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柏林的三個短篇:一場婚禮、一杯咖啡、一頓米其林

應該沒有地方會像柏林那樣,如此新又兼具歷史感。來這裡的主要目的是參加當地朋友的一場婚禮,也沒對食物抱有太多期望,不就是咖喱香腸豬肘子配啤酒嘛!

對一個不吃豬肉和酒精無能的人來說好像約等於無,但作為咖啡機的精品出產地,對德國的咖啡倒是有小小期待。

然而到達那天,真的給我這種不懂歐洲節奏的人當頭一棒。

動不動就上來一個插著刀的大豬蹄

漫長白晝給人時間還很早的假象,住在查理檢查站附近,走出去是嶄新筆直寬廣的購物街區,到處是設計冷硬的現代建築、包豪斯風格十足,筆直卻沒有人味的大廈,如果大都市發展需要犧牲市井生活和樂趣為代價那麼這犧牲未免也太大了。

一不小心就走到了地標勃蘭登堡門前,餓得頭昏眼花的我根本就看不到這扇門,只顧著搜尋哪裡有吃的,路邊零星還開著的不是奇怪的買天婦羅的泰國餐廳,就是靠勤勞致富的中國酒樓,或者一看就不是讓你正經吃飯的酒吧。

問題是,數量簡直少得可憐,超市也全部關門了,去買個三明治吃的念頭也只好打消。

最後我們走回酒店附近吃了麥當勞,晚上11點唯一還沒有關門的至少心裡有底的快餐廳。吃完馬上在網上訂了間米其林餐廳,一個逼得我剛到就要吃麥當勞的城市,必須在臨走前揚眉吐氣一下!

所以在柏林,就分為了三個節奏:看德國人婚宴上吃什麼、咖啡館喝什麼、米其林里有什麼。

婚宴

第一次參加歐洲朋友的婚禮,被什麼儀式會場party會場搞得暈頭轉向,到最後還是找錯了地方。疑惑地站在一扇布滿灰塵和塗鴉的大門前狂敲,鄰居們也幫著按門鈴,最後出來一個穿著內衣睡眼惺忪的女子,「啊,太早了吧,party6個小時以後開始。」

感覺能跳出鬼來的婚禮party場地

趕緊狂奔去另一處會場,但我心裡想的都是,咦,在這個廢棄老屋一樣的地方吃飯和party?要是放在國內,飯店門口早就張燈結綵、掛出新人的名字和照片,巴不得全天下都知道今天是兩人的好日子。

這個居然是party會場的入口

總算在開始前趕到會場,聽牧師用德語講了一個多小時新娘新郎各自的人生經歷和相遇過程,一個字也聽不懂像在神遊。

然後是簡單的雞尾酒會,接著包了輛city tour的巴士,帶我們一眾親友遊覽柏林,之後去公園拍照(有點類似我們那兒的遊園環節),最後再把大家拉到party會場,眾人送上禮物或禮金。

禮金不是強制的,有趣的是新人做了個人主頁,把他們去美國度蜜月的開支列成很多小項目,比如一晚酒店、一張機票、海上衝浪、海鮮大餐等等,分別有不同金額,可以自己選擇一項支持。

有點眾籌的意思,但看起來也沒那麼錢來錢往的俗氣,我們支持了「拉斯維加斯賭資」一項,別把我們的錢輸光就好哈。

先是(漫長的)下午茶,聊著天等晚餐,這棟廢棄的屋子原來有三重門,據說以前最外面臨街是住富人、後面是窮人、最裡面手工藝人,現在的宴會廳是根據19世紀的鐵匠屋子改造的。

果然,裡面一派濃厚的復古氣息,還帶有花花草草植滿的小清新庭院,音樂響起,桌上擺滿了甜品、水果和小吃,吧台前的小哥忙著倒酒做咖啡,二樓有個小陽台可以live演出。

德國人真會玩,或許前一天晚上我看到的精緻蕭條大街是做給別人看的,他們自己人都躲著這種神不知鬼不覺的地方嗨呢。

那天柏林陰冷又下雨,我穿著連衣裙凍得瑟瑟發抖,跟一位暫住上海的德國小哥聊天,他交了個中國女友,愛吃小龍蝦,很懂中國的文化套路,上來就問我,「你們來歐洲參加婚禮,爸媽肯定會藉機催結婚吧。」喂,你知道的太多了啦。

望穿秋水終於等到晚宴,這裡的婚宴是套餐制,每位客人提前確認過要素食還是肉類,我們各挑了一種,入席後發現每人桌前放著一盆貼著名字標籤的多肉植物,可惜不能帶走哎。

前菜水果沙拉,包括草莓、桑葚、藍莓、松子和各種綠色「草」,黑醋好開胃吶(但量真的好大)。

接著是無花果蔬菜和生火腿,薄口的奶油的調度恰到好處,在第一道基礎上加重了口味,畢竟馬上要過度到主菜了嘛。

燭光搖曳的宴會廳里,侍者一次次來加酒加水,三番五次後,主菜總算姍姍來遲。

看起來都是黑乎乎的一盤,普通是牛肉,配以醬烤茄子和番茄醬汁,素食者則換成了相似形狀的豆製品,瞬間給人一種國內仿葷素菜的感覺。

一如德國菜濃厚的風味,連酸都是酸得一板一眼,不會在舌尖拐彎。

酒過三巡,賓客們還在跳舞,老年親友團雖有些力不從心,也還是入舞池稍稍玩了幾把,只有我倆筋疲力盡,果然這種夜生活不是東亞人習慣的戰場,別說跳舞了,折騰了一天光站著人都飄了。

道別後離開,而外面的街道一片死寂,那種你在路上裸奔也沒有半個人頭會探出來張望的死寂。回頭望了一眼,舞會正要開始,卻看不出一絲痕迹,但只要自己人高興就好,多低調的幸福。

咖啡館

對這樣一個咖啡機大強國,去哪裡喝咖啡全然摸不著門道。

幸好想起來%arabica的山口小哥之前有來柏林喝過,半夜翻出他的ins,找到一年前他標註過的幾家咖啡館。

所幸雖然是超市和眾多餐廳都休業的周日,咖啡館倒是開得紅紅火火,畢竟是生活必需品嘛,每天總要來上那麼一杯。

離開有些冷酷的查理檢察站和柏林牆一區,看了太多有關二戰和猶太人的照片,心裡一片陰鬱,正好需要一杯cappuccino來提個神。跑到米特區的北邊,氣氛立刻就活躍還帶一點溫馨起來了。

去的咖啡館叫Pro Macchina Da Caffe,點完單後選了臨街的位置坐下來看人,很快,cold brew和cappuccino就上來了。

冷泡是事先做好的,裝在威士忌酒瓶子似的容器里,中規中矩,cappuccino還挺驚艷的,才2.4歐,果然是山口桑推薦的咖啡店耶。

歐洲陽光燦爛的午後總是這樣,大多數餐吧陰涼的室內空蕩蕩,而外面的陽傘下一定是擠得滿滿當當。

我們也和旁邊的那些人一樣,沒有什麼必須要去做的事,沒有趕著去的地方。

喝完不甘心就這麼離開,走出200米後發現另一間看起來不錯的咖啡店「the barn」,同樣點卡布奇諾測試,但味道稍遜色,或許這一天咖啡已喝到飽和,不能再如此貪婪了。

這一帶隨處可見奇奇怪怪的裝置藝術,即使是日常桌椅,看起來也充滿刻意為之的氣質,柏林的街區似乎是由冷硬的線條和斑斕的塗鴉組合,死板中仍帶有活力。

端著紙杯走到街邊的小公園,不小心就撞到了一場行為藝術。先是看到對面有一位穿著襯衫西褲的白髮老爺爺,居然試圖爬上路燈桿。

正覺得奇怪,前後幾位路人般的女人繞著開始鐵杆做起體操動作來,彷彿事先排好的默劇,一路走,一路在街道上表演著我看不懂的默劇(我差一點就上前去幫助老爺爺了)。

大概這就是柏林,人和物體是城市設計感的一部分,用沉默的語言來打破沉悶的現實,相當德國風格。

離開柏林之後,接下來的兩個多月旅行中,再也沒有喝到過一杯美味的咖啡,甚至是正常標準的咖啡,阿拉伯和土耳其咖啡純當獵奇,也無法作為日常的一種。

Facil

臨走那天中午訂了住處不遠的米其林二星餐廳——Facil,沒特別了解,只是覺得主頁上食物照片看起來還算對胃口。

提前了十分鐘到,果然被禮貌地請到門外大廳等,經理說「我們還在準備中。」

怕什麼,反正菜單都看過一遍,也早就決定好要點什麼,至於具體要什麼嘛,反正都可以我來決定嘛(論帶不挑食男伴吃飯的好處)。

入內要穿過一個兩側都是透明玻璃、外面種滿竹子的小走廊,金色的圓盤、白色座椅、烈紅的一把玫瑰擺在中央,燈光下看起來簡直像假的。(當然不是,用假花的米其林誰還去啊)

贈送的前菜,好少在這裡見到這種小蝦,類似tapas的感覺,沒有驚喜也沒有很開胃。

麵包籃很豐富,分別給到黃油、粗鹽和加了西芹的乳酪,口味和顏色都很森系。沒想到這種風格要一直持續到底了。

我點的頭盤好夏天啊,兩根白蘆筍被綠蘆筍的薄切面裹在一起,然後是兩片大黃的pickles醋泡菜。

另一個頭盤是腌鮭魚和魚籽,外加炸魚皮,又是把同一種系列食材玩不同花樣,鮭魚葷腥組在呼應我的蘆筍清新組,喂,到底誰比較好吃啊,作為前菜來說口味偏重了點。

前一晚研究菜單的時候對這個「鄉村豬頸」產生了興趣,自作主張給P先生點了這道。三角形看起來濃油赤醬的豬肉,和豌豆、香草、開成花一樣的生菜形成鮮明對比,也是,一大塊豬頸肉不用小清新來壓一下,看起來就太大老粗了。

我自己嘛,則看中了「搖滾章魚」,RockOctopus,這名字一看就想點啊。盤子非常美,跟章魚巨大的須也意向十分吻合,煎過的洋薊配上章魚和番茄很好吃,不小心這道菜好像被解讀成了「搖滾洋薊」,章魚儘管量占絕對優勢,卻蠻沒存在感的,總覺得哪裡有點不對勁。

對了,章魚就是不太適合拿來當主菜的食材嘛!

比較意外的是,這一趟歐洲最驚艷的甜品是在Facil。

挑了一款食材里有「yuzu」的,有它應該大方向不會錯,端上來時在心裡直呼好美,樹莓和酸模葉加上金箔,本來大紅大綠又配金色是最俗氣的組合,偏偏兩片紫紅糖霜呼應了酸模葉同色系的莖。

加之柚子果醬的淺黃、西柚醬的淡紅白色,牛油果色的積雪草味冰淇淋,和諧地串起了所有色調,穿金戴銀而不艷俗,的確不容易。

挖開后里面是大黃(rhubarb)和鮮樹莓果肉,酸甜中帶一點藥味,甜度恰到好處,很有德國人規規矩矩卻能把握好最佳用度的風格。一款完美的甜品,真是讓一頓飯瞬間提高几個滿足點。

最後還有贈送的小甜點,藍莓糕點和紫蘇味冰淇淋。說實話有點驚訝這兩道甜品里冰淇淋的口味,非常地不按常理出牌,還是需要冒一點風險的試驗。

香草巧克力或許可以取悅大多數人,但平庸而大眾的東西終究無法脫穎而出嘛。

真好,離開德國飛往荷蘭前的最後一頓飯是合心意的,而關於柏林的三個短篇也終於在令人害羞的禮品堆里冉冉睡去。


推薦閱讀:

接待德國的交換生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中國現在的空中力量,能否完成當年的柏林空運?
求告訴幾個帥氣的德國男星?或者好看的德國電影?
現代中國的經濟面和俾斯麥統一德意志帝國後的經濟面有什麼相同點?它們的結果會在多大程度上相似?
為什麼二戰中表現強勢的德軍如今卻一蹶不振?

TAG:旅行 | 美食 | 德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