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麵食可能導致疾病!
是的,麵食可能會讓你生病
小麥是全球第三大糧食作物, 年產量超 6 億噸。小麥粉可被製作成麵包、披薩、麵條、饅頭、餅乾等食品 ;而且小麥粉和小麥蛋白作為配料廣泛用於食品加工中。小麥及其製品是重要的食物蛋白來源之一。但同時小麥中所含麩質蛋白也可導致疾病!
(含麥麩的食品)
在1888年,Samuel Gee描述了一種疾病,它的臨床特徵是:慢性腹瀉、 消瘦、反覆口腔炎症以及吸收不良。當時被命名為Celiac disease。然而當時並沒有弄清楚該病的病因。解開病因要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由於戰爭導致了食物短缺。荷蘭的兒科醫生Willem K Dicke 發現他的一些病人一旦服用麵包或者其他小麥等製品則病情加重,而一旦不吃含「麩質」食品則病情緩解。此後Willem K Dicke 跟 van de Kamer深入研究證實了是「麩質」導致了疾病。停止「麩質食物」攝入即可緩解癥狀、控制病情。
(啤酒、麥芽酒、淡啤酒和麥芽醋都可含麥麩導致乳糜瀉)
在西方普通人群中, 乳糜瀉發病率約為 1%。我國曾被認為乳糜瀉發病率極低,。但這很可能是誤解,因為很可能是中國大量乳糜瀉病人被漏診。
(中國乳糜瀉病人被大量漏診)
中國人群乳糜瀉易感基因頻率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中國人群HLA-DQ2.5單倍型和HLA-DQ8單倍型頻率分別為3.4%(95%可信限:1.3-5.5%)和2.1%(0.1-4.1%);HLA-DQ2抗原頻率為18.4%(15.0-21.7%);HLA-DQ8抗原頻率為8.0%(4.5-11.4%)。DQB1*0201等位基因頻率為10.5%(9.3%-11.6%)。
除基因外,就乳糜瀉相關抗體來看,中國青年人群(16-25歲)的抗tTG-IgA抗體陽性率為0.36%(0.28%-0.46%)。 對乳糜瀉高危群體(慢性腹瀉和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也進行了乳糜瀉篩查研究, 結果顯示: 在慢性腹瀉成年患者中, 乳糜瀉發病率大於 6.5%, 而在具慢性腹瀉癥狀的兒童中, 此發病率高達 11.9%。 由此可見, 乳糜瀉在中國並不罕見。
經典的乳糜瀉特徵如下:
- 1,胃腸道癥狀:腹瀉( 尤其是脂肪瀉)、 腹脹、 腹痛、嘔吐、體重減輕
- 2,腸道外癥狀:轉氨酶增高、缺鐵性貧血、乏力、骨關節疼痛、關節炎、骨質疏鬆、抑鬱或焦慮、手足麻木、口腔潰瘍、皰疹性皮炎等;
- 3,在小腸活檢:存在特徵性組織學改變(包括絨毛萎縮)
- 4,停止攝入含麩質飲食後,黏膜損傷及癥狀通常在幾周至幾月內消退
經典乳糜瀉的癥狀符合腸易激綜合征特徵。但後者屬於無明確病因下的診斷,因此如明確是乳糜瀉,則不應診斷腸易激。
不過實際上乳糜瀉還有很多不典型、甚至無癥狀人群。
- 1,無胃腸道癥狀,而以腸道外表現為主。
- 2,無癥狀;但與乳糜瀉相關的特定血清學檢測陽性,腸道活檢存在絨毛萎縮的證據。
- 3,無癥狀+小腸活檢不符合乳糜瀉標準;但存在乳糜瀉的異常免疫學特徵,如抗肌內膜抗體IgA陽性,它是一種「乳糜瀉的腸道抗體模式」。
(關節痛也是乳糜瀉常見的腸道外癥狀)
(皰疹樣皮疹是乳糜瀉常見皮膚改變)
必須指出的是,乳糜瀉其實是一種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那些無癥狀但確鑿的自身抗體陽性病人也存在健康風險。Mayo診所根據血清陽性追蹤45年,單純血清陽性的死亡風險是增加的。篩查無癥狀乳糜瀉患者的潛在獲益包括:
- 1,降低腸病相關性T細胞淋巴瘤的風險、
- 2,逆轉未被識別的營養缺乏狀態
- 3,解除輕微或被忽略的腸道癥狀、
- 4,避免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 5,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 6,可能降低死亡率
然而這並非沒有爭議。對於無癥狀人群來說,乳糜瀉或許增加健康風險,但風險增高的程度並不夠大。那這稍許增高的風險足以驚醒無癥狀的乳糜瀉病患,從而讓他們改變自身的飲食習慣嗎?就如大家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也沒多少人能真正戒煙而改變結局。
「無麩質飲食」對乳糜瀉病友有益!
所以,一般來說,醫生向那些乳糜瀉高危人群推薦篩查,而不是所有人。同時,也僅限確定的乳糜瀉病友推薦「無麩質飲食」。而不是盲目向所有人推薦「無麩質飲食」。因為普通人食用「無麩質飲食」無任何益處,且可能對健康不利。
參考文獻:
1,袁娟麗,《乳糜瀉研究進展》, 食 品 安 全 質 量 檢 測 學 報 Vol. 6 No. 11,2015 年 11 月
2,袁娟麗,《中國青年人群的乳糜瀉風險性分析》,南昌大學博士論文資料庫,2014
3,《易被漏診的皰疹樣皮炎(附圖)》,易被漏診的皰疹樣皮炎(附圖) - 丁香園
註解: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