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禪機:生命最深的心理局
作者:譚無稽
來源:微信公眾號「大陰陽論」(ID:dayinyanglun),專註佛、道、易、王陽明的高品質原創。
【一】
禪宗第一經典《六祖壇經》中六祖自述,五祖弘忍向六祖慧能付法傳衣的那個深夜,為六祖解說《金剛經》,說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六祖「言下大悟」。
這個典故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含義似乎也懂,問題是:為什麼六祖聽到這句開悟了,而我們讀過去卻沒多少感覺?
因為這句話背後,藏著一個設在心識根本上的局,盤結在人心與思維的最深處,讓人在不自知中終生困死在裡面。而六祖真正看到了這個局,並徹底將其破掉了。
人這輩子能否覺醒,覺醒幾分,也全看在此處的進展。
【二】
還是要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說起。
對於這八個字,六祖悟到的是「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透過萬法直見本源,便是本自清凈、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的本心真性。如何得見?無所住而生,對於一切心念和境相不執、不染、不著、不住,如如自性就能自然生起而現前,有如雲開霧散,則是明月當空。
問題的關鍵是,「無所住」和「生其心」之間的打通,究竟是如何發生的?為什麼無所住就能生其心、有所住就不能生其心?其中的原理究竟是什麼?
這指向的,就是那個心局所在。
對這個問題最好的解答,是《六祖壇經》中另一個神妙公案。
有僧人跟六祖說了卧輪禪師的一首偈:
卧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
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六祖聽後回了一偈:
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菩提作么長?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眼熟,因為卧輪的偈像極了神秀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但六祖此次的回答卻更加透徹——不僅用「菩提作么長」再次直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自性,更告訴了我們其中的脈絡和抵達的路。
這路,便是沒有路——完全沒伎倆、不斷百思想。聽起來很奇怪,奧妙卻正在這裡。
神秀和卧輪的偈,很多人以為只是還未徹底見性,實際上是還在那個心局中,甚至陷得更深。所以六祖對卧輪的偈有一句評語:「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縛。」意思是人心本就諸多系縛,要像神秀和卧輪這麼搞,是系縛之上又加系縛,更加壞事。為什麼是又加系縛?因為人的一切心念行為都是「我要怎麼樣」,而困於其中,神秀和卧輪則在此之上又加了個「我要不這麼樣」,自然困上加困。
那個心局,至此已經呼之欲出。因為已經向我們揭示了,人的一切心理和行為,都先天存在一個本能和定勢。
【三】
這個本能和定勢,便是「控制」。
人都希望自己在任何境遇面前都能冷靜克制,這是對自己的控制。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居於他人之上,或者提升自己或者與人競爭,以在精神上或現實中獲得尊敬或臣服,這是對別人的控制。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把控事情的局面和發展,這是對環境的控制。哪怕自己一人獨處而不涉及任何利害得失時,人也希望自己能不無聊、空虛、寂寞、躁動,控制還是在發生。
這個本能與定勢,就是那個局。
之所以是個局,即來自其因,也來自其果。因就是一切控制都是為了維護和彰顯「我」,自我則先天有著排他的封閉和自利的局限。果就是一切將不可避免地向著狹隘發展——對自己的控制越來越走向算計和冷漠,對別人的控制越來越走向虛榮和暴戾,對環境的控制越來越走向膨脹和邪曲,總之是離本我越來越遠,就如我們每個人所謂的成長。局限與封閉的事物必會向著極端發展,這是一個法則。
重要的是這為什麼會成為一個局——我們之所以會陷入其中而不自知,並本能認為理所當然的關鍵所在。因為我們的認知中,存在一個巨大盲點。
【四】
這個盲點便是:我們總以為,控制的反面是失控,所以必須要有控制才能得秩序與自在,所以我們熱衷於控制,並以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實際上,控制與失控都是那個局內的存在,只是這個局的運作機制的正反兩面。局內與局外,所對應的其實是另兩種模式——「自我控」與「自性控」。
自我控就是人為刻意控制。什麼又是自性控?便是不去控。不控如何是控?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所揭示的,一切自我控都是住,當我們不再控制,如如自性就會生起和運作,而進入一個更高級的機制。
是的,當你放棄了控制,結果並不是什麼主宰都沒有了,而是有一個更高級的你出現了。太多人不知道或者不相信這一點。
萬物一體,自性則是人與天地之道的交匯處、天人合一的會通處。此時人便能不求有序而自然得最高的秩序,不去著力反而得最大的力量。這是一種最高的能力,佛家稱之為無師智、自然智。
也就是說,當我們越去控制,事情的發展就會越趨向於不受控制,越著力,就會越來越無力,進入的是一個惡性循環,是死路。反之,越不去控制,就越能得到控制,越不著力,就越來越有力,進入的是一個良性循環,是生路。求而不得,不求而得,一個是人算,一個是天機。
但這是有前提的。
【五】
不控制不是放任,因為放任的背後運作機制,和控制一樣——基於「我」,而向著狹隘。放任與控制,不過是自我的不得力時與得力時。使不控制和放任區分開的是一點,也便是那個前提。
這便是:你知道你的心念生起了——覺察。
不覺察,念頭就是我執的造作,在你不自知中牽著你的鼻子走。一旦覺察,你便脫離了這種控制,這並不是說那些念頭就不存在了,但是它們流動了起來。
而無所不可、通流不滯,正是不控制背後的天道內涵——天地不正是如此嗎?什麼都包含著,什麼都在周流不息,於是廣大悉備、生生不已。流與不流,就如活水與死水,活水成為湖海江河,其中遍布生機;死水最終腐臭乾涸,永遠死氣沉沉。
所以六祖說「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他是認真的,是實語。他真正要告訴我們的是:如實地看到和接受你所有的心念,不加一絲干涉,讓你的心念越來越充分地流動,越來越趨向於廣大,最終就是本心自性的漸漸顯現。
從來沒有什麼好的念頭與壞的念頭,它們都體現著真實。只要讓它們流動起來,就都是流向大海的一滴。
經云:念起即覺,覺已不隨。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