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棋推演】厲兵秣馬戰亞東——中印邊境戰模擬 V0.1

大家好,我就是那個喜歡發兵棋推演的路燈~

最近一個多月,比較熱門的軍事話題中,印度軍隊越境侵入中國洞朗地區的新聞尤為引人關注,於是乎,知乎上一片群情激奮。舉目而望,均為「雖遠必誅」,並且為對印作戰大計紛紛獻策,可謂熱鬧非凡。大家這麼熱心,我這個喜歡搞推演的沒有點表示也不好意思,所以也嘗試著依照目前掌握的信息,製作了一份兵棋劇本,試圖模擬中印邊境開戰的情形。

在我最初的規劃中,有三種想定,一種是「洞朗之戰」,即小規模的、至多在營一級的邊境摩擦。第二種是「目標亞東」,代表西藏軍區野戰力量、邊防6團和印度33軍及第4軍一部在整個亞東境內的衝突。第三種是「通往藏南之路」,地圖涵蓋整個藏南地區和印度東北,雙方投入力量包括印度的東部軍區、北部軍區的主力;整個解放軍西藏軍區以及3-4個旅級快反部隊的支援,甚至考慮到了克什米爾戰場。

第一種被迅速否決了,因為《戰爭藝術3》實在是不適宜表現小尺度快節奏的連營級衝突,地圖的比例尺也是一個限制,我也找不到解析度太高的亞東衛星圖,如果硬要做出來,會顯得很粗糙,沒有實際意義,也沒有感官刺激。

第三種也被忍痛否決了,因為我沒有時間做這麼大的劇本……而且如果硬要做的話,就會發現雙方部隊運算元差異數極大,如果想要單位數量平衡,那單位的編製等級就不能統一,這毫無疑問會使推演更不精準——這個劇本只能用看起來很美來形容。

因此,我最終圍繞第二種方案做出了《目標亞東》的劇本,基礎單位為營/連級(空軍部隊除外),1天/回合,2.5km/格,雙方運算元數量為58(中):80(印),但雙方部隊實際數量差距可能比這個比例還大上不少——中方有相當一部分運算元是炮兵部隊和防空部隊,而印方大半是步兵。

值得慶幸的一點是,在這次全方位、寬領域的軍改中,似乎新疆、西藏兩個邊疆守備軍區沒有太多的改制,戰鬥序列保留完好,也沒搞太多的合成化,這使得套用已有的成熟編製成為可能。

印度的編製也是一個比較棘手的方面,因為印度師的下屬裝備……實在是雜的可以。印度的山地旅名義上是一個旅,但它和「諸兵種合成」沒有任何關係,因為印度的「團」本質是英國意義上的榮譽編號或者「大營」,印度旅的實際功用和編製大致和解放軍(1998-2016)語境的團相同。考慮到印度的山地部隊本身不配屬坦克,我在設定中為印軍提供了兩個坦克「團」(每團46輛T-72)的支援,它們從一般的步兵師(譬如印度東部軍區的直屬23步兵師坦克團)抽調出來提供支援。

印度的旅級部隊番號也是同樣的棘手,我唯一能明確確定的是27山地師的第59山地旅和第164山地旅,如果哪位同志有整個33山地軍的旅級番號,還請不吝賜教。

電子戰水平,解放軍設為60,印軍設為33,以表現解放軍對電子戰的一貫重視和高原複雜環境的影響。

突擊力,印軍在前5天設置為120%,之後降為100%,補給受到威脅後會進一步降低。

解放軍陸地戰鬥序列

——III 邊防第6團(承受印度的第一波衝擊,1營和炮兵防禦乃堆拉山口,2、3營防禦亞東方向)

——X 山地第52步兵旅(開頭駐紮在亞東,負責阻滯印度在河谷地帶向亞東的推進)

——X 山地第53步兵旅(預備隊,支援作戰力量,負責增強乃堆拉山口防禦與協助洞朗-亞東方向的阻滯)

——X 機械化第54旅(總預備隊,負責戰役反衝擊,殲滅前突印軍,最終在52、53旅的配合下一路奪回洞朗,打出國境線)

——X 炮兵第381旅

——X 防空第651旅

——X 西藏軍區特戰旅(機降切補給、襲擾)

——III 西藏軍區工兵團(前期前線挖坑穩定戰線)

印軍陸地戰鬥序列

——XX 第33軍17師(經熟練度和火炮強化,西線進攻,負責對乃堆拉山口的行動)

——XX 第33軍27師(南線進攻,負責從河谷地帶橫掃下亞東-亞東一線)

————III 坦克團(配屬給27師作戰)

——XX 第33軍20師(南線進攻,27師的預備隊,協助27師奪取亞東-下亞東)

——XX 第4軍第5師(總預備隊,可由印度軍隊操控者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參與作戰)

————III 坦克團(配屬給5師作戰)

——X 印藏邊境警察部隊(其實是特戰)(襲擾、守備補給線)

印度軍隊標準山地師為3山地旅+1炮兵旅(團)+1工兵團(大營),沒有營級以上防空。

雙方地面實力大致是解放軍1個邊防團+3個野戰旅+1個防空旅+1個炮兵旅+1個特戰旅+一堆輔助部隊VS印軍4個山地師+2個配屬坦克團(大營)+由若干個營組成的「印藏邊境警察」部隊。總兵力在1:2.5左右。

經過一番軟磨硬泡之後,同學C醬同意參與這場推演,我負責承擔解放軍的一部分指揮任務,而她承擔印軍的一部分指揮任務。所謂「一部分」,就是指在由雙方AI指揮的基礎上,人負責對那些出了偏差的軍團行進路線進行及時調整,或者做引導特戰機降這種AI很難勝任的任務。前2日(設定中到劇本中的第3天才正式交火)的排兵布陣也由我們負責。

第一/二天

休戰狀態,人控

印度參謀長(C醬)認為,這次戰役,印度必須發揮好其人力優勢。對此她指出了設想中印度面臨的一些問題以及其作戰方針:

1.印度的單位素質遠弱於解放軍,即使是熟練度最高的第17師,其步兵營的戰鬥力也弱於解放軍的任何一個山地步兵營。在這樣懸殊的戰鬥力比例下,多梯隊攻擊是在浪費印度的人力優勢。

2.在作戰後期,隨著解放軍工兵部隊在前線的活動愈發活躍,印度將會面臨相當棘手的狀況。隨著戰線向高原地帶的延伸,印軍的補給也會成為問題。

3.她主張只在後方保留少量預備隊(大約2個步兵旅),其餘部隊全部執行閃擊任務。開戰日(第3回合)時,印度第33軍三個整師的部隊已經抵達,而解放軍執行反衝擊的機步第54旅還在行軍路上,這個時候的雙方作戰人員比例將會達到誇張的3:1以上,印軍要做的就是抓住這寶貴的時機,用大量部隊撕開缺口,再投入寶貴的裝甲部隊。總之,不要太忌諱人員損失,以奪取勝利點為第一要義。

4.印度軍隊絕不能與解放軍邊防糾纏太久,他們由印度炮兵負責削弱其防禦工事以防止其發揮阻滯作用,最後它們將由第4軍第5師徹底解決,在此時,印軍應當已經推進至下亞東鄉以北一帶了。

5.進入河谷地帶的作戰日程不宜拖延。大約4-5個旅將在開戰前就進入春丕河谷,其餘的1-2個旅則負責將解放軍機械化部隊拖延在山區,以減緩其機動優勢。

6.印藏邊境警察(特戰)不執行襲擾任務,它們唯一要做的就是配合那兩個旅的預備隊保護補給線,隨時待命以消滅機降的解放軍特戰。

7.在戰役第一周,第17師的炮兵力量將會得到進一步強化,2個營的炮兵會加強給17師。該師的突擊主軸是乃堆拉山口-下亞東。對乃堆拉山口的作戰計劃是步兵衝擊-火炮急襲-步兵衝擊,最終奪取該地。

我在分析了雙方形勢之後,得出了這樣的作戰方案:

1.在前期,解放軍在敵人的任何一條進攻軸上都會面臨不可避免的兵力劣勢。能動用的事實上只有兩個山地旅即52旅和53旅。

2.解放軍邊防應該在開戰前抓緊挖坑,採取「你炸我挖」的對策,它們將會被作為棄子,但是它們應當保持自己在山地的原戰位,以將其對印度的滯延作戰效果最大化,總之,在第54旅反衝擊之前,不應機動。

3.第52旅全部機動到下亞東及其周圍一圈的山區,力圖在不會被包抄的最小範圍集中最大的兵力。在春丕河谷以西的山區,利用高山的不可通過性,可以稍稍減弱防禦,在河谷以東,山區村莊巴德穆扎將會成為右翼防禦的重心。

4.在戰役前期,解放軍應該避免一切形式的延長戰線——包括對勝利點的守衛。河谷南端的兩個村莊,加德加波和桑恩將被迫暫時放棄。與印度的作戰方案不同,解放軍不應拘泥於每一城的得失,而是以保持有利戰略態勢為原則。如果非得守住每一個勝利點,下場就是一個都守不住。

5.乃堆拉山口的情況比較特殊,這裡兵力和印度達到了驚人的1:6以上,但是其堅固和險要也是首屈一指的,這裡一旦丟失,奪回將相當困難。53旅雖然名義上是全場支援,但是其4個山地步兵營中的2個都應派往乃堆拉地區,在戰役前期,這一戰區將會得到整個53旅炮團的火力支援。前提是邊防6團1營能堅持2天。

6.機降特戰部隊可以暫緩對補給線的切斷,應當在敵後對敵之炮兵部隊構成威脅。

於是第1天印度的部署成了這樣:

註:雙方的初始部隊都不多,印度只有27師+邊境警察,中國只有52旅+邊6團+工兵團,但是前幾天每天都有增援而來的部隊。

印度利用先手優勢,毫無意外地迅速佔領了不設防的加德加波和桑恩,佔領這兩座村莊的是27師59旅,59旅南面27師第3旅(不是真實編號,但我實在找不到這個旅的番號)作為預備隊。

27師炮旅西進準備為下一日抵達的17師提供火力支援。各步兵旅炮營向東跑提供火力支援。

27師164旅奉命東進保衛東面補給線。印藏邊境警察沒有截圖,在西邊通往乃堆拉的補給線上。

當然,這些火力支援,也只有到第三日正式交火時才有用了。

第2回合,印度一口氣來了這麼多增援:

印度來了33軍直屬、17師第1旅,20師第1旅(依舊不是真實番號),印藏邊境警察又加一個營。說實在的,開戰後的增援才佔大頭,但開頭的部署對於戰局的基礎相當重要。當然現在印度已經有19個步兵營了,解放軍帶上邊防才7個……

33軍作為山地軍,沒有坦克,這裡的軍坦克團(大營)是抽調臨時組建的。

第三天 人/電腦雙控制

交火正式開始!

印度按照原先計劃,大量部隊進入了春丕河谷。現在在河谷一線地帶的印軍有:

27師59旅、27師第3旅、20師第1旅(缺)、20師第2旅。它們已經逼近到下亞東以南5-7.5km的地區。為它們提供輔助的是第33軍工兵團(大營)和33軍的野戰防空力量,後者主要用於應對日後可能的中國空軍遮斷——當然,即使有,也是微不足道的。

46車坦克團和印藏邊境警察E防區位於二線,它們負責將河谷東面山區的邊防6團3營驅逐出工事,但是本著不要與邊防過多糾纏的原則,他們只需將3營逐出,而非殲滅性打擊,這主要是為了為印度的補給運輸和後續部隊開闢道路。

解放軍這時出現了一個失誤,巴德穆扎沒有按照原定的計劃加強防守,而是白白留給了印軍,所幸在巴德穆扎以北5km有解放軍1個步兵營和一個工兵營的力量,不至於讓印度包抄其脆弱的右翼。

解放軍在下亞東沿公路以南7.5km處建立起了包括4個步兵營、1個警偵連的力量(也就是說,52旅所有的野戰力量都集中在這一區域),輔助以由旅工兵營和軍區工兵團1、2營建立起的堅固要塞。53旅已經到達,按照原定計劃2個營被投送到52旅東側,其餘的機動到下亞東鄉內修整,由於機動里程限制,下一日才能抵達乃堆拉,這就要看邊6團1營能否堅持1天了。下亞東區域的PLA與印度軍隊各自形成了一個突出部。

印度視角下的局勢,下亞東還有2個解放軍步兵營,但是印度偵察能力有限。

印度炮兵對下亞東突出部、乃堆拉山口、春丕河谷東南陣地進行了多次轟擊,大約每個地方都能分到2-3次,取得一些戰果。每次都能造成大約1%-2%的傷亡,最多的時候,在對下亞東突出部的炮擊中,解放軍傷亡60人,損失4輛卡車。但大多只能造成1個班甚至只有1挺重機槍的損失。邊防3營的防禦工事如印度所願有所削弱,為了做到這一點,印度動用了6個炮兵營。

當然也有更多一點的……

12個炮兵營,對一個邊防營。

一回合下來,邊6團3營減員25%以上了,但暫時還能守住戰位。

印度向下亞東突出部發起攻擊,未果,解放軍損失90人,紅箭-73一具,重機1挺。印度損失160人,重機4挺。

解放軍發動反擊,53旅警偵連進行山區機動,從側翼襲擊20山地師炮兵旅第3營,該營損失火炮若干門,被擊退。

西藏軍區特戰旅1營此日抵達,機降到乃堆拉山口以南,攻擊17山地師炮兵旅第1營,得手,暫時切斷了到乃堆拉的公路,但是只能部分切斷補給。

52旅炮團1營(裝備PL-66 152mm榴彈炮)對20師炮兵旅第1營和27師59旅炮兵營發動反制,炸毀3門105mm榴彈炮,1門120mm迫擊炮。52旅炮團2營(裝備PLC-09 122mm卡車榴彈炮)攻擊了下亞東突出部(印度)西部的印軍,炸死炸傷40人。

52旅開始向下亞東突出部印軍最薄弱的區域反擊,調集了幾乎整個52旅和53旅炮兵2營與火箭炮連的支援(反正乃堆拉今天是到不了了,不如先利用一下)

情況如下:

印度死傷190人,解放軍死傷90人。印度164旅第1營被擊潰並分拆為3個連撤退,可以判斷這個營已經失去了戰鬥力,但是解放軍也為此付出了迫擊炮、重機槍等裝備約10挺的代價。

52旅總減員已達15%。

解放軍參謀長驚奇地發現,PG-99高炮平射能給敵人的步兵造成相當大的傷害,在有掩護時,1個營的PG-99提供的火力堪比2個營以上的山地步兵。印度參謀長向解放軍參謀長表示自己也要用ZSU-23-4試一下。

52旅炮1營、2營又對敵之陣地進行覆蓋,先後炸死炸傷110人。

52旅高炮營、1營、2營、3營在整個旅的火力支援下對孤立在防線左側且無工事支撐的印度27師59旅1營攻擊,造成後者戰損31%,死傷120人,基本失去戰鬥力。

解放軍進行零散炮擊,先後造成印度200人左右損失,52旅和53旅1營進行了一次堪稱敗筆的攻擊,自損220殺敵210,戰果是擊退印度20師2個營和27師1個營。

53旅2營正相反,它以一己之力逼退了巴德穆扎方向的一個印軍營,僅僅自損20人,對面損失110人。

第3日結束,解放軍和印度步兵戰損比穩定在1:2.2左右,印度另有15門身管火炮的損失。

但是請注意,雖然解放軍暫時擊退印軍第一梯隊,但是其預備隊依然龐大而毫髮未損。解放軍局部區域的兵力優勢將曇花一現。

第四天

印度炮兵又對各個要點進行了例行轟炸,如乃堆拉山口、邊6團2營,邊6團3營。造成PLA100餘人傷亡。邊6團3營在上一日剛剛重新加固的工事又被摧毀。

倒霉的是邊6團2營,印度新增援的部隊只是稍稍機動就跑到了它身邊,而2營的工事在上一回合沒有加固,這就直接導致2營同時遭到印軍1個旅(20師3旅)、1個坦克團和1個邊境警察營的攻擊,外帶7個營炮兵的支援。

於是2營在損失40兵力%(110人)的情況下被趕了出去,雪上加霜的一點是,由於昨天解放軍的一些反攻行動,印軍戰線全部退至離下亞東7.5km的地區,這也許對52旅和53旅是個好消息,但對於邊6團2營來說……

(別看上面的數值,昨天在這裡讀檔的時候裝備文件出了問題,單位數值有偏差,我只好先截了圖,然後檢查問題去了)反正你只要知道,邊6團2營已經被基本包圍了,稍有不慎,它可能成為解放軍在1979年之後第一個被成建制殲滅的營。

印度陸航已經抵達戰場,總數為3個大隊。須知印度直升機(尤其是武裝直升機)的數量一向少得可憐,這次從總數十幾個(我上次看到是14個)當中拿出三個,其中還有8架Mi-24「雌鹿」,應該說是下了大本錢的。除了一個大隊是運輸用途之外,另外兩個都執行遮斷任務。

印度淡定地集結部隊又一次拉起了防線,這次的重心在巴德穆扎左側,原因很簡單,那個方向只有一個警偵連能威脅到自己的一個炮兵營,不足掛齒。

乃堆拉方向,53旅還是來晚了一步——這天17師已經被湊齊了,9個步兵營全部沖了上去,以優勢兵力豬突邊6團1營,外帶整個17師的火炮和部分原本用於亞東方向作戰的火炮。效果的確顯著——邊6團1營被逐出乃堆拉山口,工事被徹底摧毀,自身損失也過半。印軍為此也付出了480人死傷的重大代價。但是從不利地形+兵員素質差+守方工事的角度來看,這個交換比也是相當划算的。雖然由於機動能力不足,在本日印度沒有能夠佔領乃堆拉,但是解放軍僅僅來得及投入1個特戰連和53旅2營來取代邊6團1營,它們的工事和準備可比防禦特化的邊防6團差多了。印度已經看到了奪取乃堆拉的希望。

這是戰鬥結束後的1營。

大家喜聞樂見的空軍上場了,兩方開始互相甩空中遮斷,印度新增援的部隊和解放軍本日機動的53旅尤其受到「關照」。前者由於戰鬥素質較低,損失相對大一些。解放軍西部戰區空軍趁機突防了印度的機場,炸毀12架Mig-21與5架Su-30MK1。然而,比較悲劇的一點就是,這個劇本里印度空軍補充速度相當快,基本上幾架飛機打完了下一天就又飛回來一個中隊,而解放軍由於機場和作戰區域的限制,幾乎沒有補充……

機械化54旅來了。

幾乎像割草一樣,機械化54旅擊退了前線所有「孤懸」(指單獨佔據一格的印軍單位)的印軍。52旅暫時歇息了一下,上一日損失實在比較大,不宜立即發動攻擊。

亞東前線印軍與解放軍兵力達到1.8:1。但是到本日,印度第一批支援部隊已經全部抵達,第5師還要再等幾天才能通過一個增兵決議抵達,這就是說印度的兵力優勢雖有,也不是這麼明顯。54旅的反衝擊卓有成效,但顯然還不足以撕碎印度的防線。

至此,印度傷亡人數已超過1700,解放軍是這一數字的一半。


推薦閱讀:

同族操戈的命運悲歌:朝鮮戰爭戰史回顧(二)
簡單考據《潘菲洛夫28勇士》中的軍事細節

TAG:军事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兵棋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