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場模擬工具:HFSS、Momentum和EMX比較

十年前,晶元設計業才剛開始嘗試在硅襯底上設計毫米波電路。那時候大家一般認為只有毫米波電路才需要使用到電磁場模擬工具,因為代工廠提供的電感電容模型普遍不會驗證到毫米波頻段,比如台積電65納米的射頻工藝,他們的電感模型是根據測試結果擬合到24GHz,頻率再往上就不能夠保證了,需要自己去驗證。

最近幾年發現,電磁場模擬越來越成為射頻電路設計人的必備技能之一

電磁場模擬工具使用的範圍越來越廣,不僅是高頻,在幾GHz的射頻範圍內也被大量使用到。如果不掌握電磁場模擬工具,設計射頻電路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像傳輸線變壓器等器件不能用,很多電路技術也就不能用了。隨著電路速度變快、封裝變得複雜,現在連電路板和封裝都需要使用電磁場模擬工具驗證,像Ansys就出了一套專門針對電路板和封裝的電磁場模擬工具-SIwave。

商用的電磁場模擬工具有非常多種,包括Ansys出的HFSS、Keysight公司的Momentum(集成在ADS軟體之中)、最近新出的Integrand公司的EMX、還有Helic、Sonnet、IE3D、CST等等。我用過其中的HFSS、Momentum、EMX和Helic。在這裡我想試著比較HFSS、Momentum和EMX有什麼異同。

在開始比較前,我想先強調兩點。

1)儘管不同的商用電磁場模擬工具採用的演算法各不相同,但是我們應該相信:對於片上電感等常見結構,在模擬器設置正確的情況下,各個模擬工具應該能得到相似的結果。如果對模擬結果有疑問,一個簡單的驗證方法是:使用不同原理的兩種電磁場模擬工具對同一模型進行模擬,看結果是否接近。如果結果相差較遠,則需要對模擬設置進行仔細檢查。

不同電磁場模擬工具的結果對比[1] (以後我會針對本文的三種軟體做模擬對比)

2)主流的電磁場模擬工具都已經可以支持不止一種演算法。在包含的演算法層面,不同的電磁場模擬工具可能會越來越趨同。多數模擬工具都希望把自己的軟體做成一個一站式平台,讓用戶在平台中完成各種處理,不需要在不同的工具中倒來倒去,增加用戶黏性。

比如,Ansys旗下除了通用型的採用三維有限元分析(FEM)的HFSS,同時也有採用2.5維矩量法(MoM)的SIwave和Ansys Designer,以及同時集成了HFSS模擬和PlanarEM模擬和快速Mesh的HFSS 3D layout。用戶可根據模擬規模、頻率範圍、精度要求來選擇相應工具。而ADS的Momentum最早採用2.5D矩量法,適用於層狀結構的模擬。在較新的版本(ADS2014.1)中,支持3D有限元分析和有限時域差分(FDTD)演算法的EMPro也集成在內,從而支持任意3D結構的模擬。

HFSS

HFSS是老牌電磁場模擬軟體公司Ansoft(2008年與Ansys合併)旗下的經典軟體。最早由卡內基梅隆大學的Zoltan Cendes教授和他的學生開發,他們成立了Ansoft公司,從1989年開始出售HFSS軟體,是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化的3D電磁場模擬軟體。經過多年發展,HFSS已成為電磁場模擬工具業界標杆。HFSS採用3D有限元分析方法,可以模擬任意的3D結構,功能十分強大,可以自適應劃分網格,具備強大和豐富的天線分析功能,被廣泛用於天線設計、介面設計、封裝設計等等。

由於有限元分析的原理限制,當處理規模較大的結構時,HFSS需要消耗巨大的計算資源和時間。由於它是通用型的工具,沒有針對片上元件的模擬做單獨優化,我們需要自行將版圖從Cadence導入HFSS,自行對模型進行簡化以減輕計算量,步驟相對繁瑣。

相比於其他兩種軟體,HFSS在添加激勵上靈活性最大,支持波埠與集中埠。但是,靈活性導致的結果是,模擬結果的正確性與精度也極度依賴於添加激勵的方式是否合適。HFSS同時也是這三個軟體之中唯一必須明確指定埠的參考電位(reference)的一個。這一點對於片上電感模擬尤其重要,涉及到電流迴流(return current)的問題。我以後可能專門講講我對HFSS的激勵添加與電流迴流的理解。

據我的小規模採樣,在高校里大家更多的採用HFSS進行電磁場模擬。這並非偶然,HFSS本身功能強大、通用性強,可對任意3D結構進行模擬,涵蓋了晶元設計所需電磁場模擬的方方面面,很適合用來研究一些新型無源器件結構。而HFSS設置複雜、模擬較慢的缺點在高校則不成為問題。高校的研究一般晶元尺寸較小,也非大規模重複勞動,設計效率並非其關注的重點。相比於想創新點的時間,HFSS設置和模擬驗證的時間可以忽略。

TIPS:

根據工作頻率範圍、模型規模選擇合適的電磁場模擬演算法非常重要,可以在不太犧牲精確度的情況下大大提高效率。

我試過8層倒封裝結構的電磁場模擬,導入SIwave中並模擬得到S參數,需要二十分鐘;導入HFSS 3D layout採用三維有限元分析求解需要8小時40分鐘,最多消耗36.2GHz內存;HFSS最慢,導入過程本身就需要越兩小時,後續的埠設置、介質層設置幾乎處於不可用的狀態,稍微移動模型HFSS就需要延遲分鐘量級才響應,沒有等待它完成模擬我就放棄了。

HFSS 3D Layout與SIwave結果比較

HFSS作為全波3D電磁場模擬軟體的業界標杆,卻似乎一直對晶元設計這一領域不夠重視,很少針對晶元設計這一領域做優化。我最近用過同屬Ansys旗下的用於檢查片上電源網路IR Drop和可靠性的軟體Totem,需要先跑三次文本腳本、換一個設計就要重新改腳本內容、然後才啟動圖形界面。雖然是專業軟體,但這用戶體驗也太脫離主流趨勢了。在我看來,這些腳本很容易集成在軟體圖形界面之中或者實現自動化,不知Ansys為何不完成這最後一步。

目前HFSS支持TSMC,Intel,GLOBALFOUNDRY和TowerJazz四家代工廠的半導體工藝,並不算多。主流工藝中,IBM和UMC沒有被包含進來。

TSMC支持的軟體平台(2008)[2]

Momentum

Momentum現在混合信號與系統模擬軟體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中的一部分。ADS軟體現屬於是德科技(keysight)公司旗下(2014年從安捷倫公司中分拆出來)。Momentum最早於1993年左右由從IMEC分拆出來的公司Alphabit開發,後來被惠普收購、後來分拆出安捷倫、再後來分拆出是德科技。Momentum採用2.5維的矩量法對電磁場求解,只適用於層狀結構。但是,在現在的版本中,有限元分析和有限時域差分演算法也集成在Momentum之中,從而大大的擴展了其適用範圍。

Momentum的設置相對HFSS稍微簡單一點。在添加激勵方面,並不需要指定顯式的參考電位,當襯底底部存在地平面時,它默認以地平面為參考,否則Momentum會以無限遠處的電位作為參考。

TIPS:

為了得到準確的結果,Momentum埠尺寸必須滿足兩點條件:

1)Momentum計算電磁場分布時,會認為從激勵埠負端到正端的電流沒有延時,這僅在埠正負端距離遠小于波長時才成立。一般要求這個距離小於與波長的1/10,包括顯式的正端和負端的距離或者正端到襯底底部地平面的距離。

2)Momentum會認為整個埠邊沿電位都相同,為了使這個假設成立,我們要求激勵邊沿的尺寸小于波長的1/10。

Momentum埠尺寸需滿足的條件(來源:ADS幫助文檔)

Momentum的一大優勢是與ADS結合的很緊密,如果統一採用ADS平台進行電路和版圖設計,那麼將會非常方便。Momentum支持電磁場與電路之間的聯合模擬,在電路中對無源元件尺寸修改後,還能自動更新到版圖中,自動完成新版圖的電磁場模擬。可問題是,ADS在集成電路版圖設計方面遠不如Cadence和Synopsys平台流行,採用Cadence和Synopsys平台的用戶還是需要在多個軟體平台中倒來倒去,降低了其方便性。

我博士期間做毫米波電路設計時,都是用ADS做電路和系統模擬、HFSS做電磁場模擬、Cadence畫版圖、Calibre做DRC、LVS和參數提取,需要不停的在這些軟體中導數據,有時候一不小心還會出現埠連錯等現象,說起來都是淚啊。想想這些,統一平台的吸引力就體現出來了。

TIPS:

ADS的幫助文檔寫的非常棒,全面且詳細,跟其他兩個軟體的幫助文檔不在一個級別上。我覺得其內容不遜於多本教科書。電磁場模擬的部分也是這樣。而且ADS提供了很多實例以及設計指導,選擇合適的例子,把裡面的待測件換成自己的電路,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想當初我最開始做功率放大器設計時就是從ADS的設計指導中找的設計流程。剛接觸serdes模擬時,我也是詳細研究了ADS中的例子。

Momentum支持的代工廠非常多,在其網頁上可以找到,這裡不一一列出了。

EMX

EMX是Integrand公司旗下的電磁場模擬工具。Integrand公司由貝爾實驗室的技術人員在2003年創辦,是電磁場模擬工具領域的後起之秀。EMX與Momentum類似,採用2.5維矩量法進行求解,因而只適用於層狀結構。在模擬時,EMX會對模型進行如下的假設:所有的介質層在x-y平面內無限大;模型最底層有無限大的理想金屬地平面;頂層介質(一般為空氣)在Z軸向上無限延伸;不同層的金屬可通過電導率一定的通孔連接。我們一般常見的片上無源器件,如傳輸線,電感,變壓器,電容等,都能夠滿足EMX的假設。但是對於bonding線、BGA封裝等非層狀結構以及橫截面非直線的金屬結構,EMX就無能為力了。

EMX最近在業界很流行,我知道有好幾家設計公司,都選擇了EMX來做電磁場模擬,似乎口碑不錯。在一個已經有包括功能強大的業界標杆HFSS、採用類似演算法的Momentum、IE3D、Sonnet以及同為後起之秀的Helic等眾多商用電磁場模擬工具的競爭市場,EMX作為後來者,取得這樣的成績令人驚嘆。

我覺得這與其自我定位是分不開的。適用範圍上,它不如HFSS以及將有限元分析也集成在內的momentum;模擬結果準確度上,我也不認為它比其他軟體能有顯著的提高;模擬速度上,一方面對於單個電感變壓器等簡單器件,大家都能在幾分鐘或幾十分鐘解決戰鬥,另一方面對於頻率較低的複雜結構,ANSYS有SIwave和HFSS 3D Layout, Momentum有基於quasi-static的Momentum RF,這些都能夠顯著提高模擬速度。

EMX顯著勝於其他幾款軟體的是其易用性。在其他軟體想把自己做成萬能平台時,EMX卻把自己打造成Cadence里的一個完美插件,將片上無源器件模擬這一塊做到極致。EMX甚至沒有自己的模型編輯界面,用戶直接在Cadence版圖界面的菜單下啟動EMX,EMX自己根據代工廠提供的工藝文件在背後生成模型,完成通孔合併等化簡操作,用戶完全不需要為之操心,完全從HFSS的那些繁瑣步驟里解放出來。

EMX也盡量使自己的菜單變的簡潔,總共只有兩級菜單,對於常規模擬,僅僅需要設置MESH尺寸,模擬頻率和埠名稱即可。EMX還將一些不常用的功能放在了文本命令里,比如是否包含Dummy填充物、列印電流分布等功能。這也進一步簡化了它的菜單。用戶也無需考慮埠的參考電位,EMX默認選取結構底部的無限金屬平面作為參考。

TIPS:

對於電感、傳輸線、變壓器模擬時,EMX的橫向MESH尺寸需設置為小於線寬的1/3,縱向尺寸保持默認即可。這點我問過EMX工程師,他說EMX會自己處理縱向MESH尺寸。大家可以設置不同的mesh尺進行模擬,看結果的收斂情況。

EMX會自動識別版圖中的LABEL,並將離其最近的金屬邊緣設置為激勵埠。LABEL並不需要與金屬接觸。模擬前最好檢查一下是否EMX是否選擇了正確的金屬邊緣。

EMX除了在易用性方面做出上面的努力之外,還有兩個很獨特的功能:根據電磁場模擬的S參數,選擇一種預設的集總參數模型,自動擬合出參數;提供可變參數的模型。這一點之前我在ADS中也可以做到,自己畫結構、設置參數、設置範圍約束、設置目標、跑一個優化,最終得到集總參數模型。從描述即可看出這是個很費事的過程。而EMX為我們一鍵解決了這個問題!

對於一個小公司來說,這真是非常聰明的策略。小公司精力和資源都極其有限,與成熟企業拼全面性是不可能贏的。與其追求全面,不如先滿足大家百分九十的需求,把節省下來的精力和資源花在跟代工廠建立聯繫、優化用戶體驗等方面,從易用性方面打造其核心價值。你說最後的參數擬合有多難嗎?我不覺得,但是EMX額外做了這一步,對用戶來說就方便了很多。從商業的角度,小公司也只有集中精力和資源才可能有價格優勢。

目前EMX支持TSMC、GLOBALFOUNDRY、UMC和IBM,情況甚至好於HFSS。對於TSMC的最新工藝,我確定EMX支持到16FFC工藝,我做過這個工藝的模擬。據說EMX也接觸到最新的7nm的模型(這點不是很確定)。與代工廠建立聯繫這一點也尤為重要。據EMX的客戶經理講,TSMC在製造晶元時,會根據金屬圖案對線寬做調整,在版圖裡畫一條50nm的金屬線,最終生產出來不一定是50nm。如果電磁場模擬工具想得到準確的結果,就必須把這些因素考慮在內,而不與代工廠建立良好聯繫,是得不到這些詳細信息的。

TIPS:

據EMX客戶經理講,通過客戶們這些年流片驗證,EMX對電感的模擬精度已經非常有信心。但是,插指電容的模擬並不像電感模擬那麼容易。一方面,金屬線的邊緣電容本身就很難算準,另一方面,TSMC會對MOM電容的版圖做很多後期調整。因此他建議,在需要精確的電容量時,最好使用TSMC提供的模型,電磁場模擬工具或者反提工具可做為參考。如果是高頻電容,可以考慮使用平板電容而不是插指電容。

[1] Vandenbosch, Guy AE, and Alexander Vasylchenko. "A practical guide to 3D electromagnetic software tools." Microstrip Antennas. InTech, 2011.

[2] Steven Chen, "TSMC PDK Support & Interoperable PDK library"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TVHU0b0U3RXl4TzByUXJEOTI1Yg==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果感興趣,請長按關注我的公眾號!不定期分享一些集成電路專業經驗、讀書筆記、遊記等等。爭取做到有趣或者有用。長文不易,你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推薦閱讀:

國內的射頻電路和模擬電路的發展趨勢,留學回國現在入哪個會好點呢?
想自學ID卡(食堂飯卡,公司門卡,交通卡)製作,該看哪些書?
藍牙和Wifi信號如何區分又如何防止互擾?
天線射頻工程師的打怪升級之路?

TAG:电磁场 | 射频 | 芯片集成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