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這條「不歸路」,法學生該不該走?

原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職問」(ID:zhiwen_15)

考證界一直有一大不解之謎,就是司考和CPA,到底哪個更難考

司考黨認為,司考以其考試內容之龐雜,考試時間之緊湊,考試風格之多端,被稱為「中華第一考」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司考一年考十四五門,CPA五年考六門,怎麼看都是司考比較駭人。

(司考的同學都有這——么高的書堆)

CPA 黨則表示不能接受這個說法。儘管司考名聲在外,但實際上司考通過率百分之10左右,而 CPA 共六科,每科通過率11%,相比較而言 CPA 通過率更低;另一個角度來看,司考內容沒有基礎的人也可以看懂,而 CPA 沒基礎的話,很可能每個字你都認識,連在一起就不認識了。或許正因為此,CPA 也享有「含金量最高的考試」的美稱。

(歡樂頌2里關雎爾為了改變命運選擇了考CPA)

其實,這種比較更多是一種調侃和消遣,畢竟這是兩門不同學科的專業考試,單從橫向比較誰比誰難考,是很難量化出來的。

果殼網心理學領域達人@科學家種太陽也曾在微博中對比過二者的語速

以前覺得 CPA 老師語速太慢了,2倍速都聽著困,現在發現司法考試老師語速倒是很快,但不重要的話說3遍,重要的話說9遍,用2倍速聽也需要時不時連續快進幾個15秒,

怎麼講,CPA 是大長今,司考是情深深雨蒙蒙。

但對於某個群體來說,他們並不關心到底司考更難還是 CPA 更難,因為他們的目標是,既通過司考,也通過 CPA 。

法學生為什麼考CPA

可以說,幾乎所有擁有司考證的法學生都曾考慮過要不要考 CPA 。

其實說起來,法學專業和會計並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但為什麼這麼多法學生考慮考CPA 呢?

我認識一位北大學霸,司考複習倆月輕輕鬆鬆400+,這邊前腳剛出司考成績,他後腳就買來CPA的資料開始準備複習了。我問他幹嘛這麼拼,他一笑:提升核心競爭力嘛。

相信絕大部分選擇在司考後繼續考 CPA 的同學也是抱著相似的態度:想讓自己更值錢。畢竟現在社會競爭壓力這麼大,還不趕緊多給自己添塊磚加個瓦?

儘管律師在社會上已經是相對高薪的職業了,但實際上金融也是相當賺錢的行當。光從每年高考狀元有多少報考經管院就能看出這個行業有多熱門了。而擁有司考、CPA雙證的法學生,可以說渾身上下都瀰漫著「精英氣質」,對那些希望進入投行的同學來說無疑是一塊響亮的敲門磚。

用一位教經濟法老師的話來說,懂經濟的法學生,簡直就像是流氓會武術

一個剛拿到司考證,在準備 CPA 的女生回憶自己最開始怎麼走上這條「不歸路」的時候,挺不好意思地說,其實她當時沒想太多,那時候剛剛考過了司考,自信心爆棚,覺得自己還能再這麼輕鬆拿下 CPA ,於是立馬就報名了。

這樣的考生不在少數,其實當我問那些準備考 CPA 的法學生為什麼想考 CPA 時,很多人給我的答覆都是「沒什麼事做」、「因為無聊」。

那為什麼無聊的學生在法學專業扎了堆,其他專業的學生無聊的時候就不想著考 CPA 呢?其實這也是有跡可循的。

從專業的角度來說,法學和經濟是有重合的部分的,比如 CPA 其中一門就是經濟法,而且很多時候作為律師也好,作為法務也好,都是有機會處理一些經濟方面的事務的。而從時間的角度來說,由於學科性質,法學生往往會選擇大學畢業後繼續深造,那大四考完司考那段時間也沒什麼特別的事情好做,基本上就等著讀研了,所以琢磨著考個 CPA 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了。

坊間還有個不靠譜的傳說,因為 CPA 很難考,加上有些公司因為業務原因又必須需要擁有 CPA 的員工,因此單單考過這個證,掛靠費就一年十萬。這個江湖傳聞一直存在,但一直沒有身邊的人可以證實。但代代相傳,每年還是有很多人就這麼信了,學有餘力就琢磨著「知識就是金錢」,考個 CPA 賺外快了。

雙證在手會怎樣

不得不說,如果一個人既擁有司考證又擁有 CPA 證,在就業市場上還是很吃香的。畢竟這兩個證這麼難考,擁有其中一個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對於學法的同學來說,通過 CPA 更是錦上添花的美事,很多金融機構的人士都表示,註冊會計師易得,懂財會知識的律師難求,而收入高到咋舌的投行業更是需要這樣的人才:

知乎上有人問,同時擁有司考和 CPA 有怎樣的優勢,最高票答案上來就說得非常誘人:

「優勢說不上來,反正絕大部分HR都認為有這倆證的,給錢少了根本留不住!有這倆證優點就是收入比知乎平均水平要高的多!」

因為投行業需要的是法律和財務複合型人才,擁有這兩個證的人才,就被視為HR的心頭肉。而投行的收入,可比單幹律師和會計師要高多了。也就是傳說中的「1+1>2」啊。

(知乎上「司考和CPA都過了有怎樣的優勢?」下面的高票回答)

事實上,我身邊確實有通過 CPA 逆天改命的例子。

我的一位師姐在考研時本來是打算考經濟法的研究生,然而因為沒有發揮好,被調劑到環保法這種比較冷門的專業,這樣的背景讓她再回到民商領域變得困難了起來。

讀研期間,她的經濟法同學告訴她,學經濟法的很多學生都會選擇考個 CPA ,以後有機會可以去基金公司或者投行。於是她也趕緊準備起來。

備考的過程不必多說,總之她就是硬生生拿下了 CPA 的證,這個證讓背景條件並不頂尖的她敲開了君合的大門,還順利當上了證券律師。之後她跳槽去了一個稍小的所,剛三十齣頭的她就成了創收過百萬的合伙人

但其實照這個思路踐行的人並不佔主流,CPA 和司考交集最大的還是投行,或者說類似的金融機構。問題是,在這個行業里,這兩個證只是敲門磚,有沒有資格入行、做得怎麼樣,還最終取決於你的學歷和工作經歷。並不是有了這兩個證就能去投行,更不會一定能走向人生巔峰了。

而如果不去這些領域,那有沒有CPA似乎不會對職業生涯產生巨大的影響了。一個擁有雙證的法官在微博上這麼說:「坦白說,這兩個證除了增強了自信心之外好像並沒有明顯改變我的生活 。」

(法官師兄的微博截圖)

最多是個轉折點

我曾問過那位手持雙證的師姐,是不是有了CPA之後立馬就能年薪百萬,走向人生巔峰了?她想都沒想,說:「指望抱著一個證就拿高薪的人,未免想的太美了。」

儘管這位剛滿三十歲的師姐,現在也是北京某規模不小的律所里年薪幾百萬的初級合伙人,但她其實並不覺得 CPA 對她的升職加薪起到了關鍵作用,最多只能算是一個轉折點。

師姐繼續解釋:「我身邊的律師,能同時考過司考、CPA 的一般待遇不差,但不是因為他們有證,而是因為他們考過了這麼難的兩門考試,說明他們是個努力的人,這種努力在生活和工作上也一樣會有所體現。一個這麼努力的人,自然會有回報。」

可現實中很多人並不理解這一層,單純把司考或者 CPA 當成自己的救命稻草,或者高薪保證書,有著這樣幻想的人,最後極大可能會失望。

更何況,還有很多「一入 CPA 深似海」的法律人。

CPA 的性質決定它是一門「重要但不緊急」的考試,你可以一年一門慢慢考,也可以一鼓作氣考完。對很多非科班出身的法學生來說,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去考這個試,往往導致拖延症上身,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不足為奇。看上去複習時間充足,實際上複習很低效,這種情況往往也過不了 CPA 。CPA 戰線太長,選擇要不要考最好還是謹慎些:一旦考了,就是不歸路。

師姐說最後說,「而考 CPA 僅僅是因為對一張證書寄予厚望,千辛萬苦考出來,如果待遇沒有大幅提升可能讓人更加焦慮。本來以為考過了就牛逼了,考過發現還是這樣,會讓人喪失對生活的信心,感覺真的無路可走吧。」

-------------------------------------------------------------------------------------------

許多同學私信我一些求職上的問題,時間有限不能逐條回復,抱歉抱歉!如果有求職方面的難題可以加我的同事,職問職業發展諮詢師Max的微信號:Maxdxh ,歡迎騷擾~ 更多四大、諮詢、法律、投行等求職乾貨分享歡迎圍觀微信公眾號「職問」


推薦閱讀:

T14法學院接受2月LSAT成績嗎?
法學專業的工作,你高攀不起!
我經常看一些法學和哲學的著作,但是有人問我無因管理,特徵是啥,我真心不知道,是因為我沒有法學天賦嗎?
就讀於國內一流法學院校是怎樣一番體驗?

TAG:注册会计师CPA | CPA考试 | 法学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