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上癮的事兒都沒意思,談積極上癮和消極上癮|心理實驗室
無癮可上的人生
亦無趣
聽到「癮」,我們往往會想到毒癮、酒癮、賭癮、性癮和網癮,等等。如果我們對它們的常規定義達成一致,那麼這些癮無疑都是消極的,摧毀生活的。
心理學和醫學上習慣用成癮這個概念,也就是我們一般認為的消極上癮——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即使這些行為已知可能造成不良後果的情況下,仍然被持續重複。這種行為可能因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造成,重複這些行為也可以反過來造成神經功能受損。
這麼一說,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消極上癮或者沾邊的行為,比如漫無目的地刷微博或者朋友圈等社交媒體,成宿地刷劇無法停止而影響白天的上學和工作等。
可有一些看似成癮的行為,實際上卻是積極上癮。
比如——
《紙牌屋》新季一出,便一口氣從頭看到尾;
《權力的遊戲》美劇版沒看夠,又把所有的書買來一口氣讀完;
一首不熟練的曲子,即使不吃不喝也要練成期待中的狀態;
到了籃球足球等重要的體育賽季,即便冒著上班被老闆抓包的危險,也要偷摸用流量看比賽......
同樣是停不下來,同樣會造成一些不良後果,為什麼這些行為就是積極上癮呢?
因為我們上癮的對象 完。全。不。同。
在消極上癮中,我們會認為已經花掉的時間是浪費,所以是對空虛上癮;而在積極上癮中,即使犧牲了睡眠、飲食和工作效率,我們都覺得所投入的時間有價值,所以是對意義上癮。
前段時間不是在看《犯罪心理》么,初期經歷了一段積極上癮的狀態,但是隨著對劇情套路的熟悉,慢慢對我失去了吸引力。我仍舊會時不時地往前看一兩集,但完全沒有了「刷劇」的狀態。開始我還覺得是我的自控力提升了,已經可以做到如此遊刃有餘地控制我看劇的頻率,後來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兒,而是我並不覺得這個劇很有意思了。
然後我好好琢磨了一下這個問題,曾經以為熬夜看劇是一種特別廢柴的生活狀態,現在反而覺得,能有一部劇值得我熬夜去看,還是個挺幸福的事兒。太多沒有營養的影視劇讓我味同嚼蠟,甚至都失去了上癮的資格。
最近我倒是對什麼都不上癮
可是這樣的日子也真是夠無聊的
雖然我體驗了積極上癮的過程,但這個概念不是我提出的,竟然早有人做了研究。美國心理學家Wiiliam Glasser,曾在1976年出版了名為《積極成癮》的著作,提出了積極成癮的6項標準——
1 某個行為是自願選擇
2 不需要付出大量的心理準備
3 完全可以獨立進行
4 你認為這件事情有某種價值(身體上的、心理上的或者精神上的)
5 你認為如果你堅持這件事情,你會實現某種進步
6 做這個行為的時候你並不自責
1976 《積極成癮》Wiiliam Glasser著
越來越覺得,人生應該有些煙火氣,而不是過得像標準生產線上的流水作業,大家都一個樣兒。對我們喜歡的事物上癮,實屬幸運,畢竟我們平時苛責自己的時候就夠多了。只要記得分清楚自己到底是積極上癮還是消極上癮就好啦。
如果是積極上癮,just enjoy ??
如果是消極成癮,推薦看「心理圖書館」的這期書籍??
最近大家都有啥積極上癮呢
快來分享下
歡迎大家本周六晚來參加我分享的提高情商、情緒管理的課程哦,點擊這個鏈接就可以了: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歡迎關注公眾號:安慰記yes|心理學即生活方式&有趣的心理科普&優質心理書籍推薦&實用的心理視頻分享
推薦閱讀:
※扎心了,玩個遊戲還要被說成精神疾病
※黃景瑜是否有意和許魏洲疏遠?怎麼評價他對粉絲的態度?
※踢足球上癮是怎樣的體驗?
※玩耳機和吸毒哪個更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