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師的我,給當年工程師的我十條忠告

這是瓜美將的第46篇文章

先介紹下我:

性格溫和,人畜無害 。理工科,本碩博大滿貫,後來在通用電氣搞了三年研發,再後來轉行到麥肯錫搞企業管理戰略諮詢三年半,做到了項目經理。

從博士開始至今,一直學習生活戰鬥在德國,所以我的經驗和觀點必定受此影響,可能更適於外企,諸君請批判的閱讀。

這個題目我一直想寫。

理工科博士畢業直接進諮詢的,挺多。

理工科工作了幾年再進諮詢的,很少。

做過諮詢之後,反過來看當初工程師的自己,毛病很多,想法很天真。

如果讓我回到當年重來一遍,我覺得自己能混得明白得多。

因此覺得有義務說說過來人的經驗。若能幫助後來人少走彎路,則我心甚慰。

之前寫過分享經歷的文章,大家說是勵志文,今天這篇估計會被說成是職場成功學,隨它去吧...

我倒是覺得,職場、商科這些東西,自己都沒摸爬滾打過、沒混出個樣兒的「純理論家」說的話不足信。

本文不適於想要「歲月靜好」者。

本文更適於相信「不折騰,毋寧死」者。

言歸正傳 —— 假如讓我回到當年,我會怎麼做個不一樣的工程師

下文所說的「領導」,指的是你的組長,你的部門經理,並不一定是公司大老闆。

1. 了解公司的業務和財務概況

我來提幾個問題,看看你能回答幾個:

  • 你公司每年的營業額,盈利率多少?
  • 你公司的戰略是什麼?比如求穩還是求增長,求高盈利率還是求高現金流?
  • 你公司有哪些業務板塊?和你有關的板塊下有哪些產品?
  • 這些產品在市場上排老幾?誰是主要競爭者?
  • 你公司最近有什麼大動作?比如併購了誰,賣掉了誰,進軍了什麼新領域?
  • 公司最高管理層有誰,各負責什麼,大致經歷如何?

當年工程師的我,頭兩年都對GE的業務懵懵懂懂,連GE有多大都不知道,也是醉了...

我覺得,了解這些是好工程師的基本素養。

可能無法立刻讓你加薪,但是:

一來讓你明白你正在研發的項目,在公司全局中的位置。換言之,你的項目甚至你的部門會不會被砍,哪些項目哪些組「有前途」 —— 有機會就套套近乎嘛。

二來在關鍵時刻,你如果能流利的說出:「我們的產品A最近賣得不好,主要因為競爭對手B的新技術C,我們可以如何如何借鑒」,領導和同事會「哇哦」 —— 明白人在哪裡都是稀缺資源。

怎麼找這些信息?

百度,谷歌,公司財報,再有就是和同事聊天了。

2. 抱粗腿,找到力挺你的人 (sponsor)

話糙理不糙。

從入門工程師升高級工程師、再升到資深工程師,看的是年頭,這時還不用抱。

再往上,別管是工程師這條路,還是管理這條路,要和別人競爭了,誰升都行,那誰升?就得有人能在關鍵時刻替你說好話 —— 這個人就是你的sponsor。

Sponsor一般是你的上級,或者上上級。更高的領導通常和你交集太少了 —— 讓任正非力挺一個工程師,不太現實嘛。

Sponsor看好你,別管是工作能力,是人品,還是投緣。

Sponsor和mentor(導師)是本質區別 —— mentor動嘴皮子為主,sponsor有具體行動,不僅會給你建議,還會帶你參加重要會議讓你露臉,會在關鍵時刻拉你一把。

怎麼能夠給自己找個sponsor?

部分靠老天眷顧。

部分靠個人努力:目測一下你上面的領導們,哪個你比較欣賞,覺得投脾氣,就多多接觸嘛。

領導們可能很忙,一開始沒空理你。

但是相信我,正常人類都喜歡被人崇敬的感覺。

僅僅崇敬、說好話當然是不夠的,你的工作能力得夠好。

你還得能幫sponsor做事 —— 不是潛規則啦,別太污了 —— 比如sponsor臨時需要個文檔,抓不到人,可能會問你幫忙;比如sponsor想組織個公司活動,可能會問你策劃召集一下。

不是溜須拍馬,耍嘴皮子。

而是在互相欣賞的基礎上,互相幫助,互惠互利。

覺得sponsor啥的太虛偽,太不公平?

子曰: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

早醒悟,早超生。

3. 功勞苦勞,升職的願望,你不說沒人知道

我的意思是:「所有人都看到我出色的工作了,時候到了領導自然會提拔我的」 —— 這種想法很危險。

在你能控制自己命運的時候,何必把它交給偶然?

我之前寫過的親身經歷:

我升職項目經理比正常的節奏快了幾個月。並不是領導主動賞識我,覺得「哎嘛,這位同志幹得很好,我太想嘉獎她了,怎麼辦呢?給她提前升職吧。」醒醒吧。提前升職是我主動找領導談的,而且挑了一個有利的時間點,再加上我確實幹得不錯。

做諮詢時聽過這麼一句話:do great work and then talk about it. 做出卓越的成績,然後不停的講述之。

說話當然要講究技巧,肯定不能在茶水間抓住領導:「我跟您說說我有多厲害吧。」相信你不會這麼缺心眼的。要把信息融入到正常的人類對話中...

和領導套近乎太難?沒事兒主動找領導談談心,聊聊夢想嘛。

4. 幹活要走心,走腦

質量就是生命。

說爛俗點,要有匠人精神。

用我姥姥的話講,「你這是糊弄鬼子哪」。

大到數據是否前後一致。

小到是否所有PPT頁上都有頁碼。

一個簡單的評判標準:

假如你是這活兒的甲方,是接收這份數據、這份報告的人,你能接受這個質量么?

換位思考,有奇效。

5. 請務必重視PPT

工程師的我要是明白這兩件事,就好了。

一來,工程師的我曾經非常鄙視PPT:我的時間應該花在幹活兒上,而不是做PPT,給領導彙報,申請經費上。

後來做諮詢,換成了領導的視角:公司花錢養著工程師,當然得知道你們每天幹啥,當然有權決定你們幹啥。

不爭誰錯誰對哈,只想說:換位思考,有奇效。

我當時對PPT、彙報這些,是能糊弄就糊弄,覺得分分鐘都是在浪費時間,恨不能繼續做我的實驗,算我的模型。

傻得冒泡兒。

怎麼讓別人了解你的項目有多重要?

怎麼讓別人知道你解決了多少難題?

PPT是最好的工具。

你的工作很複雜,高度專業化,你很反感外行提傻問題,瞎指揮。我懂。

但恕我直言,公司給你工資不是讓你自嗨的。把你複雜的工作給公司里的外行講明白了,是你的分內職責。尤其當這個外行是你的領導的時候。

二來,怎樣才能做出好的PPT?

做諮詢,沒日沒夜的畫了三年半PPT之後,我覺得在這三個層面都好,就是好的PPT:

1. 也是最重要的,得有個清晰的、有邏輯、還有起承轉合的故事框架,常說的storyline。

比如,我可以乾巴巴的羅列我的實驗和數值模擬結果;

我也可以講個故事:「我負責研發的這個部件,與上一代相比,主要優勢在xxx,相應的參數是xxx。實驗結果表明,這些參數確實優於上一代,而且數值模擬也得出一樣結論。」

前者,聽報告的人還是一頭霧水;後者,聽報告的人會得到明確的信息「哦,她這個項目做得不錯,數據很有力」

2. 對每張PPT,要選最恰當的圖表,來展示數據 —— 把Excel表格直接複製粘貼,太糊弄了。有很多教你如何用圖表說話的文章,諸君可以找找看。

3. 細節,細節,細節。比如我此處編號用了 i-iii,為了不和大編號1-10衝突。(在微信公號上如此;知乎沒法選擇編號格式...)

6. 開會時一定一定要發言

當初我們實驗室十來個人,每兩周開一次會,我時常在整個會議中不發一言。

大領導每年來我們實驗室視察兩次,和大家開會交流,我仍極少發言。

害羞,膽怯,再加上「我沒啥值得一說的」,「我要說的,別人都已經知道了」這類想法。

開會時一定要發言。每次開會都是你展示自己的機會。

發言了,才談得上存在感。

並非外向型的人,才在會議上頻繁發言。誤解。我時至今日仍然是內向型,但在會議上,如果有必要,可以變得張牙舞爪的。

怎麼練?簡單:給自己定下硬指標,每次開會必須至少發言一次。

我引用麥肯錫德國一個傳奇般女性資深合伙人說過的話,大意是:「做為一個新人,你必須在每次開會都發言,每次都有air time。我不管你說什麼,但是你必須說,哪怕只是總結提煉別人說過的話。」

7. 永遠別不懂裝懂

子曰:不恥下問。

我最煩不懂裝懂的人(和說我長得不好看的人)。

大家都不傻,裝逼是很容易被識破的。

工程師的我沒這個毛病,寫在這裡為了強調一下。

甚至,我能夠進GE,還託了不裝逼的福:當初GE面試我的人,後來跟我說,他們問了個技術問題,估計我肯定不知道,結果我大大方方承認自己不知道,並沒有瞎編亂造,是我的重要加分項。

展現自己不懂,甚至展現自己的弱點,反而能使你看起來更真實、更像個人。

8. 說話精簡,到點兒上

啰啰嗦嗦,說了半天,還不知道你到底想說什麼 —— 會讓領導和同事很快失去耐心。

這事兒可以練,應該有不少相關的書。

說話精簡,是思路清晰的體現。

所以,你練的其實不是語言藝術,而是思維能力。

大法一旦練成,有副作用:和正常人聊天時,會耐心不足,總試圖幫對方總結歸納... 沒朋友啊...

9. 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怎麼穿衣

沒辦法給出個整齊劃一的工程師著裝指南:從矽谷范兒,到德國老牌企業范兒,天差地別。前者背心褲衩,後者襯衣西褲。

我覺著,基本原則是:你的著裝不要鶴立雞群,而是要鴨立雞群 —— 在同事中並不突兀,但是又高那麼一點點。

我在GE時,某天穿著運動衣登山鞋就去上班了。被領導好心的叫去辦公室談心,他說的話我至今記得:Dress like the person you want to be.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按照那個樣子著裝。

工程師通常實在懶得在著裝上費心思,試試這個小技巧:

看你的上一級領導怎麼穿,也穿成那個風格,可以考慮稍降一點檔次。

多嘴囑咐一句:別和領導撞衫...

什麼時候你無比牛x了,想穿啥穿啥。

10. 別說「我能力不足」這類話

學理工科的,常有謙虛過度的傾向。

舉個我見到的例子:

很能幹的一個人,某次開會,彙報他的項目進展,領導也在場。他的實驗遇到點挑戰,正在攻關,介紹完情況後,他說「可能是我能力不足,還沒解決這個問題」。

這句前綴「可能是我能力不足」,純屬多餘。

完全可以換個說法:「除了已介紹的,我還在聯合咱們的首席工程師xx,尋求更多解決方案。」

領導並不了解你工作的細節。但是你自己都說自己「能力不足"了,那可能就真的不足了吧?

一次兩次這麼說,也就罷了。要是習慣性的加這麼個前綴,你「能力不足」的形象可能就被你自己這麼樹立了。

如上所說,不要不懂裝懂,要勇於承認「我不知道」。

但是別說「我能力不足」,尤其是你明擺著工作出色的時候。

最後幾句

如果你覺得上面這十條太細碎,那你記住這背後的指導思想,然後自由發揮就行了:

決定你是否加薪,多快升職的,是你的領導;

你的領導作出判斷,一是靠和你直接打交道,二是靠從別人那裡聽到的二手消息,也就是你在同事中的「名聲」;

領導和同事一開始並不了解你,他們通過什麼漸漸了解你呢?

不外乎:你工作的質量,你說的話,你的外表,諸如此類。

換句話說,你在領導心中的形象,完全是你自己樹立的。

如果想要領導把你和「有勇有謀,值得信任,不提拔簡直對不起良心」聯繫起來,你想想,該怎麼做?

我並不是要你改變性格,而是要你改變一些習慣。

我也並不是要你虛偽,而是要你有選擇的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

畢竟是工作,又不是找結婚對象。

受個人經驗所限,請諸君批判的閱讀。

——————

本文系瓜美將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麥肯錫,BCG等諮詢公司的治理架構?
國內智庫行業的發展情況如何?
國內有哪些比較好的綜合類管理諮詢公司和精品類管理諮詢公司?
你所處的行業中有哪些行為被普遍認為是給行業抹黑,屬於「公害」?

TAG:职业发展 | 咨询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