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些回你郵件可以嗎?我正在生孩子!

作者:yogurtk K計划行動組

我們看過不少如何提升效率,最大化利用碎片時間的方法論,它們不是來自專家就是來自成功人士,聽上去都科學又厲害。

最近SpaceX創始人、特斯拉汽車聯合創始人伊隆·馬斯克 (Elon Musk) 就分享了他的時間管理辦法:把時間分成5分鐘一個單元,一件事爭取在一個單元內做完,以此用最少的時間完成最多的事。

可是,它適用於所有人嗎,假如照搬矽谷精英和華爾街大鱷們的碎片化時間管理辦法,我們就能獲得想要的提升嗎?

1)用忙碌感武裝自己:

什麼是「浮淺工作」?

實際上,當我們用參加了多少場會議、回復/發送了多少封郵件、完成了多少指派任務等可以被量化的指標,來評價自己和其他人的工作時,就陷入了「浮淺工作」的陷阱。

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喬治城大學計算機科學副教授卡爾·紐波特 (Cal Newport) 今年新出版了一本受到《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力薦的暢銷書《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點腦力》,當中列舉回復郵件、跟進工作、整理文件、長途商務旅行等形式的工作,都可以被歸為浮淺工作。

當時間被浮淺工作填得滿滿當當,最初我們會覺得充實,而一段時間後,由於缺乏真正的成就感和樂趣,我們不免會感到疲乏和消耗。

2)崇拜忙碌的社會

孵化了這場浮淺工作狂歡

掉進浮淺工作的陷阱並不是個人的錯,現在整個社會都鼓勵忙碌感。《永無下班時間的一代》、《可以晚些回你郵件嗎,我正在生孩子》,這些《紐約時報》專欄文章的標題就是今天北上廣年輕人工作狀態的白描。

過去「新教倫理」認為工作是人類的使命,強調熱情在工作中的重要性,現代社會基本認清了工作只是一份工作這件事,但我們仍然需要看起來激情滿滿——「佯裝工作狂」就是一個不錯的面子工程。

我們通過效仿矽谷精英們的時間管理辦法讓自己看起來高效而忙碌,可他們利用碎片時間做這些事,是為了把能把整塊時間留給更深層的理解分析和做重大決定。很可惜,我們手頭的工作大部分不需要真正意義上的創造力和決斷,所以當我們被迫習得了一堆有助於完成浮淺工作的技能的時候,我們實際上離「深度工作」更遠了。

3)改變浮淺工作的兩種途徑:

深度工作和改變觀念

卡爾·紐波特認為,深度工作是指在無干擾的狀況下專註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複製。我們永遠無法通過重複、累積的「浮淺工作」得到「深度工作」的工作結果。聽上去嚇人又有危機感,一半出於害怕丟飯碗,一半出於好奇心,根據書里的指導,我正在進行如下嘗試:

  • 留出整塊的時間觀察、分析、訓練、總結,進行深度學習和工作:每天下午4點~6點就是我的「新媒體行業探索時間」;

  • 把堅持創作變成習慣,不要依賴靈感:每天一定要寫500字的素材積累;

  • 工作時不為互聯網的誘惑所動:有壓力了閑了困了的時候忍住逛淘寶刷朋友圈的慾望;

  • 在高效處理「浮淺工作」的同時,對瑣碎工作之後的邏輯,進行深度思考和整理。

說完了深度工作的方法論,再來說說能直接影響幸福感的觀念因素。

我們只滿足於應付浮淺工作的一大原因,是不認為手頭的工作與個人成長關係密切,心裡始終放著一幅理想工作應該有的樣子的畫像,手頭工作當混日子。可是理想的工作和真愛一樣,大家都在談論,卻沒有人真的見過。

有的人做著與長遠人生目標相契合的工作,每天自覺自愿地變成一塊小海綿,迅速吸收成長;

有的人做著一份馬馬虎虎的工作,有時候有趣,有時候通過查找資料能順帶學到實際可用的知識,這些閃光的時刻都激勵著我們享受工作;

即使一份工作既缺乏價值也不有趣,可在找到明確方向之前最好不要貿然辭職,工作和愛情不一樣,它不會辜負你的付出,工作能給予你最實際的回報,就是支撐你做自己的權利。

—END—

K計劃是一項情緒重塑計劃。

比起全人類,我們更關心你的情緒

更多詳情,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K計划行動組

推薦閱讀:

是否應該謹慎地表達自己的悲傷?
微笑抑鬱:現代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
【認真想讀者提問】我們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學會負責,先學會不累心的活著
失控的情緒,正在毀掉你的竭盡全力

TAG:职场 | 情绪管理 | 负面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