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評《大護法》

《大護法》上映至今引發的話題,令這部作品必定成為今年最具噱頭的國產動畫電影。受限於沒有分級制度,這是中國大陸首部自主分級PG-13的動畫電影。甭論本片是否真的需要以超出面向全年齡的尺度來展現故事完貌,這種駭人的賣點一定會寫入本片的營銷文案當中。當然,這也是片方出於對本片口碑的保護做的決定。

在看完後,筆者確實覺得從它的「中式暴力美學」,到獨立特行的世界觀以及極其收斂的風格,無一不體現出本片的冷靜情緒。它不像光線影業發行的「大系列」動畫電影其他兩部《大聖歸來》、《大魚海棠》一樣可以激發觀眾的感性,獲取好評並贏得票房。觀眾看《大護法》,需要冷靜思考本片帶出的背後信息,而理性的理解也讓本片口碑兩極分化。

如今看來,各大社交網路的網友對此片排山倒海的好評,這或許算是「邪道」的勝利。導演不思凡早就在2004年以「悠無一品」的名義製作FLASH動畫《黑鳥》,製作過數部作品後便在網路失蹤,留得一個「網路十大遺憾閃客第一名」之名,之後2008年又重出江湖,製作了《小米的森林》以及《妙先生》系列等作品。可以說,他的前作幾乎能看到如今《大護法》的雛形,每部作品都並非獨立,相輔相成,構建一個「不思凡動畫宇宙」。《大護法》也因此錦上添花。不思凡導演每一部作品都極具東方色彩,含蓄留白,讓人忍不住要做解讀。然而,《大護法》的解讀站得住腳嗎?

《妙先生》系列

在談論本片枝葉之前,先容許筆者梳理一下本片主幹。看過片子的人都知道,大反派歐陽吉安需要的是花生人成熟之後(特徵是身上長了鬼蘑菇),剝開花生人的腦子取出其中的黑蠱石。大多數花生人都只是沒有個人意識的行屍走肉,因此極其容易受居高位掌權者的操縱。小姜和隱婆便是覺醒個人意識的花生人。這個故事最大的衝突,是已覺醒自由意志的花生人與花生鎮的掌權者吉安以及受他操縱的花生人之間的矛盾。想要帶太子回宮的主角奕衛國大護法,想要繼續自由自在的太子,想要看外面世界的小姜,把花生人當作搖錢樹的吉安,想要揭露陰謀的隱婆,想要獲得皰族祖傳真功夫的花生人屠夫卯卯,各自為營的每個角色被牽連在一起。

本片的主角大護法、以及他尋找的太子,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捲入事件。鑒於主角的身份,作為事件旁觀者的主角最需要一個絕對的戲劇衝突,觸及矛盾中心,才能牽一髮而動全身。但是本片95分鐘中,前50分鐘,除了登場人物介紹與世界觀的錯落展現,大護法這個人物的戲劇矛盾始終局限在找到太子→失去太子→重遇太子的來回反覆,製造這種矛盾的起因是太子捲入了花生鎮的陰謀,花生人對他們進行追殺。直到50分鐘左右,故事才以小姜的視角揭露故事的最大矛盾,然而作為旁觀者的大護法依舊沒有參與到矛盾進來,可以說是對故事造成嚴重脫節。

故事的最高潮是主角配角因各種原因聚集在卯卯的屠場,每個人之間的矛盾達到最大限,一觸即發。然而製造高潮的方法,只不過是把人物用劇本簡單粗暴地拖曳到同一個場景,讓每個人物的線索強行捆綁在一起而已。以觀眾的上帝視角看大護法的經歷,大護法期間發生的矛盾宛如節外生枝,並沒有讓人物主動走向衝突,故事無法一氣呵成。到影片的最後,大護法和太子依舊沒有觸及到矛盾的中心,花生鎮的陰謀是什麼?花生人從何來?他們始終不知道。故事的進展可以說是完全由配角推動,可謂螳螂擋車。主角從始至終都沒有正面參與事件。整個故事可大致比喻成一條鐵環鏈子,到高潮這鐵環鏈子都是假裝連起來,只剩下所謂「隱喻」、獨特風格等細節裝飾每個鏈環。而追殺大護法的蒙面人羅單、吉安的妻子彩這些角色更是設置得不知所謂。

這也難怪很多觀眾直言看不懂,對此,導演不思凡自信地說:「看不懂是正常的,支持二刷!」但是,在此不穩固的基礎上,我們觀眾對故事進行解讀是否過於淺薄?畢竟——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私以為,當一部電影作品經得起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解讀的時候,這部電影已經敘述了一個或數個清晰明了的基礎事件;當一部電影能引起不同觀點對立碰撞時,那便是電影作者成功留下矛盾懸念而引發的現象。這便是羅伯特·麥基的著作《故事》中提到的小情節處理方式之一:開放式結局。可以說,這和中國藝術中寫意的留白有異曲同工之處——「在簡約、精簡的前提下保持經典的精華。」李安的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便是反面教材,該片展現的不同立場、不同價值觀對立碰撞,甚至4K與120幀技術釋放的高密度畫面信息,都需要觀眾獨立思考屬於自己的廬山真面目。西方觀眾對該片的負評不是我國觀眾所說的「西方人不懂電影骨子裡的東方文化」,而是李安在進行小情節的開放式處理的時候他犯了最大的禁忌——他又通過角色的嘴巴把答案直白地告訴了觀眾,把觀眾對電影思考的條條大路給堵死。

《大護法》截然相反,在基礎建築沒有構建好的情況下,導演就對此進行開放處理,畢竟這有一個完美的借口:「這便是中國風的留白」,或說「這便是本片獨特的風格使然」。實際上這只是自以為是地把省略(這並不是留白)作為一種討巧的方式,許多觀眾亦被深深欺騙。若說要把懸念留著拍續集,更只能說是借口。這樣無疑和李安一樣是一種「耍流氓 」 的做法,只不過是和李安站在另一端的極端而已。這時候,讓觀眾進行解讀的素材,也不能通過故事完美展現。即使背後映射的信息量巨大,隱喻再多,也會變成繁多的邊角料而淹沒故事本身。

既然要說到風格,最令筆者不滿意的反而是來自於此。本片中花生人掉頭的鏡頭數不勝數,雖然做了藝術處理,但仍然遮掩不足本片一股硬氣。這種心狠手辣的乾脆果斷本該值得讚揚,但是很可惜卻淪為噱頭。故事中,多次描寫大護法和反派互相廝殺的情節,雖然讓導演過了把「暴力美學」癮,但也很明顯佔用了許多故事空間,主次不分的毛病讓故事不能成形。高潮段落中,大護法呵斥卯卯的那句話:「你只是為了殺人而殺人」,我想這句話應該原話返還給本片。另外,本片真正能做到該有PG-13衝擊力的鏡頭寥寥無幾。片中數不勝數的人頭落地的情節幾乎都用客觀的敘事鏡頭,或許這當中有審查制度的限制,但也因為主創們喜愛採用上文提到的「討巧」處理方式,這把觀眾從世界觀營造的恐怖感在細處抽離。人頭落地兩三次則好,多了觀眾會感覺麻木。

同時,劇本也奠定本片的風格。本片台詞量巨大,許多笑點設置很明顯參考了無厘頭電影,這也塑造了大護法嘮叨的形象。台詞也是構成電影信息之一,本片每一場戲的台詞能看出來都經過精磨,但卻顧此失彼,對透露主要信息無用的台詞太多太繁雜,也顯得主次不分。因此有佳句無華章。由人物的台詞透露畫面里蘊含的信息更是本片劇本的一大瑕疵,這時候畫面反而變成多餘信息。同時本片的鏡頭語言不成熟,因此能看出主創班底在通過台詞的描述彌補。不過,片中諸多定場鏡頭,正是因為通過大護法嘮叨的嘴巴重新把畫面信息再描述一遍而變得大失意義,看似揚長避短,實則弄巧成拙。這不僅和前文提到李安犯的錯誤一樣,更與東方寫意風格嚴重衝突。

動畫這個載體本身就由無數可控的信息組成,小至人物表演的,大至故事本身。控制信息量應該是每個動畫導演都要懂得的準則,並非堆積越多信息越好,也不是無腦地去省略。而是能用盡量少的信息去構造一個具體詳盡的動畫世界,學會做適當的減法才是正道。同理,不管是動畫還是真人電影,其主桿和枝葉也是通過控制信息量,才能達到最佳比例。否則便容易落入本末倒置的敘事陷阱。

雖然光線影業發行的「大系列」之其他兩部也有同樣的缺點,但是難得可貴的是,我們作為觀眾,這些作品當中我們都不多不少能看到中國動畫人的骨氣。不得不說,《大護法》是一部帶著強烈作者風格的動畫電影,許多地方不妥協不讓步,都透露了作為動畫作者的尊嚴。這些動畫人勇於尋找獨立特行的理想,我們這一代觀眾最慶幸的是能和這些動畫人一起同行,見證動畫人的成長。因此,筆者也會睜大眼睛,見證中國動畫的發展,望動畫作者與觀眾相互尊重與鞭笞,共勉之。

P.S:

筆者一共看了國粵語兩個版本,每個版本的劇本各有鞦韆,每種語言都在其基礎上進行細節調整,比如一些段子更是嚴格遵循兩種語言的諧音、押韻的等細節。相信不少觀眾看了國語版,我們來說說粵語版。粵語版為了面向香港觀眾,除了粵港觀眾熟悉的粵語笑話讓本片台詞更接近香港無厘頭電影,太子這個角色還採用了香港人的說話方式,中文夾帶英文單詞,十分滑稽。這些細節都值得表揚。本片的監製林安兒是香港資深電影人,她還擔任了本片主角大護法的粵語配音——而且還是她的配音處女作,相信片中「渣fit」(掌權、掌門之意)這些香港地道詞語也是她的功勞。因為《大護法》的團隊較小,因此創作自由度極高,粵語版更是讓林安兒自由發揮,才會有如今的成果。有意思的是,粵語版對過激鏡頭做出了一些刪減。

原文首發新浪微博@新浪電影。原文地址:都說《大護法》好,但這篇文章有不同意見

歡迎關注公眾號「幻想現動研」(gsgdk912)


推薦閱讀:

戰艦少女r有機會動畫化么?
看嗨國漫怎麼能不知道這10家?
《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小朋友可能夠理解嗎?

TAG:大护法电影 | 中国动画 | AC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