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普洱茶餅為什麼是357克?她的前世今生你未必知道

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茶友答疑解惑。我們的原則是:不忽悠,不賣弄,不惡意攻擊,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觀、中立地回答您的問題。即使是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我們也會盡量做到客觀。

今天,茶友「瓦礫」在懂茶帝公眾號問了小懂一個問題:「請問,雲南的普洱茶餅為什麼是357克,為什麼不是350克或400克這樣的整數呢?」

我們撥開歷史的迷糊,來了解一下這個神奇的數字。

357克自古有之?

其實,這個357克,最初也是「源於生活」的。

我們都知道,普洱茶在古代是邊銷茶,為了方便保存和運輸才做成緊壓茶,並且做成了外形美觀、酷似滿月的圓餅茶,所以又稱「圓茶」。

而對於普洱茶這類涉邊交易,政府為了規範管理也是煞費苦心。為了減少度量方面的糾紛,為了便於統計、交易、徵稅,政府制定了強制性的標準:

每圓重7兩,7圓為1筒(又稱「七子餅」),重49兩(古代16兩為1斤,49兩就是3.06斤),32筒為1引(98斤),接近100斤。

有一種說法,357克自古就有。理由是:357g*7=2499g≈2500g(2.5kg)

這種說法應該不準確!秦始皇統一六國,制定度量衡,其中便設十六兩為一斤。後來兩千多年的歷史,「十六兩為一斤」被一直沿用

在《欽定大清會典事例》中有如下記載:

「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准,雲南商販茶,系每七圓為一筒,重四十九兩,徵稅銀一分,每百斤給一引,應以茶三十二簡為一引,每引收稅銀三錢二分。於十三年始,頒給茶引三千」。

從其中「每七圓為一筒,重四十九兩」可知當時的圓茶(餅茶)確實是一餅七兩。

357克之始

那麼從什麼時候開始,普洱茶餅變成357克了呢?應該是建國以後,中國全面實行公制(1959)之後了。

1959年6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於統一我國計量制度的命令》:「原來以國際公製為基礎所制定的市制,在我國人民日常生活中已經習慣通用,可以保留」,但也規定「市制原定十六兩為一斤,因為折算麻煩,應當一律改成十兩為一斤」。

此時沿用了1市斤=500克的舊制,但將一斤十六兩改為一斤十兩,一兩的重量改為50克。

建國後,普洱茶的重量也與計量制度的變革相關,七子餅被定為357克,使得每筒和每籃的重量更接近整數,此時,我們前面說到的公式才變得有意義:

一筒7片×357克/片≈2.5公斤;一籃重12筒×2.499公斤/筒=29.988公斤≈30公斤。

這樣一來,原本零碎的數字在加總之後就成為一個整數,便於普洱茶生產廠家的進銷管理。親,這下知道了吧?普洱茶餅的357克重量是這麼來的。

網上還有很多與357克相關的解讀,有些從玄學、命理的角度去分析,例如:3+5+7等於15,15是相聚的日子,象徵團圓,15為月圓之日。

所有這些,聽起來都有些玄,小懂就不去摻和了。今天只是聊聊357克的真實身世,既是對歷史的尊重,也可供親們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延伸閱讀:白茶餅的重量

普洱茶的七子餅,有歷史的成因,那麼近年興起的白茶餅又如何呢?

近年來,白茶壓餅漸成風潮,但是企業為了與普洱茶餅區分開來,一般不選擇壓制357克餅,以300克的居多,也有350克的,有些企業還有自己的內部重量標準。

▲福鼎白茶300克茶餅

所以,大家在購買白茶餅時,要先問清楚茶餅的重量,再去換算一斤茶的價格哦!

原創聲明:本文由「懂茶帝」獨家原創。如需轉載,不得刪減,並請註明出處。

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您答疑,可添加懂茶帝公眾號(hcyd321),或小懂個人號(hyn361),隨時隨地提問哦!


推薦閱讀:

「易武正山」是個什麼山?喝普洱茶必須知道
熟普的這些發酵知識,你要是全知道就牛了!
「臨滄班章」多仿品,怎麼辨別?她應該有這樣曼妙的身材
收藏普洱茶,記住這些商標好防身!

TAG:茶叶 | 普洱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