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射手養由基的悲劇:射得好不行,還得拼爹
養由基是春秋時代楚國的著名神射手,此人號稱「養一箭」,一箭就足以致勝,「百發百中、百步穿楊」都是出自他。他曾經替楚莊王射死了造反的令尹(相當於宰相)斗越椒;替楚共王射死了射傷其眼睛的晉國大將呂錡;替楚康王俘虜了吳國大將公子黨。但他最高只做到了宮廄尹這種類似小官,最後一把年紀還得上戰場,死在了吳國百名善射小校的手裡。
▲電視劇照-左側的人物是養由基,右邊為楚莊王
養由基擁有神射技藝,立有眾多大功,人生卻如此悲劇,其根本原因是,春秋時代射禮對於貴族世家的重要性在於它是地道的貴族運動,屌絲們想憑藉這種運動一步登天,實現逆襲是白日做夢。簡單地說,射得好不行,還得拼爹。
其實運動也有它的階級屬性,射禮這種運動方式也是中國古代貴族世家保持自身優勢的重要手段,因為射禮考核的不但是射箭技術,還是對禮制的綜合考量,也要考核受測人的家庭背景。家庭背景不同射禮計分的標準也不同,如果祖先給力的話,射得不好,拼爹也是可以取勝。
射禮不同於現代的運動會比賽項目,它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射箭的一些列禮儀,來考察貴族成員的軍事素質和尊卑意識。「射」的構成是「身」和「寸」,「寸,法度也,亦手也」;「身」即人身,「射禮」就是讓人們知道自己的立身之本和如何在不同的等級中行事。在它的規則下,一個普通的士即使射箭才能再高也無法擊敗周天子,周禮的制定人正大光明的為周天子及其後人開了掛。按照尊尊親親的原則,射禮按照等級的不同也給其他的貴族行了方便,射禮的相對公平只是針對同一基層而言。
比如春秋時代的楚國神射手養由基,其射藝就被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很看不起。他認為,養由基的射法只是「主皮之射」,因其不合禮法而應該被打分為零。總之,核心點是光會射箭不能算研習射禮,而要符合射禮就不能是庶人,「禮不下庶人」是周禮的第一個法則。鄉間「野人」(和國人相對)射箭的本事再高明也只能在田野間打獵,哪怕某個野人是后羿再世也白搭。純粹在鄉野間射殺野獸或者單純的射箭淘汰賽在當時叫做「主皮之射」,這是庶人玩的射箭方式,不計入射禮的考核範圍。你就是在野外射殺了哥斯拉也換不來一官半職,同樣沒學過射禮的養由基在戰場上表現再好也是沒用。這就好像今天的考試規則改成了只有年收入多少萬或者父母行政級別、職稱多高的孩子分數才算數一樣,純粹就是不公平規則。有了出身還不夠,要學習射禮首先要進入專門的鄉學或者大學。諸侯國的士人子弟一般都會按照所在鄉的不同進入不同的鄉學,因此養由基挑戰射禮的第一步就是投好胎加上鄉學。
▲沈府君闕上「射侯」圖像
鄉學的主要教學內容就是所謂的君子六藝,分別是五禮、六樂、五射、五馭、六書、九數。其中的五射就是專門的射禮課程,它的重要程度排第三。要學好五射這門課程首先要選好弓箭,周人已經意識到不同性格和體質的人對弓箭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果學生是一個安靜的胖子,個子不高,脾氣好動作慢,這在當時叫做「安人」。安人選弓要訣是要為他製作勁疾的弓(危弓),勁疾的弓配以柔緩的箭(安矢)。如果學生剛毅而敏捷,脾氣暴躁、動作迅疾,這樣的弓箭手叫做「危人」。危人必須用柔緩的弓(安弓),用柔緩的弓配以勁疾的箭(危矢)。當時的射箭理論認為如果人的性情柔緩,他的弓也柔緩,箭也柔緩,射出的箭就不能迅速中的,而且不能深入。如果人的性情急躁,他的弓也勁疾,箭也勁疾,射出的箭就不能謹慎命中。鄉學教育弓箭的五種射法分別是白矢、參連、剡注、襄尺和井儀。白矢是箭穿靶子而箭頭髮白,表明發矢準確而有力;參連是前放一矢,後三矢連續而去,矢矢相屬,若連珠之相銜;剡注是說矢發之疾,瞄時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襄尺是臣與君射,臣與君並立,讓君一尺而退;井儀是指四矢連貫,皆正中目標。此外,學射的人還要學習射箭的姿態和音樂,這也是射禮的重要組成部分。射禮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它牽涉到六藝的其他組成部分。射禮中需要計算成績,所以射禮中也有計數方法的練習;射禮中還要講究按照鼓樂的節奏射箭,所以沒有音樂細胞是不行的;射禮還有飲酒交際的內容,是學習五禮的前奏。
鄉學的射箭老師來自諸侯國的軍隊,他們靠著在戰爭中表現和卓絕的弓箭技術贏得了這個差事。這些兼職老師並不是鄉射禮的主考官和主持人,鄉射禮可是很複雜的儀式。鄉射禮的舉辦時間是每年春秋兩季,發起者是鄉大夫。千萬不要把鄉大夫看成是現在的鄉長,鄉在當時的行政單位中可是不小的單位,鄉大夫的地位至少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市長。齊桓公在齊國進行軍事改革前也只能掌管15個鄉長,五個鄉的青壯國人組成的軍隊就是齊國的一個軍,齊國原先一共只有三軍。統領五個鄉軍力人力的長官就是卿,所以千萬別拿鄉大夫不當幹部。
鄉大夫會以主人的身份邀請當地的卿、大夫、士和學子來自己鄉的鄉學參加鄉射禮,並為這些來賓和參賽者備下酒宴。鄉射禮也是周人青壯年可以公開飲酒的場合,而按照周公的禮制不在祭祀期間私自飲酒可是要刑法伺候的。
鄉射禮的主持者,是由一名德行卓著、尚未獲得官爵的處士擔任,稱為「賓」。鄉射禮的射位設在堂上,箭靶稱為「侯」,設在堂正南方三十丈遠的地方。侯的左前方有一曲圓形的皮製小屏,供報靶者藏身之用,稱為「乏」。弓、箭、算籌以及各種射具陳設在西堂。鄉射禮的核心活動是射手之間的三輪比射,稱為「三番射」。每番比射,每位射手都以發射四支箭為限。
▲射禮姿勢很重要
鄉射禮三番射的第一番射側重於射的教練,主要看參賽者的水平,並不計入比賽成績,也不淘汰選手。鄉射箭的教練和指揮員叫司射,司射將挑選出來的六名選手搭配成三組,分別稱為上耦(ou)、次耦、下耦,即所謂「三耦」。每耦有上射、下射各一名。司射先為三耦作射儀的示範:先將左足踩到射位符號上,面朝西,再扭頭向南,注視靶心,志慮專一,再調整步武,最後開弓射箭,這叫做「誘射」。上耦的兩位射手上堂。按照司射的指教,上射先射,下射後射,如此輪流將各自的四支箭射完。接著,次耦、下耦上堂,如法比射。第二番射是正式比賽,要根據射箭的成績分出勝負。
▲鄉射分組
參加者除三耦之外,還有主人、賓、大夫和眾賓。主人與賓配合為一耦,主人擔任下射,以示謙敬。同理,身份較高的大夫,也都與士一一配合為耦。先由三耦比射。射手像第一番射那樣,輪流開弓射箭。如果射中箭靶,工作人員要「釋筭(音suan,同算)」,就是放籌到地上計數。三耦射畢,由賓與主人配合成的耦、大夫與士配合成的耦、眾賓之耦先後上堂比射。比賽結果公布後,勝方射手要脫去左袖,戴上扳指,套上護臂,手執拉緊弦的弓,表示能射。負方射手則穿上左衣袖,脫下扳指和護臂,將弓弦鬆開。各耦射手先後上堂,負方射手站著喝罰酒,這也是中國最早的罰酒,然後向勝方射手行拱手禮。這第二番射的偶然因素比較大,因為誰也不能保證這群新加入的選手水平發揮如何。鄉射禮考核的是集體射箭,如果隊友全是豬隊友的話,自己再善射也可能失敗。
第三番射的過程與二番射相同,只是增加了音樂伴奏。樂工演奏《詩經·召南》中的《騶虞》,樂曲的節拍,演奏得均勻如一。這也是一首描寫射手的歌曲,描寫獵手在野外射殺野豬,虞在當時就是獵人的意思。選手們只有應著鼓的節拍而射中靶心者,才計算成績;否則,即使射中也無效。這比的是選手的耐心和服從性,同時代的希臘公民軍隊也是踏著音樂的節拍調整步伐,在戰爭時不按號令私自放箭往往不能形成齊射的效果。第三番射的比賽結果公布後,各耦射手順序上堂,負方射手喝罰酒,並向勝方射手行拱手禮。三番射至此結束。但是以上所有的前提是,參與者的爹都需要是一個級別的,而這也是養由基悲劇人生的根源……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李從嘉。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
※作為台灣人,你如何看待中國大陸的歷次對外戰爭?
※歐美系的古代或者魔幻背景遊戲里為什麼會把盜賊當做一個專門的正面職業?
※請問國外輿論如何評價對越自衛反擊戰?
※職場中的相愛相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