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卡農?

在西方古典音樂中,很少有一個術語能像「卡農」這樣在世界範圍內流行起來,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約翰·帕赫貝爾的《D大調卡農》。

但也正是這首精緻的卡農遮住了大多數的眼睛,讓許多人沒有想到,它背後還有目不暇接的山陰風景。

https://www.zhihu.com/video/872173875440521216

以下為視頻文字稿:

提起卡農,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我聽過!」——如果他們指的是《D大調卡農》,那就有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卡農是一種譜曲方式,而不是某篇具體的音樂。

比如婦孺皆知的《兩隻老虎》就是一首標準的「卡農」,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卡農這種譜曲法。

這段畫面截取自1964年的實驗動畫《卡農》,作者諾曼·麥克勞倫是動畫史上首屈一指的先鋒藝術家。

鏡頭中先是出現了一塊字母A的積木,它一邊在方格盤上旋轉運動,一邊奏出《兩隻老虎》的旋律,然後消失了;接著出現了字母B、C、D的積木,它們順次開始完全沿著A積木的路徑在盤上運動,各自奏出自己的《兩隻老虎》,只是音高略不相同——這竟產生了奇妙的效果:四段《兩隻老虎》交錯疊加起來產生了全新的聽覺效果,而四塊積木雖然沿著完全相同的路徑運動,卻能互相交纏繞轉,產生複雜的場面。

這就是卡農,幾段相同的旋律在時間上逐次展開,又在具體的時刻上互相配合,產生新的聽覺效果,由於多個聲部地位均衡,這種新的效果往往顯得奢華優雅,是巴洛克音樂中相當常見的題材。

就以《D大調卡農》來說,它先以大提琴啟奏2小節為單位的和聲不斷循環,之後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依次加入,奏響完全相同的旋律,但這一點兒都不顯得單調,反而有一種盤旋迴轉的愉悅感。

不難想見,卡農這種譜曲方式幾乎是一種時空中的構造遊戲,幾個聲部的配合實際上是一個聲部與自己的配合,相當於邏輯上的自我指涉,這在一些偉大的頭腦中誕生出了一些精妙的花樣。

巴洛克音樂最偉大的代表巴赫譜寫了相當多的卡農,其中有一首螃蟹卡農(Crab Canon)可以寫在莫比烏斯環上,也就是說,它的兩個聲部雖然完全相同,但是其中一個聲部要倒著演奏,兩個聲部如果結束後再倒回去,就能無窮無盡 。

到這裡,我們已經知道了音樂上的卡農,但是我們還會發現,藝術之間的橫向交流是如此普遍,如果將一段旋律換成一次敘事,我們就能得到一些打破因果的詭異故事,這給20世紀以來的幻想藝術提供了諸多的靈感。

一個成功案例是 2009 年的恐怖電影《三角洲》(Triangle),通常會糟糕地譯作《恐怖游輪》——影片中的女主角經歷了三個階段的心理狀態,從起初面對屠殺時的恐懼,到逐漸發現隱情後的困惑,到自以為找到答案後孤注一擲的殘暴,全都因為錯位的時空糾纏在一起:現在的自己為了拯救過去自己而殺了未來的自己,最終重蹈了未來的自己的覆轍——這奇妙的矛盾就是影片最獨特的魅力。

推薦閱讀:

如何獲得一個藍色的肝
行星狀星雲跟行星到底啥關係?
人類首個太空國今年發衛星,開闢太空領地
大紅斑最近照出爐了——最近距離、最新照片
一本正經地胡思亂想:黑洞如何吞掉地球?

TAG:科普 | 音乐 | 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