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想】《蒯因著作集(第6卷)》——這才是哲學

蒯因其人

很多人都說,自己很喜歡維特根斯坦。

我也很喜歡維特根斯坦,所以我大概能體會到人們為什麼會喜歡維特根斯坦。

維特根斯坦滿足了我們對天才人物的所有幻想。他繼承了萬貫家財,卻一分不取。他時常憂慮要不要自殺,因為他擔心自己並不能為人類文明做出貢獻。他得到了羅素的肯定,然後寫出了《邏輯哲學論》,隨後便認為自己已經把哲學能說清楚的話都說清楚了,開始做一個小學教師了。一段時間後,他又重返劍橋,開始對年輕時的自己做出一些否定,然後繼承性地寫了另一本影響更大的書,不過是未完成版,名為《哲學研究》。

維特根斯坦是一個脾氣古怪的人,而我們一般都認為天才人物大多是脾氣古怪的,時常會做出一些瘋狂的舉動。比如突然決定要參軍,要轉換職業,要捨棄萬貫家財。他是一個魅力無窮的人,尤其是對那些只聞其名,不見其人的人來說。難怪一些民間排名,會將維特根斯坦列為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

但是,今天沒有一個人會以維特根斯坦的方式做哲學,否則連本科畢業都做不到。維特根斯坦有羅素背書,今天千千萬萬個哲學學生,有誰能找到羅素級別的人物為自己背書?有誰是歐洲首富的兒子所以可以不問生計?

我更喜歡的另一個哲學家,是蒯因。蒯因在某種意義上,和維特根斯坦有相似的氣質。蒯因一樣是一位天才,不過他卻是和藹可親的天才。維特根斯坦更像是一位瘋狂的靈感詩人,而蒯因則像是一位冷靜而又睿智的科學家。維特根斯坦有很多天才般的想法,然而他自己無力說清楚。蒯因也有很多天才般的想法,而且他也有能力說清楚。這也是我為什麼更推薦大家閱讀蒯因的作品,而不是《邏輯哲學論》和《哲學研究》。同時,我也很難理解為什麼人們會更多地去喜歡薩特、尼采、卻甘願對蒯因這麼優秀的哲學家的作品保持無知。

二十世紀是哲學最為生機勃勃的世紀。也許二十一世紀會呈現出一幅更加百家爭鳴,英雄輩出的景象.不過二十一世紀才過了一個開頭,所以我們還看不到。而蒯因出生於1908年,逝世於2000年。如果說有誰最能代表當代哲學家的形象,那我一定不會說是維特根斯坦,而會說是蒯因。如果說福爾摩斯是偵探的偵探,那麼蒯因就是哲學家的哲學家。

蒯因家雖然不像維特根斯坦一樣有錢,不過也挺富裕,但他不問家裡要錢。他22歲本科畢業,只花了2年就讀完了博士,因為有了博士學位以後就有更高的收入了。博士畢業後,他去歐洲遊學了兩年,認識了維也納小組的幾乎所有成員。其中他最佩服卡爾納普,也從卡爾納普那裡獲益匪淺。1934年,他回到哈佛擔任研究和教學工作,直到1978年,他70歲時退休。不過,退休後的他依然在學術界活躍著。同時,他一生放縱不羈愛旅遊,可能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他都去過了。

蒯因的氣質混合了三種思想淵源,一種是可追溯到洛克和休謨的經驗論,一種是詹姆士、杜威、劉易斯等人的美國特色的實用主義,另一種則是沿著弗雷格、羅素、懷特海、哥德爾這條線的數理邏輯。如此看來,蒯因也說得上是集大成者了。

蒯因對哲學應該怎麼做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哲學和科學是連續的。理解科學,就是哲學的全部任務。有人會感到奇怪,難道科學家們自己不理解科學,還需要哲學家來理解科學嗎?某種意義上,蒯因也許會說,一些科學家的確不理解科學,因為他們的數學、邏輯、哲學水平不夠高。

但在另一個意義上, 科學家們之所以不能理解科學,是因為每個科學家都是從事自己那個細分領域的研究,沒有精力去理解作為整體的科學。所以,那就讓閑著沒事幹的哲學家來做這件事情好了。

其實,每個人從出生起,就可以視為一個理論家。這個理論家建立起了許多通俗的理論,比如通俗物理學、通俗生物學、通俗心理學、通俗語言學、通俗生理學、通俗社會學。不過,當這個人讀大學後,他/她開始接受一門學科的專業訓練,假設是心理學,那麼這個人原有的通俗心理學就漸漸背科學心理學所取代。當然,這個人中學階段所學的物理學、生物學等知識也有助於他/她建立科學物理學和科學生物學的理論體系,而降低自己原有觀念網路中的通俗物理學和通俗生物學的部分。

現在問題來了,許多人都沒有接受過邏輯學和哲學的專業訓練,那麼許多人的腦海中都有一套通俗邏輯學和通俗哲學作為代替。這些「許多人」包含了許多科學家,這些科學家腦海中有許多糟糕(如果不稱之為錯誤的話)的哲學理論,從而導致這些科學家無法正確地理解科學。所以,為了正確地理解科學,我們需要哲學,無論是讓哲學家從事科學研究,還是讓科學家補補哲學課。換

《蒯因著作集(第6卷)》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書,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蒯因6本著作集的最後一卷,第6卷。對於哲學專業的學生來說,第4卷是更值得讀的,因為裡面有《從邏輯的觀點看》和《語詞與對象》。不過,對於想要全面地了解蒯因思想的人來說,第6卷集合了蒯因晚年的總結性作品,讀起來會更加全面一些。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第5卷是更加容易懂的。第5卷包含一個論文集《悖論的方式及其他論文》,其中有一些面向普通大眾寫的關於哲學、數學和邏輯學的科普文。《信念之網》也可以看作一本面向普通大眾的哲學普及書。

第六卷應該是最厚的一卷,包含了四部作品。《理論和事物》是一個論文集,《一些離奇的想法——一部不連貫的哲學辭典》更是彰顯了蒯因的雄心壯志,其中包含了83篇短文,對83個哲學上重要的概念做出了自己的解讀,所以才稱之為哲學詞典。《真之追求》和《從刺激到科學》則是蒯因的對他將近幾十年學術生涯的自我總結。我想,凡是讀完《蒯因著作集(第6卷)》的人,只要智力大於等於正常水平,就一定會為蒯因的智慧所折服。

我在王路教授寫的隨筆集中看到,蒯因曾經說「計算機雖然使得人們做事情變得更慢了,但它還是必要的,否則相關人士就會失業。」 人們把這種說法當作蒯因犯的可愛的錯誤。不過,如果更貼合蒯因自己的想法,那我們可以換種角度理解。在蒯因說出這話的時代,他的頭腦的演算速度遠遠超過計算機的演算速度。我看過蒯因的採訪視頻,他說話的速度的確非常快,而這那個採訪已經是他很老的時候做的了。

大家不難看出,我所理解的哲學,其實就繼承了蒯因所理解的哲學。我從來都不會欣賞詩意的哲學,文學化的哲學。文學家們的確很聰明,但哲學家們需要的是另一種聰明,一種受到邏輯和科學限制的聰明。我對哲學史也興趣了了,因為我認為哲學的目的不是理解死人說的話是什麼意思。哲學也不是為了給人提供精神上的慰藉,或者,它可以給人提供精神上的慰藉,只是其程度絲毫不高於數學。

哲學家們在今天最常用的語言,叫做數理邏輯。我聽說,數學系和計算機系的學生會學數理邏輯,而許多哲學系反而不教數理邏輯,真是令人遺憾。為了理解蒯因的思想,掌握一定程度的數理邏輯是必須的。所以,希望以後哲學系不要招文科生(誤)。

蒯因自己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哲學家,他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哲學教師,直接或間接地培養出了無數優秀的學生。這些學生沿著蒯因對哲學的定位,做出了無數優秀的哲學研究。雖然這些哲學研究在外人看起來,和科學研究沒有什麼兩樣。

我想,我必須在某個地方打住。否則我會忍不住談論蒯因在許多具體問題上的見解,談論他令人嘆為觀止的新穎的嚴謹論證。可是,如此一來,本文就會太長,對許多讀者來說也太無趣了。如果大家想要更詳細地了解蒯因的故事,那麼可以閱讀《蒯因著作集(第1卷)》,其中包含了蒯因簡短的自傳。如果大家想要簡單了解一下蒯因的全部哲學思想,可以在斯坦福哲學百科上瀏覽Willard van Orman Quine這個詞條。

下面,我簡略地翻譯一下這個詞條的最後一小部分,蒯因在哲學史中的位置(地位)

在1930年代到1940年代,許多科學取向的哲學家傾向於採取某種形式的邏輯經驗主義。而蒯因在哲學中最大的影響之一,就是他對邏輯經驗主義提出了質疑。蒯因提出的一些批評是細節化的、技術化的。但他的目標可不是一些細節,而是邏輯經驗主義的根基:存在綜合真理和作為先驗真的分析真理的區分。到了1950年代早期,哲學家們,甚至是那些並不完全接受蒯因的精細論證的哲學家們,也都不能再將邏輯經驗主義視為理所當然的正確。這是一個重要的轉變。

蒯因對邏輯經驗主義主義的拒斥導致了兩個相互聯繫的觀點。第一,他認為在哲學和經驗科學之間沒有嚴格的區分。哲學和科學是在同一陣線上的,只不過哲學所研究的問題更加理論化,更加抽象。這是他自然主義的組成部分。第二,他對卡爾納普的批評為形而上學留出了空間,形而上學是基於我們最好的科學知識和對這些知識最客觀和清晰的組織,來對世界的本質進行一般性的反思。

蒯因的自然主義和對形而上學的接受,反應了分析哲學在半個世紀里的進展。也許沒有蒯因,這些進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但是我們很難否認蒯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以形而上學為例,兩位領軍人物,索爾·克里普克和大衛·劉易斯都是蒯因的學生。)蒯因是強烈反對邏輯經驗主義的教條的。

就自然主義而言,許多哲學家都樂意使用經驗科學中的概念和結果,但很少有哲學家認為哲學應該像科學那樣,被清晰度、證據和解釋效力等標準所約束。結果就是,哲學家們普遍說自己認可自然主義,但沒有幾個能接受蒯因對自然化哲學所設立的那麼嚴格的標準。

形而上學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甚至更糟糕。蒯因確實認為哲學家們可以對世界做出非常一般性的見解,(比如,集合存在,但屬性不存在)他這麼說,是對系統化的科學知識負責的,是為了最大化清晰性和系統性。不過,許多哲學家都樂意去對世界的本質發表見解,卻很少接受蒯因對這一過程的限制。結果就是,形而上學基於日常語言和直覺蓬勃發展起來,而這種蒯因是很厭惡這種「哲學研究」的。

就這樣,一方面,蒯因的工作對二十世紀後半段的哲學和二十一世紀的哲學有著巨大的影響。另一方面,蒯因會認為自己的這些直接或見解的影響其實會造成不少誤導。

在邏輯經驗主義的時代,哲學研究是極為嚴格的,所研究的主題也是較為狹窄的。蒯因為哲學拓寬了研究主題,卻讓一些哲學家誤以為自己可以放鬆對哲學研究過程的嚴格要求。不過,綜合來看,蒯因對哲學是滿意的,至少他那些極為優秀的學生,還在踐行著嚴格的哲學研究。那些學生還會教出更多的學生,繼續推進這些在嚴格程度上絲毫不亞於甚至更甚於科學的哲學研究。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推薦閱讀:

哲學的慰藉 波愛修斯(1)
霍金的大設計出版以來,哲學界有何回應或反駁?

TAG:哲学 | 威拉德·冯·奥曼·蒯因WillardVanOrmanQuine | 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