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手工皮圈,如何選購性價比高的皮料?

前言

我在2013年進入手工皮圈(kēng),當時網上沒有很多的渠道去了解這門興趣,淘寶上也沒有很多的商家去銷售這方面的材料,也沒有很多的皮友去交流溝通,只能夠是逮著一個買一個。於是我需要通過不斷買買買來攢經驗升級。這幾年,我買過的皮料種類挺多。能念得出名字的就有HAAS Barenia,HAAS Zermatt,HAAS Epsom,HAAS Box,ALRAN Chevre Sully,PERLINGER Togo,WEINHEIMER Togo,TOCHIGI 栃木,CONCERIA WALPIER Buttero,BADALASSI Minerva Box,GVT,J&E Sedgwick,TWS Sedgwick……然後還有一些念不出名字的國產皮料,不少於20種義大利、中國、巴西、孟加拉皮胚的不明產地植鞣,遇到了透染的植鞣我幾乎都會一次買很多顏色,還有一些國產的Nappa,Epsom,Togo,等等。除了牛皮羊皮,蜥蜴蟒蛇也沒少買,鱷魚太貴,我只敢買下巴或者尾巴,還有豬二層也用過。呃…估計花了……還是算了,估不了(捂臉T.T)。

給初學者一點忠告,剛開始玩千萬不要買太貴的皮料,這將會導致下料時畏首畏尾,不捨得下刀,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你只敢做小物件,並且只會做小物件。當你終於鼓起勇氣去做大物件的時候,你會發現貴的皮料不敢動刀,便宜的皮料瞧不起,當然土豪另當別論啦。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文字均為作者本人編寫,歡迎轉發,但如需轉載至別處請先聯繫我。

這篇文章的思路比較散,想到哪裡說哪裡,大家將就著看看。不知不覺寫了5000多字了,還有很多交代不完的,比如各種植鞣革鞣製時採用的單寧、苯胺皮和半苯胺皮什麼的等等,大家再私信我討論交流。

正文

一、關於植鞣革和鉻鞣革

一些「老手」認為「植鞣革適合入門時玩,玩高端了進階就玩鉻鞣革。」

我不認同這個觀點。

容易導致這個誤區的原因是當下手工皮具體驗課多數以植鞣革為主,而且面向的大多都是零基礎的顧客,這會導致很多人會認為新手就該玩植鞣革。再者,市面上很多植鞣革的商品都是單層結構,打著「純手工」的幌子做得比較粗糙,這也會誤導吃瓜群眾覺得植鞣革就是粗糙,鉻鞣才是精緻。還有,因為鉻鞣革在製作過程中為了使皮具有更好的手感和保持特定的形狀,會加入大量的輔料,比如皮糠紙、皮纖、日本紙、塔啉、海綿等等。這些輔料都夾藏在皮料中間,不拆包是看不見的,這也使得剛開始玩手工皮具的人望而卻步,但我個人認為,做工了得的植鞣革商品,也是需要適當加入這些輔料的。

我認為沒有必要把植鞣革和鉻鞣革在工藝方面區分得很明顯,都是皮,該怎麼處理還是要怎麼處理。

關於植鞣革和鉻鞣革的封邊處理,植鞣革利用「可塑型」的特性,邊緣經過打濕後可以使用砂紙和木棒打磨光滑,但鉻鞣革不能塑型因此不能這麼操作,只能通過邊油、折邊、包邊的方式去處理邊緣。但是植鞣革也不一定只能使用砂紙和木棒打磨,植鞣革也同樣可以上邊油,比如LV的肩帶和手挽帶,就是用邊油去處理植鞣革邊緣的。目前越來越多手工皮具圈裡的皮友更傾向於使用填充劑對植鞣革邊緣先進行填充再打磨,對於「只會使用砂紙和木棒來打磨植鞣革邊緣」的說法和做法都已經漸漸淡化。植鞣革和鉻鞣革在工藝上的區別,也漸漸淡化,手工皮具初學者也沒有必要在意「入門先玩植鞣,進階再玩鉻鞣」的說法。 再說,在我看來要把植鞣做得非常好,可真是比鉻鞣要更難一點。

下圖的兩種皮料製作錢包卡位,都用了折邊的方式去處理了,植鞣的那一張的邊緣還燙了蠟。實在是沒必要把植鞣和鉻鞣急於區分開來,以個人審美與風格去搭配皮料就好。

二、關於植鞣革的選購

我用得比較多的原色植鞣革分別是義大利的三邊直(具體的名字不詳,三邊直只是一種皮革裁切方式的統稱)、栃木、國內生產的全粒面植鞣革。

據我了解,現在很多商家都聲稱義大利的皮料,當中不乏義大利過來的皮胚,其實是國內加工的。商家這個說法其實也沒錯,只是不太厚道而已啦。至於怎樣辨別這三種皮料免受商家誤導,我來說說我的個人經驗。

首先是氣味。這三種皮料的氣味差別還是比較明顯的,但是每個人對氣味的感官體驗都不一樣,很難形容,於我個人而言,我對義大利的皮料氣味的形容詞是「咸」,對栃木的氣味的形容詞是「淡奶和青草」,對國產植鞣的氣味的形容詞是「化工」。

這三種皮料在色澤方面也有比較明顯的區別,義大利的相對來說偏黃,栃木相對偏紅潤,而國產的一般都會偏白偏灰。

還有就是觀察皮胚的橫切面,根據我個人的經驗,義大利植鞣革的能明顯區分表皮層和真皮層,表皮層還是挺結實的;栃木的表皮層到真皮層的過度比較自然,並且兩層都挺結實的(腩條部位除外了);國產的植鞣一般很鬆散,表皮層勉強湊合結實,但是真皮層幾乎是散的碎的,有的甚至還會掉皮屑。

目前手工圈子裡面大多會以「皮面」「油脂」「密度」去判定一張原色植鞣革是否優質(居然有人還會糾結於手掌紋的油脂多不多……)。皮料一般都會以皮面的利用率來界定等級,ABC級,利用率達到了90%以上就能評定為A級,80%是B級,70%是C級。至於油脂這個「標準」,我個人認為不是十分重要,油脂可以在手工製作過程中或者使用過程中人為添加,偶爾刷一刷保養油如牛腳油、馬油、貂油等就好。密度方面,看產地就好,歐洲皮胚的皮料一般會比中國巴西等國家的皮胚要結實點。密度和封邊效率還是有一點線性相關關係的,但僅僅是和封邊效率有關係,和封邊效果關係不大(前提是封邊方法好),大不了就上個透明邊油,一樣可以布呤布呤的。栃木質量真的好,只是太貴,在日本買的話,大概是146日圓每DS(Decimeter Square平方分米),換算過來大概是100元每平方英尺左右,在中國買的話,大概要到180-200每平方英尺了。國產植鞣革雖然是便宜,但是質量渣渣,做好的成品經過光照變色出來的色調也會比較灰,也許這個跟鞣製時工廠所用的單寧有關係吧。綜上,我個人覺得義大利的三邊直在原色植鞣革裡頭算是性價比很高的,市場價大概就四五十一尺,由於是三邊直的裁切方式,沒有肩頸和腩條部分(肩頸一般皺紋很多,因為牛頭老動,這個紋其實不叫生長紋,就叫皺紋,哈哈;腩條部分的纖維組織一般比較鬆散),買回來幾乎整張都能用得上,但是A級的義大利三邊直很難找,真的是可遇不可求,遇到A級的,就買吧

還有一種就是修面的帶塗層的植鞣革,多見於國產植鞣革(我曾經也在日本買過一張修面有塗層的原色植鞣,醉了醉了)畢竟皮料生意動輒不是小生意,一般的工廠進貨量動輒幾千尺甚至幾萬尺,加上庫存環境比較複雜,工廠使用全粒面的原色植鞣革的話,容易產生變色、刮傷等問題,所以工廠老闆在採購植鞣革時一般都會傾向於採購有修面和有輕微塗層的原色植鞣革,這樣的植鞣革應運而生。這一類的植鞣革一般變色很慢,而且保養油幾乎上不去,都被擋在塗層外面了。而且,因為有了塗層,我們在封邊的時候也會挺尷尬的,如果要效果好,只能上邊油了。我們做純手工皮具的一般也會對品質要求比較高,我不太建議購買這種修面帶塗層的原色植鞣。噢對了,還有一種磨面的植鞣,雖然摸著手感挺好,但是嘿嘿,盡量少買。一張很好的皮料何必要修面、磨面、覆蓋塗層?這跟一位長得很好看的女生何必要去整容一個道理。

下圖從左上到右下分別是栃木,義大利植鞣革,國產植鞣革三種皮料的色澤情況對比。

三、關於牛皮和山羊皮、綿羊皮

牛皮的張幅比較大,連胎牛都比成年羊要大。小牛全開裁切方式的皮料,一般都有20-24平方英尺左右,比較好的小牛全開的皮料大概會在七八十元一尺左右,差一點的也要三四十了。一整張小牛全開皮料下來,八百到一千三四左右;半裁的皮料一般就是22-28平方英尺不等,如果是國內的皮胚,半裁到30+平方英尺都挺常見的;大牛全開,比如Clemence或者一些國產的水牛皮,一張下來要到50+平方英尺,每平方英尺哪怕只需40元,這一張下來也要花不少錢。如果要做配色的話,囤幾千塊錢甚至幾萬塊錢的皮料都不奇怪。

綿羊皮張幅小,顏色還很豐富。只是綿羊皮確實不太好操作,如果是手工製作,綿羊皮對手藝的要求確實也比較高,初學者慎用。

山羊皮的張幅會比綿羊皮稍稍小一點點,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的,手感質地介於牛皮和綿羊皮之間,不像綿羊皮太軟,也不像大多數牛皮那麼硬,適當地控制好厚度或添加適合的輔料,既可以做到接近綿羊皮的柔軟,也可以做到接近牛皮的硬挺,可控範圍挺廣的。

對於初學者,如果要在牛皮、山羊皮、綿羊皮之間選擇的話,我建議選擇山羊皮。

四、關於進口山羊皮和國產山羊皮

進口的山羊皮大多數從法國進口,大家熟知的Chevre Sully的生產公司Alran就是法國的公司,在國內漸漸趨於普及的Crispe、Relma等高端山羊皮也都是法國生產的。

這裡八卦一下,一兩年前,圈子裡普遍的說法是Sully是Hermes的御用山羊皮,但現在「Crispe才是Hermes用的山羊皮,Sully只是其他大牌在用。」這個說法漸漸浮出水面,但是據我深入了解研究過後,發現Hermes不僅只使用Crispe山羊皮,還會使用另外一種未知山羊皮。引起我猜測的原因是,Crispe法國山羊皮乃至整個歐洲生產的皮革,它們往往會採用「平方米」作為碼標的單位,例如Crispe的背面有0 4 9,則表示這張皮料的面積是0.49平方米,換算成英尺應該是0.49*10.764=5.27平方英尺。扯遠了,回來。從Hermes流出來的法國山羊皮裡頭我發現有一種表面塗層相對厚一點的山羊皮,肉面的碼標的單位竟然是英尺,大概的樣子是52這樣子的,具體是哪個公司生產的皮料,還得慢慢摸索了解下。

另外,國產山羊皮的質量其實也還湊合,國內做得比較好的山羊皮一般是收縮紋,縮起來紋路還是挺自然的,只是皮胚相對有點鬆散。

我一直在懷疑,無論是牛還是羊,國內的皮胚都比不上國外的皮胚,原因會不會是因為國內的牛羊比較喜歡吃激素,長得快,纖維自然就會鬆散一點,而國外地廣人稀,牛羊可以有更大的空間去活動,肌膚相對緊緻點。

還有另一種國產羊皮是這樣的,它的張幅比較大,能達到10尺以上一張,這樣的國產羊,據說是山羊和綿羊的混種,那麼這種羊就既具備綿羊的體積,又可以像山羊那樣相對結實了。然而這種混種羊的紋路不好收縮,隨之而來的就是覆蓋塑料塗層然後壓紋,對,紋路是壓板壓出來的。

壓紋有什麼優缺點呢?優點是價格便宜、紋路均勻、利用率相對高;缺點是,它只是高級塑料,畢竟是塑料,在製作過程中或者使用過程中,塑料也許會掉,之前我用生膠片一蹭,塗層居然掉了,掉了……

所以,我建議初學者選購山羊皮的時候最好選擇靠譜的法國山羊皮,畢竟山羊皮張幅挺小,做手工的成本相對不太高,一整張法國山羊三四百塊錢,比一整張法國牛皮動輒兩千多划算多了。下圖左邊的是國產羊皮,燙邊時塗層已經化掉了,右邊的是法國山羊,同樣溫度燙邊效果光澤圓潤。

五、關於整張法羊和法羊碎料

如果平時多數會做小物件比如卡包短夾鑰匙包和一些小玩意兒,我建議選擇購買法國山羊碎料就好了,沒有必要選擇一整張法國山羊。

一整張法國山羊大概三四百元,如果要做一些顏色搭配豐富或者漸變色的編織風格的小物件,還真沒有必要為了編織部分有一兩條淺黃色就去購買一整張淺黃色法國山羊,買碎料就好;也沒有必要為了某個客人訂製了黑色短夾搭配一個橙色卡位就去購買一整張橙色法國山羊,買碎料就好。

如果要做一些大包包的話才去買整張的吧,做小物件的話沒必要動不動就買整張的。

六、關於最近比較火的Hermes流出的法羊碎料

市面上也有幾家關於按斤銷售法羊碎料的淘寶店,但是價格從30-80元不等,有人會說「造成價格差異的因素就是碎料的張幅大小不一樣。」

我不認同這個觀點。

因為網上幾家賣的都是Hermes流出來的碎料,Hermes不會把大一點的和小一點的法羊碎料分開再處理,因為在他們眼中,剩下的碎料都是不用了,也沒必要花這個人力物力去分大小。都是開了各種版型以後大大小小剩下的,有些是開出大塊兒的,剩下的就小,有些是開出小塊兒的,剩下的就大。而且,這些商家都是從同一個法國人手中拿的貨,都是一艘船十幾箱過來大家分。綜上,不會存在各個商家賣的碎料大小不一樣的情況,買碎料看張幅與商家無關,只與個人運氣有關,嘿嘿~

那麼,價格參差是源於皮面張幅以外的各種因素了,比如年份、是否有修剪、是否熨燙平整、是否幫忙鏟薄、顏色是否豐富等等。

在年份方面,因為從Hermes出來的皮料漂洋過海到中國大陸來,再加上清關等手續需要一段時間,也許是2個月,也有可能是半年,而且還有一些商家賣的是庫存皮,我買過的最久遠的庫存皮是一張八年前(2009年)的檸檬黃,放了這麼久,其實也是不能用了,纖維老化不說,皮面黏連也是很尷尬,所以看年份還是比較重要的,「新鮮」很重要。

然後就是是否有修剪,有一些商家把碎料拿回來以後,原封不動地分銷售賣出去,這樣用戶收到手以後, 抑或都是很零散的、抑或像蜘蛛網一樣的,雖然賣得便宜,但是利用率很低,用戶買到的也是很難上手用;有一些良心商家會對碎料進行修剪,把不能用的太細碎的部分剪掉,用戶收到手的基本上都能用。

再來就是是否有熨燙平整,這個很重要!因為這些碎料都是漂洋過海堆積著過來的,是皺巴巴的,如果不做處理的話,買回去做出來的東西效果也不會好,但有一些商家會使用專業的燙平機器對碎料進行燙平整,這點真的很重要!不然花了錢買了碎料回去沒法用也是很尷尬。

最後就是是否幫忙削薄了,如果用戶自己有鏟皮機就沒關係,但是一般初學者都不具備這個條件,而且除了珠三角以外,也很難找到專門鏟皮的店,對皮料厚度控制不好的話,作品也很難做出理想中的效果,所以如果店家能夠幫忙鏟到用戶想要的厚度那就很棒了。

我建議初學者可以多買法羊碎料來練手,但是要注意選擇優質的商家。

後語

Just play it as a player.

要玩就認真地玩。

推薦閱讀:

世界主要真皮皮革原料生產國有那些,其皮料特點是什麼?

TAG:手工皮具 | 手工DIY | 皮料 |