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最有分量的3個字,養好你的佛眼和道種
作者:譚無稽
來源:微信公眾號「大陰陽論」(ID:dayinyanglun),專註佛、道、易、王陽明的高品質原創。
佛家的終極智
達到契入佛道水平的智慧,佛家分為三種,從低到高分別是: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一切智是了知一切法本性是空,道種智是了知一切法差別之道理,一切種智是一切智和道種智的合一,既直抵本源又了了分明,為中觀智。具一切智者為聲聞、緣覺,具道種智者為菩薩,具一切種智者為佛。
佛家又有無師智和自然智的說法,二者同義不同名,指的是悟道而立於本源之後不須師傳、不假思惟卻自能如如知見應對的自然智慧,為本來圓滿之自性的自然起用。隋代中觀學大師吉藏說自然智:總明空有二智,而任運了知空有二境;唐代唯識學大師窺基說自然智:佛由自覺而生觀空智、觀有事智等二智。可見,無師自然智就是一切種智,可稱終極智。
一切種智,真諦在一切和道種的和合一體,兩者都是大有深意,絕非表面上那麼簡單。一切究竟指什麼?道種究竟是什麼?都是有直接所指的。《金剛經》中有「一合相」之說,妙諦深廣、極具分量,其內涵分顯義和密義,正分別是對這兩個問題的透徹解答。
那是人的一雙佛眼和一顆道種,看穿三界而涵蓄本源。終極智誠然是在成佛後才能完整獲得,但知其真諦為何並循而行之,則就是去往那裡的路。
佛眼所在:一合相的顯義
一合相,顧名思義:合是緣起和合,一是萬法歸一,一合相即和合為一的總相。天地宇宙是最大的一合相,萬事萬物也都是因緣假合,是諸小一合相。
多年前在北京,曾與一位初識的居士聊起佛法。他問我如何是空,我答一切相。他先是楞了一下,隨即深深的點頭。
我那時傾心的是道家,尤其是莊子,對佛法了解甚少,佛經也沒怎麼讀過,只是憑我的體會說。後來讀到《金剛經》里的「一合相」三字,才豁然開朗。但一合相的說法要遠遠更加圓滿和深厚,因為一切相只有歸一,一合相則還有了緣起和合的內核。估計當時那位居士聽我說到一切相的時候,心中浮起的也是一合相吧。
《金剛經》是在臨近結尾時提到的一合相,當時所指的對象是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存在的全體。佛說,「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不可說一向是佛用來描述第一義畢竟空的,可見佛眼裡的一合相也等同於空,一合相即是實相,這是為什麼呢?
說說當時我回答那位居士時的想法,至今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正如萬事萬物的小一合相,是天地宇宙這個大一合相的組成部分。萬事萬物有限性、階段性演繹著緣起法的小空性,也只是含蘊在無量萬法完全性、徹底性演繹著緣起法的大空性之中。緣起而性空,一體不分,一合相的實質就是緣起,與空性自然就是一體兩面。緣起和空性本沒什麼大小分別,這裡說的大小只是全體和附合的別稱。
舉個例子大家就能體會到了:當你將眼光投向浩瀚無涯的宇宙,你感受到的是什麼?深沉無邊的空寂。當你看盡我們所站立的這片大地上幾千年的興衰沉浮、滄海桑田,你感受到的是什麼?深深的虛幻和寂滅。這正是因為,我們的感受力通過時空的一合相,觸及到了空性的真實。
這對我們意味著什麼呢?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且將「一合相」三字進行反義組合,便是「二分相」。以一合相看待世界和萬事萬物的是神佛,以二分相看待世界和萬事萬物的是凡夫眾生。佛道的真問題,不是有差別還是無差別,而只在一合還是兩分。一合則空性起,兩分則入魔道。
這就是一切種智之一切的真意。
一合相的顯義,對於人說到底是一種看待和覺知世界的方式,這種方式的根本是兩點:「一」是整體,「合」是系統。完整的系統,系統的完整。這兩點,便是那一雙佛眼。而人之大病,正是看問題外不能觀其整體、內不能察其聯繫。
學著將一切看成一合相,是見道的第一步。
道種所在:一合相的密義
《華嚴經》中有個因陀羅網的譬喻,可謂對一合相密義的絕佳演示。
譬喻說的是忉利天王的宮殿里,有一種用寶珠結成的網,這張網珠珠相含、互相映現,影影相攝、重疊不盡,一珠之影在一切珠之中,一切珠之影在一珠之中,展現出緣起無盡、事事無礙的圓融境界。
對這種境界最為精鍊概括的表達,便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合相的密義就在這裡,說白了就是萬事萬物間的全息聯繫。一合相的顯義是整體系統,一合相的密義則是這系統的深層脈絡。
何為全息?易經六十四卦就是一個全息系統。《繫辭上》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六十四卦就是在這種生成模式中產生。哪怕六十四卦再複雜,也是由太極陰陽的基本元素構成。六十四卦又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太極陰陽又居於根本之氣的層面,所以每一卦每一爻的太極陰陽之氣一動,六十四卦的整個系統也會受影響而發生變化,就像蝴蝶效應,這就是全息。
就像華嚴經中那張天網,一珠影動,則全網皆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六十四卦就是一切,太極就是一。中醫的天地大宇宙、人體小宇宙的理論,也是全息論,所以外面的天時變化影響著人體,裡面的臟腑經絡一處的變化也會影響整個臟腑經絡系統。
一切種智的道種是什麼,便很清楚了:對於華嚴經是一,對於易經是太極,稱呼不同內涵卻沒有兩樣。這又是全息聯繫的中心內核。
什麼是一?太極是陰陽之和合一體,陰陽對應於佛家是理、事上種種差別,一便是將所有差別圓通為一。最大的差別就是空有,一切智是了知諸法空相但易落空執,道種智是在事相上了了分明但易落有執,圓滿的一切種智是空有圓融、不落兩邊。一切種智的道種於是呼之欲出,便是中觀。
一切智如一合相顯義所示,能空有一體,方為中道空觀,而不落斷滅頑空。道種智如一合相密義所示,能於全息聯繫中看待事事物物之差別,方為中道有觀,而不落狹隘分裂。
在時時處處之一切上,皆存中觀見、以中觀覺,便是一合相密義的啟引。只有時時處處存此中觀,方能避免在全息聯繫中牽動全體,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不斷攢存著業力。
學著隨當下深察一合相,是入道的第一步。
佛智真諦
造化本是一個全息系統,本依中道而運化。覺知到了此層、化於此境,便能以天性為我性、以天智為我智、以天有為我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隨心而發皆是無礙,隨境而應皆合中道。這就是一切種智和無師自然智之內核,佛智之真諦。
反過來,時時處處存中觀心、立中觀見、行中道事,觀之以整體、察之以系統、覺之以全息,便是走向這種境界的不二和圓滿之法,便是開佛眼、養道種。這就是一合相顯密之義、內外之合的完整圓滿。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佛在《金剛經》中說一合相即是不可說,同時卻也提醒「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一合相若執為實有,便還是要破之相。《中論》言「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一合相只是一場大緣起,緣起終究還是空性。所以須記住須菩提的話:「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唯識學中,又將三智的最高層稱為無礙智,為「發心即知,不假方便,不假思量,了達無礙之智」。何為無礙?《華嚴經》的世界觀最為宏大圓融,涵盡諸法界,而終歸之於四無礙法界:事無礙,理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得一合相智,方入無礙法界。
推薦閱讀:
※公元二零一八年陽宅風水流年綜合解析
※《易經》中改命增福的八種智慧,你了解嗎?
※周易「四象法」,看到一切可能,懂得如何抉擇
※【陽宅風水師資】線上課程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