的差距,而是更新頻率,更新量上的差距。網漫主流更新頻率由一月兩更,周更,再到一周三更。傳統雜誌漫畫工作室給這些網漫土著作者好好上了一課,交給他們對於一部作品而言,什麼叫工業化優勢,什麼叫產能碾壓。
通過多年積累,以及給了平台老鴇子們更好的體驗,傳統雜誌作者們極快的在各大平台站穩腳跟。個人作者事逼極多,漫畫平台的老鴇子們自然更喜歡和講道理講規矩的工作室合作,他們更新不僅穩定,畫面完成度還高。
純漫畫平台的UGC模式在這種趨勢下,逐漸崩潰,開始走向了半UGC模式。
說白了,就是網漫作者由個人被作坊取代,作坊被工作室取代,工作室被公司取代,未來應該就是平台把漫畫公司取代吧。
剛開始傳統雜誌作者對網路讀者的喜好摸得還不怎麼准,所以基本延續之前那些個人網漫作者的風格,因為模仿起來也沒什麼難度。色情暴力恐怖各種吸引眼球的內容層出不窮,還出現了一大批低配版日系後宮類H漫。
這個時期網漫對於社會的影響力,還有公眾對網漫的認同度,隨著漫改動畫的火熱,得到了極快的提升。雖然盈利仍舊較難,但是各種虛了吧唧的數據卻可以安撫許多作者躁動的心情。
但其實安撫不了,混的風光的為了錢而躁動,混的差的成天就覺得如果平台推自己自己也能火。平台老鴇子們為了自身利益,只會閉著眼簽作者,出賣平台利益,各種畫餅。至於做出好作品,所有人都想,但是太難了,所以大家都「精明」的求近舍遠
隨著快播被打倒,網路動漫也經歷了幾番疾風驟雨,無數人害怕以後擔責任,開始琢磨新方向。
三、重歸低幼
其實過去2年間,這個行業就已經陷入了發展瓶頸,近幾年的增長更多的都是因為在釋放往前幾年積累的底子。然而行業的潛力並沒有絲毫增長,反而不斷地被透支。平台發展到了一定規模,立馬就會陷入瓶頸。大家都想著成為社會主流,結果全都停留在了非主流層掙扎。
掙扎的多了,許多人漸漸有些放棄了,開始自我欺騙式的逃避問題。在資本瘋狂的涌動下,許多人發現了一個能快速發財致富的方法。做出好作品難,好作品想有人氣想掙錢更難,還是玩資本遊戲掙錢容易一些。這些人漸漸的背離初心,可能還會安慰自己:這是為了生存。即使他們已經活的很好了。
人嘛,懶惰又貪婪。干這行的,容易變蠢,更容易變壞。
錢多了,就容易想的多,惡念無窮無盡,想想夏天島,很是唏噓。
結果有些人還真玩成了,大賺一筆,拍拍屁股走了,給許多投機者立了個示範效應。在整個市場都在畫狗屎的情況下,讀者,作者,平台資本,都不會那麼在意狗屎臭不臭,因為都習慣了。想不想做好東西,所有人都想,但怎麼做。有點能力全都自立山頭,所以現在這個環境下出不來沒有太大瑕疵的東西。
大資本,大壟斷,大封閉,大保守,大倒退。
可能許多人累了,也可能是有人突然發現:我們還有那些告別紙媒的孩子們啊。這些孩子對內容的要求非常之低,一個簡單的畫面就可以觸達G點。而且最重要的是,現在許多人成天念叨人口老齡化,所以資本都瘋狂想佔有小朋友的時間,因為這些小朋友都代表著未來嘛。
於是網漫的目標受眾越發趨向低齡讀者,低齡讀者相對於大齡讀者,素質高,活躍度高,容易滿足。購買力不好說,而且現在這些資本玩家還真沒去在意購買力,反正看起來熱鬧最重要。
那些成年讀者事又多,又喜歡挑毛病,還容易充滿戾氣,還不怎麼活躍。做大齡向內容,又累又費事,還不容易討好。而這個時期的漫畫作者要麼滿腦子都是錢,覺得得該學習資本遊戲,能撈多少撈多少,不能吃虧。至於對創作上的進取心啊,夢想啊這些,早就被金錢和懶惰腐敗乾淨了。
對平台那些老鴇子們來說,低幼類作品,畫起來既安全(有關部門很少找麻煩),又簡單(找作者簡單),還有讀者追捧(現在國內的小讀者素質又高又活躍)。簡簡單單就能獲取一些可以邀功的成績當然好了,反正只需要彙報給老闆好看的那一面就行了。實在不行,就突擊做做數據,做數據的套路現在可是很成熟的,你還真不能說那是假數據,只能說是虛數據。
但很多人都忘了,以前行業的困局就是動漫只有小孩子看,你現在專做給小孩子看的東西,那以後也只能給小孩子看。但是小孩子會成長,會長大,而你卻不會有絲毫成長。
結語
這個行業里最有趣的便是許多從業者都特喜歡自己騙自己,乃至於入戲太深。許多人在逃避心理之下,堅定地信仰著狂簽作品數量就一定能出人氣漫畫。講真,2015年以後,整個行業幾乎就沒再出過一部能有點成績的漫畫了。現在一些所謂的漫改動漫IP,大部分都是2015年以前出的。千萬別傻不拉幾的說什麼培育周期,那些漫改去年就火。如果培育周期是兩年,為啥今年還是沒有2015年出的熱門IP呢,算下來都快3年了。
歸根結底,對一個內容公司而言,任何不以做好作品質量為目的的經營方向,都是扯淡。
想想那些傳統雜誌作者們在紙媒領域苦逼了數年,然後興高采烈的踏入網漫領域,擠走了一些有趣但卻沒什麼產能的個人作者,然後帶給了網漫我們所熟悉的低齡向趨勢。
真是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最近一段時間,可能是一些老闆也終於感覺到了瓶頸,有了一些大動作。作為成天被下屬蒙蔽忽悠的老闆,發現這個真挺不容易的。內戰眼看要開始了,一個是忽悠小朋友,另一個就是網文改編了。這也可能是未來漫畫行業的趨勢,一個簡簡單單,另一個就是單純的外包製作。
如果許多年後,有人問為什麼國漫還是和日漫差距那麼大?
因為有些人不配
我個人而言,是指望著新一代漫畫人崛起的,雖然毛病一堆,但算個希望。老人吧,也都不容易,自私自利有啥錯,對吧?但是就這樣了。
現在看,這個行業大概率會淪為一個加工行業,專門服務於其他文娛產業。其實這也算不錯了,因為所有人都能活的不錯。
一些人為什麼還不認命呢,快認命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