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機會

筆記時間:2017-04-25 13:51:21

先說一個事實:坐動車/地鐵的時候,看書效率很高。有一周,我們不得不在朋友家暫時居住。這一周我早晚需要坐地鐵來回上班,中間需要轉一次地鐵。在這一周坐地鐵的過程中,我把《槍炮、病菌與鋼鐵 (豆瓣)》看完了,我本來想再看一遍再去記錄下要點。不過,正如任何其他方面的事情一樣,我們很多時候就是只有一次機會看和做。第二次就只能看其他機緣了,也許是一年,也許是兩年,總之自己心裡記住了這麼一件值得做的事,以後合適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做。對於現在來說,那就先記錄下現在的模糊印象即可。

小時候,看歷史書,看人類的起源地是非洲。我就會想,為什麼起源地不是中國呢,也許,你也曾經有過這種想法,我們都會好奇世界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的,而不是別的什麼方式。長大了,認識了科學,我會想,為什麼科學是從西方開始爆發的,為什麼不是中國呢?看到動物、看到植物,我會想,為什麼就不會有一種生物是像動物一樣跑著的,但是皮膚是綠色可以光合作用的?為什麼動物不長葉子呢?

這些為什麼,通通在我看過《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書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釋。這本書解釋了一個重要的規律:當一個地區發展起來的事物,包括糧食、馴化的動植物、發明的工具、群體的組織方式(部落、酋長、國家)、經濟制度、文字等等,如果在有利於傳播等條件下,在人類歷史的尺度下迅速擴散到那些還來不及演化這些事物的地區。那麼,這些先進地區傳播到暫時落後地區的事物,就會扼殺了暫時落後地區同類事物的演化時間,就是說:「對不起,你起的太晚了,沒時間跟你解釋了,就用我的吧!」。

進而,事物全是一個地區出來的么?顯然不是,每個地區在歷史上都或多或少在某個方面演化過自己地區的先進事物,這些事物或傳播到別的地區,或起到了阻擋其他地區事物入侵的過程。所以世界上的事物演化事實上是多中心的,特別是亞歐大陸的東西橫向傳播,不需要解決維度上的大差異,傳播速度比美洲大陸好太多。而當亞歐大陸的各方面優勢進入到美洲大陸的時候,起了最大作用的居然是細菌,雖然我在看京虎子的《微戰爭1:對決細菌·病毒 (豆瓣)》系列時已經看到過這個過程,但總以為只是一個搞生物的對自己學科的抬舉,不過再看到人類學家也在重筆墨描述這個過程,才確認歷史的真相真就是這樣的。當一個地區落後,導致人口不足,進而連演化出的細菌也落後。地區和地區之間的差異,在微觀層面,也體現的淋漓盡致。再想想那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還真有那麼幾分道理!

好在我們生活在一個互聯網時代,人類文明所創造的事物,讓我們得以有機會彌補各種先天差距,至少,知識、方法上,如果你願意去挖掘,大家都是公平的。然而,我想在這個時代,有這個時代的地區與地區之間事物演化的先進與落後之分。怎樣的條件有利於演化出先進的事物呢?《槍炮、病菌與鋼鐵》有理有據的分析人類演化的過程,原因是:一個地區自然環境里存在的豐富的可馴化的物種(植物和動物)起著最底層的土壤。沒有豐富的易於馴化的大型哺乳動物,和植物,就沒辦法養起足夠多的人,有足夠多的人,群體的組織方式才會需要改變,社會才有分工的可能,有了分工,才會有多餘的人去做創造、設計、發展科技和藝術。甚至,人多的社會,微觀世界的細菌也會豐富。互聯網時代,什麼才是我們的土壤與水源?什麼才是糧食?而那些沒有足夠條件演化出先進事物的地區,書中用了一個重要的比喻:「成功的地區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地區各有各的原因」,作者介紹了安娜卡列寧娜原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簡單說,就是必要的條件如果有N個,成功的地區都是N個剛好被滿足,或者有補充的方式,而不成功的地區,總是缺了這個必要的,或者缺了那個必要的。我想,這個原則在很多方面都適合,這樣的思路有助於我們看事物的時候不要盲人摸象(只看其中某一個必要條件,而不知其他必要條件)。

科技,從一個地區傳播到另一個地區,就會一直保持先進么?未必,像槍傳入了日本,但是日本的人少的特點,加上武士群體的利益作用,槍又被束之高閣,刀又佔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世面。這在所有國家似乎都有過類似的事情,曾經開放,進而封閉,這應該是需要被永遠警惕的事情。

當然,事物是反覆的。如果人類的歷史,僅僅是一個地區先進,就一直保持先進,佔據統治地位,那麼其他地區就總沒有機會,就會一直挨打(落後就要挨打妥妥的)。一個地區曾經先進過,另一個地區如果迅速學習了其他地區的先進事物,那就有機會藉助本地區的其他有利因素髮展自己,甚至反超。到這裡,要談的是怎樣學習其他地區的先進事物,有兩種。例如工具的學習,一種方式是去其他地區把該工具的藍圖(詳細設計圖)拿到手,然後仿造,先仿造出來,再經過這個地區的使用、改良,迭代出新的設計和實現,所以說一個地區的仿造(山賽)能力,其實還是挺重要的,當然,隨著科技的演化,如今的工具都已經變的各種層面的複雜,要想靠簡單的山賽是不行的,至少需要強大的逆向能力。另一種方式,是一個地區的先進思想傳播到落後地區,落後地區受這個思想啟發,自己從頭開始研究,造出了類似功能的事物

當然,在事物傳播的過程中,也會發生一些「貨物崇拜」(貨物崇拜_百度百科)的事情,也就是所謂的Cargo Cults。這就需要破除對先進工具的盲目崇拜,要理解背後的機理,內在的含義,如此才能正確理解和內化先進事物,不至於邯鄲學步。

書的最後,作者談到了人類學的未來,重點談了人類學、歷史學、社會學與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這樣的純理科之間在研究方法上的不同,人類學、歷史學、社會學並沒有辦法像物理、化學、生物這樣的學科做單一變數控制的實驗!例如人類學只能根據人類已有的歷史中去發掘出局部環境下發生的某個相對可控單一因素主導的演變,通過自然觀察分析的方式去論證。這也是為什麼我看人類學的書,總是會談到那些太平洋小島,總是會從波利尼西亞這種小地方談起,或者總是從某個小部落土著談起。因為這些局部地區的演化,相對條件下凸顯了某個單一變數的作用,人類學家通過對比大地區和小地區上的某些單一變數的重要作用,從各個可能的角度去驗證或者否定自己的猜想,從而得出相對靠譜的結論

此外,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因為作者反覆對自己要論證的觀點提出質疑,然後去針對自己的質疑尋找證據,這很有一點證明與反駁的過程,我們說經得起考驗的論證,必須有證明與反駁的過程,如此,至少在邏輯上,作者窮盡了自己所能去做了充足的探索,這,便是其內在的價值。

推薦閱讀:

你可曾拼盡全力去守護自己的太陽?(有劇透)
70萬字的《戰爭論》,我們整理了十大金句 | 附送思維導圖下載
如何評價安德烈·科斯托拉尼的《大投機家》
一隻豬:我很特立獨行

TAG:读书笔记 | 人属动物人类 | 人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