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鋼鏰兒遊戲用博弈論解釋了一個社會問題

The Evolution of Trust

上個月Nicky Case發布了自己新的新作The Evolution of Trust(信任的進化)。我們先直奔主題,看看這個遊戲(唔……或者說是交互作品)的內容是什麼。

當然,雖然下面我會把它的內容理一遍,但我依舊推薦你先親自嘗試一下。英文版和中文版都有。為了方便統一稱謂,下面用到的中文譯名及截圖皆來自吳桐翻譯的中文版本。

直白點說,這是一個有關信任與博弈的互動式科普頁面,我們暫且將它稱為一個遊戲吧。作者Nicky在遊戲一開始提到的一戰時期英德兩國的「聖誕節休戰」事件。在那個衝突緊張的年代雙方前線部隊竟能暫時握手言和共同享受聖誕,沒有任何背叛。而今天大眾卻覺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越來越少了。宏觀來看,什麼情況下人們之間的信任與背叛會持續發生?Nicky試圖用博弈論來為此做個簡單的解釋——通過一個簡單的博弈模型。

你和你的對手中間有一個「信任機器」,規則十分簡單,當一方向機器里投入一枚硬幣時,另一方會獲得三枚硬幣。雙方約定一同向機器中投硬幣,這時就會產生三種結果:

  1. 雙方都選擇合作的時候,每人會凈賺兩枚硬幣。
  2. 有一方選擇了欺騙的話,他會得到對方的三枚硬幣,而被騙的人會失去投入機器的那一枚。
  3. 雙方都選擇欺騙的時候,情況沒有變化,雙方沒有得失。

有可能誰也信不過誰

這和博弈論里的一些初級模型很像,然而我們不是來求最優解的。因為在遊戲中作者為你預設了五種策略各不相同的對手,來試圖覆蓋現實中人們一些常見的策略。玩家在與他們進行1V1的「信任遊戲」後可以大概了解到他們的策略。這五種人分別是:

  • 復讀機:第一輪合作,之後會重複上一輪對方的選擇。
  • 老油條:一直欺騙。
  • 小粉紅:一直合作。
  • 黑幫老鐵:一直合作,直到被騙後會一直欺騙
  • 福爾摩星兒:前四輪為合作、欺騙、合作、合作。後面如果玩家選擇欺騙,他會變成「復讀機「如果玩家選擇合作,他會變成「老油條」

設置還是挺全面的,其中老油條、小粉紅和黑幫老鐵算是有比較有原則的人。復讀機代表著完全跟從對方策略,力求保險的人。而福爾摩星兒則是屬於試圖判斷對方,看人下菜碟兒的角色。

OK,這五種人我們清楚了,但是如果讓他們在進行一次「信任對決」的話,結果會如何呢?於是作者設置了一個測驗:讓他們兩兩進行「信任遊戲」10次,最終誰的硬幣數最多呢?不知道跟你的第一直覺是否相同,但最終獲得勝利的是——復讀機。

正如作者所介紹的那樣,復讀機(Copycat)的策略有很多種名字,比如道德上的Golden Rule (黃金規則)、博弈論里的tit-for-tat(以牙還牙策略)、reciprocal altruism(互惠利他主義)以及因一戰「聖誕節休戰」而聞名的live and let live(共存共榮)。大體都是一個意思。

遊戲《瓦爾登戰役》中的聖誕節休戰

然而上面的「信任對決」不足以用來模擬現實中的情況。一是由於人們的之間的接觸並沒有窮盡,你不可能一生只跟別人打過幾次交道吧。另外,無論是打仗還是做生意都講究一個「優勝劣汰」,參賽者是永遠在變的。所以作者在前面「信任對決」的基礎上加了一些規則:讓更多數量的角色來進行對決,兩兩進行10次,定為一輪。沒輪過後淘汰掉5個硬幣最低的選手,並複製5個硬幣數最高的角色加入對決。這樣的話誰會笑到最後呢?

從這裡開始,我建議想搞清楚細節的朋友們親自試一下。簡單來說,大部分情況下依舊是復讀機的勝利,他會佔領全場。但是你要考慮幾種額外情況,比如當兩兩進行對決次數為五輪以下時,或者報酬發生變化時(比如雙贏時的報酬變低),再或者有人在決策時失誤的情況下,都會嚴重影響最終結果。針對第三種情況,作者又引入了另外三個角色:

在不同比例以及犯錯率不同的情況下,情況又變得不太一樣了。為了方便玩家調整不同參數以觀察最終結果,Nicky設置了一個沙盒模式,上面提到的所有條件你都可以改動。

總而言之,在經過了各種形式模擬之後,作者給出了三個結論:

  • 時間越長,交流越頻繁,人們的信任越容易建立。
  • 不能是零和博弈,只有存在雙贏時才會使信任成立。
  • 執行決策時的犯錯率要低。

不過最重要的一點是,遊戲中我們可以設置環境,讓結果變好。在現實中我們卻一直在抱怨環境。如果每個人都是所謂的老油條,信任又從何而來呢?說到底,環境都是人創造的,如果人們能向一個好的方向改變,環境是不是也會發生變化呢?

以上就是這個遊戲的所有內容。遊戲中的理論基於美國政治科學教授Robert Axelrod於1984出版的書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用遊戲展示系統

從遊戲一開始來看,似乎作者是在科普一個概率論的實際應用,但最後作者其實是在用這種理論化的東西來解釋一些問題。當然,重點是這個作品的交互部分非常不錯,模擬過程直觀,小人們的表情也很到位。這種表達方式會讓那些不願意接觸理論的玩家也能輕鬆理解作者想要傳達的意思。

其實類似的作品Nicky Case已經做過很多了。比如之前我們在一期Daily Free裡面介紹過的We become what we behold,這部作品用一種極簡的方式揭示了當代媒體與自媒體如何將矛盾與仇恨放大,造成嚴重後果的。

【Daily Free】沒有一滴雨會認為自己造成了洪災

另外還有Parable of the Polygons,以方塊和三角形代表兩種不同的族群,用一個簡單的模型做模擬,表達小的個體偏見會造成大的群體偏見這一觀點,號召大家應該結識多樣的朋友。

另一個我比較喜歡的作品是Neurotic Neurons,他在裡面同樣也是設計了一個簡單的神經元傳導模型,讓玩家通過實際操作的方式了解什麼是赫布型學習以及反赫布型學習,什麼是認知行為治療中的暴露療法,從而嘗試自我調節以解除某些方面的煩躁與恐懼。

他的作品真的相當多,沒提到的還有科普「自同步系統」的Fireflies、有關投票系統的To build a better ballot,讓用戶自己模擬任何系統的Loopy……太多了。所有作品在他的個人網站上均可以免費玩到,而且很多都有網友漢化。這些作品無論在科普性還是交互性、甚至是美術(沒錯,我很喜歡他的美術風格)都值得你親自嘗試一下。

不知道你發現了嗎?Nicky Case做的東西其實都不太像是遊戲,雖然有交互內容,而且交互有目的性,但是這些作品最大的意義都是用一種簡單的方式來科普一些與系統有關的理論或思想,而且這些往往都與玩家身邊的生活息息相關。之前站里的一期Indie Figure曾詳細介紹了這位製作人:

Indie Figure:Nicky Case關乎交互設計的暢想

而Nicky在Patreon的自我介紹如下:

I tell stories about systems: I take the systems of the world around us – social, physical, political, economic, environmental systems – and explain them through the systems of games. I make the complex simple, with the power of play!

可以說解釋得非常貼切。所以他的作品確實是遊戲,而且是目的性非常強的那種——希望玩家們在其中能理解或者學到一些事情。不過你也看到了,他的作品你都能在他的個人主頁上免費玩到,本地化也都是網友們自發做的。Nicky Case並沒有從這些精心設計的作品中獲得利潤。實際上,他現在的所有經濟來源就是Patreon上面人們的贊助,現在每個月他能拿到的贊助費已經達到了2136美元,雖然相對於正式工作的工資來說這筆錢還是很少,但至少足以幫助他一門心思來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果你也是Patreon用戶的話不妨前去給他一點支持。

想了解Nicky Case的更多信息和想法的話推薦各位看下他在Eyeo 2015上的演講。另外我想再次推薦他的個人網站。除了遊戲以外,那裡也有一些他的博文,包括闡敘述怎樣製作一款教育遊戲的。另外他在其他活動中做的演講你也可以在主頁上找到,內容都非常有趣。

所以如果你對這些作品感興趣,還有什麼理由不去他的個人主頁看一下呢?

Nicky Case的個人主頁

推薦閱讀:

《沙漠巴士》和它背後的故事

TAG:indienova | 独立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