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鐵,要大熊貓不

熊貓,從瀕危動物成為中國國寶,行銷世界,靠的是什麼呢?萌啊!

撰文 | 王一為

出品 | 網易浪潮工作室

說起中國的吉祥物,除了龍,世人一般會想到大熊貓。龍和熊貓,幾乎已經成為中國的專屬吉祥物。在美國政治界,反華派被稱為「屠龍者」(dragon-slayer),而親華派被稱為「熊貓粉」(panda-hugger)。

比起虛構的龍,熊貓無疑更有親和力。在中外的社交網路上,熊貓以萌會友,常常引起海量轉發。但很少有人想過,這種胖乎乎的呆萌生物,是怎樣成為中國國寶,遠銷世界的。

白人權貴的戰利品

在古代,熊貓並不受到待見,以至於沒有固定的名字,諸如「白豹」、「猛豹」、「貔」、「騶吾」、「白虎」。從漢代《爾雅》至清代《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禽蟲典》,在文獻中記載的中國各地對大熊貓的稱謂達30多個。

這些記載多是文字的,很難找到古代文物中有關熊貓的藝術形象。大熊貓在中國古代的待遇和很多猛獸一樣,主要是作為皮草原料和蛋白補充劑。古代中國人有錢了也能買頓熊貓肉嘗嘗,並不犯法。而今天,不怕坐牢的大可以試一試。

到了近代,雖然大熊貓是中國土著,但是首先重視它們的,是西方人。

「熊貓」其實是個外來語,由英文翻譯過來的。20世紀40年代,重慶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展品標牌上分別用中、英文書寫著貓熊的學名,但由於那時的中文習慣讀法是從右至左,中國人誤把貓熊,讀成了熊貓,並延用至今,唯台灣現仍稱其為貓熊。

1869年法國神父阿曼德·大衛第一次見到一種奇特的「黑白熊」,並把熊貓皮運回了法國。西方生物學界在大衛發現「黑白熊」後的幾十年中,對這種奇特的物種展開了討論和研究。這種學術界的熱潮,也蔓延到了民間。利潤豐厚的熊貓皮貿易由此誕生。

  • 19世紀70年代歐洲刊物上的大熊貓形象 / Guardian

1916年一個澳大利亞傳教士寫了首詩《等待熊貓》( Waiting for the Panda )。他在遊歷中國途中和熊貓偶然邂逅。因為沒有攜帶武器,他沒法捕獲這隻熊貓,懊惱不已。這首詩寫了獵人們等待熊貓的焦灼。據此可以看出,在當時西方人看來,熊貓遠不是現在可愛的胖子,而是價值連城的神秘猛獸。

英國著名植物採集家威爾蓀曾經在1908年提到,熊貓皮因為少見而奇貨可居,「是屬於優秀獵人的獎賞」,可以「點石成金」。西方的探險家們也因此開始狩獵大熊貓。

已知最早射殺熊貓的西方人,是美國第26屆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兒子們。羅斯福總統當時成立了美國歷史上最早的獵人組織(後來為了杜絕過度狩獵而發展為動物保育組織)「布恩和克羅基特俱樂部」(Boone and Corckett Club)。

羅斯福總統認為白人男性都在現代文明中變得娘炮,只有拿起武器在原始自然環境中獵殺猛獸,才能讓他們學習並領悟美國拓荒時期的精神。大批熊貓在這種潮流下成為白人權貴們的戰利品,並被製成標本,送往歐美各地的博物館。

  • 博物館裡的大熊貓骨骼標本 / Wikipedia

當時歐美博物館之間還相互競爭,你有大熊貓標本,我也要有。一時間熊貓標本炙手可熱。這股標本熱客觀上促進了美國人對熊貓的認識。

相較而言,阿曼德·大衛發現的另一種中國特有動物四不像(麋鹿),就沒有這麼幸運了。麋鹿在西方世界也引起了極大反響,當時全世界只有18隻,珍稀程度遠超熊貓,卻沒能像熊貓一樣廣為人知,飛黃騰達。

「死肥宅」的大救星

大熊貓變成一種瀕危動物,主要還是它們自己「不爭氣」。野生大熊貓是很宅的獨居動物,很少離開自己領地,除了吃就是睡。而且他們只在舒適的環境下才願意交配,母熊貓一年只排卵一次。

  • 睡了吃吃了睡,大熊貓的貓生無數人可望而不可即 / Flickr

大熊貓另一個弔詭的特徵是,身為一種熊,在漫長的進化歲月後,居然成了只吃竹子的素食主義者。大熊貓在生物學領域依然屬於肉食目,他們的頜骨、牙齒和消化系統特性,具有肉食者的特點。事實上,大熊貓至今也保存這種特性,野生大熊貓時常會襲擊家畜家禽。

大熊貓負責磨碎食物的臼齒髮達,爪子除了五趾外還有專門為握住竹子而進化出來的「拇指」——橈側籽骨。為什麼熊貓會選擇竹子呢?其實,雖然熊貓屬於食肉目,卻不只吃肉,而是一種廣食性動物。

  • 身為熊,卻是素食主義者,所以只好把名字倒著寫了 / Wikipedia

但是,由於氣候變化,大熊貓從亞洲中南部低緯度退居到中國的西南邊陲,為了避免與其他食肉動物競爭,他們選擇吃當地產量豐富的竹子,但是由於從肉食轉變成素食,營養跟不上,只能以量取勝,所以熊貓每天有一半時間以上是在進食。

這種高度依賴竹子的飲食習慣除讓他們必須耗費巨大的時間成本和體能在覓食上以外,也就讓他們選擇了偏向低能耗的方式。

因為人類社會發展,大熊貓領地的面積比歷史最高峰萎縮了99%,這也加劇了覓食困難和繁殖困難。

中國林業部曾在1974年至1977年做了第一次熊貓種群數量的調查。當時,全國範圍內還有2459隻大熊貓生活在野外。

1984年,熊貓被宣布為瀕危動物,到了1988年,在林業部與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調查中,全國的熊貓數量銳減為1114隻。2016年大熊貓的數量從2003年的1600隻上升到了1850隻,增長了17%。這主要歸功於中國,大熊貓的瀕危等級從「瀕危」減輕至「脆弱」(vulnerable)。

30年間,中國總共建設了67個大熊貓保護區,覆蓋了約2/3數量的野生大熊貓種群。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官方的高度保護和嚴厲懲罰措施,盜獵熊貓的行為幾乎絕跡。

而對於大熊貓繁殖難的問題,中國也嘗試人工培育大熊貓。本來就因為吃素而變得性冷淡的大熊貓,脫離自然生長環境後更是「性」趣索然。據雅安碧峰峽大熊貓基地工作人員描述,為了刺激大熊貓交配,他們給熊貓看熊貓愛情動作片,為它們補腎壯陽,甚至使用了成人用品(包括偉哥和情趣玩具,而且居然還開了發票報銷)。

  • 大熊貓是著名的性冷淡 / Sipaphoto

現在,中國的科學工作者們開始嘗試還原大熊貓的野生生長環境。這之中尤其重視的是自然的繁殖過程:氣味記號、配偶選擇、雄性競爭。同時,「人工培育—野生放養」的模式逐漸成熟起來。

外交寵兒

稀少不能解釋大熊貓為什麼那麼受寵,因為在動物界,顏值也很重要。中國官方認定的一級保護動物多達90種。相對專業的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則認為熊貓的危險等級只屬於「脆弱」(vulnerable), 另一種中國特有的動物揚子鱷,則是「極度瀕危」(critically endangered)。但揚子鱷長得太吃虧,即使是快死絕了,也沒法和大熊貓相提並論。

熊貓真正的逆襲,是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的。此時,西方人開始厭倦獵殺熊貓。他們希望把活的熊貓帶到西方世界。1936年12月18日 ,當時的一位時尚設計師露絲·哈克內斯(Ruth Harkness)攜帶熊貓跨過大洋,抵達美國舊金山。美國舉國沸騰。

  • 第一個將活體大熊貓帶到美國的人 / National Geographic

芝加哥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以8750美元(約合2017年的15萬美元)買下這隻叫「蘇琳」的大熊貓。自2月18日起,「蘇琳」開始對公眾展覽,前三個月的參觀人數達到了32.5萬人。而芝加哥全市人口最鼎盛時也不過350萬人左右。

此後,與熊貓有關的各種商品風靡一時。美國人對大熊貓的好感在二戰期間達到了高峰。

正因如此,熊貓的故土中國,對它的態度也開始變化。當時中國和美國處於蜜月期,宋美齡和宋藹齡姐妹見識到了美國人民對於熊貓的熱愛。於是在1941年,她們趁熱打鐵贈送美國一對大熊貓。這次贈送主要為了感謝美國在二戰中對中國的支持,同時這也建立了「熊貓外交」的雛形。有意思的是中華民國在1946年時,用大熊貓交換了一個免費的動物學研究生名額。

  • 宋美齡是開展熊貓外交的先驅 / Web

不過中華民國時期,大熊貓外交沒有形成固定的模式。1949年之後,熊貓外交才開始頻繁登場。1949年後不久,中國送給蘇聯一隻熊貓,送給北朝鮮5隻。

1970年以後,隨著政治環境的改變,中國開始向全球輸出大熊貓。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國送給日本一隻大熊貓。1974年中美邦交正常化時也是如此。1978年西班牙國王夫婦首次訪華,中國送出的國禮也是大熊貓。

  • 中國1940-1980年40年間贈與國外熊貓的詳細信息 / Wikipedia

根據牛津大學2013年《環境實踐》期刊,中國的熊貓外交主要分為三個階段。毛澤東時期的看交情送熊貓;鄧小平時期用熊貓換貸款和援助;鄧小平以後則開展了熊貓外交的新模式。

這種新模式以2008年為起點,熊貓往往作為彩頭,伴隨著技術、能源和貿易協議的簽訂。例如中國和蘇格蘭的再生能源技術協議,與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鈾貿易,都有熊貓外交的影子。

此時,熊貓已經升格為外交象徵,享有獨棟別墅、專機接送、元首儀仗等待遇也就有了邏輯支撐,更何況其背後還有上億美元的合同。

當然,熊貓外交本身也是有利可圖的事情。2011年的公開報道顯示,中國每出租一隻熊貓,一般可獲費用100萬美元。而租借熊貓本身也很划算,有些外國動物園利用熊貓,幾個月的門票收入就能彌補租借成本。

  • 北京亞運會的吉祥物熊貓盼盼是一代人的回憶

在外交和經貿合作上的頻繁亮相,讓熊貓與中國的國家形象緊密捆綁起來。熊貓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中國的國寶。1990年北京亞運會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熊貓都是吉祥物。

憨態可掬的熊貓大有取代龍,成為中國最經典吉祥物的趨勢。作為民族圖騰的龍,在西方神話中是邪惡象徵,遠沒有熊貓親和。另外,龍的傳統形象也太過威嚴,很難讓普通民眾產生親和力。

熊貓在全球各地受到歡迎,表明這個世界需要一個起碼看起來溫和、友善而無害的中國;而不是一個張牙舞爪、呼風喚雨的中國。

這種文化外交其實很常見。中美關係破冰期間有著名的「乒乓外交」和「烤鴨外交」。冷戰「解凍」時期,蘇聯就曾使用舞蹈(波修瓦芭蕾舞團)作為外交手段緩解緊張關係。這時候他們不敢拿出他們非常自豪的AK-47,否則美國就會拿出他們的M-16。

2008年,好萊塢用《功夫熊貓》在中國打開市場。也算是天道輪迴了,畢竟熊貓發家史的序幕是由西方人拉開的。電影中熊貓阿寶的綽號是神龍戰士 ( Dragon Warrior )。熊貓與龍,恰恰是中國人最大的兩個精神圖騰。

只不過,中國向全世界送出了那麼多大熊貓,美國人卻靠「阿寶」征服了全世界。

參考資料

[1] Gifford R. Panda-Huggers and Dragon-Slayers: How to View ModernChina Today.[J]. Social Education, 2010, 74(32):9-11.

[2]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Ailuropoda melanoleuca

[3] 維基百科.四不像.四不像(麋鹿)_百度百科

[4] 維基百科:Giant Panda. Giant panda - Wikipedia

[5] 胡錦矗.關於大熊貓的中文名稱[J].中國科技術語,2009,(01):28-29. ISSN:1673-8578

[6] 吳斌.中國大熊貓發展史新探[J].四川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01):1-10. ISSN:1001-8220

[7] 黃萬波, 魏光飈. 《大熊貓史話》。中國科學探險協會。2015-7-13. 科普讀物-《大熊貓史話》_

[8] 河森堡.一個關於人性的小故事. Sina Visitor System

[9] H Nicholls. The Way of the Panda: The Curious History of China"sPolitical Animal[J]. Nature, 2010(5628):29.

[10] Croke V. The Lady and the Panda[J]. Booklist, 2006:19.

[11] 維基百科. zh.wikipedia.org/wiki/%

[12] Buckingham K C, David J N W, Jepson P. Environmental reviews and case studies: diplomats and refugees: panda diplomacy, soft 「cuddly」 power, and the new trajectory in panda conservation[J]. Environmental Practice, 2013, 15(3): 262-270.

[13] Tiffany Jenkins. Culture should be refuse to be diplomatic. 21 October 2014. BBC. 『Culture should refuse to be diplomatic』

[14] WWF基金會網站:GIANT PANDA. Giant Panda | Species | WWF

[15] Reference.com. Science. Environmental science: Why are giant pandas became extinct. Why are giant pandas becoming extinct?

[16] National Geographic. Jennifer S. Holland. The power of parks: Panda get to know their wild side. August 2016.

本文首發於【浪潮工作室】(微信ID:WelleStudio163),歡迎搜索關注,帶你了解更多有關大熊貓的新鮮知識!

推薦閱讀:

東海油輪相撞事故是否有故意的可能?如果是故意的,那這是否戰爭行為?目的可能是什麼?如何反擊?
「總統通話」是如何進行的?
如何看待萬豪酒店把西藏和港澳台地區都列為「國家」,目前已經被立案調查?
擁有一個類海參崴的出海口對振興東北經濟有多大價值和影響?
為什麼伊萬卡到訪日本會受到日本國如此高的重視?

TAG:熊猫 | 中国 | 外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