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童年的記憶去哪兒?

我長大後,常聽見母親描述我小時候的事情。每當興奮處,她都會問我:你還記得嗎?以期獲得我的回應。如果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她都佯裝懊惱地說:怎麼會不記得。而往往,我都記不得她口中的事物。她不厭其煩地把當時的情景描述一遍又一遍,更詳盡地重現當時的狀況。而我依然豪不為所動,大腦一片空白。

久而久之,我產生了一個疑問,我的年幼時的記憶去哪裡了,母親口中關於我的精彩片段,都去哪裡了?

當我對童年記憶丟失感到失望時,她一般都會安慰道:好吧,太久遠了,你忘記了。一直以來,我也認同是時間太久遠了的緣故,想不起童年的事情。

難以回憶起童年的事情,並不是我一個人的煩惱。早在1899年,哲學家弗洛伊德就曾為此第一次創造出一個詞語:童年失憶,他的解釋是我們生命頭三年的記憶被「性創傷」壓抑了。與此相對,更為被心理學家認可的理論是:年幼時的記憶根本不存在,因為年幼的我們還創造不出記憶。這個說法持續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都十分流行。

1987年時,埃默里大學的心理學家羅賓·菲伍打破了這一局面,他的研究表明年僅兩歲半的小朋友就可以能記憶6月的事情。徹底否認了我們年幼時並不是不存在記憶,也並沒有被壓抑。那什麼最終造成了「童年失憶」呢?

【年幼的記憶不牢靠】

我們年幼時可以產生記憶,但和成年時相比,年幼時的記憶並不牢靠。年幼時的記憶並不是年代太久遠才很難被回憶起來,而是留下的記憶本來就很少,更多在童年時代就已經丟失。

科學家曾通過讓人們回憶童年時光做出了如下童年記憶曲線,研究表明,我們無法回憶起2-3歲之前的事情,只能在4-7歲之間產生一些零碎的回憶。

4歲恰好成為一個明顯的記憶轉折點。這是為何?原因是語言充當了記憶很好的幫手,擁有完整的語言組織能力有助於提高記憶。一個「火警實驗」便可證明,1984年,一個幼兒園的火警突然鳴響,警察經過一番忙亂地排查後發現只是有人爆玉米花造成了警報。老師為了安撫和教育孩子們,把事情的原委講給了兩個班的孩子,分別是3歲和4歲。

兩周後這兩個班的孩子被研究人員召集出來,讓他們複述警報發生的狀況,4歲的孩子大都能完成講清楚當天的情況,並且指出警報是由爆玉米花產生的。而3歲的孩子則難以說清楚當天到底發生了什麼,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當天置身其中,更不要提觸發警報的原因了。語言能力造成的記憶差異在七年後的回訪研究中,變得更明顯。當年4歲的小朋友如今仍然能清晰回憶起整個事件,其中三分之一複述得格外突出;而當年3歲的小朋友幾乎沒人能達到同等回憶水平,甚至其中很多人忘得一乾二淨。

【神經組織主動遺忘】

雖然語言在積極地幫助我們記憶,但和記憶息息相關的神經組織海馬體——長期處理學習和記憶聲光、嗅覺、味覺等的腦組織,卻不是這樣做的。童年裡,海馬體對記憶的影響,更多是扮演著搗蛋鬼的作用。

年幼時,海馬體發展非常迅速,幹細胞不斷地產生新的神經元,重構海馬體,因而覆蓋住原有的記憶迴路,使得這些區域很難再被激發,消除掉之前的記憶,成年鼠和嬰兒鼠的創傷實驗可以說明這個狀況。

科學家們將一批成年鼠和嬰兒鼠分別隔離在兩個相同的籠子里,先給予它們相同的電刺激,然後將小鼠帶走。一段時間後,讓小鼠回到之前的籠子。成年鼠一直記得曾經受過的傷害,因此表現得精神抑鬱,小心翼翼不去觸碰開關,相反嬰兒鼠則並沒有什麼慘痛的回憶,毫無顧忌,很不幸地再次被電激。另外小孩子幾乎不記仇,估計也和海馬體的更新不無關係。

其實海馬體對我們記憶的消除不光在童年時起作用,成年後,它也幫助著我們遺忘。實際上,並不是記憶越多越好,大腦一直都有遺忘策略,最近發表在《cell》子刊上的文章說,我們需要記憶消除機制,大腦需要忘掉不重要的細節, 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現實世界有用的信息上,遺忘有助於適應新環境。

這就不難理解,我們童年碩果僅存的記憶都是一些大事件了,親人去世,弟妹出生,和小夥伴分離,或者第一次吃到麥當勞……

除此之外,我們的記憶有時候也會發生扭曲,例如張冠李戴的狀況,不過這並不是童年記憶特有的,長大後也存在。

【童年記憶消失了,感受還在】

童年的記憶註定要丟失,但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保存記憶,現在十分便利的電子設備,手機,電腦,相機和攝影機等等都可以記錄過去的時光。拋開外界的影響,母親的談話能力也能很好幫助我們童年記憶,有研究表明,童年時常被母親要求複述當天發生的所有的事情的小孩子,不僅語言能力更突出,長大後對童年的回憶也更多更準確。

雖然年幼時的記憶消失了,並不代表我們過去完全喪失了情感,很多時候即便已經回憶不起某個地方的面貌,但是整體上的感覺是愉快或者痛苦都會伴隨著你。可能大多數人都回憶不起幼兒園老師對你做過的具體事情,但對這位老師是嚴厲還是和藹有很清晰的判斷。

童年的記憶必然要丟失,不過也不必感傷,我們在垂垂暮年時細細品味的記憶大多數都來自記憶巔峰期——15-30歲,這個階段的記憶會成為一生的養分,成為你年老色衰時和朋友小酌追憶的青春,和孫輩分享的風雲歲月抑或是在爐火旁仔細品味的孤獨。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81MFRfNWw3RUdnTmxyUnFGOXhIMQ== (二維碼自動識別)

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索真健康,我們童年的記憶去哪兒?


推薦閱讀:

人類可否進化成海豚那樣,能交替使用半個腦子工作與睡眠?
大腦會不會死機?
拉斐爾的聖母像是他憑自己對人體結構的熟練掌握以及非凡的藝術才能憑想像創作出來的,還是請了模特?

TAG:记忆 | 童年 | 脑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